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一章 分子動理論與內能 章末整合集訓 課件 教科版九年級物理上冊(6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一章 分子動理論與內能 章末整合集訓 課件 教科版九年級物理上冊(6份打包)

資源簡介

(共13張PPT)
第一章 分子動理論與內能
3 比熱容
第2課時 熱量的計算
1. 計算熱量的公式有:Q吸= ,Q放= ,變形公式:c
=   ,m=   ,Δt=  ?。挥嬎隳氐墓?,吸熱時t=t0
+ ,放熱時t=t0- 。(t0表示初溫,t表示末溫)
cmΔt 
cmΔt 
 
 
 
Δt 
Δ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1個標準大氣壓下,一杯水的溫度由30 ℃加熱到50 ℃時吸收的熱量為
Q1,再由50 ℃加熱到70 ℃時吸收的熱量為Q2,則Q1與Q2的大小關系為
Q1 Q2。
3. 甲、乙兩物體吸收相同的熱量,質量之比是 2∶1,升高溫度之比是3
∶2,則兩物體比熱容之比為 。
=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由Q吸=cm(t-t0)可得,金屬塊的比熱容 c===0.13×103 J/(kg·℃)。由題中的表格可以知道,這種
金屬可能是鉛。
4. 質量為5 kg 的某種金屬塊,溫度從40 ℃升高到70 ℃時吸收了1.95×
104 J熱量,這種金屬塊的比熱容是多少?它可能是哪種金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一個溫度是40 ℃的鐵球,吸收2.3×103 J 的熱量后,溫度上升到90
℃,則鐵球的質量是多少千克?[鐵的比熱容是0.46×103 J/(kg·℃)]
解:由Q吸=cm(t-t0)可得,m==
=0.1 k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水沸騰時如果繼續吸熱,則溫度    ??;灶上的鍋中裝有2 kg初溫
為30 ℃的水,當水吸收了3.36×105 J的熱量后,水溫升高到多少攝氏度?[c水=4.2×103 J/(kg·℃)]
解:根據水沸騰時的特點可知,水沸騰時如果繼續吸熱,溫度不變。由Q=cmΔt變形可得水升高的溫度Δt===40 ℃,水升高到的溫度t=t0+Δt=30 ℃+40 ℃=70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 質量和溫度相同的銅塊和水(c銅<c水),使它們分別放出相同的熱量
后,將銅塊迅速投入水中,這時( B )
A. 水向銅傳遞溫度
B. 水向銅傳遞熱量
C. 銅向水傳遞熱量
D. 銅塊和水之間不發生熱傳遞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將質量相等、初溫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別倒入兩個完全一樣的試管中,然后將這兩個試管同時放入溫度較高的熱水中,如圖所示,經過足夠長
的時間以后,試管中的水和煤油從熱水中吸收的熱量分別為Q1、Q2。溫度升高分別為Δt1、Δt2,則(已知c水>c煤油)( A )
A. Q1>Q2,Δt1=Δt2 B. Q1=Q2,Δt1=Δt2
C. Q1=Q2,Δt1<Δt2 D. Q1>Q2,Δt1<Δt2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自熱火鍋”成為當下一種時尚快餐,它里面的發熱包在將 600 g 水從10 ℃加熱至沸騰(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過程中,提供給水的熱量至少為
J。如果用酒精燈給600 g水加熱升高同樣溫度,至少需要
g酒精。[c水=4.2×103 J/(kg·℃), q酒精=3×107 J/kg]
10. 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質量為2 kg、溫度為30 ℃的水,吸收7.56×105 J的熱量之后,溫度將升高 。[c水=4.2×103 J/(kg·℃)]
2.268×105 
7.56 
70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某中學為學生供應開水,將200 kg的水從 25 ℃加熱到100 ℃。已知
水的比熱容是 4.2×103 J/(kg·℃),無煙煤的熱值是 3.5×107 J/kg。求:
(1)鍋爐內的水吸收的熱量。
解:(1)水吸收的熱量Q吸=c水m水Δt
=4.2×103 J/(kg·℃)×200 kg×(100 ℃-25 ℃)=6.3×107 J。
(2)若用無煙煤為水加熱,則需要燃燒無煙煤的質量。
解:(2)由Q=mq可知,需要燃燒無煙煤的質量m===1.8 k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為了測量某種液體的比熱容,把質量為1 kg的鐵塊加熱到80 ℃后,
迅速投入質量為 2 kg、溫度為20 ℃的待測液體中,混合后的共同溫度
是30 ℃,不計熱量損失,鐵的比熱容c鐵=0.46×103 J/(kg·℃)。求:
(1)鐵塊降低的溫度。
解:(1)鐵塊降低的溫度Δt鐵=80 ℃-30 ℃=50 ℃。
(2)鐵塊放出的熱量。
解:(2)鐵塊放出的熱量Q放=c鐵m鐵Δt=0.46×103 J/(kg·℃)×1 kg×50 ℃
=2.3×104 J。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這種液體的比熱容。
解:(3)不計熱量損失,液體吸收的熱量Q吸=Q放=2.3×104 J,由Q吸=
cmΔt得,這種液體的比熱容c液===1.15×103 J/(k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用相同的酒精燈分別對a、b兩液體加熱(如圖甲),根據測得的數據分別描繪出這兩種液體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
圖像(如圖乙)。在相同的時間內兩液體吸收的熱量相等,不計液體熱量
散失,分別用ma、mb、ca、cb表示a、b兩液體的質量和比熱容,則結合
圖中信息作出的下列推斷中正確的是( B )
 
B
A. 若ma=mb,則ca>cb
B. 若ma=mb,則ca<cb
C. 若ca=cb,則ma=mb
D. 若ca=cb,則ma>m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共16張PPT)
第一章 分子動理論與內能
章末整合集訓
考點整理
分子動理論
1. 用分子的觀點解釋下列常見的現象,其中錯誤的
是( A )
A. 熱脹冷縮——分子大小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
B. 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C. 滴水成冰——分子排列成更緊密的結構
D. 酒精揮發——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
香來?!焙坊ㄏ銡鈸浔嵌鴣?,這是因為( D )
A. 分子之間存在引力
B. 分子之間存在斥力
C. 分子之間有空隙
D.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內能
3. (2023·湖南懷化)古代人們常用鉆木取火,下列情況改變內能的方式與其
不同的是( C )
 
C
A. 甲圖:冬天搓手取暖
B. 乙圖:小朋友溜滑梯臀部發熱
C. 丙圖:熱雞蛋放在冷水中冷卻
D. 丁圖:壓縮空氣使其內能增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
A. 機械能大的物體內能一定大
B. 靜止不動的物體沒有內能
C. 任何狀態下處于任何位置的物體都有內能
D. 拋起的物體比靜止的物體內能大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關于溫度、內能和熱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
A. 把-10 ℃的冰塊放在0 ℃的環境中,冰塊的內能會增大,溫度會升高
B. 我們不敢大口喝熱湯是因為熱湯含有的熱量較多
C. 物體的內能越大,其內部分子的熱運動越快
D. 內能和熱量是不同的物理量,兩者沒有任何關系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熱值
6. 如圖所示,用甲、乙兩種燃料分別對質量和初溫相同的水進行加熱,
兩圖裝置均相同。燃料的質量用m表示,燃料充分燃盡時水升高的溫度
用Δt表示(水未沸騰)( D )
A. 若m相同,Δt越小,燃料的熱值越大
B. 若Δt相同,m越大,燃料的熱值越大
C. 若的值越大,燃料的熱值越大
D. 若的值越大,燃料的熱值越大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比熱容
7. (2023·四川瀘州)小明學習了比熱容知識后,想比較A、B兩種未知液
體的比熱容大小,進行如下實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找來兩個帶保溫層的相同電熱杯,不計與外界發生的熱傳遞,如圖
甲所示。
(2)將 相等的A、B兩種液體分別倒入兩個電熱杯中,然后將兩
種液體均加熱到60 ℃。
質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將長時間處于室溫的兩個完全相同的銅塊,分別浸沒在兩種液體中,蓋好蓋子。
(4)經過一段時間,溫度計示數穩定后,A液體中溫度計示數如圖乙所
示,則A液體溫度降為 ℃,B液體溫度降為53 ℃。
(5)分析可知, 液體放出的熱量多, 液體的比熱容較大。
56 
A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甲、乙兩物體質量都為1 kg,丙物體質量為 2 kg,三個物體溫度都升
高1 ℃,吸收的熱量如圖所示,則甲、乙、丙三個物體的比熱容由大到
小排列是 。
c甲>c乙>c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熱量的計算
9. (2023·山東泰安)質量均為0.5 kg的水和另一種液體在相同時間內放出
的熱量相等,它們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水的比熱容c
水=4.2×103 J/(kg·℃),c水>c液。下列說法中( D )
D
①甲物質是水
②0~12 min乙溫度降低了20 ℃
③0~12 min甲放出了8.4×104 J的熱量
④乙物質的比熱容為2.1×103 J/(kg·℃)
A. 只有①②正確 B. 只有②④正確
C. 只有①③正確 D. 只有①④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已知天然氣的熱值為3.8×107 J/m3,水的比熱容為4.2×103 J/(kg·℃)。
(1)求完全燃燒1.4×10-2 m3天然氣放出多少熱量。
解:(1)完全燃燒1.4×10-2 m3天然氣放出的熱量Q放=Vq=1.4×10-2m3 ×3.8×107 J/m3=5.32×105 J。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若某天然氣灶用于加熱水的熱量為燃料燃燒放出總熱量的60%,則
這些天然氣可將質量為3.8 kg、初溫為25 ℃的水加熱到多少攝氏度?
(當地的大氣壓強為1個標準大氣壓)
解:(2)水吸收的熱量Q吸=60%×Q放=60%×5.32×105 J=3.192×105
J;由Q吸=cmΔt可得,水升高的溫度Δt===
20 ℃,則水的末溫t=t0+Δt=25 ℃+20 ℃=45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易錯點整理
11. 工夫茶是潮汕的傳統文化,小明燒水給爺爺
泡了一壺茶,善于思考的小明發現在這個過程中包含了很多物理知識,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
A. 燒水時,水的溫度升高,含有的熱量增多
B. 泡茶時,熱水把溫度傳給了茶葉
C. 熱騰騰的茶水要涼一下再喝,因為茶水的溫度較高
D. 茶水在變涼的過程中,內能不變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水的比熱容是4.2×103 J/(kg·℃),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質量為1
kg、初溫為60 ℃水,吸收2.1×105 J的熱量后,末溫是( C )
A. 66 ℃ B. 60 ℃ C. 100 ℃ D. 110 ℃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共15張PPT)
第一章 分子動理論與內能
2 內能和熱量
第1課時 內能及其改變方式
1. ①漫天飛舞;②狼煙滾滾;③花香襲人;④入木三分。以上成語中可
以說明分子在做熱運動的是( B )
A. ①③②④ B. ③④
C. 只有③ D. ②④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把等量的紅墨水分別同時滴入質量相等的熱水和冷水中,一段時間后
觀察到的現象如圖所示,則 (選填“甲”或“乙”)杯中的是熱水。該實驗說明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與 有關, ,分
子的熱運動越劇烈。
乙 
溫度 
溫度越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小李測得甲、乙兩杯水的溫度分別是45 ℃和75 ℃,下列判斷正確的
是( D )
A. 甲杯中水分子的運動一定比乙杯中水分子的運動劇烈
B. 甲杯中水的內能一定比乙杯中水的內能小
C. 乙杯中水的熱量一定比甲杯中水的熱量多
D. 乙杯中水的溫度降低,水的內能一定減少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南極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氣溫是 -25 ℃。對于下圖中小
企鵝的對話,同學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其中正確的是( D )
A. 企鵝只具有機械能,不具有內能
B. 企鵝體溫高,冰山溫度低,企鵝的內能比冰山的大
C. 企鵝行動遲緩有利于維持體能,說明物體的內能與運動速度有關
D. 無論溫度高低,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下列實例中,用熱傳遞的方式來改變物體內能的是( C )
A. 刀在磨刀石上摩擦后溫度升高
B. 鉆頭在金屬上鉆孔時發熱
C. 一杯熱水慢慢變涼
D. 反復彎折鐵絲,使其升溫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 下列實例中,通過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是( B )
A. 用熱水浸泡涼牛奶
B. 太空中星體碎片墜入大氣層,形成流星
C. 食品放入電冰箱后溫度降低
D. 醫生用冰袋給傷口止血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 如圖甲所示,在一個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底部放入一小團干燥的硝化
棉,用力將活塞迅速下壓,玻璃筒內的空氣溫度升高,空氣的內能
(選填“增加”或“減少”),空氣的內能是通過 的方式改變的;圖乙是通過 的方式把試管里的水加熱至沸騰的,水蒸氣對塞子 ,把內能轉化為塞子的 能。
增加
做功 
熱傳遞 
做功 
機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
A. 兩個物體溫度相同,內能一定相同
B. 兩個物體相比,分子動能越大的物體,其內能越大
C. 甲物體傳遞了熱量給乙物體,說明甲物體內能大
D. 擴散現象中,分子可以從低溫物體運動到高溫物體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 (2023·石家莊長安區校級月考)關于溫度、熱量、內能,以下
說法正確的是( D )
A. 溫度越高的物體所含的熱量越多
B. 0 ℃的冰變成0 ℃的水,溫度不變,內能不變
C. 物體吸收了熱量,它的溫度一定會升高
D. 同一物體溫度升高了,它的內能一定增加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 如圖所示的是張老師在街頭看到的傳統手
搖爆米花機,喚起了他很多童年的記憶。將玉米粒放入密閉的鐵鍋內,邊加熱邊翻動一段時間后,當鐵鍋突然打開時,隨著“砰”的一聲,玉米粒變成爆米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 玉米粒主要通過翻動鐵鍋對其做功,使其內能增加
B. 玉米粒主要通過與鐵鍋間的熱傳遞,使其內能增加
C. 玉米粒內水分受熱膨脹對粒殼做功爆開,內能不變
D. 玉米粒內水分受熱膨脹對粒殼做功爆開,內能增加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 “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是南宋詩人陸游《村居書
喜》中的兩句詩,寫春晴天暖,鳥語花香的山村美景。從物理學的角度
理解:花朵分泌出的芳香油分子的 加快,說明當時周邊
的氣溫 。
12. 中醫是我國五千年文化的傳承,用點燃的艾條對手部穴位進行艾灸時會感到熱,是通過 改變人體的內能的;用打氣筒給輪胎打
氣,打氣筒的筒壁發熱,是通過 改變打氣筒的內能的。
無規則運動 
升高 
熱傳遞 
做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 如圖所示是某晶體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根據圖像可以判
斷,物體在t2時刻的內能 (選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在t3時刻的內能,理由是 。
小于 
晶體熔化時吸收熱量,內能增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 如圖所示的是武警戰士用火焰噴射器破除冰雪的情景,
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 D )
A. 冰雪熔化是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內能的
B. 火焰有內能,而冰雪沒有內能
C. 火焰含有的熱量一定比冰雪要多
D. 冰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不變,內能增加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 如圖所示的是“探究改變物體內能”的實驗。
(1)瓶內盛少量水,向瓶內打氣,在瓶塞跳起前,瓶內氣體的內能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這是通過 的方式改變了瓶內氣體的內能。
(2)繼續打氣,當瓶塞跳起時,觀察到瓶口有“白霧”出現。這是因為瓶內氣體對外做功后,內能 ,溫度 ,瓶內水蒸氣
形成了小水珠。
增大
做功 
減小 
降低 
液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共16張PPT)
第一章 分子動理論與內能
3 比熱容
第1課時 比熱容的概念及應用
1. 下列情境中,能反映物體吸收熱量多少一定與升高的溫度有關的是
( A )
A. 相同質量的酒精,升高不同的溫度時吸收的熱量不同
B. 不同質量的柴油,升高相同的溫度時吸收的熱量不同
C. 相同質量的鉛和鋁,升高不同的溫度時吸收的熱量不同
D. 不同質量的錫和錳,升高相同的溫度時吸收的熱量不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為了比較甲、乙兩種液體的吸熱能力,小明做了
如圖所示實驗,并把實驗數據記錄在下表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加熱時間/min 0 1 2 3 4
甲的溫度/℃ 30 34 38 42 46
乙的溫度/℃ 30 38 46 54 62
(1)實驗中,實驗器材的組裝順序為 (選填“由下到上”或
“由上到下”),為了得到表中的實驗數據,還需要的測量儀器是天平
和 。
由下到上 
停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在相同的燒杯中分別倒入初溫和 相同的甲、乙兩種液體,
用相同的熱源加熱,當它們吸收相同的熱量時,通過比較
來判斷吸熱能力的強弱。
質量 
升高的溫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分析可以得出初步結論: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升高相同的溫度時,吸收熱量的多少與物質的 有關。
(4)通過實驗記錄數據可知,加熱 4 min,甲、乙兩種液體吸收熱量的關系為 Q甲 (選填“>”“<”或“=”)Q乙。
(5)分析表中的實驗數據可知, 液體的吸熱能力強。
種類 
= 
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關于比熱容,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
A. 物體的質量越大,它的比熱容越大
B. 同溫度、同質量的不同物體,比熱容大的物體含有的熱量多
C. 比熱容與熱量有關,某物質吸收或放出的熱量越多,它的比熱容就
越大
D. 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所以比熱容不會隨物體溫度的變化而變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在下列過程中,物質的比熱容會發生變化的是( C )
A. 把白瓷碗放在熱水中再取出
B. 把玉米磨成玉米粉
C. 舞臺上干冰升華
D. 將超輕黏土捏成花朵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2023·邯鄲館陶縣校級月考)水的比熱容 c=4.2×103 J/(kg·℃),關于
水的比熱容,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D )
A. 比熱容的單位讀作“焦耳千克攝氏度”
B. 它表示1 ℃時水的內能為4.2×103 J
C. 水升高10 ℃需要吸收4.2×103 J的熱量
D. 1 kg的水升高(或降低)1 ℃時需要吸收(或放出)4.2×103 J的熱量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水的比熱容大的特性的是
( A )
A. 夏天在地上灑水會感到涼快
B. 北方樓房內的“暖氣”用水作為介質
C. 海邊晝夜溫差變化比沙漠中小
D. 用水來冷卻汽車的發動機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 (教材第15頁“討論交流”改編)如圖所示,對流形成了夏季海岸的微
風,有時是吹向海岸的海陸風,有時是吹向海洋的陸海風。因為水的比
熱容比較 ,沙子的比熱容比較 ,白天,在炎熱的日光下,
沙子的溫度上升較 (選填“快”或“慢”,下同),其上方空氣膨
脹變輕而上升,海洋上的冷空氣對其進行補充,形成了吹向海岸的海陸
風。而夜晚放出熱量,水的溫度下降較 ,海洋上的空氣膨脹而上
升,陸地上的冷空氣對其進行補充,形成了吹向海洋的陸海風。
大 
小 
快 
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先后加熱初溫、質量均相同的水和煤油,比較兩種
液體比熱容的大小。多次實驗表明:要讓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溫度,水
需要的加熱時間更長,以下關于該實驗的操作及分析錯誤的是( C )
A. 水比煤油的比熱容大
B. 加熱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是為了使水和煤油受熱均

C. 實驗中可以不使用溫度計,讓水和煤油都沸騰后再比
較加熱時間
D. 相同質量的水和煤油,若吸收相同的熱量,煤油比水
升高的溫度高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由公式c=可知,關于同一種物質的比熱容c,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D )
A. 若吸收的熱量增加一倍,則比熱容增加一倍
B. 若質量增大一倍,則比熱容減至一半
C. 若加熱前后的溫度差增大一倍,則比熱容增大一倍
D. 無論質量多大,比熱容都一樣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將質量相同,材料不同的三塊金屬甲、乙、丙,加熱到相同的溫度
后,放到上表面水平的長方體冰塊上。經過一定時間后,冰塊的形狀基
本不再變化,最終觀察到如圖所示的現象,由此說明三塊金屬的比熱容
( C )
A. 甲最大 B. 乙最大
C. 丙最大 D. 一樣大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A、B兩物體質量相等,溫度均為10 ℃;甲、乙兩杯水質量相等,溫
度均為50 ℃。現將A放入甲杯,B放入乙杯,熱平衡后甲杯水溫降低了4 ℃,乙杯水溫降低了8 ℃,不考慮熱量的損耗,則A、B兩物體的比熱容之比為 。
4∶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現有甲、乙兩個物體,測得它們在一定質量下溫度升高1 ℃時吸收
的熱量,根據測得的數值繪制成直方圖(如圖所示),則下列判斷正確的
是( B )
A. 甲的比熱容較大
B. 乙的比熱容較大
C. 甲、乙比熱容一樣大
D. 乙的比熱容是甲的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共8張PPT)
第一章 分子動理論與內能
2 內能和熱量
第2課時 熱量和熱值
1. 關于熱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 熱水比冷水含的熱量多
B. 一大桶水比一小桶水含的熱量多
C. 一個物體內能越多,它具有的熱量越多
D. 熱量是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內能的改變量
D
1
2
3
4
5
6
7
8
2. 下列關于熱值的說法正確的是( D )
A. 2 kg煤的熱值大于1 kg煤的熱值
B. 燃料燃燒不完全時,熱值變小
C. 燃料燃燒時溫度越高,放出的熱量越多
D. 燃料的熱值是燃料本身的特性,與其他因素無關
D
1
2
3
4
5
6
7
8
3. 中國商代的青銅器和春秋戰國時代的鐵器都是用木炭來冶煉的,已知
木炭的熱值為3.4×107 J/kg,它的物理意義是
。
1 kg木炭完全燃燒放出
的熱量是3.4×107 J 
1
2
3
4
5
6
7
8
4. (教材第11頁“討論交流”改編)如圖所示的是天然氣表,上面有機械
讀數框來顯示累計用氣量,其中后三位的紅色滾輪顯示的數字是示數的
位,讀數的單位是 。若天然氣表讀數框內的數字是“00000026”,累計用氣量是 。
小數 
m3 
0.026 m3 
1
2
3
4
5
6
7
8
5. 我國在南海海域“可燃冰”試采成功,標志著我
國成為全球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開采連續產氣時間最長的國家?!翱扇?br/>冰”作為新型能源,有著巨大的開發使用潛力。同等條件下,“可燃冰”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達到煤的數十倍,說明“可燃冰”的
很大。以10倍的關系粗略計算,1 kg“可燃冰”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
為 J(煤的熱值為3.4×107 J/kg)。
熱值 
3.4×108 
1
2
3
4
5
6
7
8
6. 天然氣是一種清潔燃料,部分公交車和汽車開始使用它來代替柴油或
汽油。天然氣燃燒時釋放的 能轉化為汽車的 能。已知天
然氣的熱值為4.5×107 J/m3,某汽車消耗2 L天然氣所釋放的熱量為 .
J (假設天然氣完全燃燒) 。若一罐天然氣用去了一半,則剩余天然氣的熱值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5×107 J/m3。
7. 甲、乙兩種燃料的熱值之比為2∶3,完全燃燒后放出的熱量之比為
3∶4,則甲、乙的質量之比是 。
內 
機械 
104 
等于 
9∶8 
9× 
1
2
3
4
5
6
7
8
8. 某學校物理小組設計實驗,探究“酒精、煤油、
汽油”的熱值(如圖),甲、乙、丙裝置完全相同,水的質量和初溫及待
測燃料的質量也相同。通過測量全部燃料充分燃燒后水的末溫(均未達
到沸點)t甲<t乙=t丙,可以粗略知道它們的熱值q大小關系為( C )
A. q甲>q乙>q丙 B. q甲>q乙=q丙
C. q甲<q乙=q丙 D. q甲<q乙<q丙
C
1
2
3
4
5
6
7
8(共19張PPT)
第一章 分子動理論與內能
1 分子動理論
1. 掃地時塵埃在空中飛舞,對于這些塵埃,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
A. 它和一個分子差不多大
B. 它包含幾個分子
C. 它的直徑大約是10-10 m
D. 它是由許多分子組成的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常見的物質是由大量的 組成的,物質所含 不
同,物質的性質就不同。一般分子的直徑大約只有 m,直接用肉眼是看不到分子的。
分子 
分子的種類 
10-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春天來了,石家莊植物園的郁金香吸引了眾多游客前往觀賞。游客在
遠處就能聞到花的香味,原因是( D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是可分的
C. 分子之間有間隔 D. 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分子間的運動一般是以擴散的形式進行的,擴散現象( D )
A. 只能在氣體間進行
B. 只能在液體間進行
C. 只能在固體間進行
D. 在固體、液體、氣體之間均能進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教材第3頁“圖1-1-7”改編)如圖所示,量筒中裝一半清水,用細
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銅溶液。由于硫酸銅溶液比水的密度大,會沉在
量筒的下部,靜置多日后可以看到界面模糊不清了。這是 現象,這個現象說明 。
擴散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 封閉的場所內只要有人吸煙,場所內的其他人
就會因聞到煙味而損害健康,所以封閉的公共場所內禁止吸煙。從物理
學的角度來看,場所里煙霧彌漫屬于 現象,這個現象表明

擴散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 用注射器抽取半筒水,用手指封閉注射器的筒口,推壓注射器的活
塞,發現水很難被壓縮,這說明( B )
A. 分子間存在著引力 B. 分子間存在著斥力
C. 分子間有間隙 D. 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 物質是由 組成的,如圖所示的示意圖形象地反映了物質的氣、液、固三態分子排列的特點,丙圖表示的是 態分子,丙圖中分子間的間距較大,作用力 (選填“較大”或“較小”), 圖表示固體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情況。
分子 
氣 
較小 
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 荷葉上兩滴水珠接觸時,能自動結合成一滴較大的水珠,這一事實說
明分子間存在 ,封閉在注射器筒內的空氣剛開始很容易被壓縮,說明分子間有 ,壓縮到一定程度就很難再壓縮,這是因為分子
間有 。
引力 
間隙 
斥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 對下列現象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D )
A. 氧氣被壓縮裝入鋼瓶——分子間有間隙
B. 泡茶時能聞到濃濃茶香——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C. 鋼絲不易被拉斷——分子間存在引力
D. 破碎的玻璃無法復原——分子間存在斥力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 (2023·廊坊期末)制作辣椒蘿卜時,首先將新鮮的蘿卜切條放在太陽下晾曬使其變成蘿卜干,再拌上剁辣椒和鹽,腌制數十天即可食用。腌
制好的蘿卜內部又辣又咸,這說明( B )
A. 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
B. 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C. 分子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D. 分子間有斥力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 通過直接感知的現象,推測無法直接感知的事實,這是物理學中常
用的方法。分子很小,看不見摸不著,但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直接感知的
現象,經過合理的推測來認識分子,下列推測既合理又符合事實的是
( A )
A. 現象:注射器內的水很難被壓縮;推測:分子之間存在斥力
B. 現象:空氣中沙塵飛舞;推測: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
C. 現象:鋼棒很難被壓縮;推測:分子之間沒有空隙
D. 現象:磁鐵吸住了很多鐵屑;推測:分子之間存在引力作用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 (教材第6頁“家庭實驗室”改編)如圖所示,用細線把很干凈的玻璃
板吊在彈簧測力計下面,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使玻璃板水平接觸水
面,然后稍微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D )
A. 不變,因為玻璃板的重力不變
B. 變小,因為玻璃板受到了浮力
C. 變大,因為玻璃板沾水變重了
D. 變大,因為玻璃板與水的接觸面之間存在引力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 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演示氣體的擴散現象,其中一個瓶中裝有密度比
空氣大的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另一瓶裝有空氣。為了有力地證明氣體
之間發生了擴散,裝二氧化氮氣體的應是 (選填“A”或“B”)瓶。根據 現象可知氣體發生了擴散,擴散現象說明
氣體分子 。
B 
上瓶內氣體顏色變紅 
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 下列是我們在學習分子動理論時做過的一些實驗。
圖甲:硫酸銅溶液與清水開始時界面十分清晰,幾天之后,兩種液體混合
均勻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圖乙:壓緊兩鉛柱使它們合在一起,下面可以懸掛鉤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圖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總體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圖甲說明了: 。
(2)圖乙說明了: 。
(3)圖丙說明了: 。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 
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分子之間有間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山县| 瑞昌市| 洛浦县| 长子县| 武隆县| 共和县| 布拖县| 汝城县| 讷河市| 天峨县| 闵行区| 崇左市| 马公市| 固阳县| 姚安县| 玛曲县| 延边| 吕梁市| 顺平县| 崇义县| 宝坻区| 五寨县| 武功县| 施甸县| 舞钢市| 正镶白旗| 葵青区| 洛川县| 蓬莱市| 新龙县| 宁城县| 德庆县| 张家川| 禹城市| 元谋县| 昂仁县| 临夏县| 犍为县| 新邵县| 馆陶县| 镇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