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2019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第一節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單擊此處添加副標題化學反應與電能【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原電池的概念、工作原理、構成等。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探究認識原電池的原理和形成條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對現代化的重大意義。了解化學在利用能源與創造新能源的思路和方法。【知識回顧】1.物質在發生化學反應的同時還伴隨著能量的變化,通常表現為_____的變化,即____能轉化為___能。2.鋅與稀硫酸反應是____反應。(填“放熱”或“吸熱”)寫離子方程式及單線橋表示電子轉移情況熱量化學熱放熱氧化還原反應本質_________。電子的轉移Zn+2H+=Zn2++H2↑2e-火力發電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核能發電我國目前電能主要來自火力發電火力發電原理及能量轉化化學能能否直接轉化為電能?氧化還原反應釋放的能量設計裝置電子轉移電流電能【實驗6-3】原電池實驗(1)將鋅片、銅片插入盛稀硫酸的燒杯中,觀察現象;(2)用導線連接鋅片和銅片,觀察、比較導線連接前后的現象(3)用導線在鋅片和銅片間串聯一個電流表G,觀察電流表指針是 否偏轉。【實驗6-3】原電池實驗(1)將鋅片、銅片插入盛稀硫酸的燒杯中,觀察現象;(2)用導線連接鋅片和銅片,觀察、比較導線連接前后的現象(3)用導線在鋅片和銅片間串聯一個電流表G,觀察電流表指針是否偏轉。鋅片上有氣泡產生、銅片上無氣泡產生鋅不斷溶解,銅片上有氣泡產生電流表指針發生偏轉Cu片上有氣泡:↓e-↑e-鋅片:Zn-2e-=Zn2+(氧化反應)銅片:2H++2e-=H2↑(還原反應)電流←負極↘正極↙(-)(+)總反應:Zn+2H+=Zn2++H2↑反應本質沒有改變氧化和還原反應在兩個區域發生原電池1、定義:把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裝置。2.工作原理鋅失去電子電子從鋅極流出導線流入銅極H+在銅極上得電子負極:Zn-2e-=Zn2+氧化反應不斷溶解正極:2H++2e-=H2↑還原反應產生氫氣↙外電路↖內電路電子不下水,離子不上岸!H+→H+→H+→Zn2+Zn2+正極陽離子←SO42-負極陰離子深度思考:鋅-銅-稀硫酸原電池中,銅換成石墨棒能不能產生電流?可以產生電流正極可以是相對不活潑的金屬,也可以是能導電的非金屬。小組交流下列裝置能否構成原電池?并分析原因。硫酸銅①ZnZn酒精②③C④⑤⑥Zn+ CuSO4 = ZnSO4 + Cu√酒精為非電解質溶液X兩極相同X無自發的氧化還原反應X√沒有形成閉合回路X3.原電池的構成條件(1)自發的進行 反應。(2)具有 的兩個電極(金屬與金屬或能導電的非金屬)。(3)溶液:兩電極均插入 溶液中。(4)導線:兩電極用導線相連,形成 。氧化還原活動性不同負極:正極:較活潑金屬較不活潑金屬(或石墨棒)電解質閉合回路4、原電池正負極的判斷電極材料正極負極e-反應類型電子流向電極現象離子移向較活潑金屬氧化反應電子流出不斷溶解質量減小陰離子移向較不活潑金屬或能導電的非金屬還原反應電子流入電極增重或有氣體產生陽離子移向【達標測試】有A、B、C、D四種金屬,進行如下實驗:①A、B用導線連接后同時浸入稀硫酸溶液中,A為負極;②C、D用導線連接后同時浸入稀硫酸溶液中,電流由D極流向C極;③A、C用導線連接后同時浸入稀硫酸溶液中,C極產生大量氣泡;④B、D用導線連接后同時浸入稀硫酸溶液中,D極發生氧化反應,(試判斷四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是__________。A比B活潑D作正極,C比D活潑C作正極,A比C活潑D作負極,D比B活潑A>C>D>B展望:利用扎實的化學基礎及科學探究,研發效率高、壽命長、安全、適用性強,低成本等 性能各種新型電池……總結:1、原電池的定義:把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裝置。2、原電池的工作原理:氧化還原反應3.原電池的構成要素。(氧還,兩極一液成回路)4.原電池正負極的判斷方法。電極材料、反應類型、電子流向、電極現象、離子移向等課后作業選擇適宜的材料和試劑,請利用反應“Fe+2Fe3+===3Fe2+”設計一個原電池,畫出裝置示意圖。謝謝聆聽!本課結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