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效課堂】人教A版(2019)高中化學必修2--第七章 章末復習(知識清單+教學課件)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效課堂】人教A版(2019)高中化學必修2--第七章 章末復習(知識清單+教學課件)

資源簡介

(共66張PPT)
第七章
復習課件
新人教版 化學 必修第二冊
目錄
01
02
03
乙烯與有機高分子材料
乙醇與乙酸
認識有機化合物
04
基本營養物質
01
一、認識有機化合物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一、有機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鍵特點
甲烷(CH4)分子中的碳原子以最外層的 個電子與 個氫原子的電子形成 個 共價鍵,電子式為 ,結構式為 。
4
4
4
C—H
1.甲烷的分子結構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一、有機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鍵特點
(1) 鍵的個數
每個碳原子形成4個共價鍵
(2) 成鍵的類型
碳原子與碳原子之間也能形成共價鍵,可以形成單鍵、雙鍵或三鍵。
(3) 碳骨架形式
碳原子之間可構成鏈狀結構,也可構成環狀結構。
2.有機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鍵特點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二、烷烴
1.烷烴的結構
甲烷分子結構是以碳原子為中心,四個氫原子為頂點的正四面體。
①單鍵:碳原子之間以碳碳單鍵相結合。
②飽和:碳原子剩余價鍵全部與氫原子相結合,烷烴是飽和烴,相同碳原子數的有機物分子里,鏈狀烷烴的含氫量最大。
鏈狀烷烴的結構特點
烷烴中碳碳結合成鏈狀,鏈狀不是“直線狀”,而是呈鋸齒狀。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二、烷烴
結構相似,在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的物質互稱為同系物。
通式相同、結構相似、化學性質相似,
分子式不同、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CH2原子團。
2.同系物
定義
同系物的特點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二、烷烴
3.烷烴的命名——習慣命名法
戊烷
C5H12
C8H18
辛烷
CH3CH2CH2CH2CH3
CH3CHCH2CH3
CH3
CH3
CH3CCH3
CH3
正戊烷
無支鏈
異戊烷
帶一支鏈
新戊烷
帶兩支鏈
稱為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烷
11個C原子以上的直鏈烷烴:如:C11H24 稱為十一烷
帶支鏈的烷烴:用正、異、新表示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二、烷烴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結構現象,叫做同分異構體現象。
具有同分異構體現象的化合物互稱為同分異構體。
如:正戊烷、異戊烷、新戊烷互稱為同分異構體。
理解
三同
分子式相同、分子組成相同、分子量相同
兩不同
結構不同、性質不同
4.同分異構現象和同分異構體
同分異構體現象
同分異構體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二、烷烴
概念 內 涵 比較對象 實例
同位素
同素異形體
同系物
同分異構體
質子數等,中子數不等,原子之間
原子
氕、氚
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單質
單質
O2、O3
結構相似,組成上差一個或n個CH2
有機物
C2H6、C4H10
相同分子式,不同結構的化合物
化合物
5.四“同”比較
正丁烷、異丁烷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三、烷烴的性質
1.烷烴物理性質遞變規律
烷烴,隨著碳原子數的遞增,熔點、沸點逐漸升高、密度逐漸增大,且小于水。均難溶于水。
常溫下烷烴的存在狀態:C1~C4為氣態;C5~C16為液態;C17以上為固態。
同分異構體的熔點沸點規律:支鏈越多,熔點沸點越低。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三、烷烴的性質
2.烷烴的化學性質
在通常情況下,烷烴比較穩定,與強酸、強堿或高錳酸鉀等強氧化劑不發生反應。但物質的穩定性是相對的,在特定條件下,烷烴也會發生某些反應。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三、烷烴的性質
2.烷烴的化學性質
氧化反應
(1)燃燒
烷烴燃燒通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三、烷烴的性質
2.烷烴的化學性質
取代反應
有機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團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所替代的反應叫做取代反應
CH4 + Cl2 CH3Cl + HCl

CH3Cl + Cl2 CH2Cl2+ HCl

CH2Cl2 + Cl2 CHCl3 + HCl

CHCl3 + Cl2 CCl4+ HCl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三、烷烴的性質
2.烷烴的化學性質
分解反應
CH4 C + 2H2
高溫
01
二、乙烯與有機高分子材料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f=JPEG w=500&h=507
一、乙烯
1.乙烯的結構
(1)分子式
C2H4
(2)電子式
H : C :: C : H
.. ..
H H
(3)結構式
(4)結構簡式
CH2 = CH2
CH2 CH2
球棍模型
空間充填模型
6個原子共平面,鍵角120°,平面型分子,分子中有碳碳雙鍵,碳原子的價鍵沒有全部被氫原子“飽和”。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f=JPEG w=500&h=507
一、乙烯
2.乙烯的物理性質
顏色、狀態:
無色氣體
氣味:
稍有氣味
密度:
比空氣略小
水溶性:
難溶于水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f=JPEG w=500&h=507
一、乙烯
3.乙烯的化學性質
氧化反應
CH2=CH2
+
3O2
點燃
2CO2 + 2H2O
現象: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煙
(1)燃燒
(2)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CH2=CH2
KMnO4
2CO2 + 2H2O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f=JPEG w=500&h=507
一、乙烯
3.乙烯的化學性質
加成反應
有機物分子中的不飽和鍵(雙鍵 或 三鍵)兩端的碳原子與其他原子或原子團直接結合成新化合物的反應叫加成反應。
“只上不下”,A+B→C
斷不飽和的碳碳雙鍵中的π鍵,
在不飽和的兩個碳原子兩端成兩個σ鍵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f=JPEG w=500&h=507
一、乙烯
3.乙烯的化學性質
CH2=CH2 + H2
Ni

CH2=CH2 + H2O
催化劑
加熱,加壓
CH3—CH3 (乙烷)
CH3CH2—OH(乙醇)
工業上制乙醇的原理
CH2=CH2 + HCl
催化劑

CH3—CH2Cl(氯乙烷)
CH2=CH2 + Cl2
CH2Cl-CH2 Cl(1,2-二氯乙烷)
加成反應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f=JPEG w=500&h=507
一、乙烯
3.乙烯的化學性質
加聚反應
n CH2=CH2
[ CH2—CH2 ]n
催化劑
(聚乙烯)
鏈節
聚合度
單體
聚合物
混合物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f=JPEG w=500&h=507
一、乙烯
4.乙烯的用途
用于制造合成橡膠、合成樹脂(如聚苯乙烯、聚氯乙烯)、合成纖維、炸藥、乙醇、乙醛、醋酸、環氧乙烷等有機合成產品
天貓超市運送新鮮水果,在水果箱中放入一些用0.2%的KMnO4溶液浸泡過的紙,封嚴,能延長水果的保質期
石油化工最重要的基礎原料
植物生長調節劑、催熟劑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f=JPEG w=500&h=507
二、烴
僅含 和 兩種元素的有機化合物稱為碳氫化合物,也稱為烴。


烷烴:只含 和 兩種元素,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間都以 結合,碳原子的剩余價鍵均與 結合,使碳原子的化合價都達到“ ”,這樣的一類有機化合物稱為 ,也稱為烷烴。


單鍵
氫原子
飽和
飽和烴
烯烴:烴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的烴稱為烯烴。
炔烴:烴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鍵的烴稱為炔烴。
芳香烴:烴分子中含有苯環的烴稱為芳香烴。
1.烴的概念
2.烷烴、烯烴、炔烴、芳香烴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f=JPEG w=500&h=507
二、烴
除了烯烴,炔烴也是一類重要的不飽和烴。
乙炔是最簡單的炔烴。
苯是芳香烴的母體,是一種具有環狀分子結構的不飽和烴,
其結構式習慣上簡寫為 。
實際上苯分子中6個碳原子之間的鍵完全相同
所以也常用 來表示苯分子的結構。
2.烷烴、烯烴、炔烴、芳香烴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f=JPEG w=500&h=507
二、烴
根據 碳骨架 的不同,還可以將烴分為鏈狀烴和環狀烴。

飽和烴(烷烴)
不飽和烴
鏈狀烷烴
環狀烷烴
烯烴
炔烴
芳香烴
根據 碳原子間成鍵方式 的不同,可以將烴分為飽和烴和不飽和烴。
3.分類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f=JPEG w=500&h=507
三、有機高分子材料
1.塑料
主要成分
添加劑 ____________提高塑性
____________防止塑料老化
____________使塑料著色
增塑劑
防老劑
著色劑
合成樹脂
壓制成型
塑料制品
具有強度 、密度 、耐 , 加工等優良的性能。
性能:


腐蝕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f=JPEG w=500&h=507
三、有機高分子材料
主要成分是 ;
聚異戊二烯
2.橡膠
結構簡式 。
單體
異戊二烯
天然橡膠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f=JPEG w=500&h=507
三、有機高分子材料
工業上用硫與橡膠作用進行硫化,使線型的高分子鏈之間通過硫原子形成化學鍵,產生交聯,形成網狀結構,從而提高強度、韌性和化學穩定性。
橡膠硫化屬于 變化
化學
硫化
線型結構
網狀結構
2.橡膠
硫化橡膠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f=JPEG w=500&h=507
三、有機高分子材料
2.橡膠
合成橡膠與天然橡膠相比,具有高彈性,絕緣性、耐油和耐高溫等性能,因而廣泛應用于工農業、國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
合成橡膠
通用橡膠
丁苯橡膠
順丁橡膠
氯丁橡膠
特種橡膠
氟橡膠
硅橡膠
合成橡膠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f=JPEG w=500&h=507
三、有機高分子材料
天然纖維: 、 、 和麻等
化學纖維
棉花
羊毛
蠶絲
纖維
再生纖維:
黏膠纖維、大豆蛋白纖維
合成纖維:
丙綸(聚丙烯纖維)
氯綸(聚氯乙烯纖維)
腈綸(聚丙烯腈纖維)
滌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纖維)
錦綸、芳綸(聚酰胺纖維)
(六大綸)
用石油、天然氣、 煤和農副產品做原料制成有機小分子單體,再經聚合反應制成的合成纖維。
合成纖維性能:強度高、彈性好、耐磨、耐化學腐蝕,不易蟲蛀等。
3.纖維
制衣料、繩索、漁網等,廣泛應用于工農業領域。
01
三、乙醇和乙酸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一、乙醇
1.乙醇的物理性質

顏 色:
無色透明
氣味:
特殊香味
狀 態 :
液體
揮發性 :
易揮發 沸點78.5℃,熔點-117.3℃
密度 :
比水小
溶解性 :
跟水以任意比互溶
能夠溶解多種無機物和有機物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一、乙醇
2.乙醇的結構
(1)分子式
C2H6O
(2)結構式
(3)結構簡式
C
C
H
H
H
OH
H
H
CH3CH2OH
C2H5OH
羥基(-OH)
—官能團
決定有機化合物特殊性質的原子或原子團
乙醇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一個氫原子被羥基取代后的產物
C
C
H
H
H
H
H
H
OH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一、乙醇
2.乙醇的結構
烴分子中的氫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4)烴的衍生物
(5)常見的官能團
碳碳雙鍵 碳碳叁鍵 羥基 羧基 碳鹵鍵
-OH
-COOH
如一氯甲烷、二氯甲烷等鹵代烴
-C-X
-
-
C=C
C C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一、乙醇
3.乙醇的化學性質
2CH3CH2OH +2Na →2CH3CH2ONa +H2↑
(乙醇鈉)
(置換反應)
2-OH — H2可用于快速確定醇中羥基數目
與鈉反應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一、乙醇
3.乙醇的化學性質
氧化反應
CH3CH2OH +3O2 2CO2+3H2O
點燃
2 CH3CH2OH + O2 2CH3CHO + 2H2O
Cu / Ag
CH3CH2OH CH3COOH
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酸性重鉻酸鉀溶液
(1)燃燒
(2)催化氧化
(3)與強氧化劑反應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一、乙醇
3.乙醇的化學性質
分子內脫水
CH2=CH2 ↑ +H2O
1700C
濃H2SO4
CH3CH2OH
(乙烯的實驗室制法)
消去反應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一、乙醇
3.乙醇的化學性質
酸脫羥基、醇脫羥基上的氫原子
18
18
O O
CH3—C—OH+H—O—C2H5 CH3—C—O—C2H5 + H2O
濃H2SO4
取代反應
(1)酯化反應
(2)與氫鹵酸HX反應
C2H5 OH + H Br C2H5 Br + H2O

(3)分子間脫水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一、乙醇
4.乙醇的用途
用作酒精燈、火鍋、內燃機等的燃料
用作化工原料、香料、化妝品、涂料等
醫療上常用體積分數為75%的乙醇溶液作消毒劑。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二、乙酸
1.乙酸的物理性質

顏 色:
無色透明
氣味:
有強烈刺激性氣味
狀 態 :
液體
揮發性 :
易揮發 沸點117.9℃,熔點16.6℃
密度 :
比水略大
溶解性 :
易溶于水和乙醇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二、乙酸
2.乙酸的結構
C2H4O2
CH3COOH
或 —COOH
—C—OH
O
(羧基)
H
C
C
H
H
O
H
O
分子式
結構式
結構簡式
官能團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二、乙酸
3.乙酸的化學性質
(1)與指示劑作用
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2)酸+活潑金屬=鹽+氫氣
(3)酸+堿性氧化物=鹽+水
(4)酸+堿=鹽+水
(5)酸+某些鹽=新鹽+新酸
含 —COOH 的有機物都顯酸性
2CH3COOH + Zn = (CH3COO)2Zn+H2↑
2CH3COOH + NaOH= CH3COONa+ 2H2O
2 CH3COOH + CuO =(CH3COO)2Cu + H2O
具有弱酸性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二、乙酸
3.乙酸的化學性質
冰醋酸 無水乙醇 乙酸乙酯(果香味)
酸和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應。
酯化反應是可逆反應,乙酸乙酯會與水反應生成酸和醇。
CH3COOH + HOC2H5 H2O + CH3COOC2H5
濃硫酸
酯基:
—C—O—R,或寫作—COOR
=
O
酯化反應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二、乙酸
4.乙酸的用途
有機化工原料
農藥
染料
醋酸纖維
香料
噴漆溶劑
醫藥
合成纖維
乙酸
01
四、基本營養物質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四、基本營養物質
1.糖類
糖類是由 、 、 三種元素組成
碳 氫 氧
Cn(H2O)m
碳水化合物
不符合通式Cn(H2O)m的也可能是糖類化合物,
符合通式Cn(H2O)m也可能不是糖。
如:鼠李糖 C6H12O5
如:乙酸 C2H4O2
可用通式 表示,也稱為 。
糖類的組成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四、基本營養物質
是否水解及水解產物的不同進行分類
類別 特點 代表物 代表物的分子式 代表物在自然界的存在 代表物的用途
單糖
二糖
多糖
不能再水解為更簡單的糖分子
水解后能生成
兩分子單糖
水解后能生成
多分子單糖
葡萄糖
果糖
蔗糖
麥芽糖
乳糖
淀粉、
纖維素
C6H12O6
C12H22O11
(C6H10O5)n
葡萄糖和果糖:水果、蜂蜜
營養物質、食品工業原料
蔗糖:甘蔗、甜菜
乳糖:哺乳動物
的乳汁
營養物質、食品工業原料
淀粉:植物的種子
或塊根
纖維素:植物的莖、葉
纖維素:造紙和
紡織工業原料
糖類的分類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四、基本營養物質
1.糖類
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式相同而結構不同,互為 。
C6H12O6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同分異構體
(1)結構
分子式:
結構簡式:
或CH2OH(CHOH)4CHO
葡萄糖是一種 的 晶體, 溶于水。
(2)物理性質
有甜味
無色

葡萄糖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四、基本營養物質
1.糖類
①銀鏡反應
②與新制Cu(OH)2懸濁液反應
醫學用于檢驗尿糖
CH2OH(CHOH)4CHO+2[Ag(NH3)2]OH
CH2OH(CHOH)4COONH4+2Ag↓+3NH3+H2O
葡萄糖
(3)化學性質
CH2OH(CHOH)4CHO+2Cu(OH)2+NaOH
CH2OH(CHOH)4COONa+Cu2O↓+3H2O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四、基本營養物質
1.糖類
葡萄糖易于被人體吸收,經酶的催化發生氧化反應放出熱量,提供了維持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低血糖的患者可利用靜脈注射葡萄糖溶液的方式來迅速補充營養。
C6H12O6+ 6O2 6CO2 + 6H2O

③生理氧化
葡萄糖
(3)化學性質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四、基本營養物質
1.糖類
蔗糖和麥芽糖
蔗糖和麥芽糖分子式都為 ,兩者互為 。
C12H22O11
同分異構體
蔗糖
水解液
中和液
產生紅色沉淀↓
注:稀硫酸做催化劑;NaOH中和硫酸使溶液呈堿性
檢驗蔗糖的水解產物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四、基本營養物質
1.糖類
麥芽糖與銀氨溶液、新制Cu(OH)2反應,是還原糖
蔗糖和麥芽糖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四、基本營養物質
1.糖類
淀粉和纖維素
(1)特征反應:淀粉遇單質碘變藍。
(1)組成
二者通式為 ,屬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不是同分異構體
(2)淀粉的化學性質
(2)淀粉水解反應
(C6H10O5)n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四、基本營養物質
1.糖類
消化 排泄
淀粉
纖維素
(1)淀粉為人體提供能量
(3)以富含 的農作物為原料釀酒,
以富含 .的植物秸稈為原料生產燃料乙醇。
(2)人體內,無纖維素酶,但纖維素能刺激腸道蠕動, 促進 和 。
糖類的用途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四、基本營養物質
2.蛋白質
蛋白質是構成 的基本物質,存在于各類生物體內。
細胞
組成:由 等元素組成,
是一類非常復雜的___________
碳、氫、氧、氮、硫
天然有機高分子
蛋白質的存在和組成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四、基本營養物質
2.蛋白質
蛋白質的性質
(1)水解反應
(2)蛋白質的變性
變性條件:重金屬的鹽類、強酸、強堿、乙醇、加熱、紫外線等。
變性:蛋白質在一些化學試劑或一些物理因素作用下,失去生理活性,溶解度下降而析出的過程。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四、基本營養物質
2.蛋白質
(3)蛋白質的顯色反應
向蛋白質溶液加入濃硝酸會有___色沉淀產生,加熱后沉淀變_____色。
可用于蛋白質的分析檢測
固體蛋白質如皮膚、指甲遇濃硝酸變______色。

含有苯環


(4)蛋白質的燃燒反應
可用于蛋白質的鑒別
一般生成CO2、H2O、N2、SO2、P2O5等物質。燒焦羽毛味。
【應用】真假羊毛衫、蠶絲被的鑒別
蛋白質的性質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四、基本營養物質
2.蛋白質
(1)蛋白質存在于一切細胞中,是人類必需的營養物質。
(2)毛和蠶絲的成分都為蛋白質,可以制作服裝
(3)從動物皮、骨中提取的明膠可作食品增稠劑,阿膠可作中藥材等
(4)絕大多數酶也是蛋白質,是重要的催化劑
蛋白質在生產、生活的作用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四、基本營養物質
3.油脂
根據室溫下油脂狀態,油脂分為 和 。
(1)組成元素
碳、氫、氧
(2)分類
油 脂肪
常溫下狀態 代表物 代表物分子組成特點
油 _____ 植物油脂 較多不飽和高級脂肪酸甘油酯
脂肪 _____ 動物油脂 較多飽和高級脂肪酸甘油酯
液態
固態
油脂的組成、分類及結構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四、基本營養物質
飽和脂肪酸
硬脂酸:____________
軟脂酸:____________
C17H35COOH
C15H31COOH
不飽和脂肪酸
油酸:____________
亞油酸:____________
C17H33COOH
C17H31COOH
(3)結構
3.油脂
油脂的組成、分類及結構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四、基本營養物質
3.油脂
易溶于有機溶劑
在室溫下,植物油通常呈液態
動物油脂通常呈固態
密度比水小
黏度較大
難溶于水
油脂的物理性質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四、基本營養物質
3.油脂
油脂的化學性質
不飽和高級脂肪酸甘油酯+ H2
飽和高級脂肪酸甘油酯
一定條件
(1)油脂的氫化——加成反應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四、基本營養物質
3.油脂
油脂+ H2O
高級脂肪酸+甘油
酸或酶
油脂+ H2O
高級脂肪酸鹽+甘油
堿性條件
(2)油脂的水解反應(皂化反應)
油脂的化學性質
https://img2./it/u=4137884964,16883129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 w=500&h=507
四、基本營養物質
3.油脂
(1)是產生能量最高的營養物質
(2)具有保持體溫和保護內臟器官的作用
(3)能增加食物的滋味,增進食欲,保證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
(4)工業上生產高級脂肪酸和甘油,制肥皂等
油脂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THANKS
THANKS
感謝觀看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七章 有機化合物
【知識網絡】
認識有機化合物
【知識清單】
一、有機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鍵特點
1.鍵的個數
有機物中,每個碳原子與其他原子形成 4個共價鍵
2.碳原子間成鍵方式多樣
(1)鍵的類型: 兩個碳原子之間可以通過共用電子對形成單鍵()、雙鍵()、三鍵(—C≡C—)
(2)碳原子的連接方式:多個碳原子之間可以結合成碳鏈,也可以結合成碳環(且可帶支鏈)
碳原子個數
有機物分子可能只含有一個或幾個碳原子,也可能含有成千上萬個碳原子
常考點:有機物中碳原子成鍵特點和碳原子間的連接特點決定了有機物種類繁多
①碳原子成鍵種類多,單鍵、雙鍵、三鍵;
②碳原子數量多,碳鏈可長可短,還可成環,環可大可小;
③可以和碳形成化合物的元素多,如H、P、N、X(鹵素)等 ;
④碳原子相同時,骨架可能不同。
烷烴
1.烷烴的結構
(1)甲烷分子的組成與結構
分子式 電子式 結構式 結構簡式 球棍模型 空間充填模型
CH4 CH4
結構特點 CH4空間構型為正四面體結構,C原子位于正四面體的中心,4個H原子分別位于正四面體的4個頂點上,4個C—H鍵的鍵長、鍵角、鍵能完全相同,鍵角為109°28 ,
(2)烷烴的概念:
有機化合物中只含有碳和氫兩種元素,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間都以單鍵結合,碳原子的剩余價鍵均與氫原子結合,使碳原子的化合價都達到“飽和”,稱為飽和烴,又稱烷烴。
(3)烷烴的分子結構特點
①碳碳單鍵(C—C):碳原子之間的化學鍵都是單鍵
②呈鏈狀(直鏈或帶支鏈):多個碳原子相互連接成鏈狀,而不是封閉式環狀結構
③“飽和”:每個碳原子形成4個共價鍵,碳原子剩余價鍵全部跟氫原子結合
④烷烴的空間結構中,碳原子(大于等于3時)不在一條直線上,直鏈烷烴中的碳原子空間構型是折線形或鋸齒狀
⑤烷烴中C-H、C-C鍵都是可以自由旋轉的,
(4)烷烴的通式:
鏈狀烷烴中的碳原子數為n,氫原子數就是2n+2,分子通式可表示為CnH2n+2
2.烷烴的習慣命名法
(1)根據烷烴分子里所含碳原子數目來命名,碳原子數加“烷”字,就是簡單的烷烴的命名,稱為“某烷”
(2)碳原子數在10以內的,從1到10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3)當碳原子數相同時,存在同分異構體時,在(碳原子數)烷名前面加正、異、新等,分子式為C5H12的同分異構體有3種,寫出它們的名稱和結構簡式:
①正戊烷:CH3CH2CH2CH2CH3分子結構中無支鏈
②異戊烷:,有一個支鏈
③新戊烷:,有兩個支鏈
(4)含碳原子數較多,結構復雜的烷烴采用系統命名法。
3.同系物
(1)同系物的概念
結構相似,分子組成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的化合物互稱為同系物。同系物組成元素必須相同,組成符合同一個通式,且屬于同類物質。
同系物的性質
同系物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物理性質具有遞變規律,如 C2H6、C3H8、C4H10等烷烴的密度、點、沸點呈逐漸增大(升高)的趨勢。
易考點:
①烷烴的同系物符合通式CnH2n+2(n為正整數),符合該通式的有機化合物一定是烷烴,即碳原子數不同的烷烴一定互為同系物;
②同系物組成元素相同,但各元素的質量分數可能不同,如烷烴同系物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就不同;
③同系物的碳原子數和分子式一定不同,相對分子質量相差14n(n為正整數)。
4.同分異構現象與同分異構體
(1)同分異構現象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結構的現象
(2)同分異構體
具有同分異構現象的化合物互稱為同分異構體
(3)同分異構體特點
①分子式相同,即:化學組成和相 對分子質量相同
②可以是同類物質,也可以是不同類物質
③結構不同,性質可能相似也可能不同
④同分異構體之間的轉化是化學變化
易錯點:化學“四同”的比較
同位素 同素異形體 同系物 同分異構體
概念 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同一種元素的不同原子 由同種元素形成的不同單質 結構相似,在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的化合物 分子式相同,但結構不同的化合物
對象 原子 單質 有機化合物 無機化合物、有機化合物
性質 化學性質幾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質略有差異 化學性質相似,物理性質差異較大 化學性質相似,熔沸點、密度規律性變化 化學性質相似或不同,物理性質有差異
5.烷烴的性質
(1)烷烴的物理性質
①隨著碳原子數的遞增,熔點、沸點逐漸升高、密度逐漸增大,且小于水。均難溶于水。
②常溫下烷烴的存在狀態:C1~C4為氣態;C5~C16為液態;C17以上為固態。
③同分異構體的熔點沸點規律:支鏈越多,熔點沸點越低。
(2)烷烴的化學性質
①通常情況下,比較穩定。它不與強酸、強堿、強氧化劑(如酸性KMnO4、溴水等反應)。
②氧化反應——燃燒反應
甲烷與氧氣燃燒的化學方程式:CH4+2O2CO2+2H2O
(點燃之前要檢驗純度,淡藍色火焰,沒有黑煙)
③取代反應 (特征反應)
有機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團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所替代的反應叫做取代反應。
甲烷與氯氣反應實驗探究
實驗過程 取兩支試管,均通過排飽和食鹽水的方法先后各收集半試管CH4和半試管Cl2,分別用鐵架臺固定好。將其中一支試管用鋁箔套上,另一試管放在光亮處(不要放在日光直射的地方)。靜置,比較兩支試管內的現象
實驗裝置 A       B
實驗現象 A裝置:試管內氣體顏色逐漸變淺;試管內壁有油狀液滴出現,試管中有少量白霧生成,且試管內液面上升,水槽中有固體析出 B裝置:無明顯現象
實驗結論 CH4與Cl2在光照時才能發生化學反應
CH4+Cl2CH3Cl+HCl 一氯甲烷(沸點:-24.2℃)
CH3Cl+Cl2CH2Cl2+HCl 二氯甲烷(難溶于水的油狀液體)
CH2Cl2+Cl2CHCl3+HCl 三氯甲烷(也叫氯仿,難溶于水的油狀液體)
CHCl3+Cl2CCl4+HCl 四氯甲烷(也叫四氯化碳,難溶于水的油狀液體)
常考點:
①反應條件:光照(漫散光照射),在室溫暗處不發生反應,但不能用日光或其他強光直射,以防爆炸
②對反應物狀態的要求:CH4和氯氣,因此甲烷和溴蒸氣、碘蒸氣在光照條件下也能發生取代反應,CH4與氯水、溴水則不反應
③CH4與Cl2的取代反應為連鎖反應,各步反應同時進行,即第一步反應一旦開始,后續反應立即進行,因此產物復雜,五種產物都有,但HCl最多
④甲烷的受熱分解
CH4C+2H2 (分解溫度通常在1000°C以上,說明甲烷的熱穩定性很強)
乙烯與有機高分子材料
【知識清單】
乙烯
1.乙烯分子的組成與結構
分子式 電子式 結構式 結構簡式 球棍模型 空間充填模型
C2H4 CH2==CH2
結構特點 乙烯的結構是平面形結構,2個C原子和4個H原子在同一個平面上,鍵角120°
注意:
①乙烯分子中的碳原子價鍵沒有全部被氫原子“飽和”,為不飽和碳原子
②分子共線、共面問題
2.乙烯的物理性質
乙烯為無色、稍有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的略小,難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機溶劑
3.乙烯的化學性質
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其中一個不穩定發生化學反應時容易斷裂,使乙烯表現出較活潑的化學性質
(1)乙烯的氧化反應
①與氧氣的燃燒反應
C2H4+3O22CO2+2H2O (乙烯中的碳碳鍵、碳氫鍵全部破壞)
實驗現象: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煙(比甲烷要明亮),同時放出大量的熱
②可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5CH2=CH2+12KMnO4+18H2SO4―→10CO2+12MnSO4+6K2SO4+28H2O
應用:高錳酸鉀溶液可用于鑒別乙烷和乙烯,但不能用于除去乙烷中的乙烯
加成反應
①加成反應定義
有機物分子里不飽和的碳原子(碳碳雙鍵或碳碳三鍵)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團直接結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應,叫做加成反應
特點:斷一(斷雙鍵中的一個鍵),加二(加兩個原子或原子團),只上不下。
②乙烯與溴反應
實驗過程 實驗現象
將乙烯通入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試管中,觀察現象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H2==CH2+Br2―→CH2Br—CH2Br (1,2—二溴乙烷)
反應的實質:乙烯分子雙鍵中的一個鍵易于斷裂,兩個溴原子分別加在兩個價鍵不飽和碳原子上,生成了1,2—二溴乙烷
常考點:乙烯與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反應現象的比較
溴水 溴的CCl4溶液
反應現象 褪色,褪色后溶液會分層 褪色,褪色后溶液不分層
應用 鑒別乙烯和乙烷,除去乙烷中的乙烯氣體,可以將混合氣體通過溴水的洗氣瓶,但不能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因為乙烷能夠溶于四氯化碳溶液中
③乙烯與其它加成試劑反應:H2、鹵化氫、H2O、鹵素單質
CH2==CH2+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 制取純凈的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 制取乙醇
CH2==CH2+Cl2―→CH2Cl—CH2Cl
(3)乙烯的加聚反應:乙烯分子自身發生加成反應?
①乙烯的加聚反應機理
CH2===CH2+CH2===CH2+CH2===CH2+……
—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
②反應的方程式:nCH2==CH2
I.單體:能合成高分子的小分子物質稱為單體
II.鏈節:高分子化合物中化學組成相同、可重復的最小單位稱為
III.聚合度:鏈節的數目n叫做聚合度,由于n不同因此高聚物都是混合物
如:聚乙烯()中乙烯為單體,—CH2—CH2—為鏈節,n為聚合度
4.乙烯的應用
(1)乙烯是石油化工重要的基本原料,通過一系列反應,乙烯可以合成有機高分子材料、藥物等。乙烯產量可以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學工業的發展水平
(2)乙烯還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果實催熟劑
二、烴
1.烴的概念
(1)烴
僅含碳和氫兩種元素的有機化合物稱為碳氫化合物,也稱為烴。
(2)飽和烴
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間只以單鍵結合,剩余價鍵均被氫原子“飽和”的烴,即烷烴。
(3)不飽和烴
分子中碳原子的價鍵沒有全部被氫原子“飽和”的烴。
烯烴
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的烴稱為烯烴。
(5)炔烴
分子中含有碳碳叁鍵的烴稱為炔烴。
芳香烴
分子中含苯的烴稱為芳香烴。
2.烴的分類
⑴ 依據:烴分子中碳原子間成鍵方式的不同及碳骨架的不同。
⑵ 分類
三、有機高分子材料
1.塑料
(1)組成
①主要成分:合成樹脂。如:聚乙烯 、聚丙烯 、聚氯乙烯、酚醛樹脂等。
②特定作用的添加劑。如:提高塑性的增塑劑,防止塑料老化的防老劑,以及增強材料、著色劑等。
(2)性能:強度高、密度小、耐腐蝕、易加工。
(3)常見塑料示例
①聚乙烯(PE),結構簡式為。
②聚氯乙烯(PVC):結構簡式。
③聚苯乙烯(PS):結構簡式為。
④聚四氟乙烯(PTFE):結構簡式為。
⑤聚丙烯(PP):結構簡式為。
⑥有機玻璃(PMMA)和電玉(UF)等。
2.橡膠
(1)天然橡膠
主要成分是聚異戊二烯,結構簡式為 。其單體為;
天然橡膠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易發生氧化反應。
(2)橡膠的分類
(3)合成橡膠
①原料:以石油、天然氣中的二烯烴和烯烴為原料。
②性能:具有高彈性、絕緣性、氣密性、耐高溫或耐低溫等性能。
橡膠是一類具有高彈性的高分子材料,是制造汽車、飛機輪胎和各種密封材料的必需原料。
3. 纖維
(1)分類
(2)合成纖維的性質和用途
①性質:合成纖維具有強度高、彈性好、耐磨、耐化學腐蝕、不易蟲蛀等優良性能。
②用途:制作衣物、繩索、漁網、工業用濾布和飛機、船舶的結構材料等。
乙醇和乙酸
【知識清單】
乙醇
1.乙醇分子的組成與結構
分子式 結構式 結構簡式 球棍模型 空間充填模型 官能團
C2H6O CH3CH2OH 或C2H5OH 羥基(—OH)
2.乙醇的物理性質
乙醇俗稱酒精,無色、有特殊香味的液體,密度比水的小,易揮發,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能溶解多種有機物和無機物
3.乙醇的化學性質
(1)乙醇與鈉反應
①實驗探究
實驗現象 ①鈉開始沉于試管底部,最終慢慢消失,產生無色可燃性氣體 ②燒杯內壁有水珠產生 ③向燒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不變渾濁
實驗結論 乙醇與鈉反應產生了氫氣
乙醇具有與乙烷不同的性質從分子角度是因為取代氫的羥基對乙醇的性質產生了影響。
②反應的方程式:2C2H5OH+2Na―→2CH3CH2ONa+H2↑
③鈉與乙醇、水反應的對比
水與鈉反應 乙醇與鈉反應
實驗 現象 鈉的變化 鈉粒浮于水面,熔成閃亮的小球,并快速地四處游動,很快消失 鈉粒開始沉于試管底部,未熔化,最終慢慢消失
聲的現象 有“嘶嘶”的聲響 無聲響
氣體檢驗 點燃,發出淡藍色的火焰 點燃,發出淡藍色的火焰
劇烈程度 鈉與水劇烈反應 鈉與乙醇緩慢反應
實驗結論 密度大小 ρ(Na)<ρ(H2O) ρ(Na)>ρ(C2H5OH)
反應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2Na+2CH3CH2OH―→2CH3CH2ONa+H2↑
反應實質 氫原子被置換 羥基氫原子被置換
羥基氫活潑性 水中氫原子>乙醇羥基氫原子
常考點:
①Na與乙醇的反應比與水的反應緩和的多,說明乙醇中羥基上的H原子沒有水分子中羥基上的H原子活潑
②鈉與乙酸、水、乙醇反應的劇烈程度依次減弱
③醇與Na反應時:2R—OH~2Na~H2,即:1 mol —OH生成0.5 mol H2
④其他活潑金屬也能與CH3CH2OH反應,如:2CH3CH2OH+Mg―→(CH3CH2O)2Mg+H2↑
(2)乙醇的氧化反應
①乙醇的燃燒反應
CH3CH2OH+3O22CO2+3H2O
現象:產生淡藍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熱
乙醇能作為綠色能源的原因:燃燒放出大量的熱、燃燒產物無污染、可再生能源
②乙醇與氧氣的催化氧化
實驗探究
實驗步驟 向試管中加入少量乙醇,取一根銅絲,下端繞成螺旋狀,在酒精燈上灼燒后插入乙醇,反復幾次。注意觀察反應現象,小心地聞試管中液體產生的氣味
實驗裝置
實驗現象 ①灼燒至紅熱的銅絲表面變黑,趁熱將銅絲插入乙醇中,銅絲立即又變成紅色 ②能聞到一股不同于乙醇的強烈的刺激性氣味
實驗結論 乙醇在加熱和有催化劑(如Cu或Ag)存在的條件下,可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為乙醛
反應的方程式:2CH3CH2OH+O22CH3CHO+2H2O
③乙醇與強氧化劑反應
乙醇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或酸性重鉻酸鉀溶液反應,被直接氧化為乙酸
反應原理:CH3CH2OHCH3COOH
應用:酸性重鉻酸鉀溶液遇乙醇后,溶液由橙色變為綠色,該反應可以用來檢驗司機是否酒后駕車
4.用途
(1)用作酒精燈、內燃機等的燃料
(2)用作化工原料
(3)醫療上常用體積分數為75%的乙醇溶液作消毒劑
常考點:
①乙醇與水以任意比互溶,因此乙醇不能用作從碘水中提取碘的萃取劑
②含乙醇99.5%(體積分數)以上的叫無水乙醇,制無水乙醇時,要先加入新制的生石灰再進行蒸餾,得到無水乙醇
③檢驗乙醇中是否含有水通常加入無水硫酸銅固體,無水硫酸銅固體變藍,則證明其中含有水。
二、乙酸
1.乙酸的分子結構
分子式 結構式 結構簡式 空間充填模型 官能團
C2H4O2 CH3COOH 羧基 (—COOH或)
2.乙酸的物理性質
乙酸俗名醋酸,是一種無色液體,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易揮發,溶點16.6℃,沸點108℃,易溶于水和乙醇。當溫度低于16.6時,乙酸就會凝結成像冰一樣的晶體,所以無水乙酸又叫冰醋酸
3.乙酸的化學性質
(1)乙酸的酸性
乙酸是一種重要的有機酸,具有酸性,比H2CO3的酸性強,在水中可以電離出H+,電離方程式為:CH3COOHCH3COO—+H+,是一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
乙酸的酸性 相關的化學方程式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
②與活潑金屬(Na)反應 2Na+2CH3COOH―→2CH3COONa+H2↑
③與某些金屬氧化物(CaO)反應 CaO+2CH3COOH―→(CH3COO)2Ca+H2O
③與堿[NaOH、Cu(OH)2]發生中和反應 CH3COOH+NaOH―→CH3COONa+H2O
Cu(OH)2+2CH3COOH―→(CH3COO)2Cu+2H2O
④與某些鹽(Na2CO3、NaHCO3)反應 Na2CO3+2CH3COOH―→2CH3COONa+CO2↑+H2O
CH3COOH+NaHCO3―→CH3COONa+CO2↑+H2O
常考點:
①乙酸(R—COOH)與Na2CO3、NaHCO3反應的比例關系
2R—COOH~ ~Na2CO3~CO2;R—COOH~NaHCO3~CO2;2R—COOH~Na~H2
②在有機化學中能和NaHCO3反應只有羧基( —COOH)
③醋酸與碳酸酸性強弱的比較實驗
試劑 A是醋酸,B是碳酸鈉溶液,C是澄清石灰水
實驗現象 圓底燒瓶中有氣泡產生,澄清石灰水變變渾濁
反應方程式 Na2CO3+2CH3COOH―→2CH3COONa+CO2↑+H2O CO2+Ca(OH)2===CaCO3↓+H2O
(2)酯化反應
酸與醇反應生成酯和水的反應叫酯化反應,酯化反應也屬于取代反應
①實驗探究
實驗過程 在一支試管中加入3 mL乙醇,然后邊振蕩試管邊慢慢加入2 mL濃硫酸和2 mL冰醋酸,再加入幾片碎瓷片。連接好裝置,用酒精燈小心加熱,將產生的蒸氣經導管通到飽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觀察現象
實驗裝置
實驗現象 ①試管中液體分層,飽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有透明的油狀液體生成 ②能聞到香味
②反應的方程式:
(可逆反應,也屬于取代反應)
③酯化反應的機理:羧酸脫羥基醇脫氫
常考點:
①試劑的加入順序:先加入乙醇,然后沿器壁慢慢加入濃硫酸,冷卻后再加入CH3COOH,如果先加硫酸,再加其他物質,其他物質密度小于水,會浮在硫酸上面,硫酸稀釋時會放出大量的熱,導致液滴飛濺。
②導管末端不能插入飽和Na2CO3溶液中,防止揮發出來的CH3COOH、CH3CH2OH溶于水,造成溶液倒吸
③濃硫酸的作用
a.催化劑——加快反應速率
b.吸水劑——除去生成物中的水,使反應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動,提高CH3COOH、CH3CH2OH的轉化率
④飽和Na2CO3溶液的作用
a.中和揮發出的乙酸
b.溶解揮發出的乙醇
c.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層,得到酯
總結:吸酸溶醇降酯。
⑤加入碎瓷片的作用:防止暴沸
⑥實驗中,乙醇過量的原因:提高乙酸的轉化率
⑦長導管作用:導氣兼冷凝作用
⑧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飽和Na2CO3溶液:乙酸乙酯在NaOH存在下水解較徹底,幾乎得不到乙酸乙酯
⑨在該反應中,為什么要強調加冰醋酸和無水乙醇,而不用他們的水溶液?
因為冰醋酸與無水乙醇基本不含水,可以促使反應向生成酯的方向進行
⑩為什么剛開始加熱時要緩慢?
防止反應物還未來得及反應即被加熱蒸餾出來,造成反應物的損失
(3)酯類
①酯類的一般通式可寫為,官能團為酯基(,或寫作—COOR)
②酯類物質一般難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或乙醚等有機溶劑,密度一般比水小
③低級酯具有一定的揮發性,有芳香氣味,可用作飲料、糖果、化妝品中的香料和有機溶劑
④用途:做香料或溶劑。
4.乙酸的用途
乙酸可以做調味料、飲料、藥物、工業原料,食醋中含有3%到5%的醋酸。
三、官能團與有機化合物的分類
1.烴的衍生物
烴分子中的氫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稱為烴的衍生物
如:乙醇可看成是乙烷分子的一個氫原子被羥基取代后的衍生物
2.常見的烴的衍生物
鹵代烴、醇、酚、醛、羧酸、酯
3.官能團
決定有機化合物特殊性質的原子或原子團
如: (碳碳雙鍵)、—OH(羥基)、—Cl(氯原子)等
4.常見的有機化合物物類別、官能團和代表物
有機物類別 典型代表物 結構簡式 官能團結構 官能團名稱
烷烴 乙烷 CH3—CH3 —— ——
烯烴 乙烯 CH2==CH2 碳碳雙鍵
炔烴 乙炔 HC≡CH —C≡C— 碳碳三鍵
芳香烴 苯 —— ——
鹵代烴 溴乙烷 CH3CH2Br (X表示鹵素原子) 碳鹵鍵
醇 乙醇 CH3CH2OH —OH 羥基
醛 乙醛 醛基
羧酸 乙酸 羧基
酯 乙酸乙酯 酯基
酚 苯酚 —OH 羥基
醚 二甲醚 CH3—O—CH3 醚鍵
酮 丙酮 羰基
第四節 基本營養物質
【知識清單】
糖類
1.糖類的組成和分類
(1)概念
從分子結構上看,糖類是多羥基醛或多羥基酮和它們的脫水縮合物
(2)組成
糖類是由C、H、O三種元素組成的一類有機化合物,其組成大多可以用通式Cn(H2O)m表示,也被稱為碳水化合物
常考點:
①糖不一定都符合Cm(H2O)n,如:脫氧核糖的分子式為C5H10O4,但符合Cm(H2O)n的有機物不一定都是糖,如:乙酸分子式可寫為C2(H2O)2
②糖不都有甜味,如纖維素,有甜味的物質不一定是糖,如:木糖醇
(3)分類
類別 特點 代表物 代表物 的分子式 代表物 在自然界的存在 代表物的用途
單糖 不能水解為更簡單的糖分子 葡萄糖、果糖 C6H12O6 葡萄糖和果糖:水果、蜂蜜 營養物質、食品工業原料
二糖 水解后能生成兩分子單糖 蔗糖、麥芽糖、乳糖 C12H22O11 蔗糖: 甘蔗、甜菜 乳糖:哺乳動物的乳汁 營養物質、食品工業原料
多糖 水解后能生成多分子單糖 淀粉、纖維素 (C6H10O5)n 淀粉: 植物的種子或快根 纖維素:植物的莖、葉 淀粉:營養物質、食品工業原料 纖維素:造紙和紡織工業原料
2.葡萄糖
(1)物理性質
有甜味的無色晶體,能溶于水,但甜味不及蔗糖甜(葡萄汁、甜味水、蜂蜜)
(2)組成和結構
葡萄糖分子中有一個醛基和五個羥基,是一種六碳糖
(3)化學性質
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和醇羥基,可發生加成、氧化、酯化等反應
①葡萄糖與新制Cu(OH)2懸濁液的反應
實驗過程 在試管中加入2mL 10% NaOH溶液,滴加5滴5% CuSO4溶液,得到新制的Cu(OH)2。再加入2mL 10%葡萄糖溶液,加熱,觀察現象
實驗裝置
實驗現象 在酒精燈上加熱一段時間后試管內出現磚紅色沉淀
實驗結論 出現的磚紅色沉淀為氧化亞銅(Cu2O),說明在加熱條件下,葡萄糖可以把新制的氫氧化銅還原為Cu2O
注意事項 ①Cu(OH)2懸濁液要現用現配 ②配制時NaOH要過量,將少量CuSO4滴到過量的NaOH溶液中,若CuSO4過多易形成黑色的CuO沉淀 ③要用酒精燈加熱至沸騰
方程式:CH2OH(CHOH)4CHO+2Cu(OH)2+NaOHCH2OH(CHOH)4COONa+Cu2O↓+3H2O
②葡萄糖與銀氨溶液的反應——銀鏡反應
實驗過程 在潔凈的試管中加入1 mL 2% AgNO3溶液,然后一邊振蕩試管,一邊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產生的沉淀恰好溶解為止,得到銀氨溶液。再加入1mL 10%葡萄糖溶液,振蕩,然后放在水浴中加熱,觀察現象
實驗裝置
實驗現象 在試管內壁上附著一層光亮的銀鏡
實驗結論 銀氨溶液與葡萄糖反應生成了銀
實驗注意事項: ①試管潔凈;②銀氨溶液應現用現配;③采用水浴加熱;④不能振蕩試管
方程式:CH2OH(CHOH)4CHO+2Ag(NH3)2OH2Ag↓+3NH3↑+CH2OH(CHOH)4COONH4+H2O
3.淀粉
(1)組成:通式為(C6H10O5)n,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
(2)結構組成:是由幾百到幾千個葡萄糖元構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結構有直鏈結構和支鏈結構兩種
(3)物理性質:白色、無氣味、無味道、粉末狀,不溶于冷水,在熱水里淀粉顆粒會膨脹破裂,有一部分淀粉會溶解在水里,另一部分懸浮在水里,形成膠狀淀粉糊。
(4)化學性質:不與銀氨溶液和新制的氫氧化銅反應,不顯還原性,為非還原性糖
①淀粉遇碘單質變藍色
②淀粉的水解反應
實驗過程 在試管中加入0.5 g淀粉和4 mL 2 mol/L H2SO4溶液,加熱。待溶液冷卻后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將溶液調至堿性,再加入新制的Cu(OH)2,加熱。觀察并解釋實驗現象
實驗裝置
實驗現象 最終有磚紅色沉淀生成
實驗結論 淀粉水解生成的葡萄糖與新制的Cu(OH)2共熱生成磚紅色沉淀
方程式 (C6H10O5)n+nH2OnC6H12O6(葡萄糖)
(5)用途:重要營養物質、食品工業原料(如:制備葡萄糖、釀制食醋、釀酒)
5.纖維素
(1)組成:通式為(C6H10O5)n,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
(2)物理性質:白色、無氣味、無味道、纖維狀、難溶于水和一般有機溶劑
(3)化學性質:不與銀氨溶液和新制的氫氧化銅反應,不顯還原性,為非還原性糖
①水解反應:(C6H10O5)n+nH2OnC6H12O6(葡萄糖)
②酯化反應:每一個纖維素單元中含有三個羥基,可與硝酸、乙酸發生酯化反應
纖維素和硝酸的酯化反應:
(5)用途:用于紡織工業、造紙業等,還用于制備硝酸纖維素、醋酸纖維素等化工原料
常考點:
①淀粉和纖維素的分子式都表示為(C6H10O5)n,但由于n值不同,不互為同分異構體
②人體內不含消化纖維素的消化酶
二、蛋白質
1.組成元素
蛋白質是一類非常復雜的天然有機高分子,由碳、氫、氧、氮、硫等元素組成
蛋白質有的溶于水,如:雞蛋清;有的難溶于水,如:絲、毛等
2.化學性質
(1)蛋白質的兩性
蛋白質的多肽由氨基酸脫水形成,在多肽鏈的兩端存在著自由的氨基和羧基,側鏈中也有酸性或堿性基團,所以蛋白質與氨基酸一樣具有兩性,既能與酸反應,又能與堿反應
(2)蛋白質的水解
蛋白質酸、堿或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相對分子質量較小的肽類化合物,最終逐步水解得到各種氨基酸。食物中的蛋白質在人體內各種酶的作用下水解成各種氨基酸,氨基酸被腸壁吸收進入血液,再在人體內重新合成人體所需的蛋白質
①水解原理:
②水解過程:蛋白質多肽氨基酸
(3)蛋白質的膠體性質
蛋白質是大分子化合物,其分子大小一般在1~100 nm之間,其水溶液具有膠體溶液的一般特性。如:具有丁達爾現象、布朗運動,不能透過半透膜以及較強的吸附作用
(4)蛋白質的鹽析
實驗過程 在試管中加入2 mL雞蛋清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2 mL(NH4)2SO4或Na2SO4溶液,振蕩,觀察現象。再繼續加入蒸餾水,振蕩,觀察現象
實驗裝置
實驗現象 向雞蛋清溶液加入飽和(NH4)2SO4或Na2SO4溶液,試管內有沉淀析出,加蒸餾水后沉淀又溶解
實驗結論 飽和(NH4)2SO4或Na2SO4溶液能降低雞蛋清在水中的溶解度,但不改變雞蛋清的性質
①概念:濃無機鹽溶液使蛋白質的溶解度降低而使其從溶液中析出的過程叫鹽析
②條件:濃的輕金屬鹽溶液或銨鹽溶液。少量的無機鹽能促進蛋白質的溶解
③特點:鹽析是可逆過程,繼續加水時,能使沉淀溶解,不影響蛋白質的生理活性。采用多次鹽析和溶解可分離提純蛋白質
(5)蛋白質的變性
實驗過程 向盛有雞蛋清溶液的試管中加入幾滴醋酸鉛溶液,振蕩,觀察現象。再繼續加入蒸餾水,振蕩,觀察現象
實驗裝置
實驗現象 加入醋酸鉛溶液,試管內蛋白質產生沉淀;加入蒸餾水后沉淀不溶解
實驗結論 加入醋酸鉛溶液都能使蛋白質的性質發生改變
①概念:在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學因素的影響下,蛋白質的理化性質和生理功能發生改變的現象,稱為蛋白質的變性。能使蛋白質變性的因素有:
物理因素:加熱、加壓、攪拌、振蕩、紫外線照射、超聲波等
化學因素:強酸、強堿、重金屬鹽、三氯乙酸、乙醇、丙酮、甲醛等
②特點:蛋白質的變性是一個不可逆的化學變化過程,變性后的蛋白質在水中不溶解,同時也會失去原有的生理活性。利用蛋白質的變性,可用于殺菌消毒,而疫苗等生物制劑的冷凍保存則為了防止變性
③蛋白質鹽析與變性的比較
鹽析 變性
概念 蛋白質在某些鹽的濃溶液中因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蛋白質在加熱、酸、堿等條件下性質發生改變而聚沉
特征 可逆 不可逆
實質 溶解度降低,物理變化 結構、性質改變,化學變化
條件 堿金屬、鎂、鋁等輕金屬鹽的濃溶液及銨鹽溶液 加熱、強酸、強堿、重金屬鹽類、紫外線、X射線、甲醛、酒精、苯甲酸等
用途 分離、提純蛋白質 殺菌、消毒
(6)蛋白質的特征反應——檢驗蛋白質
①顏色反應
實驗過程 向盛有雞蛋清溶液的試管中滴入幾滴滴濃硝酸,加熱,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 溶液遇濃硝酸變黃色
實驗結論 濃硝酸可使某些蛋白質顯黃色,常用此反應來鑒別蛋白質
②蛋白質的灼燒
實驗過程 在酒精燈的火焰上分別灼燒一小段頭發和絲織品,小心地聞氣味
實驗現象 可聞到燒焦羽毛的特殊氣味
實驗結論 蛋白質在灼燒時,會產生燒焦羽毛的氣味
3.鑒別蛋白質的兩種方法
利用顏色反應 鑒別蛋白質可利用蛋白質的顏色反應,即某些含苯環的蛋白質遇到濃硝酸變黃
灼燒 蛋白質灼燒時產生特殊的氣味,即燒焦羽毛的氣味
4.蛋白質的用途
(1)蛋白質是人類必需的營養物質,能保證身體健康
(2)動物的毛、皮和蠶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可應用于工業上
(3)酶是一類特殊的蛋白質,是生物體內重要的催化劑
油脂
1.油脂的組成
(1)油脂
由高級脂肪酸與甘油[丙三醇:CH2(OH)—CH(OH)—CH2(OH)]通過酯化反應生成的酯,稱為甘油三酯,屬于酯類化合物
(2)組成元素
C、H、O
2.油脂的結構
3.油脂的分類
(1)根據狀態(室溫下)
①植物油脂通常呈液態,稱為油,含較多不飽和脂肪酸成分的甘油酯
②動物油脂通常呈固態,稱為脂肪,含較多飽和脂肪酸成分的甘油酯
注意:油和脂肪統稱為油脂
(2)根據烴基是否相同
①簡單甘油酯:油脂結構中,R、R′、R″為同一種烴基的油脂稱為簡單甘油酯
②混合甘油酯:油脂結構中,R、R′、R″為不同種烴基的油脂稱為混合甘油酯
注意:天然油脂大都是混合甘油酯
4.常見高級脂肪酸
組成油脂的高級脂肪酸種類較多,但多數是含有16~18個碳原子的直鏈高級脂肪酸
名稱 飽和脂肪酸 不飽和脂肪酸
軟脂酸 硬脂酸 油酸 亞油酸
結構簡式 C15H31COOH C17H35COOH C17H33COOH C17H31COOH
常考點:
①油脂的相對分子質量很大,但它不屬于高分子化合物
②油脂是甘油與高級脂肪酸形成的酯,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沒有固定的熔沸點
③萃取溴水中的溴單質不能選擇油脂作萃取劑,因為它們之間能發生加成反應
5.油脂的性質
(1)物理性質
油脂的密度比水的小,黏度比較大,油脂難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油熔點較低,脂肪熔點較高
注意:
脂肪酸的飽和程度對油脂熔點的影響很大。
植物油含較多不飽和脂肪酸的甘油酯,熔點較低;
動物油含較多飽和脂肪酸的甘油酯,熔點較高
化學性質
油脂是多種高級脂肪酸的甘油酯,而在高級脂肪酸中,既有飽和的,又有不飽和的,因而油脂不僅具有酯的化學性質,還兼有烯烴的化學性質
①油脂的水解
以“硬脂酸甘油酯”為例
I、酸性或酶的作用下水解:油脂在人體中(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高級脂肪酸和甘油,被腸壁吸收,作為人體的營養物質
II、堿性水解(皂化反應):油脂在堿性(NaOH)條件下的水解反應中生成的高級脂肪酸的鈉鹽是肥皂的主要成分。所以將油脂在堿性條件下的水解反應稱為皂化反應
常考點:
①肥皂的生產流程如下:
②鹽析的作用:加入的NaCl能降低高級脂肪酸鈉的溶解度,使混合液分成上下兩層,經分離得到高級脂肪酸鈉鹽及其副產品甘油
③酸或堿均可催化酯的水解反應,但堿能使水解反應趨于完全
②油脂的氫化反應
植物油分子中存在,能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將液態油脂轉化為半固態油脂
常考點:
①熱的純堿溶液可以提高去除油脂的效果
②油脂的氫化屬于加成反應,也屬于還原反應。油脂氫化后可以防止因空氣中的氧氣氧化而變質
③油脂不一定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有些油脂是由不飽和的高級脂肪酸與甘油形成的酯,可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有些油脂是由飽和的高級脂肪酸與甘油形成的酯,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④油脂一定能使溴水褪色。由不飽和的高級脂肪酸與甘油形成的油脂,可發生加成反應使溴水褪色。由飽和的高級脂肪酸與甘油形成的油脂,能萃取溴水中的溴而使溴水褪色
常考點:油脂和礦物油的比較
物質 油脂 礦物油
脂肪 油
組成 多種高級脂肪酸的甘油酯 多種烴(石油及其分餾產品)
含飽和烴基 含不飽和烴基
性質 固態或半固態 液態 具有烴的性質,不能水解
能水解并部分兼有烯烴的性質
鑒別 加含酚酞的NaOH溶液,加熱,紅色變淺不再分層 加含酚酞的NaOH溶液,加熱,無變化
用途 營養素可食用,化工原料如制肥皂、甘油 燃料、化工原料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兴县| 临猗县| 综艺| 唐海县| 武威市| 泰州市| 德惠市| 漯河市| 九江县| 义马市| 资溪县| 富锦市| 香港 | 巴林左旗| 麦盖提县| 曲麻莱县| 耿马| 南岸区| 黑河市| 巩留县| 遵义县| 包头市| 桂平市| 顺平县| 密山市| 佛冈县| 合阳县| 贡嘎县| 班玛县| 庆元县| 郯城县| 芜湖市| 泰和县| 招远市| 阿城市| 称多县| 休宁县| 开阳县| 陈巴尔虎旗| 玉屏| 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