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第四單元復習回顧一、請你選擇:1、2014年12月16日下午,菏澤城區48路公交車司機李福珍駕車行駛途中,突發大面積心梗。生命的危急時刻,他駛過了人多車雜的十字路口,把車停穩,開啟后門,熄滅發動機,便一頭倒在了方向盤上。他保住了車上30多名乘客的安全,而自己卻永遠離開了自己的崗位。李福珍被人們評為“菏澤最美公交司機”,并被評為“齊魯最美人物”。李福珍的事跡向我們傳遞的正能量有 ①盡職盡責,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②踐行了愛崗敬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③積極追求有價值的人生 ④承擔責任就意味著要付出代價而沒有任何形式的回報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2014年感動中國人物朱敏才和妻子退休后,沒有選擇安逸的生活,而是奔赴貴州偏遠山區支教,9年來,他們的足跡遍布貴州的坎坎坷坷,為山區的孩子們打開了一扇希望之窗。他的做法啟示我們 ①人生的意義不在于索取 而在于奉獻 ②要以實際行動服務社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③要有崇高的精神追求,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 ④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服務社會,奉獻社會(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近年來,“感動中國人物”已成為人們廣泛學習的楷模,為了更好傳遞這些人物身上的正能量,我們必須 ①熱心公益,服務社會?②積極承擔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③培養高度的社會責任感??④從身邊小事做起,只對自己負責(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D. ②③④4、當下,部分同學遇到不會做的題就上網搜索答案;最近又出現了一種風靡校園的手機應用軟件-----“解題神器”,只要將作業題“掃”一下上傳,很快就可以得到答案。用這些方式完成作業的同學大多是不求甚解、抄抄答案而已。對此,下列看法正確的是( )??? A.未成年人無法抵制網絡的不良誘惑 B.課業負擔過重影響素質教育的實施?C.抄襲答案是對學習不負責任的表現 D.網絡和科技改變了我們的學習方式5、為了國家核武器技術的發展,于敏隱姓埋名奮斗了28年。他榮獲2014年度全國最高科學技術獎。我們從他的光輝歷程中獲得的啟迪是 ①個人利益要服從國家利益 ②個人要服從國家安排,維護國家利益 ③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④個人利益沒有獲得應有的滿足,不值得( )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D. ①②③6、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8.1級地震后,首都加德滿都的飯館大多關門歇業。在此開餐館的中國人楊建國拿出自己庫存及購買的大米,連續多天向滯留的中國游客及附近的尼泊爾居民免費送上熱乎飯。楊建國的善舉告訴我們( ) A.只有維護集體利益,個人利益才有保障 B.必須自覺遵守正義的制度、規則和程序 C. 應培養親社會行為,回報社會、服務社會 D. 要樹立自救自護觀念,鍛煉自救自護能力7、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有關專家表示,南京大屠殺歷史是“有國才有家,國強家不貧”的最好教材,這啟示我們要 ①增強愛國情感 ②立志振興中華 ③珍愛世界和平 ④維護祖國統一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8、中學生李曉與好友組建了一支志愿者服務隊,經常開展“獻愛心”活動,此事引來了不少非議,有人說她們是掙表現...連她們的家長也不理解,認為做此事既辛苦又沒什么好處。但李曉和好友并未因此有所改變,仍然堅持“獻愛心”活動。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①李曉和好友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服務社會 ②大家應共同營造“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氛圍 ③從事志愿者活動意味著承擔更多的責任,得不到回報 ④李曉和好友開展“獻愛心”活動,努力做負責任的公民( )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二、請你判斷:9、對社會負責,不僅要靠個人的力量,往往還要有合作的精神。( )10、對自己負責是責任感的最高體現。( )11、見到老師有禮貌地打招呼,這也是有責任心的表現。( )12、在社會生活中,不同的角色意味著不同的責任。( )三、請你分析:13、2015年10月18日,第一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將在福州拉開帷幕。我能為青運會做些什么?下面是三位群眾代表的回答:【建筑工人】我們參加了青運會的比賽場館建設,施工中的點滴小事,都會認真對待,不敢懈怠。 【大學生】我報名參加了志愿服務工作,很高興有機會為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和游客提供咨詢、交通疏導等公共服務。 【企業代表】青運會是建國以來我市承辦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全國性綜合體育賽事。參與公益捐贈,鼎力支持青運會,是我們的責任。 閱讀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結合材料,簡單分析他們的回答體現了哪些教材觀點?(至少三點,6分)(2)志愿者們的行動對社會來說有哪些積極影響?(6分)(3)如果你也參加志愿者行動,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2分)(4)如果父母擔心你因參加志愿者行動耽誤學習,要求你放棄,請從“責任”的角度對父母進行說服。(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