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9張PPT)第1章 物質及其變化第一節 物質的分類及轉化課標要點核心素養1.認識物質的分類方法和依據,學會對常見物質分類。1.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能從物質的宏觀和微觀特征入2.了解分散系和膠體的含義、分類以及膠體的本質性手對物質及其反應進行分類和表征。質及應用。2.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建立物質分類的基本模型,利3.了解酸、堿、鹽性質的相似性以及各類不同物質之用同類物質的性質相似性來預測未知物質的性質。間的相互轉化。物質的分類及轉化1.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進行分類(1)從物質的組成分類:①樹狀分類法:混合物分散系同種元素物質單質金屬單質和非金屬單質純凈物無機化合物:酸、堿、鹽、不同種元素化合物氧化物等有機化合物②交叉分類法:交叉分類法是對同一物質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如:Na2CO3按其陰、陽離子的組成可以說屬于碳酸鹽、鈉鹽。(2)按物質性質分類:像CO,、SO3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酸性氧化生氧化物像CaO、Fe2O3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堿性氧付同一種元素可以構成多種不同的單質,這些單質叫做這種元素的同素異形體,如碳元素有金剛石、石墨、C。三種同素溫馨提示異形體;氧元素有O2和O3兩種同素異形體。2.分散系及其分類(1)分散系概念:把一種(或多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或多種)物質中所形成的混合物,叫做分散系。分散質:分散系中被分散成粒子的物質(2)組成分散劑:分散系中起分散作用的物質溶液按分散質粒子直徑大小(3)分類濁液膠體溶液膠體濁液01 nm100nm分散質粒子直徑大小(4)膠體液溶膠:分散劑是液體,如Fe(OH)3膠體按分散劑的不同氣溶膠:分散劑是氣體,①分類如云、霧等固溶膠:分散劑是固體,如有色玻璃②制備實驗:飽和FeCl3溶液物繼續加熱至紅褐色沸水停止加熱-Fe(OH3膠體③丁達爾效應:用一束光通過Fe(OH)3膠體和CuSO溶液,觀察現象:在Fe(OH)3膠體中產生一條光亮的“通路”,而CuSO4溶液沒有這條“通路”,如下圖所示。我們把膠體的這種特性叫做丁達爾效應。CuSO4溶液Fe(OHD3膠體(共54張PPT)第1章 物質及其變化第二節 離子反應課標要點核心素養1.通過對電解質和電離概念的學習,重新認識酸、堿、1.變化觀念:通過實驗領會電離的概念,認識化學變化鹽的概念。的本質是有新物質生成。2.學會用電離方程式表示某些酸、堿、鹽的電離。2.證據推理:通過分析、推理等方法認識研究對象的本3.認識離子反應及其發生的條件,學會用離子方程式質特征。表示離子反應。3.科學探究:能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一、電解質1.概念:像氯化鈉、硝酸鉀、氫氧化鈉等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稱為電解質。其水溶液能導電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電解質,如NH3、SO,等。溫馨提示2.電解質的電離(1)概念:電獬質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下離解成自由移動離子的過程。(2)表示方法電離方程式①酸的電離(如H2SO4):H,SO4夕2H+十SO②堿的電離(如NaOH):NaOH夕Na十OH③鹽的電離(如CuSO4):CuSO4夕Cu2++SO3.電解質溶液導電的原因溶于水電離外接電源(1)電解質自由移動的離子定產生向移動形成電流。(2)自由移動的離子濃度越大,離子所帶電荷數越多,溶液的導電性越強。4.從電離的角度認識酸、堿、鹽:(1)酸: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H)的化合物。(2)堿: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OH)的化合物。(3)鹽:由金屬陽離子或銨根離子(H)與酸根陰離子組成的化合物。能電離出H的物質不一定是酸,如NaHSO,=Na十H+十SO,屬于鹽。溫馨提示二、離子反應1.離子反應(1)概念:有離子參加或有離子生成的化學反應。(2)實質:反應物的某些離子的濃度減小。2.離子方程式(1)概念: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反應的式子。(2)書寫步驟寫正確書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拆把易溶于水且易電離的物質拆成離子的形式刪刪去方程式兩邊不參加反應的離子檢查方程式兩邊各元素的原子個數和電荷總數查是否相等H+OH夕H2O,說明SO和Na+沒有參加離子反應②表示同一類型的反應。例如H十OH夕H,O可以表示NaOH和HCl、KOH和H2SO4等生成可溶性鹽和水的反應。(共16張PPT)第1章 物質及其變化本章整合提升有機化合物定義有離子參加的反應堿無機化合物化合物純凈物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金屬定義來表示化學反應式的式子氧化物單質非金屬溶液混合物丁達爾效應性質濁液份散系刻物質分類寫:寫出化學方程式膠體滲析提純拆:把易溶于水、易電離的拆寫成離子有電子轉移(或得失)實質書寫方法刪:刪去兩側不參加反反應前后元素化合價有變化特征還原性化合價升高物質及其變化離子反應離子方程式應的離子查:檢查兩側電荷數、念廠還原劑變化原子個數是否守恒反被氧化氧化反應+氧化產物產相離子方程化學式拆分不正確物氧化劑變化還原反應+還原產物物式書寫常電荷數、原子數不守恒被還原關系見錯誤化合價降低離子反應書寫不完全氧化性忽視反應物的個數單線橋氧化還原反應電子轉移的表示方法雙線橋既可以表示一個反應,也可意義以表示一類反應守恒規律、價態規律先后規律、強弱規律基本規律正面影響發生復分解反應對生產、生應用離子共存負面影響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活的影響一、物質常見的分類方法及其應用1.交叉分類法涉及的不同類別之間是并列與交叉關系。:鈉鹽鉀鹽一并列關系NaS0 K2S0硫酸鹽一交叉關系2.樹狀分類法中的類別之間存在并列關系和包含關系。包含關系金屬單質:一并列關系純凈物非金屬單質:化合物二、離子方程式的正誤判斷及離子共存1.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要點(1)易溶、易電離的物質(包括強酸、強堿、大多數可溶性鹽)以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表示。非電解質、難電離的物質(包括弱酸、弱堿、水等)、難溶物、單質、氣體、氧化物等用化學式表示(2)離子方程式兩邊的原子個數相等,電荷總數相等。(3)檢查各項是否都有公約數,檢查是否漏寫必要的反應條件。2.離子方程式的正誤判斷(1)看離子反應是否符合客觀事實,如Fe跟稀H2SO4反應,寫成2Fe十6H夕2Fe3+十3H2個是錯誤的。(2)看化學式拆寫是否正確,如NaHCO3與稀鹽酸反應寫成2H+十CO3夕CO2十H2O是錯誤的,因為HCO3是弱酸的酸根,不能拆開。(3)看離子方程式兩邊原子、電荷是否相等,如Zn十Ag夕Zn+十Ag兩邊正電荷不相等。(4)看是否漏掉部分離子反應,如H,SO,溶液與Ba(OH),溶液的反應,寫成Ba2+十SO夕BaSO4Y或H十OH夕H2O都是錯誤的。(共66張PPT)第1章 物質及其變化第三節 氧化還原反應課標要點核心素養1.認識有化合價變化的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了解氧1.變化觀念和模型認知:能認識物質是運動和變化的,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的轉移;認識元素在物質認識化學變化的本質是有新物質生成。認識“雙線中可以具有不同價態,可通過氧化還原反應實現含橋”“單線橋”分析模型有不同價態同種元素的物質的相互轉化。2.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能從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視角2.知道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認識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基本規律;依據氧化還原反應原理,預測物質的化變化。學性質和變化,設計實驗進行初步驗證,并能分析、3.科學探究與證據推理:用氧化還原反應基本規律分析解釋有關實驗現象。解決問題。一、從不同角度分析氧化還原反應1.從得氧、失氧的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得氧,發生氧化反應2CuO十C62Cu十CO2A個失氧,發生還原反應結論:在化學反應中,一種物質得到氧發生氧化反應,必然有一種物質失去氧發生還原反應,即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在一個反應中同時發生,這樣的反應稱為氧化還原反應。2.從元素化合價變化的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失氧,化合價降低,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3+2十-4Fe2O3十3CO62Fe+3CO,得氧,化合價升高,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化合價升高,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2Fe+CuSO,夕FeSO4十Cu化合價降低,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結論:只要反應前后有元素化合價變化的反應,就叫做氧化還原反應。其中物質含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是氧化反應,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反應是還原反應。3.從電子轉移的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化合價降低,氯原子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Cl,+2Na 2NaCl化合價升高,鈉原子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化合價降低,共用電子對偏向氯原子,發生還原反應。(2)C12+H22HC1化合價升高,共用電子對偏離氫原子,發生氧化反應結論:化學反應中凡有電子轉移的反應叫做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還原反應中轉移電子總數是得到電子數或失去電子數,而不是二者的加和。溫馨提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本章整合提升.pptx 第一節物質的分類及轉化.pptx 第三節氧化還原反應.pptx 第二節離子反應.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