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4.2化學反應的調控 習題課 (共42張PPT)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化學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4.2化學反應的調控 習題課 (共42張PPT)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化學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

資源簡介

(共42張PPT)
第2課時 化學反應的調控
習題課
第二章 第四節
4、合成氨工業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密閉容器中的反應 
ΔH<0
673 K、30 MPa下,n(NH3)和n(H2)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
正確的是 (  )
A、P點處反應達到平衡
B、Q點(t1時刻)和E點(t2時刻)處n(N2)不同
C、其他條件不變,773 K下反應至t1時刻
n(H2)比圖中的Q點的值要大
D、M點的正反應速率比 N點的正反應速率小
C
金版小本 基礎鞏固
4. 解析:A. P點是氫氣和氨的物質的量相等的點,該點以后,氫氣的量還在減少,氨的量還在增加,故P點沒有達到平衡,A項錯誤;
B. t1和t2兩個時刻反應均處于平衡狀態,體系中各物質的物質的量不再變化,故Q、E兩點氮氣的物質的量相等,B項錯誤;
C. 773 K>673 K,工業合成氨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氫氣的物質的量增大,C項正確;
D. 反應達到平衡前,M點反應物濃度大于N點反應物濃度,因此M點的正反應速率比N點的正反應速率大,D項錯誤。
6、工業上可通過甲醇羰基化法制取甲酸甲酯
在容積固定的密閉容器中,投入等物質的量的CH3OH和CO,測得相同時間內CO的轉化率隨溫度的變化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增大壓強,甲醇轉化率增大
B、B點反應速率v正=v逆
C、平衡常數:K(75 ℃)>K(85 ℃);反應速率:vBD、生產時反應溫度控制在80~85 ℃為宜
B
金版小本 基礎鞏固
解析:A. 該反應的正反應是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增大壓強,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甲醇的轉化率增大,故A項正確;
B. 由題圖可知,隨著溫度的升高,CO的轉化率先增大后減小,在相同時間內,約83 ℃時反應達到平衡,B點時反應沒有達到平衡,仍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則v正>v逆,故B項錯誤;
C. 達到平衡后,升高溫度,CO轉化率降低,平衡逆向移動,平衡常數減小,則K(75 ℃)>K(85 ℃),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大,因此vBD. 由題圖可知,在80~85 ℃時,CO的轉化率較大,且反應速率較大,因此生產時反應溫度控制在80~85 ℃為宜,故D項正確。
8.(2022·江蘇泰州高二期末)用ZSM-5分子篩催化1-丁烯裂解制丙烯的反應體系中,主要發生的反應如下。
反應Ⅰ:  ΔH=+579 kJ/mol
反應Ⅱ:  ΔH=+283 kJ/mol
已知催化劑ZSM-5分子篩的篩孔徑越小,越有利于生成碳原子數少的產物。在0.5 MPa下,上述體系平衡時丁烯、丙烯、乙烯的質量分數與溫度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圖中曲線x表示丁烯的質量分數隨溫度的變化
B、在0.5 MPa下,該工藝選擇的適宜溫度為300 ℃
C、 的ΔH=+296 kJ/mol
D、高于500 ℃,丙烯質量分數降低可能是因為裂解產生的碳顆粒附著在ZSM-5分子篩的篩孔上所致
D
解析:A. 由圖可知,曲線x表示生成物乙烯的質量分數與溫度的關系,曲線y為丁烯的質量分數與溫度的關系,300 ℃時,乙烯的質量分數最小,丙烯的質量分數最大,當溫度高于500 ℃時,催化劑的活性降低導致丙烯質量分數降低。由分析可知,曲線x表示生成物乙烯的質量分數與溫度的關系,故A項錯誤;
B. 由分析可知,在0.5 MPa下,500 ℃時,丙烯的質量分數最大,則生成丙烯的適宜溫度為500 ℃,故B項錯誤;
C. 由蓋斯定律可知,得反應 ,則ΔH==+148 kJ/mol,故C項錯誤;因為催化劑 ZSM-5 分子篩的篩孔徑越小,越有利于生成碳原子數少的產物。
D. 當溫度高于500 ℃時,丙烯質量分數降低可能是因為裂解產生的碳顆粒附著在 ZSM-5 分子篩的篩孔上所致,故D項正確。
9、298.15 K時,N2、H2與NH3的平均能量與合成氨反應的活化能的曲線圖如圖所示,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若反應中生成2 mol氨,則反應   (填“吸熱”或“放熱”)  kJ。
(2)圖中曲線  (填“a”或“b”)表示加入鐵觸媒的能量變化曲線,鐵觸媒能增大反應速率的原理是    
。
放熱
92
b
催化劑改變了反應的歷程,降低了合成氨反應的活化能
金版小本 拓展提高
(3)合成氨反應中平衡混合物中氨的體積分數與壓強、溫度的關系如圖所示。若曲線c對應的溫度為500 ℃,則曲線d對應的溫度可能是   (填字母)
A.600 ℃ B.550 ℃ C.500 ℃ D.450 ℃
D
解析: (1)由圖中能量狀態可知,N2與H2具有的總能量高于NH3所具有的能量,故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并且反應 ,每生成2 mol NH3放出(600-508) kJ=92 kJ熱量。
(2)合成氨反應中,加入鐵觸媒后,由于改變了反應歷程,使反應的活化能降低,從而增大了反應速率,故曲線b代表加催化劑后的能量變化曲線。
(3)對于合成氨反應,當其他條件不變時,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平衡混合物中NH3的體積分數降低。圖像中,當壓強不變時,曲線d對應的溫度下平衡混合物中NH3的體積分數大于曲線c對應的NH3的體積分數,所以曲線d對應的溫度低于曲線c對應的溫度。
①表中x=      ;前2 min內CH4的反應速為      。
②反應在3~4 min時,氫氣的物質的量增多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充入水蒸氣 B、升高溫度
C、使用催化劑 D、充入氫氣
(4)合成氨所需的氫氣可由甲烷與水反應制備。發生的反應為
ΔH>0
一定溫度下,在容積為1 L的密閉容器中發生上述反應,各物質的物質的量濃度變化如下表:
B
0.05 mol/(L· min)
0.11
(4)①前2 min內CH4的反應速率為v(CH4)=v(H2)=×=0.05 mol/(L·min)。由表分析2~
3 min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此時生成H2的濃度為0.3 mol/L。
   0.2   0.3   0   0
   0.1   0.2   0.1   0.3
   0.1   0.2   0.1   0.3
   0.09  0.19   0.11  0.33
所以x=0.11
②3 min時,若充入水蒸氣,平衡向右移動,4 min時,水蒸氣濃度應大于0.2 mol/L;若升高溫度,平衡向右移動,反應物濃度均減小,生成物濃度均增加,而且變化量正好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該條件符合要求;使用催化劑,平衡不移動;充入H2,平衡向左移動,CH4、H2O的濃度均大于3 min 時的濃度。
10、科學家一直致力于研究常溫、常壓下“人工固氮”的新方法。在常溫、常壓、光照條件下,N2在催化劑(摻有少量Fe2O3的TiO2)表面與水發生反應,生成的主要產物為NH3。進一步研究NH3生成量與溫度的關系,部分實驗數據見下表(光照、N2壓強 1.0×105 Pa、反應時間3 h)。
相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ΔH=+765.2 kJ/mol
回答下列問題。
(1)與目前廣泛使用的工業合成氨方法相比,該方法中固氮反應速率較小。請提出可增大其反應速率且增大NH3生成量的建議:  。
升溫、增大N2濃度
金版小本 拓展提高
(2)工業合成氨的反應為 。設在容積為 2.0 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0.60 mol N2(g)與1.60 mol H2(g),反應在一定條件下達到平衡時,NH3的物質的量分數(NH3的物質的量與反應體系中總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則:
①該條件下N2的平衡轉化率為  。
②該條件下反應 的平衡常數為    。
③根據合成氨反應的特點分析,當前比較有前途的研究發展方向
是    (填字母)。
A.研制耐高壓的合成塔
B.采用超大規模的工業生產
C.研制耐低溫復合催化劑
D.探索不用H2與N2合成氨的新途徑
66.7%
5.0×10-3
C
解析: (2)①設反應過程中消耗x mol N2(g)。
起始量/mol   0.60  1.60     0
變化量/mol    x    3x     2x
平衡量/mol   0.60-x  1.60-3x   2x
平衡時反應體系總物質的量=[(0.60-x)+(1.60-3x)+2x] mol=(2.20-2x) mol,
NH3(g)的物質的量分數為= ,解得x=0.40,
N2的平衡轉化率為 ×100%≈66.7%。
②設此時反應的平衡常數為K。
平衡時,c(NH3)= mol/L=0.40 mol/L,
c(N2)= =0.10 mol/L,
c(H2)= mol/L=0.20 mol/L,因此,K= =5.0×10-3。
1.我國科研人員研制了Ti H Fe雙溫區催化劑 (Ti H區域和Fe區域的溫度差可超過100℃)利用該催化劑合成氨的反應歷程如圖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劑表面上的物種用*標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歷程中能量變化最大的是2.46eV,是氮
分子中氮氮三鍵的斷裂過程
B.在高溫區加快了反應速率,低溫區提高了氨的產率
C.③為N原子由Fe區域向Ti H區域的傳遞過程
D.①③在高溫區發生,②④⑤在低溫區發生
B
能力提升----反應歷程
1.解析:A.該歷程中能量變化最大的是2.46eV,是氮分子中吸附過程,氮氮三鍵的斷裂過程是歷程②,吸熱 1.87eV ( 2.46eV)=0.59eV,故A錯誤;
B.一般而言,升高溫度可提高反應速率,則在高溫區加快了反應速率,由于合成氨反應是放熱反應,因此低溫區提高了氨的產率,故B正確;
C.③為Ti H Fe吸附N的歷程,④為N原子由Fe區域向Ti H區域的傳遞過程,故C錯誤
D.①是催化劑吸附氮氣的歷程,②是過渡態的歷程,③為氮氣解離為氮原子的歷程,都為吸熱反應,因此在高溫區發生,④⑤為了增大平衡產率,需要在低溫區進行,故D錯誤。綜上所述,答案為B。
解題思路
反應歷程:涉及多步反應
(1)單個反應步驟的含義
(2)單個反應步驟的能量變化值
(3)決速步反應:決定一個反應速率快慢的關鍵步驟,即活化能最高的反應步驟
2.羰基硫(COS)是一種糧食熏蒸劑,能防止某些害蟲和真菌的危害。在一定條件下,將CO與H2S以體積比1:2置于某剛性密閉容器中發生下列反應:CO(g)+H2S(g) COS(g)+H2(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升高溫度,H2S的濃度增大,表明該反應是吸熱反應
B.通入CO后,正反應速率逐漸增大,逆反應速率不變
C.COS與H2的體積比保持不變時,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
D.向反應器中再通入CO,能使H2S的轉化率增大
D
能力提升----速率與轉化率
2.解析:A.升高溫度,H2S的濃度增大,說明平衡逆向移動。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所以表明該反應的正反應是放熱反應,故A錯誤;
B.通入CO后,反應物濃度增大,正反應速率逐漸增大,平衡正向移動,生成物濃度隨之增大,逆反應速率也隨之增大,故B錯誤;
C.COS與H2都是生成物,該反應起始時加入的是反應物,則生成物COS和H2的體積比始終為1:1,所以COS和H2體積比保持不變時,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故C錯誤;
D.向反應器中再通入CO,平衡正向移動,轉化的H2S增多,則H2S的轉化率增大,故D正確;
A
3.在恒容密閉容器中通入A、B兩種氣體,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
達到平衡后,改變一個條件(x),下列量(y)一定符合圖中曲線的是( )
A.A B.B C.C D.D
能力提升----速率與轉化率
3.解析:A.恒容下再加氣體A,A的濃度增大,平衡正移,B的轉化率增大,A正確
B.催化劑只改變反應速率,不影響平衡移動,與圖象不符,B錯誤;
C.該反應是一個反應后氣體分子數減小的反應,增大壓強,平衡正移,混合氣體的總物質的量減小,與圖象不符,C錯誤;
D.該正反應為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正移,混合氣體的總物質的量減小,與圖象不符,D錯誤;
D
4.合成氨反應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合成氨反應在任何溫度下都能自發
B.1molN2與過量H2充分反應放熱92.4kJ
C.合成氨實際生產中選擇高壓和低溫
D.將氨液化分離,可促進平衡正移及循環利用氮氣和氫氣
能力提升----速率與轉化率
4.解析:A.合成氨時放熱且熵減的反應,根據 G= H-T S<0能自發可知,該反應低溫下能自發,A錯誤;
B.該反應為可逆反應,不能完全進行,因此1molN2與過量H2充分反應放熱小于92.4kJ,B錯誤;
C.為了加快反應速率,實際生產中選擇高壓(10-20MPa)和高溫(400℃-500℃),C錯誤;
D.氨氣易液化,液化分離后生成物減少,平衡正向移動,沒有液化的H2和N2可以繼續放入反應器中反應,循環利用,D正確;
解題思路
速率和轉化率
(1)了解反應本身特點
(2)溫度、壓強、濃度、催化劑對反應的影響
(3)速率計算,轉化率計算(注意單位)
(4)判斷平衡狀態(如某個條件不變,則證明處于平衡狀態)
D
5.以Fe3O4為原料煉鐵,主要發生如下反應:
反應Ⅰ:
反應Ⅱ:
將一定體積CO通入裝有Fe3O4粉末的反應器,其它條件不變,反應達平衡,測得CO的體積分數隨溫度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Q2<0
B.反應溫度越高,Fe3O4主要還原產物中鐵元素的價態越低
C.在恒溫、恒容的反應器中,當壓強保持不變時,反應Ⅰ、Ⅱ均達到平衡狀態
D.溫度高于1040℃時,反應I的化學平衡常數K>4
能力提升----平衡常數
5.解析:A.反應Ⅰ是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CO體積分數減小,而圖中溫度在570℃以下,CO的體積分數增大,說明反應Ⅱ逆向移動,則反應Ⅱ是放熱反應即Q2>0,故A錯誤;B.根據圖中信息可知,溫度在570℃以上,CO的體積分數隨溫度升高不斷減小,說明以反應Ⅰ為主,反應溫度越高,Fe3O4主要還原產物中鐵元素的價態越高,故B錯誤;C.反應Ⅰ、Ⅱ都是等體積反應,因此在恒溫、恒容的反應器中,當壓強保持不變時,反應Ⅰ、Ⅱ不能說明達到平衡狀態,故C錯誤;D.由圖中信息可知,在1040℃時,發生的反應為反應Ⅰ,一氧化碳體積分數為20%,則反應的平衡常數,反應Ⅰ是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平衡常數增大,當溫度高于1040℃時,因此反應I的化學平衡常數K>4,故D正確。
解題思路
平衡常數
(1)了解反應本身特點
(2)三段式(注意單位,不能忽視體積)
(3)改變條件對平衡常數的影響



“熱Fe”高于體系溫度,N2在“熱Fe”表面斷裂,有利于提高合成氨反應速率
“冷Ti”低于體系溫度,氨氣在“冷Ti”表面生成,有利于提高氨的平衡產率


1
減小
調控的考慮因素
是否影響平衡:轉化率、產率、產物占比
是否影響速率:生產效率、反應接觸時間受限
是否節約成本:特殊工藝設計,部分條件選擇
化學反應的調控
影響化學反應進行的因素
本身因素
反應條件
組成、結構和性質
溫度
壓強
濃度
催化劑
化學反應的調控
綜合分析影響
速率與平衡的因素
THANK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治县| 镇康县| 耒阳市| 临汾市| 北安市| 延吉市| 察雅县| 延吉市| 富宁县| 太原市| 周宁县| 西安市| 汉源县| 茌平县| 思茅市| 靖西县| 宁陵县| 临颍县| 民县| 石棉县| 扶绥县| 津南区| 裕民县| 股票| 清水县| 长治市| 商南县| 浦城县| 千阳县| 芜湖县| 台山市| 金秀| 孙吴县| 方城县| 安龙县| 文化| 夏河县| 邵阳市| 车险| 正阳县| 积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