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第十三章內能適應性評估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2分,共20分)1. 2023年5月26日,河北省第五屆園林博覽會于滄州盛大開幕。步入展園內,花開爛漫,滿園清香。“滿園清香”體現的物理知識是( D )A. 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B. 分子之間存在著空隙C. 分子間存在力的作用D. 分子永不停息地運動D一二三四2. 如圖所示,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把玻璃板抽去后,兩個瓶子內的顏色逐漸變得均勻,這種現象主要表明( D )A. 分子有一定的大小B. 分子有一定的質量C. 分子間沒有相互作用力D. 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D一二三四3. 下列有關分子熱運動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D )A. 壓緊的鉛塊能結合在一起,表明分子間有引力B. 墨水在熱水中擴散得快,表明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C. 固體很難被壓縮,表明固體分子間存在斥力D. 塵土飛揚,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D一二三四4. 如圖所示,米線是有名的風味小吃,湯鮮、肉嫩、料香、米線滑潤,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以下有關米線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C )A. 將米線從湯中撈出,溫度降低后內能減小B. 沒等入口,就能聞到米線的香味是因為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C. 湯的溫度高,內能大,含有的熱量多D. 米線放入湯內后溫度升高,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了內能C一二三四5. 甲、乙兩物體的質量都為1 kg,丙物體的質量為2 kg,三個物體溫度都升高1 ℃,吸收的熱量如圖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B )A. 乙的比熱容與丙的比熱容相等B. 甲的比熱容比乙的比熱容大C. 1 kg的丙溫度升高1 ℃,需吸收2 000 J的熱量D. 甲、乙的溫度都降低1 ℃,乙比甲放出的熱量多B一二三四6. 小明根據下表中幾種物質的比熱容得出的結論中正確的是( C )常溫常壓下不同物質的比熱容c/[J·(kg·℃)-1] 水 4.2×103 冰 2.1×103酒精 2.4×103 沙石 0.92×103煤油 2.1×103 鋁 0.88×103水銀 0.14×103 銅 0.39×103CA. 固體的比熱容都比液體的比熱容小B. 質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熱量,煤油的末溫高C. 質量相等的鋁塊和銅塊溫度都降低5 ℃,鋁塊放出的熱量多D. 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不同物質的比熱容一定不同一二三四7. 某烤魚是用炭火慢慢把魚烤熟,以下有關該烤魚的說法正確的是( C )A. 因為炭火具有的內能比魚多,所以熱量從炭火傳向魚B. 因為炭火含有的熱量比魚多,所以溫度從炭火傳向魚C. 因為炭火的溫度比魚高,所以熱量從炭火傳向魚D. 因為烤魚時要經常翻動,所以是通過做功的方式讓魚熟的C一二三四A. 圖甲可以說明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B. 圖乙表明氣體對外做功,自身的內能增加C. 圖丙說明玻璃板被拉離水面時,受到了浮力D. 圖丁中主要通過熱傳遞增加金屬筒的內能8. 對于如圖所示的各種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一二三四9. 關于溫度、熱量和內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 物體吸收熱量,內能一定增加B. 物體溫度越高,含有的熱量越多C. 物體的內能增加,一定是從外界吸收了熱量D. 熱量不可以從內能小的物體傳遞給內能大的物體A一二三四10. 用相同的加熱器給a、b兩個物體加熱時,升高的溫度隨加熱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D )A. 若兩物體質量相等,則b的比熱容較大B. 若a、b是同種物質,則b的質量較大C. 加熱相同時間,a、b吸收的熱量相同D. 升高相同溫度,a、b吸收的熱量相同D一二三四二、填空題(本大題共7個小題:每空1分,共18分)11. 在物理學的研究中,常常用科學推理的方法開展研究,根據直接感知的現象(即能夠觀察的現象),推測無法直接感知的事實,總結規律。如圖所示的柱形容器,將等體積的水和酒精倒入混合,觀察混合后的現象,混合液的總體積是 (選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水和酒精的體積之和的。由此可以推測結論:液體分子間存在 。小于 間隙 一二三四12. 如圖甲所示,用力將表面平整的兩塊鉛柱緊壓在一起,然后將它們懸掛起來,并在下方掛一個重物,發現兩塊鉛柱不分開。對此現象,小明有疑惑:兩塊鉛柱不分開是不是大氣壓力造成的呢?于是他將圖甲所示的鉛柱與重物固定在一個玻璃鐘罩內(如圖乙所示),逐漸抽出玻璃罩內的空氣后發現玻璃罩內兩塊鉛柱也不分開,這說明兩塊鉛柱不分開 (選填“是”或“不是”)大氣壓造成的,真正的原因是分子間存在 的作用。不是 引力 一二三四13. 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實驗中將活塞迅速下壓后松手,活塞會上升到比原來更高的位置,活塞上升的過程中,活塞下方空氣的內能 (選填“增大”或“減小”),溫度 (選填“升高”或“降低”)。減小降低 一二三四14. 在修路工地上,經常看見工人師傅用切割機切割水泥路面,由于切割時鋸片與路面不斷摩擦,就通過 的方式使鋸片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為了保護鋸片,就要不斷地向鋸片上澆水,這是通過 的方式使鋸片的內能減少,溫度降低。做功 熱傳遞一二三四15. 如圖所示,拿一個廣口玻璃瓶,瓶內裝少量的水,用塞子塞緊,通過塞子上的開口往瓶里打氣。(1)當塞子從瓶口跳起來時,可以看到瓶內會出現 。(2)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瓶內的空氣膨脹做功時,內能 ,溫度 ,使瓶內空氣中的水蒸氣 (填物態變化名稱)成小水珠。(3)由此實驗及其他大量實驗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白霧 減小 降低 液化 物體對外做功,內能減小,溫度降低 一二三四16. 一種冬天常用的電熱暖手寶,其內部液體通常采用水,這是利用水的較大的特性,若其內部初溫為25 ℃、質量為0.5 kg的水吸收了1.26×104 J熱量,則水升高的溫度為 ℃ 。[c水=4.2×103 J/(kg·℃),加熱過程的氣壓保持1個標準大氣壓]比熱容 6 一二三四17. 如圖所示的是“探究冰熔化時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象(相同時間吸收的熱量相同)。分析圖象可知:(1)冰的熔點是 ℃,該物質在第8 min時的內能(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12min時的內能。(2)該物質在固態時的比熱容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液態時的比熱容。0 小于 小于 一二三四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2個小題:第18小題4分,第19小題10分,共14分)18. 為了探究做功與物體內能變化的關系,某小組同學利用氣壓式噴霧器(壺的內部沒有水)、數字式溫度計、小葉輪等進行實驗。步驟一:測出壺內空氣的溫度(如圖甲所示)。一二三四步驟二:手壓活塞快速打氣,并測出噴霧器內部的氣體溫度(如圖乙所示)。一二三四步驟三:打開噴嘴處的閥門,迅速放出壺內的氣體,吹動小葉輪旋轉,并測出噴霧器內部的氣體溫度(如圖丙所示)。一二三四(1)比較甲、乙兩圖可知: 。(2)比較乙、丙兩圖可知: 。外界對氣體做功,氣體的內能增大 氣體對外界做功,氣體的內能減小 請仔細觀察圖中的操作和測量結果,然后歸納得出初步結論。一二三四19. 為了比較水和煤油的吸熱能力,小明用兩個相同的裝置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1)在兩個相同的燒杯中應加入初溫相同、 相同的水和煤油。質量 一二三四(2)實驗中攪拌器的作用是使液體 ;選用相同酒精燈加熱的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時間內 。(3)實驗中發現煤油的溫度比水的溫度升高得快,這表明 的吸熱本領更強。受熱均勻 吸收的熱量相同 水 一二三四(4)小明再用50 g水和100 g水做實驗,以吸收的熱量Q為縱坐標,升高的溫度Δt為橫坐標,分別畫出50 g水和100 g水的Q-Δt圖象。它們都是過原點的直線,即Q=kΔt。進一步分析,發現這兩條直線的k值之比與對應水的 之比相等。質量 一二三四四、計算應用題(本大題共1個小題,共8分。解答時,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說明、公式和計算步驟等,只寫最后結果不得分)20. 如圖甲所示,小明將質量為250 g、初溫為90 ℃的牛奶放入質量為500 g、初溫為20 ℃的水中進行冷卻,同時,他還利用溫度計和鐘表測出溫度的變化情況,并作出了如圖乙所示的牛奶和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已知c水=4.2×103 J/(kg·℃)]一二三四(1)水、牛奶達到的相同溫度約為 ℃。40 (2)達到相同溫度時,求水吸收的熱量。解:(2)達到相同溫度時,水吸收的熱量Q吸=c水m水(t-t0)=4.2×103 J/(kg·℃)×500×10-3 kg×(40 ℃-20 ℃)4.2×104 J。一二三四(3)忽略熱量的損失以及盛牛奶和水的器皿吸、放熱的影響,求牛奶的比熱容。解:(3)牛奶放出的熱量等于水吸收的熱量,即Q放=Q吸=4.2×104 J,所以牛奶的比熱容c牛奶===3.36×103 J/(kg·℃)。一二三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