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期末復習期末復習(三) 浮力一、選擇題1.潛水艇從潛行變為上浮,在浮出水面之前,所受海水的壓強和浮力變化情況正確的是( )A.壓強減小,浮力不變B.壓強增大,浮力不變C.壓強不變,浮力變大D.壓強不變,浮力變小A2.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丙三個完全相同的圓柱形容器,容器內水面高度相同。若甲容器內只有水;乙容器中放入木塊靜止時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中有一個空心小球靜止時懸浮在水中。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如果向乙容器中加鹽水,木塊靜止時受到的浮力變大B.三個容器對桌面壓強一樣大C.如果將小球分成大小兩塊,小球仍懸浮在水中D.丙容器中的水對容器底部壓強最大B3.兩個用不同材料制成的小球,在下述哪種情況下所受浮力相同( )A.兩個小球體積相同,都浸沒在不同種液體中B.兩個小球體積相同,都漂浮在同種液體的表面上C.兩個小球質量相同,都浸沒在同種液體中D.兩個小球質量相同,分別漂浮在不同種液體的表面上D4.如圖所示,小李利用體積為170 cm3的潛水艇模型(忽略進氣排氣管的體積),探究潛水艇在水中如何實現上浮或下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A.模型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為170 NB.模型浸沒后繼續下沉的過程中受到的浮力變大C.若要讓懸浮的模型上浮應從模型中向外排水D.潛水艇能上浮或下沉是通過改變浮力實現的C5.炎熱夏天,人們通常會在裝有水的玻璃杯中放入冰塊,如圖所示是小明將一冰塊放入水中后靜止時的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冰塊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B.冰塊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C.向杯中加鹽可以使冰塊下沉D.冰塊熔化后,水對玻璃杯底的壓強不變D6.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盛放在同樣的容器中,將完全相同的密度計分別浸入甲、乙液體中,靜止后如圖所示。現將密度計從液體中取出,若甲、乙兩種液體的密度為ρ甲、ρ乙,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變化量為Δp甲、Δp乙,則( )A.ρ甲>ρ乙,Δp甲>Δp乙B.ρ甲>ρ乙,Δp甲=Δp乙C.ρ甲<ρ乙,Δp甲>Δp乙D.ρ甲<ρ乙,Δp甲=Δp乙D7.已調零的電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將裝滿水的薄壁溢水杯放在電子秤上,如圖所示。此時溢水杯中水深8 cm,電子秤的示數是0.33 kg。將一重為2 N的物體輕放入溢水杯中(溢出的水用另一容器接收,不會流到電子秤上)。已知溢水杯的底面積為3×10-3 m2,水的密度為1.0×103 kg/m3,g取10 N/k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放入物體前,溢水杯底受到的液體壓強為80 000 PaB.放入物體后,若物體靜止時沉底,則電子秤的示數為530 gC.放入物體后,若物體靜止時漂浮,則物體受到的浮力大于2 ND.放入物體后,若物體靜止時漂浮,則溢水杯對電子秤的壓強為1 100 PaD8.(2023北京房山區期末)如圖甲所示,一個金屬塊在鋼繩拉力的作用下從水面上方勻速下降,直至金屬塊全部沒入水中。如圖乙所示是鋼繩拉力F隨時間t變化的關系圖象。若不計水的阻力,水的密度為1.0×103 kg/m3,g取10 N/k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金屬塊受到的重力為500 NB.金屬塊受到的浮力為3 450 NC.金屬塊的體積為5×10-3 m3D.金屬塊的密度為7.9×103 kg/m3D9.兩個相同的容器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分別裝有甲、乙兩種密度不同的液體,且ρ甲>ρ乙;兩個體積相同的實心小球a和b在甲、乙兩種液體中靜止時的狀態如圖所示;兩容器內c、d 兩點到容器底部的距離相等。設小球a和b的密度分別為ρa和ρb,質量分別為ma和mb,受到的浮力分別為Fa和Fb,c、d 兩處的液體壓強分別為pc和pd。下列說法中( )①ρa>ρb ②ma<mb ③Fa>Fb ④pc>pdA.只有①③正確 B.只有②③正確C.只有①④正確 D.只有①③④正確D10.將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端的金屬塊先后浸沒在水和煤油中,已知煤油密度為0.8 g/cm3,金屬塊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示數如圖所示,g取10 N/kg,則金屬塊( )A.密度是3.0 g/cm3B.質量是3 kgC.在煤油中受到的浮力為1 ND.體積為10 cm3A11.(2023上海徐匯區期末)如圖所示,將空的飲料罐開口朝上,緩緩按入裝滿水的桶中(飲料罐未浸沒),桶中水不斷溢出,此過程中手用力的大小將 ,飲料罐受到浮力將 ,水桶底部受到桶內水的壓強將 。(均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變大變大不變二、填空題12.如圖所示是“彩球溫度計”及其簡化圖,常用作現代居家飾品。它由圓筒、液體及多個浮子組成,浮子是由玻璃球和溫度標牌組成,每個浮子的體積相同而質量不同,溫度降低,液體密度顯著增大,當液體溫度降至某個值時,標牌溫度與該值相等的浮子上浮。溫度標牌數值越大的浮子,它的密度越 (選填“小”或“大”);當環境溫度降低時,浸沒在液體中的浮子受到的浮力將 (選填“不變”“變小”或“變大”);在某一環境溫度下,五個浮子處于如圖位置,標注20 ℃的浮子受到的浮力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標注22 ℃的浮子受到的浮力。小變大等于13.小明利用托盤天平、量筒和水測量一顆新鮮杏的密度,收集的實驗數據記錄在下表中,則杏的密度ρ= g/cm3,杏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 N。(g取10 N/kg)1.060.2步驟 ①用托盤天平測杏的質量 ②向量筒中倒入適量水,讀示數 ③將杏放入量筒中,讀示數數據 21.2 g 40 mL 60 mL14.小強利用彈簧測力計、鐵塊、溢水杯等器材按照如圖所示,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1)以上探究步驟中,最合理的操作順序是 (填字母代號);(2)鐵塊浸沒于水中后受到的浮力F浮為 N。測出鐵塊排開水所受的重力G排,可發現:F浮 (選填“>”“=”或“<”)G排,由此得出阿基米德原理。DBCA1.4三、實驗探究題=(3)按最合理的實驗步驟進行操作,下列因素會影響實驗結果的是 。A.溢水杯內未盛滿水B.小桶內原來有少量水C.鐵塊未浸沒在水中A15.如圖所示為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福建艦于2022年6月17日正式下水,福建艦配置電磁彈射和阻攔裝置,其滿載排水量約為8×104 t。已知海水的平均密度為1.03×103 kg/m3,g取10 N/kg。求:(1)“福建艦”滿載時受到的浮力大小;(2)“福建艦”滿載時,排開海水的體積;四、綜合應用題解:(1)“福建艦”受到的浮力F浮=G排=m排g=8×104×103 kg×10 N/kg=8×108 N(2)由F浮=ρ液gV排可知,“福建艦”排開海水的體積V排= ≈7.77×104 m3(3)“福建艦”滿載時吃水深度達到13 m,求該深度處海水產生的壓強大小。(3)13 m深度處海水產生的壓強p=ρ海水 gh=1.03×103 kg/m3×10 N/kg×13 m=1.339×105 Pa16.如圖所示,用細繩將一物體系在裝有水的薄壁柱形容器底部浸沒。物體所受浮力為10 N,容器底面積50 cm2,若不計繩重,g取10 N/kg。(1)求物體的體積;(2)若細繩對物體的拉力為4 N,求物體的密度;解:(1)物體浸沒在水中時物體的體積V=V排= =1×10-3 m3(2)物體的重力G=F浮-F=10 N-4 N=6 N物體的質量m= =0.6 kg物體的密度ρ= =0.6×103 kg/m3(3)若剪斷細繩,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變化了多少?(3)物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細繩剪斷后,物體靜止時漂浮,此時物體受到的浮力F′浮=G=6 N,漂浮時排開水的體積V排′= =6×10-4 m3液面下降的深度Δh= =0.08 m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減小Δp=ρ水 gΔh=1.0×103 kg/m3×10 N/kg×0.08 m=800 Pa(共15張PPT)期末復習期末復習(一) 力和運動一、選擇題1.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以下關于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它的運動狀態一定改變B.甲物體對乙物體施加力的同時,一定受到乙物體施加的力的作用C.只有相互接觸的物體才會產生力的作用D.運動會上,推出去的鉛球在空中飛行,運動狀態一直保持不變B2.“雞蛋碰石頭”時,破碎的總是雞蛋,對這一事實的分析,正確的是( )A.石頭對雞蛋的作用力和雞蛋對石頭的作用力一樣大B.雞蛋對石頭有力的作用,石頭對雞蛋沒有力的作用C.石頭對雞蛋的作用力大于雞蛋對石頭的作用力D.雞蛋對石頭沒有作用力,石頭對雞蛋有作用力A3.踢毽子是孩子們特別愛玩的一項游戲,踢毽子起源于漢代,高承《事物紀原》記載:“今時小兒以鉛錫為錢,裝以雞羽,呼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在如圖所示的游戲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毽子被踢出后繼續向上運動表明物體具有慣性B.毽子被踢出后,在上升過程中,慣性越來越小C.毽子在空中到達最高點時,所受合力不為零D.毽子從最高點加速下落的過程中,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B4.(2023濟南歷下區一模)為了探究滑動摩擦力,張文超同學利用牙刷做實驗,當用力勻速拖動牙刷時,刷毛發生了如圖所示的彎曲,對這一實驗的分析錯誤的是( )A.牙刷受到的摩擦力作用在刷毛上B.刷毛彎曲越厲害說明牙刷受到的力越大C.手的拉力和牙刷受到的摩擦力不平衡D.從刷毛彎曲的方向可以判斷牙刷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向左C5.如圖所示,用水平拉力F拉上表面粗糙程度處處相同的物體A,使其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向右運動,當物體B靜止不動時,與水平繩相連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變。關于該狀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不計繩和彈簧測力計的重力)( )A.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一定等于水平拉力F的大小B.物體A在水平地面上必須勻速直線運動,測力計才能測量出A對B的摩擦力大小C.B對A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D.物體A受到B和地面對它的摩擦力方向相同D6.關于慣性的理解和現象,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高速行駛的火車不容易停下來,說明速度越大慣性越大B.人造衛星繞地球運行時,由于衛星不在地球上,因此衛星沒有慣性C.行駛中的公交車緊急剎車時,乘客會向前傾,是由于慣性力的作用D.紙飛機離開手以后,還會繼續飛行,是因為紙飛機具有慣性D7.某中學初二年級舉行了拔河比賽,經過層層角逐最終初二3班獲得了第一名,初二13班獲得了第二名,(不計繩重)兩班比賽的情景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比賽時,初二3班的拉力一定大于初二13班的拉力B.比賽時,初二3班的運動員平均體重可能大,對地面的壓力較大,摩擦力較大C.比賽時,初二3班的運動員可能身體后傾兩腿彎曲,降低了重心增大了穩定性D.比賽時,初二3班的運動員鞋底花紋可能深,受到地面摩擦力較大A8.2022年12月世界舉重錦標賽在哥倫比亞波哥大進行,中國選手蔣惠花包攬了女子49公斤級的3枚金牌,為中國舉重隊在巴黎奧運會周期的首個世界大賽中取得開門紅。如圖所示是蔣惠花舉重的場景,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杠鈴對人的壓力和人對杠鈴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B.人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人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C.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對杠鈴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D.若被舉起的靜止的杠鈴所受外力全部消失,杠鈴將保持靜止狀態D9.小甜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判斷重力的方向,球A所受重力的施力物體是 ,緩慢改變木板的傾角α,可觀察到懸線OA的方向 (選填“改變”或“不變”),根據此現象建筑工人制作出了用 來檢查墻壁是否豎直。地球二、填空題不變重垂線10.(2023濟南市中區期末)2022年12月4日20時,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返回艙著陸的最后1 m,反推發動機點火,向地面噴出向下的高速氣流,以達到減小返回艙下降速度的目的。這個過程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 ,同時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相互的運動狀態11.把一個質量為100 g的蘋果掛在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上靜止時,蘋果會受到豎直向上的拉力和豎直向下的重力作用,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應為 N;當手提著彈簧測力計以2 m/s的速度沿豎直方向勻速下降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g取10 N/kg)1不變12.(2023濟南歷下區一模)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實驗中,小明用完全相同的木塊分別做了如圖所示的甲、乙、丙三個實驗。(1)將木塊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 拉動木塊,根據 知識可知,此時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勻速二力平衡三、實驗探究題(2)甲、乙兩個實驗說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 有關; 兩個實驗說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3)小明認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觸面的面積有關,于是他在上述實驗的基礎上,將木塊沿豎直方向切成兩部分繼續進行實驗,這種做法是 (選填“正確”或“錯誤”)的,理由是 。壓力的大小甲、丙錯誤沒有控制壓力大小相同(4)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對實驗裝置進行改進,用如圖丁所示的方式測量滑動摩擦力發現效果更好。圖丁實驗中 (選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勻速拉動長木板。(5)在甲裝置中,若木塊所受拉力突然變大,木塊做加速運動時,其所受摩擦力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不一定不變(共13張PPT)期末復習期末復習(一) 力和運動一、選擇題1.下列過程中,物體的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的是( )A.籃球從高處落下B.鐘表里的發條帶動指針轉動C.秋千從低處蕩向高處D.物塊在斜面上由靜止下滑C2.(2023泰安東平實驗中學期末)如圖所示,物理項目學習小組在空曠的室外測試某型號無人機負重飛行能力。測試時將重20 N的物體固定在無人機上,并控制無人機完成以3 m/s的速度勻速上升、在空中懸停、以2 m/s的速度勻速下降三個階段的測試項目,同時利用系統軟件記錄多次測量的相關信息,并做出測評報告。下列說法中( )①勻速上升階段,物體相對于地面是運動的②勻速上升階段,物體的機械能不變③勻速下降階段,物體的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④物體勻速下降階段的動能小于勻速上升階段的動能A.只有①③正確 B.只有②④正確C.只有①④正確 D.只有①②③正確C3.如圖所示是蕩秋千的簡化模型。擺球從A點由靜止釋放,到達D點后返回,B、C兩點等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球在B、C兩點的動能相等B.球在A、D兩點的機械能相等C.球從B點到O點的過程中機械能減少D.球從O點到C點的過程中動能全部轉化成重力勢能C4.如圖所示,小球在一個光滑軌道上從O點由靜止釋放,小球始終沒有離開軌道,你認為小球( )A.最終能滾到d點B.運動過程中機械能變小C.c點速度等于d點D.a到b過程中重力勢能變小D5.足球是同學們喜愛的運動。如圖1所示是卡塔爾世界杯賽中,某球員傳球后足球在空中飛行的一段運動軌跡,圖2是該足球落地后彈跳的過程。關于以上兩個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1中足球從A點移動至B點的過程中,球員對球做了功B.圖1中足球在A點的重力勢能小于B點的重力勢能C.圖2中A、B兩點為同一高度,該足球在這兩點機械能相等D.圖2中足球在從最高點D點移動至最低點C點過程中,足球的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B6.(2023蘇州中學期末)如圖所示,用輕質彈簧(彈簧質量和空氣阻力忽略不計)將小球掛在天花板上,然后將小球和彈簧拉到水平位置(此時彈簧處于原長)從靜止開始釋放,擺動到最低點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球動能變化量大于小球重力勢能變化量B.小球動能變化量小于小球重力勢能變化量C.小球動能變化量等于小球重力勢能變化量D.小球的機械能守恒B7.海底發生的地震會引發海嘯,海嘯在形成時只有幾厘米或幾米高,進入海岸線淺灘時,受海底阻力的作用,速度會減慢,但高度會增加,海水的 能轉化為 能。動二、填空題重力勢8.如圖1所示,離手后的籃球在空中依次從A點運動到D點,在 點動能最大。圖2為它在等高點B和D的能量柱狀圖,則籃球在B點的機械能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D點的機械能。大于A9.用“模擬打樁”來探究物體重力勢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物體的質量m1=m2<m3,實驗時,讓物體從木樁正上方的某一高度處自由下落,將木樁打入沙中,三次實驗木樁進入沙中的深度如圖所示,木樁進入沙中的深度越深,則物體對木樁做的功越 。比較a、b可知,物體重力勢能的大小與物體的 有關;比較 可知,物體重力勢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有關。多高度a、c10.小明利用以下器材:中間有溝槽的木質軌道,如圖甲所示(其中AB部分傾斜并與平直部分BC平滑連接,溝槽較光滑),大小與溝槽相當的玻璃球、鐵球各一個,輕質彈簧、刻度尺各一個,開展了探究“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活動。實驗步驟如下:步驟1:讓質量為m1的鐵球從斜面高h1處自由滑下,記錄彈簧被壓縮的長度x1。步驟2:讓質量為m2的玻璃球從斜面高h1處自由滑下,記錄彈簧被壓縮的長度x2。步驟3:讓質量為m1的鐵球從斜面高h2處自由滑下,記錄彈簧被壓縮的長度x3。三、實驗探究題(1)利用這套器材進行實驗時,可以通過比較 來比較小球動能的大小。(2)步驟 (選填“1”“2”或“3”)是為了研究動能與質量大小的關系,步驟 (選填“1”“2”或“3”)是為了研究動能與速度大小的關系。(3)若彈簧可以自由伸縮,壓縮的彈簧可以將小球向上彈回,說明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具有 能。小球離開彈簧后可以繼續向上運動,但是每一次反彈的高度逐漸變小,說明此過程小球機械能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彈簧被壓縮的程度1、21、3彈性勢減小(4)根據實驗結論和生活經驗,在發生汽車碰撞事故時,事故的嚴重程度與下列 因素無關。A.載重大小B.車速大小C.是否系安全帶D.是否安裝行車記錄儀D(共19張PPT)期末復習期末復習(四) 簡單機械 功一、選擇題1.關于功、功率和機械效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改進機械的性能可以使機械效率達到100%B.做功多的機械,功率一定大C.功率大的機械,做功一定快D.做功快的機械,機械效率一定高C2.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開創了世界建橋史上公鐵兩用橋跨度進入千米級的篇章。小明模仿大橋搭建簡易模型,如圖乙所示,其他因素不變,如果只把拉索與橋塔的固定點上移,則可以( )A.增加動力B.減小阻力C.增加動力臂D.增加阻力臂C3.如圖所示,OA=AB,A點所掛重物重力為10 N,在B點施加一個垂直于杠桿的拉力F,此時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拉力F的大小為10 NB.此時杠桿為等臂杠桿C.若將F的方向轉至圖中虛線位置,則拉力F的力臂將變大D.若將F的方向轉至圖中虛線位置,則拉力F將變大D4.為充分發揮考試對增強青少年體質積極導向作用,很多城市把跳繩(如圖所示)列入了初中體育學業水平測試項目。某初三學生1 min完成了180次跳繩,以下相關估測不符合實際的是( )A.學生質量可能是50 kgB.每次跳起的高度約為4 cmC.學生1 min做功約為20 JD.學生做功的功率約為70 WC5.如圖所示,關于簡單機械,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如圖甲,食品夾在正常使用過程中,相當于一個費力杠桿B.如圖乙,在旗桿頂部安裝定滑輪是為了改變拉力的方向C.如圖丙,盤山公路相當于一個斜面,可以省功D.如圖丁,不計繩重、滑輪重與摩擦,拉力F=C6.如圖所示是汽車起重機的示意圖,其中A、B組成滑輪組,C桿伸縮可改變吊臂的長短,D桿伸縮可改變吊臂與水平面的角度,O為吊臂的轉動軸。裝在E里的電動機牽引鋼絲繩,利用滑輪組提升重物,H為在車身外側增加的支柱,F為吊臂頂端受到豎直向下的力。下列有關汽車起重機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滑輪組中A滑輪可以省力B.當C桿伸長時吊臂對D桿的壓力將變大C.當D桿伸長時力F的力臂將變大D.H的作用是工作時以防翻車、避免輪胎受到的壓力過大C7.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甲和乙提升重物,不計繩重和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重物重力和提升高度相同,則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相同B.若重物重力和繩端拉力相同,則滑輪組甲的機械效率高C.若重物重力和繩端拉力相同,則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相同D.若滑輪重力和繩端拉力相同,則滑輪組甲的機械效率高B8.工人用大小為400 N的拉力F提升重為600 N的物體,如圖所示,在12 s內繩子自由端被勻速直線拉下6 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所做的有用功是1 200 J②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75%③拉力F的功率是200 W④若提升物體的重力變大,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不變A.只有①和④ B.只有②和③C.只有①和② D.只有③和④B二、填空題9.小明所在的實踐創新小組對家中使用的桿秤(如圖所示)進行了仔細觀察,該桿秤有兩個提紐,使用 (選填“提紐1”或“提紐2”)桿秤的量程更大一些。使用這兩個提紐,零刻度線位置 (選填“相同”或“不相同”)。若秤砣有缺損,則所測的質量值 (選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被測物體的真實質量值。提紐1不相同大于10.用一把材料分布均勻的米尺,一端用細線系住一個物塊,然后將其支撐起來,不斷調整,使米尺靜止在水平位置如圖甲所示,然后將物塊浸沒在水中,調整支撐點,使米尺再次靜止在水平位置如圖乙所示,則物塊的質量與米尺的質量比為 ,物塊的密度是 kg/m3,乙圖小桌對地面的壓強比甲圖小桌對地面的壓強 (選填“大”“小”或“相等”)。2∶31.6×103小11.某班級組織了一次登樓梯比賽活動,從一樓勻速登上6 m高的三樓,看誰的功率最大。已知小朱質量為50 kg,則他上樓過程中做的功至少為 J。若要測得他上樓的功率還需要的條件是 ;如果不知道樓層的高度, (選填“能”或“不能”)比較兩個體重已知(但不同)的同學上樓功率大小。3 000他上樓所用時間能12.如圖甲所示的多功能碗夾,使用時和鉗子類似,其中AOB可以看成一個杠桿,其簡化示意圖如圖乙所示,請你在圖乙中畫出使用該碗夾取餐時,作用在A點的最小動力F1及阻力F2的力臂l2。三、作圖題13.如圖所示,小銘用刻度均勻的勻質杠桿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1)實驗前,將杠桿中點置于支架上靜止時,發現杠桿右端下沉,此時應把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調節,使杠桿水平平衡。(2)杠桿調節平衡后,如圖甲所示,小銘在杠桿A點掛4個相同鉤碼,B點掛6個同樣的鉤碼,此時杠桿水平平衡,于是小銘便得出了杠桿平衡條件。他這樣得出結論的過程 (選填“合理”或“不合理”)。不合理左四、實驗探究題(3)小銘又利用圖乙裝置進行探究,發現在杠桿左側不同位置,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使杠桿處于平衡狀態時,測出的拉力大小都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4)如圖丙所示,用彈簧測力計在C處豎直向上拉使杠桿水平平衡。當彈簧測力計逐漸向右傾斜時,杠桿仍水平平衡,則彈簧測力計示數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杠桿自重影響實驗結果變大14.如圖所示是小明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裝置,實驗數據如表:(1)實驗中,小明應豎直向上 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掛在動滑輪下面的鉤碼緩慢上升。(2)第3次實驗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 (結果保留至0.1%)。(3)分析表中數據可知,同一滑輪組,提升的物重 (選填“越大”或“越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勻速74.1%實驗次數 鉤碼重G/N 鉤碼上升高度h/m 繩端拉力F/N 繩端移動距離s/m 機械效率η/%1 1 0.1 0.6 0.3 55.62 2 0.1 1.0 0.3 66.73 4 0.1 1.8 0.3越大(4)機械效率是衡量機械性能好壞的重要標志,下列提高機械效率的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填序號)。A.減輕機械自重B.給機械加潤滑油C.增加重物上升高度C15.如圖所示用一滑輪組拉著重8×104 N的汽車沿水平方向勻速移動,汽車所受阻力為車重的0.03倍,此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求:(1)拉力F為多少牛?五、綜合應用題解:(1)汽車所受阻力f=0.03G=0.03×8×104 N=2 400 N由圖知,n=3,使用滑輪組時,W有用=fs1,W總=Fs2,η= ,所以拉力F= =1 000 N(2)若汽車移動的速度為0.2 m/s,1 min內拉力做了多少焦的功?(2)拉力移動的速度v2=3v1=3×0.2 m/s=0.6 m/s1 min內拉力移動的距離s=v2 t=0.6 m/s×60 s=36 m1 min內拉力做功W=Fs=1 000 N×36 m=36 000 J(共16張PPT)期末復習期末復習(二) 壓強一、選擇題1.用F表示壓力,用S表示受力面積,用p表示壓強,則p= 。下面對此公式解釋正確的是( )A.物體所受的重力越大,產生的壓強越大B.物體的壓力越大,產生的壓強越大C.受力面積越大,產生的壓強越大D.受力面積不變,產生的壓強與壓力成正比D2.以下事例中,屬于增大壓強的是( )A.載重卡車有很多車輪B.書包背帶較寬C.針尖做得很尖銳D.鐵軌鋪在枕木上C3.如圖所示,甲、乙兩個玻璃容器中裝的是同一種液體,比較甲、乙兩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的大小,則( )A.兩容器底受到的液體壓強相等B.甲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大C.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大D.條件不足,無法比較大小關系C4.如圖所示為長江某水壩的示意圖,水壩左側水面高,B和C兩點處于同一高度,A和C兩點到各自液面的距離相等。水在A、B和C三點產生的壓強分別為pA、pB和pC,則( )A.pA<pB=pCB.pA=pC>pBC.pA>pB=pCD.pA=pC<pBD5.如圖所示,質量相等的實心均勻正方體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現沿水平或者豎直方向切去相同厚度Δh,使得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相等,下列方案中可行的有( )①甲、乙都水平切②甲、乙都豎直切③乙水平切、甲豎直切④乙豎直切、甲水平切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A6.兩個用同一種材料制成且完全相同的密閉圓臺形容器一正一反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容器內裝有質量和深度均相同的液體,如圖所示,若它們分別在水平方向拉力F1和F2的作用下沿桌面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分別為v和2v,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分別為p1和p2,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A.p1=p2,F1=F2B.p1>p2,F1<F2C.p1<p2,F1>F2D.p1>p2,F1=F2D7.(2023濟南歷下區模擬)濟南護城河從趵突泉到大明湖的航道有一定的落差,游船需要通過一次船閘,如圖所示,游船經過船閘時平穩順暢,游客可以在船內聊天觀景。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船閘利用了連通器的原理B.兩側水流速度越大,對船的壓強越大C.船底會受到水豎直向上的壓強D.船內游客用吸管喝飲料時利用了大氣壓B8.小華制成如圖所示的“自動給水裝置”,是用一個裝滿水的塑料瓶倒放在盆景中,瓶口剛被水浸沒。其瓶內水面能高于盆景中水面,主要是由于( )A.瓶的支持力作用B.大氣壓的作用C.瓶的重力作用D.水的浮力作用B9.在雪地上行走時,要穿底面積寬大的雪鞋,這是為了 (選填“增大”或“減小”)人對雪地的壓強。潛水員需穿潛水服進入深水區作業,是因為水深度越深,壓強越 。減小二、填空題大10.如圖甲所示有些跑車為了提高“抓地力”會在車尾安裝一種“氣流偏導器”,其外形應該選用圖乙中的 (選填“A”或“B”),氣流對偏導器產生 (選填“向上”或“向下”)的壓強差,因而有壓力差,使車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B向下變大11.如圖為自制發球機示意圖,已知乒乓球的質量為2.5 g,豎直方向受大氣壓作用的等效面積為12.5 cm2,若不計管壁摩擦,當乒乓球下方和上方氣壓差為 Pa時,乒乓球恰能上升;若考慮管壁摩擦,則需要 乒乓球上方的風速。(g取10 N/kg)20增大12.在探究“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的實驗中,小川和小華同學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操作,請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前要先檢查壓強計的氣密性,小川發現無論輕壓還是重壓橡皮膜,U形管兩側液面變化都不明顯,說明氣密性較 (選填“好”或“差”)。差三、實驗探究題(2)通過比較A、B、C三個圖,可得到結論:在同種液體的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 。(3)通過比較C、D兩個圖,可得到結論:同一液體的壓強隨 的增加而增大。(4)通過比較 兩個圖,可得到結論:在深度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5)已知U形管中所盛液體為水,圖D中橡皮膜所處深度為10 cm,它受到水對它的壓強是 Pa。若把U形管中的水換成密度為0.8 g/cm3的酒精,保持探頭在圖D中的位置不變,則U形管兩側的高度差將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g取10 N/kg)相等D、E深度1 000增大13.如圖所示,體積為3×10-3m3、密度為2×103 kg/m3的均勻實心正方體甲和底面積為2×10-2 m2、高為0.3 m的薄壁圓柱形容器乙置于水平桌面上,乙容器內盛有0.2 m深的水。試求:(1)甲的質量m甲;(2)水對乙容器底部的壓強p水;四、綜合應用題解:(1)根據ρ= 可得,甲的質量m甲=ρ甲V甲=2×103 kg/m3×3×10-3 m3=6 kg(2)水對乙容器底部的壓強 p水=ρ水 gh=1.0×103 kg/m3×9.8 N/kg×0.2 m=1 960 Pa(3)現將物體甲浸沒在乙容器內的水中,計算出水對乙容器底部壓強增加量Δp水。(3)把甲浸沒在乙容器內的水中,則甲排開水的體積V排=V甲=3×10-3 m3,若無水溢出,水的深度增加量Δh= =0.15 m而乙容器高0.3 m,內盛有0.2 m深的水,故把甲浸沒在乙容器內的水中有水溢出,部分水溢出后,水的深度增加量Δh′=0.3 m-0.2 m=0.1 m,水對容器底部壓強增加量Δp水=ρ水 gΔh′=1.0×103 kg/m3×9.8 N/kg×0.1 m=980 P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期末復習(一) 力和運動課件 2023--2024學年魯科版(五四學制)八年級物理下冊.pptx 期末復習(三) 浮力課件 2023--2024學年魯科版(五四學制)八年級物理下冊.pptx 期末復習(二) 壓強課件 2023--2024學年魯科版(五四學制)八年級物理下冊.pptx 期末復習(五) 機械能及其轉化課件 2023--2024學年魯科版(五四學制)八年級物理下冊.pptx 期末復習(四) 簡單機械 功課件 2023--2024學年魯科版(五四學制)八年級物理下冊.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