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第十一章 小粒子與大宇宙第一節 走進微觀課時精要導練課時分層提優1.物質的組成:通常,物質是由 或 組成的。分子原子2.微觀粒子(1)發現:19世紀初,英國科學家道爾頓證明了 的存在;1897年,英國物理學家湯姆孫發現了 ;1911年,盧瑟福在α粒子散射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 模型。(2)原子的結構:原子的中心叫 ,帶 電,帶 電的電子繞著原子核運動。原子核由 和 組成,其中, 帶正電荷, 不帶電。質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稱為“ ”的更小的粒子組成。原子電子原子核式結構原子核正負質子中子質子中子夸克我們周圍的一切,都是物質。物質以各種各樣的形態展現著。人們確信原子有復雜結構的事實是電子的發現。原子核占很小的體積,但其密度極大,幾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質量。原子的結構非常類似于“太陽系”。知識點一 自然的尺度1.目前,人類能觀測到的空間最遠已到達 m的宇宙深處,科學家的研究已深入到 m的微觀領域。102610-152.刮大風時塵埃在空中飛舞,對于塵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它和一個分子差不多大小B.可以借助光學顯微鏡觀察到塵埃分子C.它的直徑大約為10-10 mD.它是由許多分子構成的知識點二 物質的組成D3.下列從屬關系正確的是( )知識點三 微觀粒子B4.(2023貴州)人類對物質結構的探索永無止境,如氧分子由氧原子構成,氧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氧原子核又由質子和中子構成……下列微觀粒子中空間尺度最小的是(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氧原子核 D.質子D5.新素材 從太陽發出的帶電粒子流在地球兩極,與地磁場相互作用,使高層大氣分子或原子激發。就會形成絢麗多彩的極光現象,則引起極光現象的微粒一定不會是( )A.電子 B.中子 C.質子 D.α粒子(氦的原子核)B6.如圖所示是盧瑟福進行的α粒子散射實驗,結果發現,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進,但是有少數α粒子卻發生了較大的偏轉,并且有極少數的α粒子偏轉超過90°,有的甚至幾乎達到180°,像是被金箔彈了回來。根據實驗現象,盧瑟福提出:“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這個“很小的結構”指的是 ;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后方向不變,說明原子內部 。原子核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第十一章 小粒子與大宇宙第三節 探索宇宙課時精要導練課時分層提優(1)托勒密提出了“ ”,認為地球居于中心,太陽和其他行星圍繞 地球 轉動。(2)哥白尼提出了“ ”,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及土星都繞 做勻速圓周運動,月球是地球的 星。(3) 提出了太陽系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 發表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等,為人類實現“飛天夢”奠定了理論基礎。1.探索的歷程地心說日心說太陽衛開普勒牛頓2.浩瀚的星空(1)太陽系八大行星:水星、 、地球、 、木星、 、天王星、 。(2)銀河系中有非常多像太陽一樣的恒星,宇宙中有許多像銀河系一樣的星系。金星火星土星海王星太陽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衛星。宇宙是一個有層次的天體結構系統,即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宇宙。科學家通過對星系光譜的研究發現,所有的星系都在遠離我們而去,宇宙中星系間的距離在不斷擴大,這一現象對宇宙大爆炸理論提供了有力的佐證。知識點一 探索的歷程1.下列各成就中,屬于物理學先驅哥白尼的是( )A.提出“相對論”B.提出“日心說”C.構建了運動學三大定律D.用實驗駁斥了亞里士多德的落體觀點B2.人類對天體的認識是不斷深入、不斷完善的。如圖所示天體系統關系圖正確的是( )知識點二 浩瀚的星空C3.(2023天津模擬)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在航天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對宇宙的探索在不斷深入。以下所述的航天器或星體中距離地球最遠的是( )A.執行導航任務的北斗系列衛星B.月球上行走的“玉兔”月球車C.在軌運行的“天宮二號”空間站D.正在運行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D4.傳統文化 中國天文學發展歷史非常悠久,如圖是陳列在大洋灣景區內的青銅制“渾天儀”,是中國古代天文學重要成就。時至今日,人類從未停止對宇宙的探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太陽是銀河系中數以億計恒星中的一顆普通恒星,恒星的位置是固定不變的B.我們認識到,宇宙是一個沒有層次的天體結構系統C.“譜線紅移”現象說明星系在離我們越來越遠D.宇宙中天體在不停地運動,其中地球是宇宙真正的中心C(共18張PPT)第十一章 小粒子與大宇宙第二節 看不見的運動課時精要導練課時分層提優物質是由大量 構成的,組成物質的分子相互之間存在作用力( 力和力),分子都在 運動。1.分子動理論分子引斥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2.物質中的分子狀態狀態 壓縮難易 分子間距 分子間作用力 物體特點固態 難 最_____ 最_____ 有一定的 和 , 流動液態 難 較大 較大 沒有確定的 ,占有一定的 , 流動氣態 易 最_____ 最_____ 沒有固定的 ,沒有確定的 , 流動體積形狀不能小大大小形狀體積能夠形狀體積能夠分子之間存在著空隙。不同的物質在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做擴散,擴散現象表明: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分子之間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時存在的,當分子之間的距離比較大時,分子之間表現為引力;當分子之間的距離比較小時,分子之間表現為斥力。知識點一 分子間有空隙1.將50 mL的水和50 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與酒精的總體積將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 mL,上述現象說明:分子之間有 。小于空隙2.(2023湘潭)下列現象能說明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的是( )A.瑞雪飄飄 B.花香襲人C.柳絮飛舞 D.稻浪起伏B知識點二 分子的運動3.(教材P220圖片改編)如圖,將兩個分別裝有空氣和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ρ二氧化氮>ρ空氣)的玻璃瓶口對口連接,中間用玻璃板隔開,抽開隔板后,保持兩瓶口緊貼靜置較長時間后,兩瓶中氣體顏色變得相同,該現象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顏色變得相同后,原來裝空氣的瓶中氣體密度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對于圖中玻璃瓶的三種放置方法,你認為圖_____放置最不合理。氣體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變大乙4.(2023無錫)如圖所示,將兩個表面光滑的鉛塊相互緊壓,它們會粘在一起,下方可以掛起重物。該現象主要說明了( )A.分子間有空隙B.分子間存在吸引力C.分子間存在排斥力D.分子處在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中知識點三 分子間的作用力B5.下列物質中,分子間作用力最弱的是( )A.黃金 B.水銀 C.水 D.空氣知識點四 物質中的分子狀態D6.易錯點 氣體分子聚集在一起密封的燒瓶中裝有某種氣體,如圖甲所示,圖中黑點表示氣體分子。用抽氣筒抽出該燒瓶中部分氣體后仍密封,描述燒瓶內剩余氣體分布的四個示意圖如圖乙所示,其中正確的是( )D7.(2023鎮江)以下實驗能說明分子間存在空隙的是( )A.用肉眼觀察海綿,發現海綿內部有許多空隙B.將等體積的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總體積變小C.用鉛筆畫出連續直線,用放大鏡觀察到碳粒間有空隙D.用光學顯微鏡觀察血細胞涂片,發現細胞間有間隙B8.從分子運動論的觀點來看,物體受熱膨脹的原因是( )A.當物體受熱時,物體中每個分子的體積都增大了B.當物體受熱時,物體中各個分子間擠進了更多的空氣分子C.當物體受熱時,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加快,分子間的平均距離增大了D.當物體受熱時,分子間的斥力增大了C9.(2023蘭州)打開中藥包會聞到淡淡的藥香味,這是 現象。慢火熬制,等藥湯沸騰后,藥香味更加濃郁,這說明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越 (選填“劇烈”或“緩慢”)。捆扎藥包的細繩很難被拉斷,是因為分子間存在______(選填“引力”或“斥力”)。擴散劇烈引力10.新素材 如圖甲是用粗銅絲做成的框,乙是一段細鐵絲,兩端彎成環狀,把鐵環套在銅絲上,并沾上肥皂膜,如圖丙。輕輕晃動銅框,鐵絲會向上升,這是因為分子間存在著 。晃動是為了減小鐵環與銅絲之間的 力。引力摩擦11.(2023南陽模擬)如圖,圖中的兩條虛線分別是分子間斥力與引力隨分子間距離變化的圖像,以斥力為正值,以引力為負值,圖中實線是分子間斥力與引力的合力隨分子間距離變化的圖像。由圖像可知,將兩個鉛柱底面削平并緊緊地壓在一起,再在它們下面吊一個重物且重物不掉落時,接觸面處鉛原子間的距離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r0。大于12.用力將端面已銼平的兩塊鉛柱緊壓在一起,然后將它們懸掛起來,并在下方掛一重物,發現兩鉛柱不分開(如圖甲)。對此現象,小金有疑惑:兩鉛柱不分開的原因是大氣壓力造成還是其他引力造成?于是小金將圖甲所示的鉛柱與重物固定在一個玻璃鐘罩內(如圖乙),逐漸抽出鐘罩內的空氣。(1)在抽氣的過程中鐘罩內氣體的壓強 (選填“逐漸變小”“一直不變”或“逐漸變大”)。(2)如果在抽氣的過程中,鐘罩內兩鉛柱分開了,則 (選填“能”或“不能”)確定圖甲所示的兩鉛柱間有其他引力存在。(3)如果在抽成真空時,鐘罩內兩鉛柱也不分開,則 (選填“能”或“不能”)確定圖甲所示的兩鉛柱間有其他引力存在。逐漸變小不能能(共18張PPT)第十一章 小粒子與大宇宙章末復習·分層提優一層 重點復習二層 素養提升重點一 原子的結構1.1911年,盧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下列關于這個模型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B.原子核帶負電C.電子靜止在原子核周圍D.原子核占據了原子內大部分空間A2.模型構建 1897年,英國物理學家湯姆孫發現了原子內有帶負電的電子,而原子是電中性的,由此推測,原子內還有帶正電的物質。在此基礎上,經過盧瑟福、玻爾等科學家的不斷完善和修正,建立了現代原子結構模型。如圖是小柯整理的物質微觀構成網絡圖,則湯姆孫當年推測的“帶正電的物質”相當于圖中的( )A.甲 B.乙C.丙 D.丁B3.(2023河源一模)19世紀末,英國物理學家湯姆孫發現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帶負電荷的粒子 ,從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結構的;后來人們又發現原子核是由 和 組成。電子質子中子4.傳統文化 莊子說過:“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意思是說,一尺長的木棍,每天取它的一半,永遠也取不完。這里面包含了古代關于物質 (選填“有限”或“無限”)可分的思想。隨著科學的發展,科學界已普遍確認質子、中子等也有內部結構,它們是由一種叫做 的更小微粒組成的。無限夸克5.易錯點 分子間的作用力隨分子間距離的減小而減小木工師傅用木膠粘木制構件,當木膠干了(凝固)才粘牢,這是因為液體變成固體后,分子間距離 ,而分子間引力 (選填“<”“>”或“=”)斥力的緣故。重點二 分子動理論減小>6.靜置的密封容器內只有氫氣,若以“ ”表示氫氣分子,圖中最能代表容器內氫氣分子分布的是( )A7.如圖所示,熱熔法連接PPR管時,用熱熔器加熱粗管端口內層和細管端口外層,然后把細管推進粗管,冷卻后兩根管子就連接在一起很難被拉開了,這個現象說明( )A.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B.分子是運動的C.分子間存在引力D.分子間存在斥力C8.下列現象用分子動理論的觀點解釋,其中正確的是( )A.落葉在風中飛舞表明空氣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B.鐵塊很難被壓縮表明分子間沒有空隙C.鮮花香氣四溢是一種擴散現象D.水和酒精混合后總體積減小表明分子間有引力C9.(2023荊州)對下列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A.氣體可壓縮存儲于鋼瓶中——分子之間有間隔B.花園里百花盛開,香氣四溢——分子在不停運動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同——分子的大小不同D.金剛石與石墨的物理性質差異很大——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C10.“泉林泉水甲天下,泉林鴨蛋譽古今”,在腌制鴨蛋的過程中,鴨蛋逐漸變咸,說明了分子 ;同時也說明了分子間存在 空隙 。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11.關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湯姆孫發現了電子,盧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B.水和酒精混合后總體積變小,說明分子間有空隙C.校園里的櫻花盛開,會聞到櫻花淡淡的清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D.宇宙是一個有層次的天體系統,恒星是靜止不動的重點三 探索宇宙D12.(2023惠州惠城區期末)宇宙大千世界,從宏觀到微觀,從天體到原子,似乎都有那么多驚人的相同規律。如圖所示是太陽系模擬圖,行星們在各自的固定軌道上圍繞恒星太陽運轉,這與 的核式結構模型十分相似,其中,原子核相當于太陽,繞核運動的 就相當于行星,它帶 電。原子電子負13.位于貴州省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被譽為“中國天眼”,是世界最大單口徑的射電望遠鏡,該望遠鏡將幫助科學家進一步探索宇宙。我們已知的天體中:①銀河系,②地球,③太陽系,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依次為 (填序號)。②③①14.為了形象地說明宇宙大爆炸,將一個黏有小金屬粒的氣球看成宇宙,如圖所示,將 看成是宇宙中的天體,氣球膨脹時,任一小金屬粒周圍的其他金屬粒都在離它遠去。這里主要運用的一種思維方法是_________(選填“等效法”“類比法”或“轉換法”)。類比法小金屬粒15.新考法牛頓曾研究過這樣一個問題:他發現人擲出去的石頭總會偏離擲出方向落回地面,于是牛頓提出了一個“大炮”的設想,如圖是他畫的“大炮”草圖——在地球的一座高山上架起一只水平大炮,以不同的速度將炮彈平射出去,射出速度越大,炮彈落地點就離山腳越遠。他推想:當射出速度足夠大時,炮彈將會如何運動呢?牛頓通過科學的推理得出了一個重要的結論。這就是著名的“牛頓大炮”的故事,故事中牛頓實際也用到了理想實驗的研究方法。(1)研究中牛頓基于的可靠事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據以上資料和牛頓的“大炮”草圖,推測牛頓當年的重要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今,牛頓當年的推測已變成了現實,人們應用他的推論,利用現代科技制成了_______________。人擲出去的石頭總會偏離擲出方向落回地面拋出物體的速度足夠大時,物體將離開地球,繞地球旋轉,做圓周運動人造地球衛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1.1 走進微觀+11.3 探索宇宙課件 2023--2024學年滬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冊.pptx 11.2 看不見的運動課件 2023--2024學年滬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冊.pptx 第十一章 小粒子與大宇宙章末復習分層提優課件 2023--2024學年滬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冊.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