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核心素養(yǎng)測評卷(七)—— 小粒子與大宇宙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第1~10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第11~12題每小題有兩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2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有選錯的得0分) 1.用素描炭筆在紙上連續(xù)、均勻地畫一筆,放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筆跡變得濃淡而間斷,此現(xiàn)象說明( )A.物質是由微粒組成的,各個微粒緊靠在一起,形成物質的連續(xù)體B.物質是由微粒組成的,微粒之間有空隙C.固體由微粒組成,液體連成一片,固體微粒可以擠進液體中D.固體和液體均連成一片,氣體是由微粒組成的B2.在加壓的情況下,6 000 L氧氣可裝入容積為40 L的鋼瓶中,是因為( )A.分子在不斷運動 B.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變小C.分子間的間隔減小 D.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再分C3.如圖所示,關于氫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示意圖正確的是( )A4.通過查詢,了解到PM2.5的直徑約2.5×10-6 m,則下列微粒中,按照尺度的數(shù)量級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A.PM2.5、原子、質子、夸克 B.PM2.5、原子、夸克、質子C.質子、PM2.5、原子、夸克 D.原子、質子、夸克、PM2.5A5.安化臘肉是益陽的傳統(tǒng)美食之一,制作時先在鮮肉表面均勻涂上食鹽,過一段時間后,肉的內部也具有了咸味。這一現(xiàn)象說明( )A.物質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B.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C.分子之間存在斥力D.分子之間存在引力B6.為筑牢青少年“拒絕第一支煙”的校園防線,校園全面禁止吸煙。小明說:“一人抽煙,周圍的人都在被動抽煙”,這其中的科學依據(jù)是( )A.分子間有引力 B.分子間有斥力C.分子之間有空隙 D.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D7.如圖所示是物質在不同狀態(tài)下的分子模型,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丙三圖分別表示固體、液體、氣體分子的排列情況B.甲圖中分子靜止,乙、丙兩圖中分子在做熱運動C.乙圖中分子相距最遠,分子間的作用力可以忽略D.甲圖中分子相距最近,分子間的作用力最小C8.夏季來臨,瓶裝水迎來銷售旺季,大量廢棄的塑料瓶污染環(huán)境。三位英國大學生用海藻提取物制成可食用薄膜,將水封裝在薄膜中做成“水球”——Ooho,可直接吞服解渴,如圖所示。圖中薄膜沒有破裂是因為( )A.薄膜的分子間有引力B.薄膜的分子間有斥力C.薄膜的分子靜止不動D.薄膜的分子間沒有空隙A9.宇宙中的天體都歷經(jīng)誕生、成長、成熟到衰老、死亡的緩慢演化過程。如圖是一張黑洞照片,在演化的最后階段可能變成黑洞的天體是( )A.恒星 B.行星 C.衛(wèi)星 D.彗星A10.關于粒子和宇宙的說法錯誤的是( )A.原子核是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組成的B.對于原子結構,盧瑟福提出了“棗糕模型”,湯姆孫提出了“核式模型”C.在人類探究宇宙的歷程中,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說”,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D.光年是長度單位,用符號l.y.表示B11.(多選)小明結合生活現(xiàn)象對分子動理論有了一些新的思考,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秋天,落葉隨風飛舞,這是分子運動B.春雨潤萬物,冬雪披素衣,由于水分子間距不同表現(xiàn)為水的物態(tài)不同C.中午,廚房菜香四溢,香味分子跑到空氣分子的空隙中去了D.看著照片中滿池的荷花,仿佛嗅到了荷花的芬芳,這屬于擴散現(xiàn)象BC12.(多選)關于目前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和認識,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太陽系是銀河系中最大的恒星系B.宇航員已登陸的最遠天體是月球C.人類能觀測到最遠的星系是銀河系D.人類能觀測到的范圍內有上千億個星系BD二、填空題(本題共7小題,每空1分,共17分)13.電子的發(fā)現(xiàn)說明 是可分的,質子和中子的發(fā)現(xiàn)說明 是可分的; 的發(fā)現(xiàn)說明質子和中子是可分的。原子原子核夸克14.小華看見沙漏中的沙子流下時,看上去是連續(xù)的,他經(jīng)過放大后觀察,發(fā)現(xiàn)沙子是 (選填“連續(xù)的”或“不連續(xù)的”),這是因為沙子是由細小顆粒組成的。因此,他聯(lián)想到水流,如果經(jīng)過高倍放大后,水流應是 選填“連續(xù)的”或“不連續(xù)的”),這是因為水是由 組成的。不連續(xù)的不連續(xù)的分子15.某同學用淺綠色的洗潔精、紅墨水和黃色的食用油調制了一杯“彩虹液體”,液體由下往上依次是洗潔精、紅墨水、食用油,如圖所示。食用油在最上層是因為食用油 ;用蓋子將其密封好,過一會兒,發(fā)現(xiàn)紅墨水和洗潔精之間的界面變模糊了,是因為分子在 。密度小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16.如圖所示,波蘭天文學家 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牛頓創(chuàng)立的萬有引力理論,引領人們逐漸認識到,宇宙是一個 的天體結構系統(tǒng)。哥白尼有層次17.分子很小,現(xiàn)有直徑為1×10-10m的某分子,要將 個這種分子一個接一個排列才能達到一粒芝麻的寬度(1 mm)。10718.如圖所示,用一個卡通小人代表一個分子,建立甲、乙、丙三種物質的微觀模型。(1)圖乙模型代表液體,則圖甲模型代表 體,圖丙模型代表 體。(均選填“氣”“液”或“固”)(2)物質密度與其內部粒子排列緊密程度 (選填“有關”或“無關”),理由是 。固有關內部粒子排列越緊密,物質的密度越大氣19.隨著科技的進步,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論和宇宙無邊界的設想,正逐步得到證實。如圖a、b、c、d四點分別表示處女座、大熊座、牧夫座和長蛇座四大星系離銀河系的距離與它們的運動速度之間的關系。由圖可知,星系離我們越遠,運動的速度越 ,可推知宇宙處在 之中。大膨脹20.比較對應天體之間的關系,將“地球”“銀河系”“宇宙”“太陽系”填入相應圓圈內。三、作圖與實驗題(本題共4小題,第20小題2分,第21小題7分,第22、23小題每題4分,共17分) 21.學習了“分子動理論”之后,小宇進行了以下幾個小實驗:(1)如圖甲所示,在一個圓柱形量筒中依次倒入藍色的硫酸銅溶液和無色的水,放置一段時間后,液體變?yōu)榫鶆虻牡{色,這說明 。先倒入密度較大的硫酸銅溶液是為了排除 對實驗的影響。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重力(2)如圖乙所示,先后將50 mL水和50 mL酒精倒入玻璃管中,蓋緊塞子,反復翻轉幾次后,可發(fā)現(xiàn)水和酒精的總體積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 mL,這說明分子間有 。為使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應選用內徑較 (選填“細”或“粗”)的玻璃管。(3)如圖丙所示,用細線拴住玻璃板的四個角,用彈簧測力計勾住細線,將玻璃板平放在水面上與水面剛好接觸,向上拉彈簧測力計時,發(fā)現(xiàn)測力計的示數(shù)變大了,這說明:分子間有 。這個理由可以用來解釋固體很難被 (選填“拉伸”或“壓縮”)。小于空隙細引力拉伸22.小李同學將兩個鉛柱體的接觸面用小刀刮平,使刮紋方向一致, 將它們互相緊密接觸平移直至兩個面完全重合,并用力擠壓,然后將“粘”在一起的鉛柱體掛在支架上。(1)下面的鉛柱體 (選填“會”或“不會”)掉下來,原因是 。(2)為什么要用小刀將鉛柱體表面刮平?你的解釋是 。不會分子間存在引力使兩個接觸面接觸緊密,達到分子間有引力的范圍(3)小張同學認為,本實驗不能排除大氣把兩個鉛柱體壓在一起,如圖實驗中,能幫助小張釋疑的是 。D23.請依據(jù)表中信息回答問題:(1)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圖中 是天王星。(2)圖中將行星按遠日行星、巨行星和類地行星分成了3組,其中類地行星是指表面主要由巖石構成的行星,它們是 。c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四、綜合應用題(12分)24.太陽系除了太陽這個唯一的恒星外,至今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還有八大行星、66顆衛(wèi)星……表中是太陽系八大行星的部分近似數(shù)據(jù)。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并回答問題。太陽系八大行星的部分近似數(shù)據(jù)行星 直徑為地球的倍數(shù) 距離為太陽到地球的倍數(shù) 公轉周期為地球的倍數(shù)水星 0.39 0.39 0.24金星 0.97 0.72 0.61地球 1 1 1火星 0.53 1.52 1.88木星 11.2 5.20 11.9土星 9.5 9.53 29.5…(1)水星的公轉周期約是多少天?(2)天體物理學家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太陽系中的星球到太陽的距離滿足公式a=(0.4+0.3×2n)×a0(其中a0為地球到太陽的距離),通過計算說明n=0是什么行星?解:水星公轉周期是地球的0.24,所以水星的公轉周期T=0.24×365天=87.6天[答案]n=0時,a=(0.4+0.3×2n)×a0=0.7a0,查表可知為金星。(3)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為1.5×108 km,光的速度為3×105 km/s,求太陽光傳播到木星需要的時間。[答案]太陽到木星的距離s=5.2×1.5×108 km=7.8×108 km太陽光傳播到木星需要的時間t===2 600 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