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第十三章 內能第1節 分子熱運動1A 固基 基礎題·練透知識固基礎2B 提能 中檔題·激活思維提能力3C 培優 綜合題·開放探究培素養01A 固基 基礎題·練透知識固基礎&1& 分子熱運動1.下列生活中的事例不能說明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的是( )CA.端午節蒸粽子時,滿屋子都彌漫著粽香B.將一勺糖放入一杯清水中,一段時間后整杯水都變甜了C.打掃教室地面時,在陽光下看到灰塵在空中飛舞D.腌制臘肉時,將鹽涂抹在豬肉表面,幾天后整塊肉都變咸了[解析] C項是微小固體顆粒的運動,不是分子的運動。2.在長期堆放煤的地方,地面和墻角都會染上一層黑色,用力刮去一層墻的表皮,可以看到里面還有黑色,這屬于______現象,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配制消毒酒精時,將酒精和水混合在一起時,發現混合液的總體積小于酒精與水的體積之和,原因是分子間有______。擴散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間隙3.(2023北京鐵路二中期中)如圖所示,一個瓶中裝有無色透明的空氣,另一個瓶中裝有紅棕色的二氧化氮氣體(密度比空氣大)。應選擇圖____(選填“甲”或“乙”)所示實驗研究氣體擴散現象。抽去玻璃隔板后,兩瓶中的氣體逐漸乙高溫繼續混合,該實驗在______(選填“高溫”或“低溫”)環境中進行,看到氣體混合更快。氣體混合均勻后,氣體分子______(選填“繼續”或“停止”)運動。解題須知:如果把二氧化氮氣體放在上方,由于自身密度大的緣故,二氧化氮氣體也會下沉到空氣瓶子中去,這屬于機械運動。&2& 分子間的作用力4.易錯題 關于分子間的作用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A.分子間存在著一個平衡位置,在此位置時分子間既沒有引力也沒有斥力B.當物體被壓縮時,分子間只有斥力C.當物體被拉伸時,分子間只有引力D.分子間的斥力和引力總是同時存在的易錯提示:不能認為分子間的斥力和引力是孤立存在的,在任何情況下,引力和斥力總是同時存在的。5.(2023安康漢陰中學月考)如圖所示,在天宮課堂液橋演示實驗中,兩塊透明塑料板上的水球接觸后融合成一體,然后將兩塊透明塑料板緩緩分開,水球被拉長成圓柱形,形成了一個長約 的液橋,這說明分子間存在______;固體和液體很難被壓縮,說明分子之間存在______。引力斥力&3& 分子動理論與物質三態6.下列有關固體、液體、氣體有不同特征的原因,敘述正確的是( )CA.固體既有一定的體積,又有一定的形狀,是因為分子間的作用力太小B.氣體可以流動,是因為氣體的分子之間完全沒有作用力C.液體沒有確定的形狀且有流動性,是因為液體分子作用力較小,分子位置不固定D.固體具有確定的形狀,是因為固體分子之間沒有間隙[解析] 固態時分子只在平衡位置上振動,分子間距很小,分子間的作用力很大,固態時保持一定的形狀和一定的體積,不易被壓縮;液態時分子在平衡位置上振動一段時間,還要移動到其他的位置上振動,分子間距比固態的大,分子間的作用力比固態的小,液態時保持一定的體積,但是沒有一定的形狀,不易被壓縮;氣態分子間距很大,分子間的作用力幾乎沒有,沒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易被壓縮。7.物質在不同狀態下的分子模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A.甲圖中分子間距很遠,組成的物質具有流動性B.乙圖中分子間距最近,不易被壓縮,容易被拉伸C.丙圖中分子排列雜亂,分子間的作用力幾乎為零D.甲圖為氣態物質分子模型,乙圖為液態物質分子模型[解析] 甲圖分子無固定排列,組成的物質具有流動性,故A正確;乙圖分子相距最近,分子間的作用力最大,既不易被壓縮,也不易被拉伸,故B錯誤;丙圖是液態物質分子模型,分子排列雜亂,分子間有一定的作用力,故C錯誤;甲圖為氣態物質分子模型,乙圖為固態物質分子模型,故D錯誤。02B 提能 中檔題·激活思維提能力8.如圖是在電子顯微鏡下猴痘病毒的照片,該病毒直徑在 左右,可通過飛沫傳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第8題圖A.病毒是分子,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B.構成飛沫的分子間既有引力又有斥力C.猴痘病毒隨飛沫在空中的傳播屬于分子熱運動D.健康人佩戴口罩可預防感染,是因為口罩材料的分子之間沒有間隙[解析] 病毒是由分子構成的,病毒體積很小,只有借助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故A錯誤;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構成飛沫的分子間既有引力又有斥力,故B正確;猴痘病毒隨飛沫在空中的傳播屬于機械運動,不是分子熱運動,故C錯誤;分子之間存在間隙,故D錯誤。9.(2022深圳模擬)某同學用淺綠色的洗潔精、紅墨水、黃色的食用油調制了一杯“彩虹液體”,如圖所示,用蓋子密封好,過幾天,發現不同顏色液體的界面變模糊,液面下降了一點。對上述現象的推測合理的是( )B第9題圖A.現象:液體分層 推測:分子之間沒有間隙B.現象:界面變模糊 推測: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C.現象:液面下降 推測:液體分子變小D.現象:食用油在最上層 推測:食用油分子最小[解析] 液體分層,是因為不能互溶的液體,密度大的液體在下方,密度小的液體在上方,故A、D錯誤;由于分子在不停地無規則運動,界面處的分子彼此進入對方,使得界面變得模糊,同時液面下降是因為分子間存在間隙,故B正確,C錯誤。10.將吸盤內的空氣排盡,使其緊緊“粘”在玻璃板上,在吸盤下的掛鉤上懸掛一定質量的重物;將表面光滑的兩鉛塊緊壓后,它們會“粘”在一起,在其下面懸掛一定質量的重物。把它們均放入真空罩內(如圖所示),當抽去空氣時,不會掉落的是( )BA.掛著重物的吸盤 B.掛著重物的鉛塊 C.二者都會 D.二者都不會[解析] 把該裝置放入真空罩內,當抽去空氣時,由于沒有了大氣壓,所以吸盤會脫落;而分子引力不會受大氣壓的影響,所以掛著重物的鉛塊不會脫落。關鍵點撥:吸盤與玻璃板“粘”在一起是利用了大氣壓的作用;表面光滑的兩鉛塊緊壓后會“粘”在一起是由于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二者的本質并不相同。11.開放性題 通過直接感知的現象,推測無法直接感知的事物,這是物理學中常用的方法,例如,我們通過感知花的香味,推測出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請你再舉出一個類似的例子。我們通過觀察或了解________________,推測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體很難被壓縮分子之間有斥力(或酒精和水混合后體積變小;分子之間有間隙或兩滴水珠接觸時,能自動結合成一滴較大的水珠;分子間存在引力)03C 培優 綜合題·開放探究培素養12.核心素養·科學探究 如表是教材的課后習題,證明分子間存在引力且與分子間距有關。愛思考的小明同學認為分子間的引力大小還可能與分子種類有關。請你設計一個實驗方案驗證小明的觀點是否正確。(溫馨提示:注意實驗方案的可操作性)把干凈的玻璃板吊在彈簧測力計的下面(例如用吸盤吸住玻璃板或用細線綁住玻璃板),讀出測力計的示數。使玻璃板水平接觸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示數有什么變化?解釋產生這個現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實驗器材:[答案] 表面干凈的玻璃板一塊,彈簧測力計一個,足量的水、酒精、花生油,細線,水槽一個。(2)實驗步驟:[答案] ①用細線系住表面干凈的玻璃板將其掛在彈簧測力計下面(圖a),待玻璃板靜止時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②手持彈簧測力計上端,將玻璃板放到恰好與水槽內水面相接觸(圖b),并慢慢向上提起彈簧測力計,并記下此時的示數 ;③將玻璃板再分別放到恰好與水槽內酒精面、花生油面相接觸,重復上述實驗,并記下此時的示數 、 。(3)實驗結論:[答案] 若 ,說明分子間的引力大小與分子種類沒有關系;若 ,說明分子之間的引力大小與分子種類有關系。(共10張PPT)第十三章 內能學考對接 第十三章中考真題綜合提優考點一分子熱運動 (1) 考點二內能 (2,3) 考點三比熱容及其應用 (4,5)考 點四熱量的計算(6,7)1.(2022菏澤中考)下列現象用分子動理論的觀點解釋,其中正確的是( )CA.落葉在風中飛舞表明空氣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B.鐵塊很難被壓縮表明分子間沒有間隙C.鮮花香氣四溢是一種擴散現象D.水和酒精混合后總體積減小表明分子間有引力2.(2022黑龍江中考)下列關于內能知識的描述正確的是( )CA.物體溫度越高內能越大,所以 的冰沒有內能B.溫度越高的物體含有的熱量越多,所以 的冰沒有熱量C.摩擦生熱是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了物體的內能D.物體吸收熱量,內能增加,溫度一定升高[解析] 因為分子熱運動永不停息,所以任何溫度的物體都有內能,故A錯誤;熱量是過程量,不能說物體含有多少熱量,故B錯誤;摩擦生熱是通過做功的方式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故C正確;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內能增加,而溫度保持不變,故D錯誤。3.(2022蘇州中考)景頗族的祖先曾發明一種活塞式點火器,如圖所示。以牛角作套筒,木質推桿前端粘附艾絨。取火時,一手握住套筒,另一手猛推推桿,艾絨即燃,隨即將桿拔出,口吹立見火苗。手推桿入筒的過程中,筒內密封氣體的( )DA.分子動能減小 B.密度不變 C.分子數增加 D.內能增大[解析] 密封的氣體在被推桿壓縮過程中,活塞對氣體做功,所以氣體內能增大,則溫度升高,分子動能增大,氣體體積減小,因為是密封的氣體,質量不變,所以分子數不會增加;由 可知,密度變大。4.(2022邵陽中考改編)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能調節空氣的濕度和溫度,其中能調節溫度主要是因為水的( )AA.比熱容大 B.密度大 C.流動性大 D.質量大[解析] 因為水的比熱容較大,溫度不易改變,使得晝夜的溫差小,能有效調節周圍環境的氣溫。5.(2022宜昌中考)小麗用相同的電加熱器分別對質量為 的水和 的另一種液體進行加熱,得到的實驗數據如圖所示,則水在 內吸收的熱量為_ __________ ,另一種液體的比熱容為__________ 。[解析] 由圖知,水在 內吸收的熱量 ;另一種液體加熱 吸收的熱量 ,由 得,。6.(2021綿陽中考)周末,小明用熱水為家人熱盒裝牛奶,他把3盒牛奶放入裝有溫度是 、質量是 熱水的盆中,經過一段時間,3盒牛奶的溫度都從變成了 ,這段時間內每盒牛奶從水中吸收了__________ 的熱量;若盆中熱水對牛奶加熱的效率是 ,則此時盆中水的溫度是____ 。[已知:每盒牛奶的質量 ,牛奶的比熱容 ,水的比熱容65[解析] 1盒牛奶吸收的熱量 ;3盒牛奶吸收的熱量,由 可得,水放出的熱量,由 得,水降低的溫度,水的末溫 水。7.(2022聊城中考)食物也是一種“燃料”,釋放化學能的過程不斷地發生在人體內,提供細胞組織所需的能量。人體攝入的能量(營養師常稱之為熱量)過多或過少,都有損于健康。(1)某種油炸食品,每 可提供的能量約為 ,假設這些能量全部被質量為 、溫度為 的水吸收,可使這些水的溫度升高到多少攝氏度?解:根據 可得,水升高到的溫度(2)如果上述這些能量全部用于克服重力做功,則能把多少千克的物體提升? 取[答案] 如果上述這些能量全部用于克服重力做功,則 ,由 得,提升物體的質量(共31張PPT)第十三章 內能第3節 比熱容1A 固基 基礎題·練透知識固基礎2B 提能 中檔題·激活思維提能力3C 培優 綜合題·開放探究培素養01A 固基 基礎題·練透知識固基礎&1& 探究物質的吸熱或放熱規律1.(2023宜春實驗中學期中)如圖所示,小明用相同的酒精燈分別給水和煤油加熱(如圖甲),來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熱能力。(1)本實驗除了圖甲中看到的測量工具外,還需要用到的測量工具是______、______。燒杯中分別裝入________(選填“等質量”或“等體積”)的水和煤油。天平秒表等質量(2)實驗中用__________來表示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加熱 ,水吸收的熱量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煤油吸收的熱量;______升高的溫度更高,由此可見,____(選填“水”或“煤油”)的吸熱能力強。加熱時間等于煤油水(3)根據圖乙可以得到結論: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升高相同的溫度,吸收的熱量_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物理學中用________表示物質的吸熱能力。不同比熱容方法總結:比較物質吸熱能力的兩種方法①使相同質量的不同物質升高相同的溫度,比較吸收的熱量(即比較加熱時間),吸收熱量多的吸熱能力強。②使相同質量的不同物質吸收相同的熱量(即加熱相同的時間),比較溫度的變化,溫度變化小的吸熱能力強。&2& 比熱容及其應用2.(2023駐馬店期中)由 可得 ,同一種物質的比熱容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A.若吸收的熱量增大一倍,則比熱容增大一倍B.若質量增大一倍,則比熱容減至一半C.若加熱前后的溫度差增大一倍,則比熱容減小一半D.無論質量和溫度差是多少,比熱容都一樣規律總結:像密度、比熱容、勻速直線運動中的速度,以及后面要學習的熱值、電阻等物理量,都反映物質(或過程)的某一特性,稱為特征量,其大小只決定于物質(或過程)本身,與定義式中的各物理量的大小無關。3.下列現象,不能用比熱容知識來解釋的是( )AA.夏天在教室灑水,感到涼爽 B.沙漠地區晝夜溫差較大C.冬天用水作為取暖介質 D.晚上往秧苗地里放水,防止凍壞秧苗[解析] 教室內灑水,水蒸發吸熱,感覺涼快,與比熱容無關。解題總結:對水的比熱容大的理解:相同質量的水和其他物質比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熱量,水的溫度升高或降低得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溫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多。&3& 熱量的計算4.(2023滁州東坡中學期中)水稻是喜溫植物,春季育秧時,農民通常在傍晚向秧田灌水,當氣溫降低時,水能放出較多的熱量。假設某秧田有水 ,使秧田中的水溫降低 ,則水放出的熱量為____________。[解析] 水放出的熱量 。5.甲、乙兩個物體的質量之比為 ,比熱容之比為 ,它們吸收了相同的熱量,升高的溫度之比為_ ____。[解析] 由題意可知,甲、乙兩個物體的質量之比 ,甲、乙兩個物體的比熱容之比 ,吸收熱量之比 ,由 得,升高的溫度之比 。快解:可將比值看作物理量的值,直接代入公式求出,即 。6.(2023南陽鎮平月考) 的鐵鍋中放有 的水,把這些水加熱使溫度升高 ,求:(1)鍋內水吸收的熱量是多少?解:水的體積 ,由 可得,水的質量水吸收的熱量(2)鐵鍋吸收多少熱量?[答案] 鐵鍋吸收的熱量(3)總共需要吸收多少熱量?[鐵的比熱容為 ,水的比熱容為[答案] 總共需要吸收的熱量02B 提能 中檔題·激活思維提能力7.(2023綿陽江油期中)如圖所示是海風形成的示意圖,海風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與海洋相比,陸地的( )AA.比熱容較小,在相同日照條件下升溫較快,氣溫較高B.比熱容較小,在相同日照條件下升溫較慢,氣溫較低C.比熱容較大,在相同日照條件下升溫較快,氣溫較高D.比熱容較大,在相同日照條件下升溫較慢,氣溫較低[解析] 因為水的比熱容比泥土、沙石的大,白天,在太陽照射下海岸和海水吸收相同的熱量,海水溫度上升慢,陸地溫度上升快,熱空氣上升,微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形成海風,故A正確。注意:由于熱空氣上升,地面附近的風總是由低溫地區吹向高溫地區。8.電腦的 溫度過高會導致系統不穩定、藍屏、死機等各種問題。目前采用的散熱器主要由金屬散熱片和風扇組成。下列四種材料的比熱容關系為,若選做散熱片,則較為科學的材料是( )AA.鋁 B.鐵 C.銅 D.鉛[解析] 由吸熱公式 可知,當 相同時,升高相同的溫度,比熱容越大的需要吸收的熱量越多,故比熱容越大,越有利于散熱,由題意可知,鋁的比熱容最大,故鋁更科學。9.新考法 (2023深圳天成學校期中)甲、乙兩物體質量都為 ,丙物體質量為,三個物體溫度都升高 ,吸收的熱量如圖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BA.乙的比熱容與丙相等B.甲的比熱容比乙大C. 的丙物質溫度升高 ,需吸收 的熱量D.甲、乙的溫度都降低 ,乙比甲放出的熱量多[解析] 圖中乙、丙吸收的熱量相等,由題知,乙的質量小于丙,升高相同的溫度,根據比熱容 可知,乙的比熱容大于丙,故A錯誤;由圖可知,甲吸收的熱量大于乙,由題知,甲、乙質量相等,升高相同的溫度,根據比熱容 可知,甲的比熱容大于乙,故B正確;由 可知,同種物質(比熱容相同)升高相同的溫度時,吸收的熱量與質量成正比,圖中 的丙溫度升高 時,吸收的熱量為 ,則 的丙溫度升高 ,需吸收 的熱量,故C錯誤;甲的比熱容大于乙,由 可知,等質量的甲、乙溫度都降低 ,乙比甲放出的熱量少,故D錯誤。方法總結:根據 (或 分析問題時,要先找到哪兩個量相同,然后分析另外兩個量的變化關系。10.(2023張家界永定區期中)在標準大氣壓下,將質量為 的銅塊從沸水中取出,迅速放入質量為 、溫度為 的某液體中,混合后的共同溫度是 。若不計熱量損失,求:(1)銅塊在這種液體中釋放的熱量是多少?解:1個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 ,將銅塊從沸水中取出,銅塊的溫度等于水的沸點溫度,即銅塊的溫度為 ,放入某液體后,銅塊放出的熱量(2)這種液體的比熱容是多少?[答案] 不計熱量損失,液體吸收的熱量 ,由 可得,這種液體的比熱容03C 培優 綜合題·開放探究培素養11.核心素養·科學探究 (2022北京通州區期末)某實驗小組在“比較 、 液體誰更適合做發動機冷卻劑”的實驗中,他們設計了兩種實驗方案。方案一:將質量相等、初溫相同的 、 液體,分別裝入兩只規格相同的燒杯中,分別用兩只酒精燈對燒杯加熱,如圖甲所示。方案二:將質量相等、初溫相同的 、 液體,分別裝入兩只規格相同的試管中,再將兩支試管放在盛有水的燒杯中,用酒精燈對燒杯加熱,如圖乙所示。實驗小組經過討論,選擇方案二進行實驗,觀察實驗現象,記錄相關數據,并繪制出圖象,如圖丙所示。(1)他們一致認為方案二較好,因為該方案具有______________的優點。(答出一個即可)液體受熱均勻[解析] 方案一中用兩個酒精燈加熱,加熱時間相同,物質吸收的熱量不一定相同;方案二中用同一個酒精燈加熱,加熱時間相同,物質吸收的熱量相同。實驗中采用水浴法,兩種液體受熱均勻,所以方案二較好;(2)從圖象上可以看出: 液體的沸點是____ 。60[解析] 根據圖丙可知, 在 后持續吸熱,但溫度保持 不變,所以 液體的沸點是 ;(3)從圖象上看, 液體的比熱容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液體的比熱容。小于[解析] 從圖象上看,在前 內,加熱時間相同,質量相同的 和 吸收的熱量相同, 的溫度變化快,則 液體的比熱容小于 液體的比熱容;(4)通過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可以知道:___(選填“ ”或“ ”)液體更適合做汽車發動機的冷卻液。[解析] 質量相同的 、 兩種液體升高相同的溫度, 加熱時間長、 吸熱多,如果要在 、 兩種液體中選擇一種作為汽車的冷卻液,則選擇 液體冷卻效果更好。(共33張PPT)第十三章 內能反思效果 第十三章即時檢測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題4分,共32分)1.如圖所示是由微顆粒(直徑為 )制備得到的新型防菌“納米紙”,在“納米紙”的表面,細菌無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下列與此現象有關的說法正確的是( )DA.“油水不沾”的原因是組成“納米紙”的分子間沒有間隙B.油分子與“納米紙”分子間只有斥力,沒有引力C.細菌的無規則運動屬于分子熱運動D.油分子間的引力能使紙面上靠得很近的兩個小油滴自動結合成大油滴[解析] 任何分子之間都有間隙,故A錯誤;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時存在的,故B錯誤;細菌不是分子,其運動不是分子熱運動,故C錯誤;因為分子間有引力,所以靠得很近的兩滴油能自動結合成一大滴,故D正確。2.(2022永州中考)關于熱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A.八月蘋島,丹桂飄香,說明了分子之間存在引力B.“鉆木取火”是通過熱傳遞改變物體的內能C.暑假同學們在家學做菜,廚房里菜香四溢,說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D.冬天用熱水袋暖手,是通過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解析] 丹桂飄香、菜香四溢,屬于擴散現象,說明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故A錯誤,C正確;“鉆木取火”是通過做功的方式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故B錯誤;冬天用熱水袋暖手,手吸收熱量,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物體的內能,故D錯誤。3.(2023無錫新吳區期中)肉釀面筋是無錫的一道名菜,如圖為蒸肉釀面筋時的情景,鍋中水沸騰后鍋蓋會被水蒸氣頂起而發生“跳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A.鍋中水沸騰時,溫度不變,內能不變B.蒸鍋燙手,因為它含有的熱量多C.碗中的肉釀面筋是通過做功的方式增加的內能D.水蒸氣頂起鍋蓋將內能轉化為鍋蓋的機械能[解析] 鍋中水沸騰時,吸收熱量,溫度不變,內能增加,故A錯誤;熱量是過程量,不能說“含有”,故B錯誤;碗中的肉釀面筋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增加內能的,故C錯誤;水蒸氣將鍋蓋頂起,是水蒸氣的內能轉化為鍋蓋的機械能,故D正確。4.(2023廣州天河區期中)如圖所示,對于下列實驗中所描述的物理過程,說法正確的是( )CA.甲圖:不斷彎折鐵絲,鐵絲的溫度升高,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增大鐵絲內能B.乙圖:抽去玻璃隔板,兩瓶中氣體逐漸混合均勻,說明空氣比二氧化氮的密度大C.丙圖:給瓶內打氣,瓶內的空氣推動塞子跳起來時,瓶內空氣的內能減小D.丁圖:玻璃板水平接觸水面,稍稍向上用力拉彈簧測力計,其示數將變小[解析] 甲圖中,不斷彎折鐵絲,鐵絲的溫度升高,是通過做功的方式增大鐵絲內能的,故A錯誤;乙圖中,空氣比二氧化氮密度小,抽去玻璃隔板,兩瓶中氣體逐漸混合均勻,是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所致,故B錯誤;丙圖中,給瓶內打氣,瓶內的空氣推動塞子跳起來時,空氣對塞子做功,空氣的內能減小,塞子的機械能增大,內能轉化為機械能,故C正確;丁圖中,因為玻璃和水接觸,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將變大,故D錯誤。5.(2023北京師范大學附中期中)已知水的比熱容是 ,沙石的比熱容約是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A.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內剩余水的比熱容變小B.因為水的比熱容大,所以沿海地區比內陸地區晝夜溫差小C. 的水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溫度,吸收或放出的熱量不同D. 的沙石溫度升高 吸收的熱量約為[解析] 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與質量無關,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內剩余水的比熱容不變,故A錯誤;因為水的比熱容比沙石大,由 可知,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熱量時,水的溫度變化值小,沙石的溫度變化值大,所以沿海地區比內陸地區晝夜溫差小,故B正確;水的比熱容是 ,其物理意義是 的水溫度每升高或降低 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 ,所以相同質量的水升高或降低相同溫度,吸收或放出的熱量相同,故C錯誤;沙石的比熱容約是 表示 的沙石溫度升高 吸收的熱量約為,故D錯誤。6.初溫相同的鐵塊,甲的質量是乙的2倍,它們分別放出相同的熱量后,立即接觸,則( )AA.熱量從甲傳到乙 B.無法確定熱量的傳遞方向C.甲、乙間無熱傳遞發生 D.溫度由甲傳到乙[解析] 由熱量公式變形式 可知,同種物質放出相同的熱量,質量小的物質溫度變化較大。因為甲、乙兩鐵塊初溫相同,放出熱量相同,但甲的質量是乙的2倍,因此甲鐵塊的溫度下降較少,乙鐵塊的溫度下降較多,放出熱量后的甲鐵塊溫度高于乙鐵塊,因此接觸后熱量從甲傳到乙;熱傳遞過程中傳遞的是熱量,不是溫度,故A正確,B、C、D錯誤。7.(2023成都期中)甲、乙兩物體的質量之比是 ,吸熱之比是 ,則它們比熱容之比和升高溫度之比可能分別是( )BA. , B. , C. , D. ,[解析] 根據 可知, , ,得出 ,將各選項提供的甲、乙兩物體比熱容之比和升高溫度之比代入比例式,只有B選項符合題意。8.(多選)(2022大連期末)將質量和溫度都相同的兩個金屬塊 和 ,分別投入質量和初溫都相同的甲、乙兩杯水中( 投入甲杯, 投入乙杯,且水溫低于金屬塊溫度),當水和金屬塊之間熱傳遞終止時,甲杯水溫度低于乙杯水溫度,不計熱量損失,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DA.金屬塊 降低的溫度比金屬塊 大 B.金屬塊 放出熱量比金屬塊 多C.甲、乙兩杯水吸收熱量相同 D.金屬塊比熱容[解析] 當水的溫度不再升高時,每個杯中都達到了熱平衡,則有 放,放;當水和金屬塊之間的熱傳遞終止時,甲杯水溫度低于乙杯水溫度,,根據 可知, ,即 放 放,由題可知 ,根據 知,金屬塊比熱容 。方法點撥:當水的溫度不再升高時,每個杯中都達到了熱平衡,金屬塊的末溫等于水溫,每個金屬塊放出的熱量等于各自杯中水吸收的熱量,據此利用吸熱和放熱公式判斷即可。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24分)9.如圖所示,是某同學自制的溫度計,當他把溫度計小瓶放在熱水中時,發現液柱上升了,這是因為液體分子間距 ______的緣故;如果把小瓶放在溫度更高的水中時,他發現液柱超過了管口卻沒有流下來,這是因為分子間存在______。為了提高溫度計的靈敏度,請你提出一條改進建議:__________________。增大引力換用更細的玻璃管[解析] 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間存在間隙,液體受熱,分子間距離增大,所以體積膨脹;由于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液柱即使超過了管口也不會流下來;換用較細的玻璃管,液體體積改變相同,液面變化更明顯,可提高溫度計的靈敏度。第10題圖10.(2023西安高新一中期中)如圖所示為趣味物理社團制作的“噗噗船”。與銅管相連的水槽充水,且銅管另一端置于在水下。當水槽內的水被蠟燭加熱,隨著水溫升高,水的比熱容______(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產生的水蒸氣從管口噴出,發不變熱傳遞機械能[解析] 水的溫度逐漸升高,但還是液態水,水的狀態不變,比熱容也不變;水槽內的水汽化是水被蠟燭加熱,因此,是通過熱傳遞改變內能的;產生的水蒸氣從管口噴出,水蒸氣對外做功,其內能轉化為船的機械能。出“噗噗”的聲響,船就會在水池中向前移動。“噗噗船”水槽內的水汽化是通過________改變內能,然后將水蒸氣的內能轉化為船的________。第11題圖11.將質量相等、底面積相等、高度不等的甲、乙、丙三個金屬圓柱體,加熱到相同的溫度后,同時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大冰塊上,經過一段時間后,大冰塊形狀不再變化時的情形如圖所示。則三個金屬圓柱體降低的溫度______,三個金屬圓柱體比熱容 最大的是____,內能改變量最大的是____。相同甲甲[解析] 由題意可知,三個金屬圓柱體末溫(為冰的熔點)相同,初溫相同,即三個金屬圓柱體降低的溫度相同,由圖可知,甲金屬圓柱體下方的冰熔化的最多,丙金屬圓柱體下方的冰熔化的最少,因此它們放出的熱量 ,即甲放出的熱量最多,內能變化量最大;又因為三個金屬圓柱體的質量相同, 相同,則由 可知,三個金屬圓柱體的比熱容關系為 ,即甲的比熱容最大。關鍵點撥:本題考查了學生對比熱容的計算和運用,根據在冰塊上判斷金屬圓柱體的末溫相同是突破口,知道形狀改變程度不同反映放出熱量不同是關鍵。12.(2022沈陽一模)如圖所示,是小明做的水的凝固圖象。分析圖象發現, 段比 段降溫慢,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圖象中, 點的內能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點的內能。若水的質量為 ,水從水的比熱容比冰大大于點降溫到 點,要放出___________ 的熱量。[解析] 水凝固成冰,由于水的比熱容比冰大,冰和水的質量相等,放出相同的熱量時,水的溫度下降得少,所以 段比 段降溫慢; 段是水的凝固過程,由于冰是晶體,水在凝固過程中要放出熱量,內能減小,溫度不變,所以物體在 點時具有的內能大于在 點時的內能;由圖可知,水從 點降溫到 點,溫度從 降低到 ,則水放出的熱量 。三、實驗探究題(每空2分,共24分)圖113.(2023成都樹德實驗中學期中)在探究“比較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實驗中,用鐵夾將溫度傳感器及分別盛有水和食用油的兩個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溫度傳感器的探頭部分與試管內的水和食用油良好接觸,兩只溫度傳感器通過數據采集線與計算機相連接,如圖1所示。(1)試管中加入的水和食用油除初溫相同外,還應保證______(選填“體積”或“質量”)相同。選用同一熱源加熱,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在相等時間內________________。質量吸收的熱量相同(2)實驗中物質吸熱的多少是通過__________來反映的。加熱時間(3)由于沒有直接測量比熱容的儀器,因此這個實驗是通過觀察____________來比較比熱容的大小的。溫度的變化(4)根據表中數據算出食用油的比熱容是_ _________ 。(用科學計數法表示并精確到小數點后一位)物質 質量/ 初溫/ 加熱時間/ 末溫/水 200 20 6 45食用油 200 20 6 75[解析] 根據表中數據可知,加熱 水的溫度變化量為,水吸收的熱量;加熱 ,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熱量相等,食用油的溫度變化量,由 可得,食用油的比熱容;圖2(5)圖2中能合理反映該實驗結果的圖象是____(選填“甲”“乙”或“丙”)。乙[解析] 兩種物質溫度隨加熱時間的增加不斷升高,故圖丙錯誤;因水的比熱容大,故在相同的加熱時間內吸收相同的熱量,根據 ,水升溫慢,故圖乙能合理反映該實驗結果。14.(2022揭陽期中)曉松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利用氣壓式噴霧器和數字式溫度計驗證“做功與物體內能變化關系”,(如圖)噴霧器中裝一定量的水。(1)先安裝好器材,關閉噴霧器的閥門,用數字式溫度計測出噴霧器內空氣的溫度,如圖(a);手壓活塞快速打氣,如圖(b)。實驗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個實驗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數字式溫度計示數變大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內能增大[解析] 手壓活塞,對噴霧器內氣體做功,觀察到數字式溫度計示數變大,由此可知氣體溫度上升,即氣體內能增大,所以外界對氣體做功,氣體的內能增大;(2)然后,打開噴嘴處的閥門,迅速放出噴霧器內的氣體,如圖(c)。實驗現象:數字式溫度計示數變小,這個實驗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c)與圖(b)比較,水的__________(選填“分子動能”或“分子勢能”)變____(選填“大”或“小”)。物體對外界做功,物體內能減小分子動能小[解析] 如圖(c),打開噴嘴處的閥門,迅速放出噴霧器內的氣體,觀察到數字式溫度計示數變小,由此可知氣體溫度降低,即氣體內能減小,所以氣體對外做功,內能會減小;同圖(b)比較,水溫度降低,水的分子動能變小;(3) 、 、 三圖中的水內能最大的是圖_ ___。[解析] 比較 、 、 三圖,圖(b)中水溫度最高,水的內能最大。四、計算題(每題10分,共20分)15.小明家在北方冬天的集中供暖中,已知每天需要給房間供熱 ,若流進房間散熱器的水溫是 ,流出的水溫是 。(1)不計熱損失,則每天需要流經散熱器的水的質量是多少?解:水的溫度變化量根據 可得,流經散熱器的水的質量(2)如果每天房間需吸收熱 ,若流進房間散熱器的水溫是 ,流出的水溫是 ,已知散熱器的效率為 ,用上述物理量表示出每天需要流經散熱器的水的質量(寫出簡要的推導過程)。[答案] 根據題意可知,每天流經散熱器的水溫度從 變到 ,水放出的熱量,則散熱器的效率 ,每天需要流經散熱器的水的質量 。16.(2023咸寧月考)“卡路里”簡稱“卡”,是熱量的另一個單位,常用于營養計量中。“卡”是這樣規定的:1卡等于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 水溫度升高 所吸收的熱量。(1)1卡等于____ ;若一個成年人參加一次長跑,身體消耗的能量約 ,相當于消耗能量_ _______卡。4.2(2)質量為 的運動員在某次訓練中排汗 ,假如汗水均從身上蒸發掉而沒有流掉,這將導致運動員的體溫下降約多少?[人體主要成分是水,可認為人的比熱容和水的相等,水的比熱容為 ,每千克汗水汽化所需吸收的熱量為 ]解:由題知,每千克汗水汽化所需吸收的熱量為 ,排汗 吸收的熱量 ,而運動員放出的熱量 ,根據 得,運動員的體溫降低值(共12張PPT)第十三章 內能實驗一 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情況1.(2023錦州太和區期中)小明想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來探究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器材:兩個相同規格的電加熱器、兩個相同的燒杯、兩個相同的溫度計、_____、初溫、質量相等的水和煤油。秒表(1)在實驗中取兩個相同規格的電加熱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水和煤油在相等的時間內吸收的熱量相等(2)在此實驗中,如果要使水和煤油的最后溫度相同,就要給____加熱更長時間,因此我們還可以用“使__________的不同物質,升高相同的溫度,觀察加熱時間的長短”,來判斷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水質量相同(3)通過所測量實驗數據,我們可以得出,____(選填“水”或“煤油”)吸熱的能力更強。物質 質量/ 初溫/ 末溫/ 時間/水 100 20 50 8煤油 100 20 70 8水[解析] 根據比較吸熱能力的方法,因質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加熱相同的時間,水升溫低,故可以得出水吸熱的能力更強;(4)某同學在利用 、 兩種物質進行實驗時繪制了如圖乙所示的圖象,該同學認為加熱相同的時間, 升高的溫度高一些,這說明 吸收的熱量多一些。這位同學的判斷是否正確?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正確用相同的電加熱器加熱相同時間,吸收熱量相等(5)如果在 、 兩種物質中,已知 物質的比熱容是 ,且它們的質量相等,若在相同的熱源下加熱相同的時間,請你根據圖乙所給信息,求出 物質的比熱容是_ _________ 。[解析] 由圖乙知,在相同的熱源下加熱相同的時間 ,吸熱相等, 升高的溫度為 , 升高的溫度為 ;根據,在質量和吸熱相同的情況下,比熱容與升高的溫度成反比,故 的比熱容 。2.一個烈日炎炎的中午,樂樂和聰聰在海邊發現海水比沙灘上的沙子涼得多,于是想探究海水和沙子吸熱情況有什么不同。【方案一】 樂樂的方案:用相同規格的電加熱器分別給 沙子和 加熱相同時間,比較沙子和海水____________。升高的溫度【方案二】 聰聰認為該方案應該改進,設計了新的實驗方案:用 和沙子的混合物代替樂樂方案中的 沙子,用相同規格的電加熱器分別給混合物和 加熱,使它們升高相同的溫度,比較__________。加熱時間【交流與評估】(1) 老師認為聰聰的想法更合理,因為沙子是固體顆粒狀,加熱時不容易__________。均勻受熱[解析] 用 海水和 沙子的混合物代替樂樂方案中的 沙子,加熱時實驗采用水浴法加熱,使沙子受熱均勻,溫度計可較客觀地反映加熱后的升溫情況。(2)實驗中選擇相同規格的電加熱器加熱是為了使被加熱的物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相同的時間內吸收的熱量相等(3)他倆選擇了聰聰的方案進行實驗,那么如果從實驗中發現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初步判斷海水的吸熱能力比沙子強。海水加熱時間較長(4)物質的這種性質用比熱容表示,水的比熱容較大,在生活中有很多應用,請列舉兩個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汽車用水冷卻發動機暖氣中用水做傳熱介質核心素養體現:本題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考查控制變量法、轉換法的應用和比較吸熱能力的方法及對實驗的改進。3.(2023廣州執信中學期中)在絕熱的容器(容器內部不與容器外部發生熱傳遞)中裝有 的水 ,其質量為 。把一瓶 ,質量為 的水 放入絕熱容器后,利用溫度傳感器測量它們的溫度變化,得到圖乙中的曲線。(1)水 從 下降到 需要 ,放出的熱量為 ;從 下降到需要 ,放出的熱量為 ,則 _ __ (選填“ ”“ ”或“ ”);[解析] 根據題意可知,水 從 下降到 ,降低的溫度為 ,從 下降到 ,降低的溫度也是 ,由 可知,水 降溫過程中,質量、比熱容不變,溫度的變化 相同,故兩次放出的熱量相同,即 ;(2)忽略瓶子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從0到 的時間內,水 吸收的熱量為,水 放出的熱量為 ,則 _ __ (選填“ ”“ ”或“ ”);[解析] 因為是在絕熱的容器里,熱量是在容器內部互相傳遞,水 吸收的熱量 等于水 放出的熱量 ,即 ;(3)依據圖象中的數據,分析判斷水 的質量 和水 的質量 的大小關系:_ _________。[解析] 由圖乙可知,水 升高的溫度 大于水 降低的溫度 ,因為 、 都是水,所以比熱容相同,即 ,因為水 放出的熱量全部被水 吸收,即 ,由 可知,水 的質量小于水 的質量,即 。(共24張PPT)第十三章 內能第2節 內能1A 固基 基礎題·練透知識固基礎2B 提能 中檔題·激活思維提能力3C 培優 綜合題·開放探究培素養01A 固基 基礎題·練透知識固基礎&1& 內能1.(2023衡陽實驗中學月考)關于物體的內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A.運動的物體有內能,靜止的物體沒有內能B.物體在 以下時沒有內能C.高溫物體的內能一定比同狀態低溫物體的內能多D.溫度高的物體的內能可能比同狀態溫度低的物體的內能少[解析] 一切物體無論溫度高低、是否運動,都具有內能,故A、B錯誤;物體的內能跟物體的質量、狀態、溫度有關,溫度高的物體的內能可能比同狀態溫度低的物體的內能少,故C錯誤,D正確。2.在科學研究中,有時要運用推理性結論來初步解釋相關問題。如圖所示,甲杯中水量較少,乙、丙、丁杯中的水量相同,各杯中水的溫度如圖所標。(1)比較各杯中水的內能大小時,主要考慮水的______和______兩個因素。質量溫度[解析] 物體的內能和物體的質量、溫度、狀態有關,在狀態相同時,質量越大,溫度越高,內能越大;(2)內能最大的是____杯中的水。乙[解析] 物體的內能和物體的質量、溫度、狀態有關,在狀態相同時,質量越大,溫度越高,內能越大;(3)內能不好比較的是________兩杯中的水。甲、丁[解析] 甲、丁兩杯水的內能不好比較,因為甲的質量小,溫度高,丁的質量大,溫度低。&2& 物體內能的改變3.在如圖所示的情境中,改變物體內能方式與其他不同的是( )BA.憑借雙手彎折鐵絲,改變鐵絲的內能B.利用燃氣加熱水,改變水的內能C.通過與大氣的摩擦,改變隕石的內能D.火柴頭在火柴盒邊摩擦,改變火柴頭的內能解題須知: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有兩種:做功 、C、 和熱傳遞 。熱傳遞過程是能量的轉移過程,而做功過程是能量的轉化過程。4.易錯題 (2022天津南開區期末改編)關于熱量、內能、溫度間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同一物體,若溫度升高,內能一定增加B.物體內能增大,一定吸收熱量C.溫度高的物體一定比溫度低的物體內能多D.物體溫度升高,一定是從外界吸收了熱量[解析] 物體的內能增大,可能是吸收了熱量,也可能是外界對物體做了功,故B錯誤;內能的大小與質量、溫度和狀態有關,只知道溫度高低不能判斷內能多少,故C錯誤;物體的溫度升高,可能是從外界吸收了熱量,也可能是對物體做了功,故D錯誤。易錯提示:內能是屬于某個物體的能量,是狀態量;熱量是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不能說“含有”或“具有”,是過程量;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溫度高的物體內能不一定大,但熱傳遞過程中會放出熱量。02B 提能 中檔題·激活思維提能力5.南極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在南極的兩只小企鵝之間發生了有趣的對話,其中不正確的是( )CA.“這里的溫度很低,構成物質的大量分子做無規則運動應該很慢。”B.“對啊,也就是說,溫度反映了構成物質的大量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劇烈程度。”C.“這里太冷了,冰山肯定沒有內能。”D.“南極再冷,組成冰山的分子也在做熱運動,所以冰山也有內能。”[解析] 任何物體在任何溫度下都具有內能,即使溫度很低,冰山也有內能,故C錯誤。6.(2023天津四十五中期末)北京時間2022年12月4日21時01分,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全部安全返回。如圖所示,返回艙進入大氣層,與大氣層摩擦產生高溫形成火球。下列成語中改變內能的方式,與“火球”的形成相同的是( )BA.揚湯止沸 B.鉆木取火 C.釜底抽薪 D.炙手可熱7.(2023荊門京山期中)下列有關熱的說法中正確且完整的是( )A①物體吸收熱量,內能不一定增大,溫度不一定升高;②物體吸收熱量,內能一定增大,物體含有的熱量也增大;③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不一定增大;④物體的內能增大,溫度一定升高;⑤物體的溫度升高,可能吸收了熱量;⑥物體的溫度升高,內能一定增大;⑦溫度高的物體內能一定比溫度低的物體的內能大;⑧在熱傳遞過程中,溫度可以從內能小的物體傳到內能大的物體。A.①③⑤⑥ B.①②③⑤⑥ C.①③⑤⑥⑧ D.④⑤⑥⑦⑧[解析] ①物體吸收熱量,若同時對外做功,物體的內能不一定增大;物體吸收熱量,溫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體熔化時,吸收熱量,溫度不變,故①正確;②熱量是過程量,不能說含有熱量,故②錯誤;③外界對物體做功,若物體同時放出熱量,則物體的內能不一定增大,故③正確;④物體的內能增大,溫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體熔化時,吸收熱量,內能增大,但溫度不變,故④錯誤;⑤物體的溫度升高,內能增大,可能是吸收了熱量,也可能是對物體做了功,故⑤正確;⑥物體的溫度升高,分子動能增大,物體的內能一定增大,故⑥正確;⑦內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溫度、狀態有關,所以溫度高的物體內能不一定大,故⑦錯誤;⑧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的是熱量,不是溫度,故⑧錯誤。可見,正確且完整的是①③⑤⑥。8.(2023常州天寧區期中)同學們愛吃的爆米花是通過如圖所示的爆米花機制作出來的,玉米粒在密封的鍋體內被爐火加熱,這是通過________的方式改變了玉米粒的內能;加熱過程中要不斷轉動鍋體,這是為了__________________;開蓋瞬間,鍋內高壓氣體迅速爆出,內能______(選熱傳遞使玉米粒受熱均勻減小填“增大”“減小”或“不變”),玉米粒內的高壓水蒸氣對外做功,玉米粒膨脹,成了胖乎乎的爆米花。[解析] 玉米粒在密封的鍋體內被爐火加熱,玉米粒吸收熱量,溫度升高,這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了玉米粒的內能;開蓋瞬間,鍋內高壓氣體迅速爆出,對外做功,內能減小。03C 培優 綜合題·開放探究培素養9.核心素養·科學探究 (2022六盤水中考)小明發現籃球的氣壓不足,于是用打氣筒給籃球打氣。在收起打氣筒時發現外壁有些發熱。于是他想,是什么原因導致打氣筒的外壁發熱呢?小明就這個問題與同學小紅進行了交流,聯系所學物理知識,他們提出了以下兩個猜想:A.活塞在筒內往復運動時,與筒壁摩擦導致發熱。B.活塞在筒內往復運動時,不斷壓縮氣體做功導致發熱。于是他們設計了實驗進行探究,選用的實驗器材有:打氣筒、測溫槍、計時器、氣壓不足的籃球等,分別在打氣筒的上部和下部標注兩個測溫點,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打氣筒內壁的熱量是通過________的方式傳遞到外壁。熱傳遞(2)用打氣筒往氣壓不足的籃球內打氣,10秒內使活塞在筒內往復運動20次,立即用測溫槍測出此時兩個測溫點的溫度。待打氣筒外壁溫度降至室溫 后,放出籃球中的部分氣體,重復上述操作。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實驗次數 時間/ 活塞往復次數 上部溫度/ 下部溫度/1 10 20 30.7 36.62 10 20 30.2 36.23 10 20 30.5 36.3小明分析上表實驗數據得出:導致打氣筒外壁發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塞在筒內往復運動時,不斷壓縮氣體做功導致發熱(3)小紅回顧整個實驗過程,分析實驗數據,認為小明得出的結論不夠嚴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們對實驗進行改進,對猜想A再次進行探究,你認為他們的改進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實驗過程中,活塞向下運動時既克服摩擦做功,又壓縮空氣做功,無法準確地確定打氣筒外壁發熱的原因打氣筒不與籃球連接,直接讓活塞在相同的時間內往復運動相同的次數,用測溫槍測出打氣筒外壁的溫度與打氣筒往氣壓不足的籃球內打氣時打氣筒外壁的溫度進行比較,進而得出結論核心素養體現:本題考查了探究“導致打氣筒的外壁發熱原因”的實驗過程,涉及了提出物理問題、形成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與制訂方案、獲取與處理信息、基于證據得出結論并作出解釋,以及對科學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交流、評估、反思的能力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3.1分子熱運動課件 2023-2024學年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全冊.pptx 13.2內能課件 2023-2024學年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全冊.pptx 13.3比熱容課件 2023-2024學年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全冊.pptx 實驗一 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情況課件 2023-2024學年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全冊.pptx 第十三章中考真題綜合提優課件 2023-2024學年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全冊.pptx 第十三章即時檢測課件 2023-2024學年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全冊.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