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七章 力與運動 全章習題課件(7份打包)滬科版物理八年級下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七章 力與運動 全章習題課件(7份打包)滬科版物理八年級下冊

資源簡介

(共26張PPT)
第七章 力與運動
章末復習分層提優
一層 重點復習
二層 素養提升
重點一 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
1.在中學生籃球比賽中,投籃的同學斜向上拋出的籃球達到最高點時,若
外力全部消失,籃球將( )
B
A.保持靜止 B.勻速直線運動
C.加速直線運動 D.減速直線運動
2.濟南交警持續開展“一盔一帶”主題宣傳活動,要求汽車全車人員全部系安全
帶,系安全帶的作用是( )
A.減小汽車和車內駕乘人員的慣性
B.增大汽車和車內駕乘人員的慣性
C.減小突然加速造成的車內人員傷害
D.減小突然減速造成的車內人員傷害
D
3.如圖所示,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中,讓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
同一高度自由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車滑行至水平面時的   相同,通過
   反映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由圖可知,小車受到的阻力
越小,小車運動的距離越   。
速度
小車移動的距離

4.在探究阻力對運動的影響時,要保證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只改
變水平面的粗糙程度,這種實驗方法叫做   。使用這種方法
還可以探究同種阻力情況下,速度對運動距離的影響,具體操作是  

控制變量法
  控制
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使相同的小車從斜面的不同高度滑下
5.傳統文化(2023上海)詩句“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中,鵝向前移動說明
力的作用是   的,鵝由于   繼續向前移動。
相互
慣性
6.易錯點 求解合力時忽略了推車的運動方向某人在車后用大小為10 N的水平力
推車,使車在平直公路上勻速前進,突然發現車輛前方出現情況,他馬上改用
20 N的水平力向后拉,車在減速過程中,受到的合力大小為( )
A.10 N B.20 N
C.30 N D.10 N或30 N
重點二 二力的合成
C
7.如圖所示,甲物體重5 N,乙物體重3 N,甲、乙均保持靜止狀態,不計
彈簧測力計自重。則甲受到的合力和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分別是( )
A
A.0 N,3 N B.0 N,5 N
C.2 N,5 N D.2 N,3 N
8.為了研究“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小紅選用了橡皮筋、彈簧測力計等器材,設計了如圖(a)、(b)所示的實驗,實驗中兩次將橡皮筋從A點拉伸到O點的目的是   ,本實驗研究過程中采用的科學方法是 
 (選填序號“①等效替代”“②控制變量”或“③理想模型”)法。
使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9. 如圖所示,重200 N的物體A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受到大小為180 N、方向豎直向上的拉力F,則物體A受到的合力大小為   N。
0
10.雨滴在空中下落時受到重力G和阻力f的作用,則雨滴下落過程中所受合力F合= 
 (用上述字母表示)。若阻力f隨雨滴下落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則在雨滴下落越來越快的過程中,G   (選填“<”“=”或“>”)f;當速度逐漸增大至f=G,此后雨滴的運動狀態是   狀態。
G-f

勻速直線運動
11.下列物體受到的是平衡力的是( )
重點三 力的平衡
C
A.勻速來回擺動的鐘表
B.關閉發動機后向前滑行的汽車
C.在平直鐵軌上勻速行駛的列車
D.打籃球投籃時,上升到最高點的籃球
12.(2023成都)如圖所示是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實驗,小車置于水平桌面,兩端的輕質細繩繞過定滑輪掛有等重鉤碼。F1是小車受到的向左的拉力,F2是小車受到的向右的拉力,F1與F2在同一水平直線上。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D
A.因為摩擦可忽略,小車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F1、F2作用
B.增減鉤碼個數,是探究二力大小對小車平衡的影響
C.F1、F2大小相等時,小車一定處于平衡狀態
D.將小車水平扭轉90°時,F1、F2仍在同一直線上
13.易錯點 混淆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如圖所示,用細繩把小球懸掛起來,當小球靜止時,設細繩對小球的拉力為F1,小球對細繩的拉力為F2,小球的重力為G,細繩對天花板的拉力為F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A.F1、F2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B.G、F3是一對平衡力
C.F1、F2是一對平衡力
D.G、F3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14.如圖所示,用手握住重5 N的瓶子,手與瓶子間的摩擦是靜摩擦,此時瓶子受到的靜摩擦力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 N。增大手對瓶子的握力,瓶子受到的靜摩擦力將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等于 
不變
15.關于力和運動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重點四 力與運動的關系
C
A.沒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一定處于靜止狀態
B.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一定處于加速運動狀態
C.一個物體運動狀態改變了,說明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D.一個物體如果受到力的作用,其運動狀態一定會改變
16.如圖所示,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書包重150 N。小麗用80 N的力豎直向上提書包,但沒有提起,則書包受到的支持力為   N。
70
17.(2023煙臺)2023年5月21日中國羽毛球隊在蘇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團體錦標賽的決賽上取得勝利,實現三連冠的同時第13次捧起蘇迪曼杯。比賽中,當運動員用球拍擊打羽毛球后,羽毛球高速飛出,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打出去的羽毛球繼續前進是因為羽毛球具有   ,羽毛球最終會落到地面上,是由于受到   的作用。
運動狀態
慣性
重力
18.體積相同的甲、乙兩個小球,初始速度v甲<v乙,均在平直的水平桌面上向右運動,用頻閃相機每隔1 s曝光一次,分別得到如圖甲、乙所示的照片。由圖可知,甲球做   (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乙球在水平方向受到
(選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的作用。若以甲球為參照物,則乙球是   (選填“靜止”或“運動”)的。
勻速
非平衡力
運動
19.如圖所示,小明同學從滑梯上勻速下滑,則小明   (選填“處于”或“不處于”)平衡狀態,此時滑梯對小明的作用力有    、   ,若我們把這兩個力的作用等效為一個力F,則F的方向是   (選填“豎直向上”“垂直于滑梯向上”或“沿滑梯向上”)。
處于
摩擦力
支持力
豎直向上
20.如圖所示,在水平拉力F1=10 N作用下,木板甲在水平地面上勻速向右運動,同時物塊乙相對于地面靜止,已知此時墻壁對物塊乙的拉力F2=4 N。則木板甲與地面間的摩擦力是   N。
6
21.小德發現用如圖甲所示的老式風扇車,搖手搖桿產生的風會將從漏斗中漏下的谷粒與空殼分開。為此小德進行了以下探究:
【自制器材】
(1)利用廢舊塑料板制成條形漏斗,廢舊塑料杯切去杯底并在杯壁裁出缺口;仿照老式風扇車,組裝成如圖乙所示的裝置;
(2)選用質量不同的砂礫模擬谷粒和空殼;
(3)裁剪快餐盒蓋用于收集砂礫。
【模擬實驗】
(1)把快餐盒蓋放在水平桌面上,將上述裝置側壁缺口朝下放在盒蓋上方;
(2)取一小風扇正對進風口,再開啟風扇并將砂礫倒入漏斗;待砂礫漏完,關閉風扇。
【數據整理】
觀察到快餐盒上砂礫的分布情況如圖乙所示,將實驗結果整理記錄在表中。
砂礫質量 大 較大 小
砂礫水平運動的距離 近 較近 遠
【分析改進】
(1)由實驗結果可知,在相同風速的作用下,質量較大的砂礫不容易被風吹遠,其原因是   。
質量大的砂礫慣性較大,運動狀態不容易改變
(2)由此可知,使用老式風扇車來分離谷粒和空殼,則在圖甲中可收集到飽滿的谷粒在   (選填“A”或“B”)口。
B
(3)為了使實驗結論更可靠,利用上述自制器材小組同學還需更換條件繼續研究,如   進行實驗。
改變風速的大小并保持不變,重復上述步驟(共20張PPT)
第七章 力與運動
第一節 科學探究:牛頓第一定律
第2課時 慣性
課時精要導練
課時分層提優
1.慣性:任何物體都有保持原來的   或   狀態的性質,物
理學上把物體的這種性質稱為慣性。因此牛頓第一定律又被稱為   定律。
靜止
勻速直線運動
慣性
2.慣性是一切物體所固有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   情況下都具有慣性。
任何
3.慣性的大小: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質量   的物體慣性大,質
量   的物體慣性小。慣性與外界條件無關,與是否受力、受力大小、處于何
種狀態、狀態是否改變等均無關。


4.慣性的利用與防止:勞動時固定松動的斧頭、運動員跳遠時助跑等都是  
慣性的實例,駕駛員和乘客必須使用安全帶是   慣性帶來危害的實例。
利用
防止
&1& 慣性不是力,不能說成“受慣性的作用”或“慣性力”,而應說“具有慣性”。
&2& 用慣性解釋現象的步驟
(1)確定研究對象;
(2)分析研究對象原來的狀態;
(3)分析條件改變時,研究對象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狀態;
(4)得出可能出現的結果。
知識點一 慣性
1.小明在進行百米賽跑時經歷了加速、減速等階段,最終沖過終點線。以下關于慣
性的說法正確的是( )
C
A.小明加速跑時的慣性比減速跑時大
B.小明沖過終點線才停下來是因為受到慣性
C.小明整個跑步過程慣性大小不變
D.小明在加速、減速時才有慣性
2.下面描述的四個物體中,慣性最大的是( )
A.緩慢進站的高鐵列車
B.球場奔跑的中學生
C.追捕獵物的獵豹
D.空中的氣球
A
3.(教材P128圖片改編)如圖所示,撥動左邊的彈性片,將右邊的硬紙片彈走,硬紙
片上的砝碼   ,說明砝碼具有   。
知識點二 用慣性解釋現象
靜止不動
慣性
4.(教材P129圖片改編)如圖所示,當斧子的手柄松了,用手柄的下端撞擊石頭或樹墩,斧頭就會被套緊。小剛用下面的四句話解釋了這一過程,這四句話正確的排列順序是( )
C
①斧頭就被套緊了;②開始時,斧頭與手柄一起向下運動;③當手柄的下端撞擊石
頭或樹墩時,手柄受力,由運動變為靜止;④斧頭由于具有慣性,繼續向下運動。
A.②④①③ B.②④③①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知識點三 慣性的利用與防止
5.下列所舉事例中,不屬于利用慣性的是( )
B
A.投擲籃球
B.起跑時腿向后用力
C.跳遠助跑
D.拍打灰塵
6.(2023安徽)如圖所示,汽車上配有安全帶和頭枕,司機和乘客都必須系好安全帶。
當向前行駛的汽車分別出現突然加速、緊急剎車兩種狀況時,對乘車人員起主要
保護作用的分別是( )
D
A.頭枕、頭枕 B.安全帶、安全帶
C.安全帶、頭枕 D.頭枕、安全帶
7.生活中與物體有關的慣性現象,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
A.汽車突然開動時,坐在汽車上的人由于具有慣性,會向后仰
B.高速公路嚴禁超速,是因為汽車速度越大,慣性越大
C.標槍運動員通過助跑提高成績,利用了運動員自身的慣性
D.豎直拋向空中的石塊,運動得越來越慢,是由于石塊的慣性越來越小
8.如圖所示是汽車拉力賽途經的一段“S”形水平彎道,為了更安全,現場觀眾不能
站的位置是圖中的( )
C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丙和丁
9.新考法 如圖,列車停在平直軌道上,車廂中小球b靜止,忽略桌面對b的摩擦及
空氣的影響。列車啟動后,下列選項中的情況可能出現的是( )
A
10. 運輸液體貨物的槽車,液體上有氣泡,如圖所示,當車突然向前開動時,
氣泡將向   (選填“前”或“后”)運動。

11. 一輛行駛的汽車車廂里掛著一個小球,當出現了如圖所示的情景時,汽車在
做   (選填“加速”“勻速”或“減速”)運動,理由是  

加速
當汽車加速運動時,
小球由于慣性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故小球相對于車廂要向后運動
12.科學探究 騎自行車上學的路上,大夢遠遠看見紅燈亮起,就停止了蹬踏,車在
自由滑行后,恰好停在斑馬線前。她又想如果是雨雪天氣,滑行距離又會怎樣呢?
車滑行的距離究竟與哪些因素有關呢?為此她進行了實驗探究。她猜想:①車滑行
的距離與車速有關;②車滑行的距離與路面的光滑程度有關。
猜想①探究方案:用圓柱形的玻璃瓶模擬車輪滾動,把一個玻璃瓶分別放在同一斜
面的不同高度h,讓它靜止開始下滑,測出它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s,記錄如下表:
次數 h/cm s/cm
1 5 25
2 7 32
3 10 45
(1)大夢停止蹬踏后,自行車由于具有   繼續向前滑行。
慣性
(2)根據實驗記錄,能得到的結論是  

車滑行的距離與車速有關,速度越大,
滑行的距離越遠
(3)根據上述所得結論,寫一句交通警示語(要求簡明扼要): 

  不要超速行駛
(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4)利用上述圓柱形玻璃瓶探究猜想②時,需要控制   。
滑行的速度相同(共14張PPT)
第七章 力與運動
本章實驗突破
實驗一 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1.結合現象 圖甲為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實驗裝置。
(1)實驗中在   (選填“斜面”“水平面”或“斜面和水平面”)上
先后鋪毛巾、棉布和塑料保鮮膜,使小車在斜面的同一位置由   滑下,
觀察到達水平面后運動的距離。
水平面
靜止自由
(2)圖乙中A、B、C三點分別是小車滑行到水平面后靜止的位置,其中   點
為小車在保鮮膜表面上運動后靜止的位置。說明接觸面越光滑,小車所受阻力越
小,滑行的距離越   。若小車運動時不受阻力,它將做   運動。
C

勻速直線
2.結合受力分析用如圖甲的實驗裝置,讓靜止的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觀察并記錄小車在毛巾、棉布、木板三種不同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探究阻力
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1)圖乙是對在水平木板面上運動小車進行的受力分析,
其中正確的是   。
B
(2)小易按照“毛巾—棉布—木板”的順序進行實驗,實驗記錄如表。
分析比較表中內容,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運動距離   。
深入分析發現,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慢,由此進一步推理得出的
結論是   。
接觸面 小車受到摩擦力 的大小 小車在水平面上的運動距離s/cm
毛巾 大 23.1
棉布 較大 37.5
木板 小 85.6
越遠
如果運動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3)早在17世紀初期,意大利物理學家   (填寫科學家名字)就通過實驗
和科學推理的方法研究過力和運動的關系。
伽利略
3. “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2)小明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小車在斜面上滑下時速度變快,
受到的摩擦力   (選填“變小”“不變”或“變大”)。
(1)在水平桌面上鋪墊材料的順序應是  。
 B
A.木板、毛巾、棉布 B.毛巾、棉布、木板
C.毛巾、木板、棉布 D.棉布、木板、毛巾
不變
(3)在上述實驗的基礎上,牛頓概括出牛頓第一定律,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
的應用。一架運輸機參加某次救災時,在沿水平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過程中,
間隔相同時間先后從飛機上依次釋放三個相同的物資。若不計空氣阻力,且地
面水平,在地面上看,能正確表示物資在空中的排列情況和著地位置的圖示組
合是   。
A
A.①⑥ B.②⑤ C.③④ D.①④
4.依據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中,應選用兩個測力計和較   (選填“輕”或
“重”)的木板。當兩個測力計按如圖所示的方式拉原本靜止的木板時,木板將 
 (選填“保持靜止”或“由靜止變為運動”)。待木板  
時,再讀出并記錄兩個測力計的示數。隨后,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
探究物體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二力平衡的條件。

實驗二 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由靜止變為運動
靜止
需要
5.改進實驗裝置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實驗中,小明把小車放在光滑的水
平桌面上。
(1)如圖甲所示,在兩端的托盤中分別加入質量相等的砝碼,松手后小車靜止,
此時小車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兩個拉力   (選填“平衡”或“不平衡”)。
平衡
(2)小明將小車換成輕質小卡片進行實驗,他在左右支架上裝配兩個滑輪時沒有
安裝成相同高度(如圖乙所示)。你認為用該裝置進行實驗   (選填“能”或“不
能”)完成實驗的探究。

(3)請畫出圖甲中小車所受重力的示意圖(O點為重心)。
6.實驗器材 在做“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的實驗中,采用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實驗中是通過改變左右托盤中砝碼的數量來探究   對
二力平衡的影響,若要小車靜止在桌面上,兩邊托盤中的砝碼數量應   。
兩個力的大小不同
相等
(2)實驗中,選擇小車而不選擇木塊是為了   。
減小摩擦對實驗的影響
(3)為了證明相互平衡的兩個力必須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可以采取的操作是
   。
將小車扭轉一定角度,松手后看小車能否平衡
7.如圖所示是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圖。
(1)實驗時,應該把小車放在   (選填“光滑”或“粗糙”)的水平桌面上。
光滑
(2)向掛在小車兩端的相同托盤里加砝碼,選取砝碼的質量應該   (選填
“較大”或“較小”)。
較大
(3)當兩端的托盤里分別放上兩個相同的砝碼后,小車靜止在桌面上,這說明二
力平衡時,兩個力的大小   。
相等
(4)現有的實驗器材不能探究的二力平衡條件是   。
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共17張PPT)
第七章 力與運動
專題一 力的作圖
類型一 平衡力作圖
1.一個綠姿鮮奶油紅豆面包凈含量90 g,它去包裝后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對它的
支持力多大?并畫出該力的圖示。(g取10 N/kg)
解:紅豆面包的重力G=mg=0.09 kg×10 N/kg=0.9 N
根據二力平衡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得,桌面對它的支持力為0.9 N。
2.如圖所示,重為G的蘋果靜止放置在水平桌面上(O點為蘋果重心),請畫出蘋
果所受力的示意圖。
3.如圖甲所示,空纜車隨纜繩做勻速直線運動,請在圖乙中畫出纜車的轎廂
受力示意圖(不計空氣阻力)。
4.(2023濟寧鄒城期末)采摘園內,櫻桃A靜立枝頭,請你畫出櫻桃A的受力
示意圖。(O為力的作用點)
5.如圖甲是磁吸式雙面玻璃清潔器,請在圖乙中畫出靜止在窗外側的擦玻
璃器的受力示意圖(O為重心)。
6.(2023武漢模擬)如圖所示,穿著旱冰鞋的小梅同學用手推墻,手離開墻后,
小梅開始減速后退。請畫出小梅后退過程中受力的示意圖。(力的作用點在O點)
類型二 非平衡力作圖
7.將一個重力為G的小球從空中某點靜止釋放,落在豎直放置的輕彈簧上,壓縮
到最低點后再被彈起。畫出小球在最低點時所受重力G和彈力F的示意圖(要求表示
力的線段長短能反映出二力的大小關系)。
8.如圖所示,汽車沿平直公路向前行駛,但不知是加速、勻速、減速中的哪種狀態。車頂A處滴落的水滴最終落在靠前的B處。車廂地板上的木箱C始終相對車廂靜止。畫出木箱C所受的彈力和摩擦力的受力示意圖。
9.如圖所示,輕質彈簧一端固定在墻上,物體M沿粗糙地面水平向左運動,壓縮彈簧運動到A點時,速度為vA,在方框內以點代M,畫出M經過A點時的受力示意圖。(圖中已標示了彈簧對M的彈力F)
第七章 力與運動
課時微專題 力與運動的關系
方法歸納
力與運動
的關系
不受力: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
受力與運動方向相同:加速運動
受力與運動方向相反:減速運動
1.同學們在一起討論運動和力的關系時,提出了下列四種觀點,其中正確的
是( )
C
A.一切物體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
B.一切物體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一定保持靜止狀態
C.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D.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2.下列各種現象中,物體運動狀態不發生變化的是( )
D
A.剛剛發射升空的火箭
B.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越滾越慢
C.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勻速轉動
D.小孩從滑梯上沿直線勻速下滑
3.如圖所示,若小球向右擺動到最高點時,繩子斷裂,此后小球的運動情況是
(忽略空氣阻力)( )
A
A.加速直線下落
B.勻速直線上升
C.勻速直線斜向上運動
D.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
4.如圖所示,將小球豎直向上拋出,經過A、B、C三處時,小球的速度分別為
vA=4 m/s,vB=2 m/s,vC=0 m/s。如果小球在經過B處時,所受的力突然消失,
則小球做   運動,速度大小為   m/s;如果小球在C處時,所受的
力突然消失,則小球將   (空氣阻力不計)。
勻速直線
2
靜止(共17張PPT)
第七章 力與運動
第二節 力的合成
課時精要導練
課時分層提優
1.合力與分力
(1)定義:如果一個力產生的作用效果跟幾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   ,
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   。組成合力的每一個力叫   。
相同
合力
分力
(2)關系:合力與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建立合力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法。
等效替代
2.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1)力的合成:求幾個力的合力。
(2)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①方向相同: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的大小 
  ,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    ,即F=   。
②方向相反: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的大小 
 ,方向跟   的方向相同,即F=  。
相同
之和
F1+F2
之差
較大的那個力
F1-F2 
&1& 合力與分力不是同時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力,所以,考慮合力時就不用再考慮分力了。
&2& 同一直線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為零。
&3& 兩個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分力,也可能小于分力,甚至可能為零。
知識點一 合力
1.關于合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B
A.合力和分力同時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B.分力作用于物體上共同產生的效果與合力單獨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
C.各個分力一定是同一性質的力才可以進行合成
D.各個分力不一定是同一物體同一時刻受到的力
2.下列四個現象中,其中的一個力不能作為另外幾個力的合力的是( )
A.一只甲殼蟲和一群螞蟻勻速移動同一片樹葉的力
B.一名同學和兩名同學勻速地將同一桶水從地面搬到桌子上的力
C.一頭牛將一輛轎車和一群人將一輛卡車從泥沼中拉出來的力
D.兩個人坐在一條小船上,只有其中一個人劃和兩個人劃,使船勻速運動的力
C
3.(教材P132圖片改編)小強幫助爸爸干農活,爸爸用600 N的拉力向前拉車,小強
用200 N的推力向前推車,他們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別是( )
知識點二 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A
A.800 N 向前 B.600 N 向前
C.400 N 向后 D.200 N 向后
4.有一個大果籃的重力為10 N,小明同學用豎直向上、大小為15 N的力把大果籃提在空中,則大果籃受到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
A
A.5 N,豎直向上 B.25 N,豎直向上
C.5 N,豎直向下 D.25 N,豎直向下
5.如圖所示,物體A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在同一條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作
用,其中F1=10 N,F2=6 N,則物體受到的這兩個力的合力是 N,方向向
   。如果實際情況是物體受到的總合力為零,則物體還應受到一個大小 為
  N、方向向  的   力。
 4 

4 
 左
摩擦
6.易錯點 兩個分力的方向一定相同 F1、F2是同一水平直線上的兩個力,它們
的合力大小為30 N,方向向左,F1的大小是10 N,則關于F2的大小和方向,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A.F2的大小可能是40 N
B.F2的大小一定是20 N
C.F2的方向一定沿水平向右
D.F2的方向可能向左,也可能向右
7.重為G的籃球豎直下落,與地面碰撞后豎直向上彈起,若空氣阻力大小恒定,
籃球下落和上升過程中受到的合力分別為F1、F2,則( )
B
A.F1>G,F1與G的方向相反
B.F1<G,F1與G的方向相同
C.F2>G,F2與G的方向相反
D.F2<G,F2與G的方向相同
8.如圖所示,用一臺拖拉機將陷入泥潭的汽車拉了出來,另一幅圖中一群中學生
齊心合力也可以把汽車從泥潭中推出,此時我們說拖拉機對汽車的拉力是同學們
對汽車推力的   ,其主要的依據是 
  。
合力
拖拉機對汽車拉力的作用效果和同學們對
汽車推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9.一個重為3 N的物體被豎直向上拋出,運動過程中它所受的空氣阻力大小不變,
若物體上升過程中所受重力和阻力的合力為4 N。求:
物體受到的重力為3 N,上升時,物體受到的阻力與重力方向相同,豎直向下,如圖甲所示。因為F=G+f,所以f=F-G=4 N-3 N=1 N
方向豎直向下。
(1)物體上升過程中受到阻力的大小及方向;
(2)物體下降過程中所受合力的大小及方向。
下降時,物體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的阻力,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反,如圖乙所示。物體受到的合力F′=G-f=3 N-1 N=2 N,方向豎直向下。
10. 科學思維:科學推理 某同學為探究作用在同一物體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力與
這兩個力之間的關系,利用橡皮筋(原長為AB)、彈簧測力計等器材進行實驗,實驗
時先將橡皮筋A點固定,再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同時作用在B點,按圖(a)所示的方式
將橡皮筋從B點拉伸到C點,記下此時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1和F2;接著用一個
彈簧測力計作用在B點,依然將橡皮筋拉伸到C點,如圖(b)所示,記下此時彈簧測
力計示數F。按上述的操作重復三次實驗,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
二力之和
實驗序號 拉力F1/N 拉力F2/N 拉力F/N
1 3.0 1.0 4.0
2 2.6 1.4 4.0
3 1.8 2.2 4.0
(1)根據表中的實驗數據及相關條件,可歸納得出的初步結論是:作用在同一
物體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   ,合力方向為
   。
與二力方向相同
(2)實驗過程中運用的科學方法為   。
等效替代法
(3)從實驗目的角度分析,本實驗的不足之處是  

未探究作用在同一物體同一
直線上方向相反兩個力的合力與這兩個力之間的關系(共23張PPT)
第七章 力與運動
第三節 力的平衡
課時精要導練
課時分層提優
1.平衡狀態和平衡力
靜止
(1)概念:物體如果在兩個力的作用下,能保持   或  
狀態,我們就說該物體處于平衡狀態。這兩個力就互稱為   力。
勻速直線運動
平衡
(2)對應關系
2.二力平衡的條件
(1)條件:作用在   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   、方向   、
作用在  上。四個條件必須同時滿足,缺一不可。
簡記口訣:同體、等大、反向、共線。
同一
相等
相反
同一直線 
(2)應用
①根據二力平衡條件,求力的大小和方向;
②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
&1& 物體受平衡力與不受力是等效的,即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2& 二力平衡時物體所受合力為零,當物體處于平衡狀態時所受合力為零。
&3& 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辨析: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4& 物體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條件:物體不受力或受平衡力的作用。
知識點一 平衡狀態與平衡力
1.下列現象中,處于平衡狀態的物體是( )
D
A.勻速轉彎的汽車
B.關閉發動機后向前滑行的汽車
C.來回擺動的鐘表
D.正在空中勻速直線下降的傘兵
2.如圖所示是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實驗裝置。小剛先設計了圖甲、圖乙所示
裝置,經過小組討論,最終又設計了圖丙所示裝置。
知識點二 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1)圖甲裝置、圖乙裝置中更合理的是   (選填“甲”或“乙”);當物體處
于   狀態或   狀態時,我們認為它受到的力是平衡的。

靜止
勻速直線運動
(2)課后經過小組討論繼續改進實驗裝置,最終又設計出如圖丙所示的實驗裝置,
不計小卡片的重力。
①實驗時,在左、右兩邊各掛上一個相等質量的鉤碼時,小卡片處于靜止狀態,做
完這次實驗,此時總結出二力平衡的條件之一為:兩個力大小相等。這種做法是否
科學?   ,原因是   ;
②當小卡片平衡時,將小卡片在水平面內轉過一個角度,松手后瞬間小卡片  
(選填“能”或“不能”)平衡。此步驟是為了探究 。
不科學
只測量一次實驗,實驗結果具有偶然性
不能
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是否平衡
3.某人用500 N的水平拉力拉著1 000 N的小車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這時小
車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   N,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對   力,拉力和摩擦
力的合力是   N。
知識點三 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500
平衡
0
4.如圖是小球在水平面上運動的頻閃照片(閃光燈每隔0.02 s閃亮一次),觀察圖中小球的位置,可以判斷小球在豎直方向上受到    力和   力,這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力是   (選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

支持
非平衡力
5.小明用水平力推桌子,但沒有推動,其原因是( )
D
A.小明推桌子的力小于桌子的重力
B.小明推桌子的力等于桌子的重力
C.小明推桌子的力小于桌子受到的摩擦力
D.小明推桌子的力等于桌子受到的摩擦力
6.(2023衡陽)如圖所示,磁性黑板刷吸在豎直懸掛的黑板上靜止不動,黑板由
鐵質材料制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A.黑板刷受到的重力與黑板刷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B.用垂直于黑板的力壓黑板刷時,黑板刷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C.黑板刷對黑板的吸引力與黑板對黑板刷的吸引力是一對平衡力
D.黑板刷受到的重力與黑板對黑板刷的吸引力是一對平衡力
7.如圖所示,甲、乙兩物體在水平桌面上處于靜止狀態,關于它們受力的說法正確
的是( )
D
A.甲對乙的壓力與桌面對乙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B.乙物體受到甲、乙兩物體的重力和桌面的支持力
C.乙物體受到的重力與桌面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D.乙物體受到重力、甲物體的壓力和桌面的支持力
8.新素材 物理課堂上,老師請小明同學給大家做一個游戲:左腳和左側身體緊貼
墻面站立靜止,如圖所示,然后右腳抬離地面,嘗試使自己的身體保持靜止不動。
你認為抬起右腳后,小明   (選填“能”或“不能”)保持靜止不動,原因
是  。
不能
重力和支持力不在同一直線上
9.易錯點 兩物體先疊放后平放,所用推力不同 如圖所示,兩個相同的物塊A和B
疊放在一起,受16 N的水平推力F1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圖
甲),若將物塊B取下與物塊A并列,再讓它們一起在水平地面上勻速前進(圖乙),
那么需要的水平推力F2為   N。
16
10. 用鋼絲繩系上一個重為500 N的物體,當鋼絲繩拉著它勻速上升時,繩對物體
的拉力是   N;當鋼絲繩拉著物體靜止時,繩對物體的拉力是   N;
當鋼絲繩拉著物體以2 m/s的速度勻速下降時,繩對物體的拉力   (選填“變
大”“變小”或“不變”)。
500
500
不變
11. 如圖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木塊,受到方向不變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
大小與時間t的關系和木塊的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分別如圖乙、丙所示,則0~2 s
木塊處于   狀態;2~4 s木塊受到的摩擦力為   N。
靜止
2
12.如圖甲所示,小球在沒有空氣阻力的情況下,沿無摩擦軌道運動。以小球
經過M點時為計時起點,大致在圖乙中畫出小球在MN段運動的速度-時間圖線。
(1)圖甲中,應盡可能讓桌面   (選填“光滑”或“粗糙”)一些;
光滑
(3)將圖乙A的小卡片旋轉一個角度,并保持兩個拉力方向相反,如圖乙B所示,
松開手后的瞬間小卡片不能平衡。這說明二力平衡要滿足兩個力要作用在  
上;
13.如圖是小明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
(2)實驗通過改變左右兩邊鉤碼的   來探究二力的大小關系;
數量
同一
直線
(4)如圖乙C所示,當小卡片平衡時,用剪刀沿虛線剪斷小卡片,小卡片  
(選填“能”或“不能”)保持平衡。這說明平衡力要作用在   上。
不能
同一物體
1.下列關于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說法正確的是( )
D
A.兩個三要素完全相同的力可能是相互作用力,也可能是一對平衡力
B.停在路邊的自行車,它對地面的壓力和所受到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C.放在桌面上的水杯,它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對它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沿繩往上攀爬的小明所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可能是一對平衡力
2.如圖所示,一輛汽車在水平地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B
A.汽車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受到的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B.汽車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汽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C.汽車對地面的壓力和地面對汽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D.地面對汽車的支持力和汽車受到的阻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3.如圖所示,人坐在吊椅(椅面水平)上靜止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B
A.人坐上吊椅后,支架彎曲程度增大,說明支架受到的彈力越大,發生的形變量越小
B.人所受的重力和吊椅對人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C.吊椅所受的重力和吊椅對人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吊椅所受的重力和吊環對吊椅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共17張PPT)
第七章 力與運動
第一節 科學探究:牛頓第一定律
第1課時 牛頓第一定律
課時精要導練
課時分層提優
1.運動與力的關系
(1)兩種觀點: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的運動   力來維持;伽利略認為,
力不是   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   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2)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①讓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釋放,分別讓小車在水平的毛巾、棉
布、木板表面上通過,比較小車通過的距離。
②結論: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越  ,小車前
進的距離就越   。
③推論:假如完全沒有摩擦阻力,小車將做   。
需要
維持
改變


勻速直線運動
2.牛頓第一定律
(1)內容: 物體在   的時候,總保持  
狀態或   狀態。
一切
沒有受到外力作用
勻速直線運動
靜止
(2)理解:“一切”適用于所有物體;“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條件;
“總”意思是一直、不變;“或”指物體不受力時,原來靜止的總保持靜止,原來
運動的就總保持原來的速度和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牛頓第一定律是在 
  的基礎上,通過   抽象概括出來的,   用實驗
直接證明。
大量經驗事實
推理
不能
&2& 讓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釋放,目的是讓小車到達斜面底端時的速度相同。
&3& 實驗用到的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理想實驗法(科學推理法)。
&4& 牛頓第一定律揭示了力的本質: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反之,如果物體運動狀態發生了改變,則物體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知識點一 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1.人類對力與運動關系的認識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過程,下面是三位不同時代科學
家的主要觀點,這三種觀點形成的先后順序是(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C
2.如圖甲所示是小麗同學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裝置,實驗步驟如下:
(1)將棉布鋪在水平木板上,讓小車從斜面同一高度由靜止自由滑下,觀察小
車在木板上   ;
移動的距離
(2)去掉棉布,重復上述實驗步驟。由實驗可以看出,去掉木板上的棉布,運
動的小車所受阻力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向前滑行距離變大;
變小
(3)由此可推出:如果運動的物體不受力,它將
做    運動;
(4)如圖乙虛線顯示推出手的鉛球在空中運動的一段軌跡,忽略空氣阻力,如果
在圖中所示位置重力消失,鉛球將   。
A.沿著虛線繼續做曲線運動
B.保持靜止狀態
C.沿著a的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D.沿著b的方向豎直下落
勻速直線
C
3.關于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D
A.不受力的物體,只能保持靜止狀態
B.物體受到力的作用,運動狀態一定改變
C.牛頓第一定律是通過憑空想象出來的
D.如果物體不受力的作用,原來運動的物體將保持原有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
知識點二 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
4.正在水平面上滾動的小球,如果它受到的外力同時消失,那么它將( )
C
知識點三 運用牛頓第一定律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
A.立即停下來 B.慢慢停下來
C.做勻速直線運動 D.改變運動方向
5. (教材P139T3變式)客廳里懸掛著的吊燈處于靜止狀態,假如它受到的所有的力
突然全部消失,它將( )
C
A.加速下落
B.勻速下落
C.保持靜止
D.可以向各個方向運動
6.將小球豎直向上拋出后,每隔0.1 s的位置如圖所示。假設小球運動至甲處時,所
受所有外力都消失,則推測小球從甲處開始,其運動情況及每隔0.1 s的位置正確
的是( )
B
A.a B.b C.c D.d
7.科學思維:科學推理 如圖所示,物體在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作用下,沿足夠長
的水平面向右做減速直線運動。假設物體運動時,重力突然消失,請推斷物體的運
動情況將是( )
B
A.水平向右做減速直線運動
B.水平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
C.水平向右做加速直線運動
D.保持靜止
8.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1)兩次實驗中讓同一輛小車從同一斜面  
滑下,目的是使小車進入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
(2)由實驗可以看出,運動的小車所受的阻力   ,向前滑行的距離變大。
伽利略對類似的實驗進行了分析,并進一步推測:如果物體受到的阻力   ,
速度就不會減小,物體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同一高度由靜止
變小
為零
(3)兩次實驗中,小車在水平面上最終都會靜止下來,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
的   。
運動狀態
9. 科學思維:科學推理 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
因。下面我們就通過實驗和科學家的研究歷程來判斷這個觀點是否正確。
(1)使小車從斜面的頂端由靜止滑下,觀察小車在
毛巾表面上移動的距離。再分別換用棉布和木板表面
進行兩次實驗,實驗現象如圖所示。
①每次都使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車每次到達水平面
時   相同。
②根據實驗現象可以得出: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運動的距離越   。
速度

不需要
(2)十六世紀末,伽利略已通過類似實驗和推理得出結論:如果運動的物體沒有
受到阻力的影響,它將在水平面上一直運動下去。因此,物體運動   (選
填“需要”或“不需要”)力來維持。如圖是伽利略的實驗和推理示意圖,屬于推理
的是   (選填“甲”或“乙”)。

(3)上述實驗及科學家研究成果給予我們的啟示是   。(將正確說法前的字母
填寫在橫線上)
B
A.科學定律都可以通過實驗直接得出
B.科學推理是科學研究的方法之一
C.大多數人認同的觀點就是正確的觀點
D.普通人觀點可以質疑,科學家觀點不可以質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卢氏县| 建阳市| 花莲县| 鸡西市| 呼伦贝尔市| 板桥市| 万年县| 神木县| 古交市| 乌拉特前旗| 耒阳市| 华阴市| 昂仁县| 新邵县| 辽阳县| 大埔区| 新泰市| 军事| 桐梓县| 新民市| 古丈县| 班戈县| 洪洞县| 益阳市| 重庆市| 瑞安市| 舟山市| 鄂州市| 平阴县| 伊川县| 开平市| 梧州市| 若尔盖县| 呼图壁县| 芦山县| 大庆市| 青川县| 柏乡县| 东台市| 安岳县| 英吉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