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3張PPT)卷九 期末學業(yè)水平評估卷(二)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在做種子發(fā)芽實驗時,為保證紙巾濕潤,下列做法不恰當的是( )。A.一次性多澆水,讓種子浸泡在水里B.可以在盒子底下扎2個小孔C.常觀察,適時適量澆水A2.在研究種子發(fā)芽是否需要土壤的實驗中,如果我們觀察到( )現(xiàn)象,就可以驗證綠豆種子發(fā)芽不需要土壤。A.只有有土壤的一組綠豆種子發(fā)芽了B.無土壤和有土壤的兩組綠豆種子都沒發(fā)芽C.有土壤和無土壤的兩組綠豆種子都發(fā)芽了C3.糧倉里儲存的種子一般不會發(fā)芽,主要是因為缺少( )。A.土壤 B.水分 C.空氣4.企鵝的趾間有蹼,主要是為了適應( )。A.陸地行走 B.水中游泳C.寒冷的氣候BB5.制作生態(tài)瓶時,需要選取( )。A.自然水域的水 B.自來水C.消毒后的水A6.鋼鐵在水中是沉的,鋼鐵造的輪船卻能浮在水面上,這是因為( )。A.用空心的辦法增大了船的體積,同時也增大了浮力B.用空心的辦法減輕了船的質量C.只要是空心的物體都能漂浮在水面上A7.要想提高船的載重量,可以( )。A.增大船的體積B.減小船的體積C.增加船舷的高度A8.將冰融化的方法有快有慢,下面( )方法融化得最慢。A.把冰塊捂在手里B.把冰塊放進塑料瓶里C.把冰塊放進棉被里C9.下列物體屬于熱的良導體的是( )。A.木頭 B.鐵 C.空氣B10.下列關于竹筏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用竹筏運貨物容易浸水B.竹筏的載重量比獨木舟小C.制作竹筏的竹竿應該選用兩端有節(jié)的B11.在一個燒杯中倒入45℃的溫水,環(huán)境溫度是20℃,兩個小時后,這杯水的溫度最有可能接近( )。A.40℃ B.20℃ C.30℃B12.下列垃圾中最難自然分解的是( )。A.橘子皮 B.剩飯剩菜C.塑料袋13.全球變暖是由( )造成的。A.白色污染 B. 溫室效應C.水污染CB14.棒冰從冰箱中拿出來,一段時間后,外包裝濕了,說明( )。A.包裝袋破了漏水了B.棒冰融化了C.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了許多小水珠C15.根據“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說法,我們可以寫出食物鏈( )。A.蟬→螳螂→黃雀B.黃雀→螳螂→蟬C.樹→蟬→螳螂→黃雀C16.“一年之計在于春”,農民選擇春天播種而不是冬天播種的原因是種子萌發(fā)需要( )。A.適宜的溫度 B.一定的水分C.充足的空氣A17.下列現(xiàn)象中與另外兩種不同的是( )。A.下過雨的馬路過一會兒干了B.濕衣服曬干了C.從冰箱里拿出來的棒冰冒白煙C18.霧的形成是由于水蒸氣( )變成了小水滴。A.蒸發(fā) B.凝結 C.沸騰19.冬天開空調后,室溫會升高,是利用了( )。A.熱傳導 B.熱輻射 C.熱對流BC20.綠豆芽的根會朝著( )的方向生長。A.有水 B.沒水 C.不確定A二、判斷題(每小題1分,共10分)1.蛇吃青蛙,青蛙吃昆蟲,所以食物鏈寫為“昆蟲→青蛙→蛇”。( )2.數百只螞蟻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賴,互相影響,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 ( )××3.每年燕子都要遷徙,說明燕子不能適應環(huán)境。 ( )4.不管怎么改變橡皮泥的形狀,它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都不會改變。( )××5.潛艇靠調節(jié)自身重力和浮力的大小來下潛和上浮,當它注水時,就會上浮,排水時,就會下沉。( )6.船的載重量與船的體積無關。( )××7.地球上的大氣層能為人類阻隔有害的宇宙輻射。 ( )8.損壞的溫度計是玻璃垃圾,屬于可回收物。 ( )9.海洋生物是大氣中二氧化碳的主要吸收者之一。 ( )√×√10.海洋能屬于不可再生能源。( )×三、連線題(每線1分,共8分)把獨木舟和竹筏對應的特點連接起來。底面積大 竹筏 底面積小容易浸水 不容易浸水容易側翻 獨木舟 不容易側翻載重量小 載重量大四、綜合題(共42分)1.下圖是某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食物網,請回答問題。(每空1分,共9分)(1)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來看,草屬于________,兔、蛇等屬于 ________,除此之外,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還包括圖中沒有表示出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產者消費者非生物和分解者(2)該食物網中共有____條食物鏈。請寫出其中最長的一條食物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這個食物網中,_________與草之間沒有直接的食物聯(lián)系。2草→鼠→蛇→鷹蛇、鷹(4)蛇的營養(yǎng)直接來自_______,間接來自_______。(5)如果大量滅鼠,短時間內蛇數量將_______。鼠減少草2.給水加熱。(12分)(1)實驗室室溫為20℃,小明在甲、乙兩個燒杯中,各加入100 克的水,然后用酒精燈去加熱,一杯加熱至50℃,另一杯加熱至80℃,再各放置3分鐘,再次稱量并記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8分)物體 質量 初始溫度 加熱后的溫度 放置3 分鐘后的溫度 放置3分鐘后的質量甲 燒杯 100克 20℃ 50℃ 31℃ 98.9 克乙 燒杯 100克 20℃ 80℃ 41℃ 97.7 克①這個實驗中,改變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保證實驗的公平,保持不變的條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加熱后的溫度水的初始質量水的初始溫度(第2、3空答案不唯一)②從表中數據可知: 水的溫度上升得越高,表示吸收的熱量_________。(1分)越多③比較放置3分鐘后水的質量,可知( )。(2分)A.水蒸發(fā)的快慢與溫度高低無關B.水溫越高,蒸發(fā)越快C.水溫越低,蒸發(fā)越快B④再過1小時,再次測量乙燒杯中水的溫度會是( )。(2分)A.20℃ B.0℃ C.41℃A(2)下列各圖中,能正確反映持續(xù)加熱,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是( )。(2分)A. B.C. D.D(3)如果在試管中加入30克的冰水混合物,加熱至冰剛好全部融化,這個過程中測量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結果會是( )。(2分)A.保持0℃不變 B.保持20℃不變C.從0℃上升至20℃A3.某科學實驗小組用邊長為18 厘米的正方形鋁箔紙做成了3艘小船,甲、乙、丙分別是3艘小船的設計圖(單位:厘米)。(9分)丙乙甲(1)與彈珠相比,用墊圈模擬貨物,比較哪一艘船的載重量大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墊圈不易滾動,使得小船不易側翻,測得的載重量更準確(2)向小船中添加墊圈時,小船會______________(填“上浮一點”“下沉一點”或“不變”),小船排開的水量會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小船受到的浮力會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3分)下沉一點增大增大(3)測得甲船和乙船最多能裝載的墊圈數量相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2分)A.這說明船的載重量與船的體積大小無關B.這是因為甲船和乙船的體積相差不大,以及實驗誤差的影響C.實驗失敗,必須采用和課本上一樣大小的鋁箔紙進行實驗B(4)丙船最多能裝載的墊圈數量( )乙船最多能裝載的墊圈數量。(2分)A.大于 B.小于 C.等于B4.培育黃豆芽實驗。(12分)黃豆芽的口感細嫩、營養(yǎng)豐富,是人們喜愛的食材。黃豆芽的培育比較簡單,主要步驟如下:①把黃豆種子浸泡在水中約12小時;②將浸泡好的種子撒在沙盤中,并保持盤中的沙子始終潮濕;③將盤子放在窗臺上的陰涼通風處,8天后采收黃豆芽。(1)培育黃豆芽時,黃豆種子要在水中浸泡一段時間,最主要的原因是( )。(1分)A.洗去種子表面的臟物B.讓種子充分吸收水分C.殺死種子中的有害物質B(2)黃豆芽的培育步驟表明,與黃豆種子發(fā)芽沒有關系的因素是( )。(1分)A.光照 B.空氣 C.溫度A(3)將黃豆放入水中浸泡時,有些黃豆浮在水面,有些黃豆沉入水底。如果將這兩類黃豆進行發(fā)芽對比,那么這個對比實驗的名稱應該是( )。(2分)A.黃豆浸泡的時間長短是否影響種子發(fā)芽B.黃豆的顏色深淺是否影響種子發(fā)芽C.黃豆的飽滿程度是否影響種子發(fā)芽C(4)黃豆芽生長期間,如果始終在沙盤的同一側澆水,那么在采收黃豆芽時,可以發(fā)現(xiàn)黃豆芽在沙面以下的部分會( )。(1分)A.朝著澆水處生長B.朝著澆水處的相反方向生長C.朝著四面八方任意生長A(5)要對比研究“水分對黃豆芽生長的影響”,下列設計中不合理的是( )。(2分)A.兩個沙盤,一個每天澆半杯水,一個始終不澆水B.一個沙盤,分隔成兩半,一半保持干燥,一半保持潮濕C.一個沙盤,前四天保持干燥,后四天保持潮濕C(6)小明用兩個完全相同的沙盤培育了數量不等的黃豆芽,保持其他條件相同。8天后,觀察兩盤黃豆芽的生長狀況,如下表所示。(1分)種子數量 豆芽粗細 豆芽長短 豆芽軟硬 綠葉生長情況①號沙盤 50 粒 細 長 軟 沒有長出綠葉②號沙盤 10 粒 粗 短 硬 都已長出綠葉在這個對比實驗中,唯一改變的條件是( )。A.沙盤型號 B.種子數量C.生長時間B(7)上表的①號沙盤中的黃豆芽又細又長,原因是黃豆芽之間要爭奪( )。(2分)A.肥料 B.水分 C.陽光C(8)黃豆芽長出的綠葉能自己制造生長所需的養(yǎng)料,這個過程稱為( )。(1分)A.光合作用 B.營養(yǎng)作用C.蒸騰作用A(9)黃豆屬于食物鏈中的( )。(1分)A.分解者 B.制造者 C.生產者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