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蘇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 第四單元 探索宇宙起初,我們只能用肉眼觀察太空,后來,望遠鏡的出現讓我們能看得更遠。幾百年來,用望遠鏡觀測太空的技術不斷發展,今天,我們已經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宇宙深處了。伽利略·伽利雷(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享年77歲,是意大利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和工程師、歐洲近代自然科學的創始人。伽利略被稱為“觀測天文學之父”、“現代物理學之父”、“科學方法之父”、“現代科學之父”。“伽利略望遠鏡”是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于1609年發明的"人類歷史上第一臺"天文望遠鏡。伽利略望遠鏡是指物鏡是凸透鏡(會聚透鏡)而目鏡是凹透鏡(發散透鏡)的望遠鏡。人類歷史上使用的觀測工具伽利略望遠鏡伽利略用它觀測到了月球的高地和環形山投下的陰影,接著又發現了太陽黑子,此外還發現了木星的4顆衛星。人類歷史上使用的觀測工具射電望遠鏡是接收和測量天體發射的無線電波的望遠鏡,由天線和接收機組成。射電望遠鏡使天文觀測突破了可見光的界限,擺脫了地球大氣及氣候的影響,幫助人類獲取更多的宇宙信息。射電望遠鏡人類歷史上使用的觀測工具人類歷史上使用的觀測工具哈勃空間望遠鏡用哈勃空間望遠鏡能看到距地球 130多億光年的原始星系。哈勃空間望遠鏡是安裝在人造地球衛星上的一臺望遠鏡,由于其避開了大氣層的干擾,對太空的觀測效果更好。人類歷史上使用的觀測工具“中國天眼”“中國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的正式名稱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英文簡稱為FAST,它是利用中國貴州南部洼地的獨特地形條件建造的。人類沖出地球的實踐我國明朝的萬戶是第一個嘗試利用火箭克服地球引力飛天的人。為此,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如今,人類利用火箭終于實現了沖出地球的夢想。明朝的萬戶把多枚火將綁在自己坐的椅子上作為動力裝置,雙手各拿一只大風箏控制方向,結果點燃火箭后,他和飛行器灰飛煙滅。萬戶和他的飛行器人類沖出地球的實踐火龍出水火箭,它是一種二級火箭,第一級火箭是綁在火龍身下的四支火箭點燃后可推動火龍飛行,待第一級火箭燃燒完畢,藏在火龍腹內的火箭自動引燃,這是第二級火箭,此時從火龍口里射出數支火箭,直達目標。中國古代火箭模型人類沖出地球的實踐現代火箭,它依靠發動機噴射工質產生的反作用力向前推進,自身攜帶全部推進劑,不依賴外界工質產生推力。現代火箭你認為沖出地球的困難有哪些?沖出地球的主要困難是使物體獲得足夠大的速度,目前是靠多級火箭實現的。火箭需要攜帶足夠的推進劑,火箭在大氣層內高速上升時與大氣摩擦產生大量的熱量,這些都對火箭的選材、設計、制造等提出了挑戰。體驗地球引力。將沙袋、小球、羽毛等拋向天空,觀察這些物品運動路徑的共同點。沙包小球紙片羽毛地面思考:為什么這些物體向上扔最后會落下來?地球引力用不同的拉力將紙火箭射向天空,觀察紙火箭飛行高度與橡皮筋彈力大小的關系。火箭飛行的高度與橡皮筋拉伸長度有關,伸長度越長,產生彈力越大,紙火箭速度越快,就飛得越高。炮彈速度越快,飛行距離越遠。假如速度達到 7.9 千米 / 秒,炮彈就會繞地球飛行。炮彈的速度填空題填空題選擇題1.用哈勃空間望遠鏡能看到距地球( C )多億光年的原始星系。A.100 B.300 C.1302.目前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是( B )。A.哈勃空間望遠鏡 B. “中國天眼” C.阿雷西博望遠鏡3.北京時間2021年6月11日11時0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北京三號衛星送人預定軌道。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是靠( C )升空的。A.彈力 B.重力 C.反沖力5.( A )專門接收天體發出的無線電波。A.射電望遠鏡 B.光學望遠鏡 C.天文望遠鏡選擇題4.當運載火箭的速度達到( C )時 ,它才會掙脫地球引力而飛向太空。A.5.9千米/秒 B.6.9千米/秒 C.7.9千米/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