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3張PPT)第4章 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第一節(jié) 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第2課時 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課標要點核心素養(yǎng)1.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能運用原子結構模型說明堿1.了解堿金屬元素及鹵族元素的原子結構特點,知道同金屬元素、鹵族元素的性質,形成“結構決定性質”一主族元素原子結構的相似性和遞變規(guī)律。的觀念。2.了解堿金屬元素及鹵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規(guī)2.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知道可以通過分析、推理等律,知道同主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規(guī)律。方法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征、構成要素及其相互3.能結合有關數據和實驗事實認識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關系,建立認知模型,并能運用模型解釋化學現(xiàn)象,遞變規(guī)律。解釋現(xiàn)象的本質和規(guī)律。一、堿金屬元素(除H以外的第IA族元素)1.原子結構特點相同點最外層電子數都為1原子結構從Li→Cs,核電荷數逐漸增多,電子層遞變規(guī)律數逐漸增多,原子半徑逐漸增大2.單質的化學性質(1)鉀、鈉與氧氣或水的反應與氧氣反應Na、K與水反應都熔成小球,浮于水面,四處鈉劇烈燃燒,黃色火焰現(xiàn)象游動,鈉發(fā)出嘶嘶聲響,鉀發(fā)鉀燃燒更劇烈,紫色火焰生輕微爆炸鉀比鈉的活動性強結論鉀比鈉的活動性強(2)化學性質特點原子都易失去最外層的一個電子,性質活相似性潑,都能與氧氣等非金屬單質及水反應從鋰到銫,與氧氣、水等的以應越來越劇差異性烈,金屬性逐漸增強(3)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①Li與O2(加熱):4L+O2川2Li2O。②Na與O2(加熱):2Na+O2I川Na2O2。③Na與H2O:2Na+2H2O夕2NaOH+H2M。④K與H2O:2K+2H,O夕2KOH+H2。鉀在氧氣中的燃燒比鈉更劇烈,生成的氧化物更加復雜。溫馨提示3.單質的物理性質從鋰→銫除銫外,都是銀白色固體,密度較小,硬度相同點小,熔點較低遞變性密度有增大的趨勢,熔、沸點逐漸降低特性密度:K二、鹵族元素1.原子結構特點相同點最外層電子數都為7原子結構從F→I,核電荷數逐漸增多,電子層遞變規(guī)律數逐漸增多,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共14張PPT)第4章 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本章整合提升決定元素種類—質子分子間的作用力中子原子核氫鍵原子離子鍵最外層電子數決定化學性質粒間化學鍵核外電子離子構成物質的微粒共價鍵物質結構分子化合價最高價=主族序數互規(guī)律0、F例外一、二、三短周期角半徑大最低價=主族序數-8四、五、六、七周期元素周期律小規(guī)律層多半徑大,層同質子數大半徑小長周期能量最低0族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核外電子每層最多2n2個,最外層不超過8個排布規(guī)律第Ⅷ族位置七個副族族律金屬性大小活動性、與酸反應的程序比較規(guī)律置換反應七個主族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強弱主族序數=最外層電子數位置周期數=電子層數規(guī)律非金屬性與H2化合難易大小比較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強弱規(guī)律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一、元素的金屬性與非金屬性強弱的判斷1.金屬性強弱的判斷(1)根據元素周期表判斷①同一周期,從左到右,元素的金屬性逐漸減弱。②同一主族,從上到下,元素的金屬性逐漸增強。(2)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判斷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金屬單質的活動性減弱,元素的金屬性也減弱(3)根據單質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判斷①金屬單質與水或酸反應越劇烈,元素的金屬性越強。②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堿性越強,元素的金屬性越強。(4)根據金屬單質間的置換反應判斷若X”++Y乇X十Ym+,則Y比X金屬性強。(5)根據離子的氧化性強弱判斷金屬陽離子的氧化性越強,元素的金屬性越弱,如氧化性Cu+>Fe2+,則金屬性Cu2.非金屬性強弱的判斷(1)根據元素周期表判斷①同一周期,從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屬性逐漸增強。②同一主族,從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屬性逐漸減弱。(2)根據單質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判斷①單質與氫氣化合越容易(或氫化物越穩(wěn)定),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②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3)根據非金屬單質間的置換反應判斷若A”十B乇A十Bm-,則B比A非金屬性強(4)根據離子的還原性強弱判斷非金屬陰離子的還原性越強,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弱,如還原性C1I。(1)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強弱判斷的根本依據是元素失去或得到電子的難易程度,與失去或得到電子的多少無關,如溫馨提示Na在反應中失去1個電子,Mg在反應中失去2個電子,但金屬性Na>Mg。(2)氟元素沒有最高正價,不存在含氧酸;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最強的是高氯酸。(3)變價金屬的離子的氧化性強弱與元素的金屬性強弱不一定對應,如氧化性Cu+Cu第4章 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第一節(jié) 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第1課時 原子結構 元素周期表 核素課標要點核心素養(yǎng)1.了解原子的構成及各部分的數量關系。能寫出常見1.微觀探析:能從元素和原子水平上認識物質的組成原子結構示意圖。和結構。2.能認識元素周期表編排原則及其結構。2.證據推理:具有證據意識,能基于證據對物質組成、3.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義;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結構及其變化提出可能的假設,通過分析推理加以應用。證實或證偽。一、原子結構1.原子構成:質子:相對質量近似為1,帶1個單原子核位正電荷(1)原子中子:相對質量近似為1,不帶電核外電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2)質量數(A)=質子數(Z)十中子數(V)。普通氫原子沒有中子,只有質子和電子。溫馨提示2.核外電子的排布(1)分層排布:各電子層離核由近到遠,能量由低到高,符號依次為K、L、M、N、O、P、Q等。(2)排布規(guī)律:①電子總是盡可能先從內層排起,當一層充滿后再填充下一層②原子核外各電子層最多容納2n2個電子。③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不能超過8(K層為最外層時不能超過2)。(3)表示方法:原子結構示意圖(以鈉為例)電子層MM層電子數粒子符號原子核核內質子數或核電荷數二、元素周期表:1.原子序數(1)含義:按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順序給元素編號,得到原子序數。(2)關系: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2.編排原則電子層數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橫行周期數遞增的順序從左到右排列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元素,按電子縱列→族層數遞增的順序自上而下排列周期序數=電子層數溫馨提示3.元素周期表的結構(1)周期(橫行)①個數:有7個周期。②特點:每一周期中元素的電子層數相同。③分類(3短4長)短周期:包括一、二、三周期(3短)。長周期:包括四、五、六、七周期(4長)。(2)族(縱列)①個數:有18個縱列,但只有16個族。它們分別是7個主族(A)、7個副族(B)、1個零族、1個Ⅷ族。②特點:主族元素的族序數=最外層電子數(共59張PPT)第4章 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第三節(jié) 化學鍵課標要點核心素養(yǎng)1.認識構成物質的微粒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結合典型實1.宏觀辨識:能運用模型、符號等多種方式對物質的例認識離子鍵、共價鍵的形成。結構及其變化進行綜合表征。2.能判斷簡單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中的化學鍵類型。2.微觀探析:能從物質結構角度認識化合物。3.認識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是化學反應中物質變化的3.變化觀念:能運用宏觀、微觀、符號等方式描述、說實質。明物質轉化的本質和規(guī)律。一、離子鍵1.氯化鈉的形成鈉與氯氣反應時,鈉原子最外層的1個電子轉移到氯原子的最外電子層上,鈉原子變成鈉離子,鈉離子最外層有8個電子,氯原子變成氯離子,氯離子最外層有8個電子,鈉離子與氯離子之間通過靜電作用,形成穩(wěn)定的化合物—氯化鈉。NaNaNaCI+18,88NaCl2.離子鍵(1)定義:帶相反電荷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2)成鍵粒子:陰離子和陽離子。(3)成鍵元素:一般是活潑金屬元素和活潑非金屬元素。(4)表示方法電子式①概念:在元素符號周圍用“·”或“X”來表示原子的最外層電子(價電子)的式子。②電子式書寫Na:Na×(或Na·)、Mg:×Mg(或'Mg')、Cl::Cl·、S:③離子化合物形成過程:NaCl:Na×+.ci:モNa+[xC1:]。由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離子化合物,如A1C13;完全由非金屬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也可能含離子溫馨提示鍵,v1HCl。二、共價鍵1.共價鍵的形成(1)Cl2的形成氯原子的最外層有7個電子,可以共用1個電子達到8電子穩(wěn)定結構,所以氯原子間難發(fā)生電子得失,形成氯氣分子時,兩個氯原子各提供1個電子,形成共用電子對。該過程用電子式表示為::C1·十·C1:乇:C1:C1:。(2)HC1的形成形成HC1的過程中,氫原子與氯原子最外層電子中的未成對電子形成共用電子對,從而使各原子最外層都達到穩(wěn)定結構。像這樣的原子間通過共用電子對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價化合物。該過程用電子式表示為:·H+:C乇H:C1:。(共73張PPT)第4章 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第二節(jié) 元素周期律課標要點核心素養(yǎng)1.認識原子結構、元素性質呈周期性變化的規(guī)1.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能從原子結構視角說明元素的性質律,建構元素周期律;并能利用元素在元素周和規(guī)律。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結構,分析、預測、比較元2.科學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能通過實驗探究物質的性質和變化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規(guī)律,能提出有意義的實驗探究問題,根據已有經驗和資2.以第三周期為例,了解同周期元素性質的遞變料做出預測和假設。規(guī)律。3.證據推理和模型認知:能根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3.體會元素周期律(表)在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子結構、性質三者關系進行“位一構一性”的相互推理,建與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立“位一構一性”認知模型。一、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規(guī)律:1.1~18號元素的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和主要化合價(最高正化合價和最低負化合價)的變化:(1)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排布呈現(xiàn)由1到8的周期性變化(第一周期除外)。(2)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的原子半徑呈現(xiàn)由大到小的周期性變化(不芳慮稀有氣體元素)。(3)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的主要化合價呈周期性變化,即最高正價:由十1到十7(O無最高正價、F無正價);最低負價:由一4到一1。2.第三周期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的變化規(guī)律(1)Na、Mg、Al金屬性的比較①事實1:Na、Mg、A1與水反應劇烈程度依次減弱。事實2:最高價氧化物水化物堿性依次減弱。②結論:Na、Mg、Al的金屬性逐漸減弱。Al(OH)3既能和酸反應生成鹽和水也能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屬于兩性氫氧化溫馨提示物。(2)Si、P、S、C1的非金屬性強弱①事實:最高價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強弱HCIOH2 SO>H:PO>H2 SiO②結論:Si、P、S、C1的非金屬性逐漸增強(3)第三周期元素的金屬性、非金屬性遞變規(guī)律:NaMgAlSiPSCI同一周期從左往右,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2)元素周期律①含義:元素的性質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而呈現(xiàn)周期性的變化②元素的性質包括原子半徑、主要化合價、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等。③實質: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周期性變化的必然結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本章整合提升.pptx 第一節(jié) 第1課時 原子結構元素周期表核素.pptx 第一節(jié) 第2課時 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pptx 第三節(jié) 化學鍵.pptx 第二節(jié) 元素周期律.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