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化學 年級 九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常見的酸和堿教學目標1.認識和使用指示劑(石蕊溶液、酚酞溶液),了解它們遇到酸、堿的變色情況。知道酸溶液中都有氫離子,堿溶液中都有氫氧根離子。 2.通過對指示劑的制作以及酸、堿中分別含有相同離子的探究,體驗探究過程,學習提出假設,實驗驗證和分析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 3.通過對波義耳發現酸堿指示劑史實的了解,培養學生崇尚科學的精神,通過模擬波義耳的實驗培養學生求實創新的科學態度,體驗科學探究過程的艱辛。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認識并學會使用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等常用的酸堿指示劑 。知道酸堿中各含有相同的離子。 教學難點: 對實驗現象的分析與判斷。教學過程一、情境引入 【魔術表演】將紫甘藍水倒入幾種無色溶液中,呈現出不同的顏色,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二、推進新課 教學環節一、認識常見的酸和堿: 【展示】常見的酸和堿 聯系生活,回憶舊知,總結常見的酸和堿。 【總結】常見的酸有醋酸、果酸、鹽酸、硫酸等 常見的堿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等 教學環節二、探究酸、堿與指示劑作用: 回憶在過去的學習過程中學到的酸堿指示劑。 【實驗1】將8支試管分成兩組,每組的4支試管中分別加入少量白醋、蘋果汁、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向其中一組試管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向另一組試管中加入無色酚酞溶液,觀察現象。 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后 的顏色變化加入無色酚酞溶液后 的顏色變化白醋紅色無色蘋果汁紅色無色澄清石灰水藍色紅色氫氧化鈉溶液藍色紅色【總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不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色。 堿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藍色,使無色酚酞溶液變成紅色。 酸堿指示劑:像石蕊和酚酞能跟酸或堿的溶液起作用而顯示不同的顏色的物質叫做酸堿指示劑。 【探究】怎樣用酸堿指示劑鑒別失去標氫氧化鈉溶液和稀硫酸? 【回答】 方法一:可以分別取樣,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溶液變成紅色,則為氫氧化鈉溶液,如果仍為無色,則為稀硫酸。 方法二:可以分別取樣,滴加石蕊溶液,如果溶液變成藍色,則為氫氧化鈉溶液,如果變為紅色,則為稀硫酸。 【講述】講述波義耳發現酸堿指示劑的過程 我們也試一試,用一些植物的花瓣或者果實,看看能不能做出酸堿指示劑吧 【實驗2】自制酸堿指示劑 (1)取紫包菜、玫瑰花和胡蘿卜分別在研缽中搗爛,加入酒精(乙醇和水體積比為1:1),浸泡; (2)用紗布將浸泡出的汁液過濾或者擠出,得到浸出液; (3)觀察浸出液在下列4種溶液中的顏色變化。 【實驗現象】浸出液在4種溶液中的顏色變化情況記錄 白醋石灰水鹽酸氫氧化鈉紫卷心菜紅色綠色紅色黃綠色玫瑰紅色棕黃色紅色棕黃色胡蘿卜黃色黃色黃色黃色【思考】 (1)什么樣的浸出液能滿足我們的要求? (2)所得的浸出液中,哪些在酸、堿溶液中顏色變化明顯? (3)可以選擇哪種植物的浸出液作為酸堿指示劑? 【結論】 紫卷心菜、玫瑰浸出液在酸堿溶液中顏色變化明顯能做酸堿指示劑,胡蘿卜浸出液在酸堿溶液中顏色變化不明顯不能做酸堿指示劑。 【活動探究建議】請同學找出家里的材料(火龍果,紫薯,牽牛花),自制酸堿指示劑。 【應用】酸、堿與指示劑反應的應用 (1)試解釋清水變色魔術的成因。 (2)在熬制紫薯粥的時候,紫薯粥會變成藍色,是因為紫薯變質了嗎?加入白醋后紫薯又能變回紫色,試解釋這一現象。 【回答】 (1)紫甘藍中提取的物質可作為酸堿指示劑,所以遇到酸堿性不同的物質會顯示出不同的顏色。 (2)紫薯并沒有變質,紫薯中的物質可以做酸堿指示劑,在添加了酸性的白醋后,變成了紫色。 教學環節三、酸、堿溶液中分別含有相同的離子 【提出問題】為什么酸溶液都能使石蕊變為紅色 堿溶液都能使石蕊溶液變為藍色,酚酞溶液變為紅色 酸溶液或者堿溶液是不是有什么共同點呢? 【實驗3】分別試驗鹽酸、硫酸、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鈣溶液、蒸餾水和乙醇的導電性 【實驗現象】鹽酸、硫酸、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鈣溶液能導電,蒸餾水和乙醇不導電。 【結論】鹽酸、硫酸、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鈣溶液中存在帶電的粒子。 【展示】鹽酸、硫酸、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鈣溶液在水中電離的微觀圖 酸 →H+ + 酸根離子 鹽酸、硫酸這樣的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離出H+和酸根粒子,即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H+,所以酸都能使石蕊溶液變成紅色。 堿→陽離子 + OH— 同樣,像氫氧化鈉氫氧化鈣這樣的堿,在水溶液中都能解離出金屬粒子和OH-,所以堿都能使酚酞溶液變成紅色,使石蕊溶液變成藍色。 三、課堂小結 本節課所學知識:認識了常見的酸和堿,知道了石蕊和酚酞的變色規律,了解了用酸堿指示劑鑒別酸堿溶液的方法,學習了自制酸堿指示劑,學會了用酸、堿與指示劑的反應解釋一些生活中的現象,知道了酸中都含有氫離子,堿中都含有氫氧根離子。 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多留心觀察,善于提問,敢于做出猜想和假設,運用科學的方法和嚴謹的態度加以驗證,逐步幫助我們發現生活中的知識,探索其中的奧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