資源簡介 (共46張PPT)卷三 巖石與土壤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44分)1.巖石中( )的痕跡表明過去有哪些生物存在過。A.動物和植物 B.植物 C.動物A2.土壤層次結構從上而下分為( )。A.表層土、土壤層、基巖碎屑、基巖B.表層土、上層土、下層土、基巖C.表層土、下層土、基巖碎屑、基巖C3.人們通過研究巖石的( ),推測地球的年齡約是45.6億年。A.土壤成分 B.顆粒粗細C.化學成分4.我們用放大鏡觀察巖石,是為了觀察巖石的( )。A.顆粒 B.顏色 C.光澤CA5.下列礦物特點,用肉眼能觀察到的一組是( )。A.礦物的顏色、光澤、透明度、硬度B.礦物的顏色、光澤、透明度、形狀C.礦物的顏色、光澤、透明度、敲擊聲B6.我們在野外搜集到巖石和礦物,可以將它們通過( )的方式保存起來。A.圖畫 B.拍照 C.標本C7.土壤中最適合動植物生活的場所是( )。A.基巖 B.表層土 C.基巖碎屑8.小科透過礦物碎片的邊緣觀察書本上的字,他這樣做是為了觀察礦物的( )。A.粗糙度 B.光澤 C.透明度BC9.關于巖石的組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由一種礦物組成B.由三種及以上礦物組成C.由一種或多種礦物組成C10.小科撿到一種不知名礦物,它的表面是綠黑色,把它放在白色的無釉瓷板上摩擦,留下的痕跡是白色,要判斷它是什么礦物,更可靠的顏色依據是( )。A.兩種顏色都可以 B.綠黑色C.白色C11.在組成花崗巖的礦物中,硬度最大的是( )。A.云母 B.石英C.長石B12.在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時,我們會把巖石和礦物擦干凈,其原因不正確的是( )。A.保證巖石的衛生 B.有利于長久保存C.方便后續觀察研究A13.在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的標簽時,不需要標注( )信息。A.采集標本當日的溫度B.采集時間和地點C.標本的特征A14.把潮濕的沙和黏土分別團成小球后,過一會兒觀察到它們平攤在紙上,可以發現( )。A.攤開黏土和沙用的時間差不多B.黏土比沙容易攤開C.沙比黏土容易攤開C15.聞土壤氣味時,操作規范的是( )。A.將土壤放在桌子上,鼻子湊近聞B.托起土壤,直接聞C.一只手托起土壤,鼻子靠近土壤上方,另一只手輕輕扇動C16.外力的風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會使巖石最終變成( )。A.碎石 B.礦物 C.土壤C17.土壤中的微粒按顆粒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沙礫→粉沙→黏土→沙 B.黏土→粉沙→沙→沙礫C.沙礫→沙→粉沙→黏土C18.下列物質中最容易被水流沖走的是( )。A.沙 B.黏土 C.沙礫B19.用手指分別蘸少量潮濕的沙子和黏土,在白紙上涂痕,會發現( )。A.沙子和黏土都留下了清晰的痕跡B.黏土留下了清晰的痕跡C.沙子留下了清晰的痕跡B20.下列關于土壤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土壤顆粒的表面積很大,能保持大量的水分和養分,有利于植物生長B.肥沃的土壤中存在著很多腐殖質C.土壤中存在的大量微生物,會產生許多廢物,從而使土壤遭受污染C21.小明找來了3種土壤,并將它們進行編號,其中1號土壤的顆粒最大,2號土壤的顆粒大小居中,3號土壤的顆粒最小。其中滲水性最好的土壤是( )。A.1號土壤 B.2號土壤 C.3號土壤A22.在科學課堂上做實驗,是我們學習科學知識的一個很好的途徑。做完實驗后,同學們應該將實驗器材整理并歸位。如做完觀察土壤的實驗后,同學們應該將土壤( )。A.倒在垃圾桶里 B.倒在水槽里 C.倒在花壇里C二、判斷題(每題1分,共10分)1.在地球上,即使海洋的底部也被巖石包裹著。 ( )2.巖石碎裂后馬上就變成了土壤。( )√×3.巖石和土壤是地球的重要資源,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4.通過觀察巖石的顏色就可以直接判斷巖石的種類。 ( )5.我們身邊有許多礦物制成的物品,它們有的用于醫藥(如雄黃),有的被制成學習用品(如石墨),但不能用于食品中。 ( )√××6.地殼是由巖石構成的,巖石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 )7.巖石和礦物都是可再生資源,我們可以隨意開采。 ( )√×8.礦物的顏色、條痕、硬度、透明度都是識別礦物的重要依據。( )9.石墨的顏色是黑色,條痕顏色也是黑色,所以礦物的顏色和條痕顏色是一樣的。 ( )√×10.保護礦產資源就是要少用礦產資源,能不用最好不用。( )×三、探究題(除標注外,每空2分,共46分)1.世界上已發現的礦物近4000種,我們身邊有許多用巖石及礦物制成的物品,請在下列的礦物下的括號中填上代表其用途的字母。(5分)金剛石 硫黃 石墨 巖鹽 石膏( ) ( ) ( ) ( ) ( )A.做裝飾品 B.做潤滑劑 C.點豆腐 D.食品調料 E.制火藥AEBDC2.如圖所示,老師取來三份土壤樣品,分別是沙質土、壤土、黏質土,讓小科判斷哪份土壤最適合種植芋頭。(12分)沙質土壤土黏質土(1)小科用手摸和捻,不能觀察土壤的( )。A.黏性 B.顆粒大小 C.氣味(2)聞土壤氣味時,聞到的臭味主要是由土壤中的( )散發出來的。A.腐殖質 B.礦物質 C.水和空氣CA(3)用手分別團揉潮濕的這三種土壤,看哪一種能夠團成小球,這是比較三種土壤的________。黏質土最容易成團,且不易松散;沙質土最難成團,易散開。由此可以推測沙粒最多的是________。黏性沙質土(4)小科將三種土壤分別裝入相同的3個漏斗,到達同一高度后,將等量的水分別緩慢地倒入3個漏斗中,發現水流下來最快的是沙質土,最慢的是黏質土,這是比較三種土壤的______________。滲水性(5)芋頭喜歡土質疏松、滲水性好、不易板結開裂的土壤,_________最適合種植芋頭。沙質土3.巖石的探究。(18分)(1)小科和同學外出旅游時,看見各種各樣的巖石,它們有什么特點呢?小科和同學采集了一些帶回學校進行了研究。他們先進行篩選,看帶回的標本是否都是巖石。以下不屬于巖石的是( )。A.石灰石 B.磚塊 C.玄武巖B(2)小科在觀察巖石時,不可取的方法是( )。A.聞 B.嘗 C.敲B(3)小科發現以下幾塊巖石和課堂上學到過的很像,其特點如下:甲:有紅、土黃、灰等多種顏色,看起來像許多粗細差不多的沙子黏合在一起,粗糙,硬。乙:純白色、黑色等,常有美麗的條紋,顆粒較粗,比較粗糙,晶瑩潤澤,緊密,較軟,遇鹽酸冒泡。丙:花斑狀,由黑、白、肉紅等顏色或無色透明的顆粒組成,顆粒較粗,粗糙,很堅硬。丁:青灰色、灰色或微黃色,顆粒細,光滑,較硬,常有化石,遇鹽酸冒泡。判斷甲可能是_____,乙可能是__________,丙可能是 _________,丁可能是_________。砂巖大理巖花崗巖石灰巖(4)有種礦物較軟,說明不能用( )刻畫出痕跡,但能用( )刻畫出痕跡。A.指甲 B.銅鑰匙 C.小刀AB(5)通過學習,小科和同學知道要根據巖石的( )來對它的種類作出判斷。A.光澤度B.薄片和顆粒成分C.透明度B4.保護礦產資源。(6分) 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巖石和礦物是有限的,應該合理使用。但有的同學說:“我知道保護和節約礦產資源很重要,但如果別人都在破壞和浪費礦產資源,我一個人的力量太小了,節約保護也沒有意義。”(1)你同意這位同學的觀點嗎?簡單說明你的理由。(2分)答:不同意,一個人的力量雖小,但如果每一個人都節約和保護礦產資源,力量就大了。(合理即可)(2)關于保護礦產資源,你有什么好的建議?(至少寫2點)(4分)答:①合理開發和利用礦產資源;②限制或禁止不合理的亂采濫挖。(合理即可)5.生物與土壤的關系。(5分)(1)我們腳下的土壤中生活著很多生物,請列舉出其中一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蚯蚓(答案不唯一)(2)請根據上一題列舉的生物,說一說這種生物與土壤之間的關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壤為蚯蚓提供了生活的空間,同時,蚯蚓可以疏松土壤,使雨水和空氣能更好地進入土壤中。(3)土壤是巖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層,不僅為植物提供了必要的營養和水分,還是許多動物賴以生存的棲息場所。不同的土壤適合不同的植物生長,這主要和土壤的( )有關。A.成分含量 B.黏性 C.滲水性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