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第六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20 正面戰場的抗戰侵華日軍為什么要沿著鐵路侵略中國呢?材料一:鐵路所布,即權力所及。凡其他之兵權、商權、礦權、 交通權,左之右之,存之亡之,操縱于鐵路兩軌,莫敢誰何!故夫鐵道者,猶人之血管機關也,死生存亡系之。有鐵路權,即有一切權;有一切權,則凡其地官吏,皆吾頤使之奴,其他人民,皆吾俎上之肉。——日本1903年《朝日新聞》材料一:鐵路所布,即權力所及。凡其他之兵權、商權、礦權、 交通權,左之右之,存之亡之,操縱于鐵路兩軌,莫敢誰何!故夫鐵道者,猶人之血管機關也,死生存亡系之。有鐵路權,即有一切權;有一切權,則凡其地官吏,皆吾頤使之奴,其他人民,皆吾俎上之肉。——日本1903年《朝日新聞》賊心蓄謀已久。圖一關注:南北向(平漢線、粵漢線、津浦線、滬寧線、南潯線)東西向(隴海線、膠濟線)日軍沿線侵略樞紐點(北平、濟南、臺兒莊、徐州、南京、上海、重慶、武昌、長沙)圖一關注:臺兒莊、徐州、膠濟鐵路、津浦鐵路津浦線:臺兒莊大捷材料二:臺兒莊戰役大事記(部分)4月2日,第27師……憑借散兵壕,全部守兵頑強抵抗到最后。此敵于此狹窄的散兵壕內,重疊相枕,力戰而死之狀,雖為敵人,睹其壯烈亦將為之感嘆。曾使翻譯勸其投降,應者絕無。尸山血河,非獨日軍所特有。——日軍步兵第10聯隊“戰斗詳報”4月5日中國政府各路軍隊抵達臺兒莊,向日本發起進攻。第31師在臺兒莊內展開巷戰,用大刀奮力砍殺日軍。我軍傷亡15000余人,擊潰日軍20000余人的進攻,殲敵近8000人。取得抗戰以來我國軍事上重大勝利。——張憲文、李繼峰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二卷)化學工業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版津浦線英雄永垂不朽!圖一關注:重慶、武昌、上海、萬家嶺、平漢鐵路、粵漢鐵路粵漢線:保衛大武漢材料三:南京失陷后,國民政府宣告已遷都重慶,但優越的地理、交通條件和工商業基礎使武漢成為戰時中國事實上的軍事、政治及文化中心。日軍于5月底已決定于秋季攻占武漢,并視攻占武漢、控制中原要地為壓迫中國政府投降的最大機會。圍繞保衛大武漢這一中心任務,中華民族團結抗戰的熱忱迅速達到高潮。——張憲文、李繼峰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二卷)化學工業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版材料四:萬家嶺大捷一寸山河一寸血南潯線:萬家嶺大捷圖一關注:長沙、武昌、廣州、粵漢鐵路粵漢線:第三次長沙會戰材料五:長沙是華中戰略重鎮,粵漢鐵路要沖。武漢、廣州失守后,長沙成了正面戰場上與敵軍對峙的最重要城市,屏蔽西南諸省的門戶,湖南是當時國民政府重要的糧食、兵員和資源的重要供應基地。尤其在遷都重慶后,長沙的戰略地位益發突出。日本政府企圖攻陷長沙挫敗國民政府軍隊抗戰意志,逼迫國民政府投降。——張憲文、左用章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三卷)化學工業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版材料六:蘊華吾妻,長沙得失,有關抗戰全局成敗。我身為軍人,守土有責,設若戰死,你和五子的生活,政府自有照顧……。希吾妻勿悲。——1941年12月31日預10師師長方先覺戰前給妻子的遺囑材料七:1941年12月24日—1942年1月15日,第三次長沙會戰中、日軍力投入及損失:1942年1月,日軍進攻緬甸,英軍節節敗退,英國政府正式向中國政府請求迅速派兵入緬協同英軍作戰。——摘編自軍事科學院《中國抗日戰爭史》等粵漢線鏖戰功不可沒!圖一關注:日本本土、河南戰場、湖南戰場、廣西戰場、平漢鐵路、粵漢鐵路打通大陸交通線:豫湘桂戰役材料八:蔣介石集團把政策的重心由對外轉向對內,國民黨開始執行一條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路線。——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近代現代史下冊》捍衛主權,堅持抗戰任重道遠!中國共產黨成為抗日中流砥柱!材料九:國民黨軍隊的廣大愛國官兵,曾經在前線與日本侵略者奮勇作戰,不怕流血犧牲,表現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涌現出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郝夢齡、戴安瀾等為國捐軀的高級將領。一切與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的愛國官兵,都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貢獻了力量,同樣都是值得全民族尊敬與紀念的。——劉庭華,軍事科學院戰略研究部軍史研究所研究員民族英雄永垂不朽!日寇欲控制中國鐵路交通線、滅亡中國中國軍人血戰到底、寧死不屈抗爭一寸山河一寸血,民族英雄永垂不朽和平年代,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1.臺兒莊戰役,歷時1個月,名震中外,在我國抗日戰爭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這次戰役( )A.是抗戰進入相持階段的標志性事件B.打破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C.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利D.是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取得的第一個勝利C2.1938年國民政府電文稱:查第二時期抗戰開始以及我備戰區本運動戰、游擊戰相配合積小勝為大勝之最高原則,以攻為守指導作戰,屢遏兇焰,挫敗頑敵,士氣振奮,精神日旺:臺兒莊勝利足為表征。該電文表明 ( )A.敵后戰場成為抗日的中流砥柱 B.國民黨軍隊的戰略戰術發生重大變化C.中國軍隊取得抗戰以來首次大捷 D.正面戰場有力地打擊了侵華日軍D3.在武漢會戰中,日軍的進攻兵力逐漸捉襟見肘,多次要求國內調集援兵,日軍幾乎抽干了國內能調集的一切兵力。占領武漢后,日軍無力發動大規模正面進攻。這表明( )A.日軍徹底擊敗國民政府 B.正面戰場取得優勢C.國際制裁日本獲得成功 D.抗戰進入相持階段D4.美國海軍部長諾克斯在《告中國人民書》中指出:“數周以來,貴國之長沙偉大之戰績,非僅為中國之勝利,抑且為所有同盟國共同之勝利,而為打擊整個軸心國之勝利。”說明第三次長沙會戰( )A.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 B.鼓舞了盟國的反法西斯斗爭C.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第一次勝利 D.宣告日軍“速戰速決”計劃的破產B1.完成該課時相應的練習2.實踐性作業:觀看地圖《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和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戰(1937—1945年)》,了解華北地區的鐵路網,預習21課,撰寫百團大戰的戰爭分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 萬家嶺大捷【視頻】.avi 第20課《正面戰場的抗戰》.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