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八上科學第一章復習(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八上科學第一章復習(含答案)

資源簡介

第一章復習和總結
實驗裝置 前后裝置哪個優點多?
注意點 ④{宏觀}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不能認為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微觀} A.一個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一個氧分子由兩個氧原子構成;一個氫分子由兩個氫原子構成。B.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的;氫氣是由氫分子構成⑤電解水時產生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大于2:1的原因有:A.產生的氧氣氧化電極而減少; B.在水中氧氣的溶解度大于氫氣。
典例1:(2022八上·柯橋期中)如圖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和電解水生成氣體體積與時間的關系圖。回答下列問題。
(1)若甲試管生成A氣體,則b應該接直流電源的   極。
(2)把帶火星的木條放入B氣體中,能看到的現象是   ,說明B氣體具有的化學性質是   性。
(3)實驗中得到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略大于2: 1的原因可能是   。
考點一、浮力產生的原因及定義
典例1:如圖所示,一個塑料小球堵在一個水池的出口處,水無法排出,則該小球( )
A.不受水的浮力,也不受水對它的壓力 B.仍受水的浮力
C.不受水的浮力,但受水對它的壓力 D.無法判斷
變式2:如圖所示,在容器中放一個上、下底面積均為10cm2、高為5cm,體積為80cm3的均勻對稱石鼓,其下底表面與容器底部完全緊密接觸,石鼓全部浸沒于水中且其上表面與水面齊平,則石鼓受到的浮力是(取g=10N/kg)(  )
A.0 B.0.3N C.0.5N D.0.8N
考點二、阿基米德原理
地球引力變化引起的浮力變化問題:
1.(2021八上·諸暨期中)如圖,一個彈簧一端固定物體,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放在裝滿水的裝置中處于靜止.設想從某一天起,地球的引力減為一半,則彈簧對物體的彈力(彈簧處于壓縮狀態)(  )
A.不變 B.減為一半 C.增加為原值兩倍 D.彈簧對物體無彈力
2.(2021八上·蘭溪月考)假如地球的引力減小一半,那么對于漂浮在水面上的某艘船來說,它所受的重力和吃水深度(吃水深度指水面到船底的深度)與原來相比,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船受到的重力不變。船的吃水深度也不變 B.船受到的重力減小,船的吃水深度也減小
C.船受到的重力不變,船的吃水深度減小 D.船受到的重力減小,船的吃水深度不變
3.(2023八上·杭州月考)如圖所示,在一個裝滿水的容器中,輕質彈簧的一端連著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已知小球的體積為500 cm3,小球靜止時受到彈簧對它向下的拉力,拉力大小為2 N.取g=10 N/kg,則:
(1)此時小球受到的浮力為多少
(2)該小球的密度為多少
(3)如果地球的引力減小為一半,即g取5 N/kg,水的密度不變,則彈簧的長度會如何變化 請說明理由。
(4)如果將彈簧剪斷,請分析小球的運動情況,并計算此時小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考點三、物體的沉浮條件和應用
  (1)F浮 < G, ρ液>ρ物時 物體下沉; (2)F浮 > G, ρ液>ρ物時 物體上浮;
  (3)F浮 = G,ρ液=ρ物時 物體懸浮 (4)F浮 = G,ρ液>ρ物時 物體漂浮
典例1 變式1
典例1:如圖所示三個體積相同的實心球體在同一液體中靜止,那么所受到的浮力最小的是   球。如果三個球質量相等,則三個球所受浮力大小關系   
變式1:(2022·湖州長興模擬)三根相同的輕質彈簧,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另一端分別與三個體積相同的實心球相連。向容器內倒入某種液體,待液體和球都穩定后,觀察到如圖所示情況,乙球下方的彈簧長度等于原長。
(1)這三個球受到的浮力大小關系是 (填字母)。
A.F甲< F乙F乙>F丙 C.F甲=F乙=F丙
(2)這三個球的密度大小關系是 (填字母)。
A.ρ甲<ρ乙<ρ丙 B.ρ甲>ρ乙>ρ丙 C.ρ甲=ρ乙=ρ丙
(3)其中   (填“甲”“乙”或“丙”)球的密度與液體密度相同。
考點四、密度計 密度計的刻度特點“上小下大、上疏下密”。
典例1:(2023八上·海曙期末)小科在一根一端密封的圓柱形空心玻璃管(足夠長)下端繞上一段細鐵絲,制成一支密度計,用它來測量液體密度。已知玻璃管橫截面積為3cm2,質量為20克,鐵絲質量10克,測量過程中杯內液體總量沒有變化。使用中,小科發現細鐵絲很容易滑落,于是他改變這段鐵絲形狀,并把鐵絲置于玻璃管內,當再次測量同一杯液體密度時(如圖乙),杯內液體將   (填“比A處高”“比A處低”或“仍在A 處”);現對改進后的密度計標定刻度(即在相應位置標識刻度以及對應的密度值),則示數為0.8g/cm3的刻度線應標在離玻璃管底部   cm處。
變式1:(2022八上·縉云期末)小科按照教材中“綜合實踐活動”的要求,制作簡易密度計。
(1)取一根粗細均勻的飲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適量金屬絲,并用石蠟封口。塞入金屬絲的目的是使吸管能在液體中   。
(2)將吸管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圖(a)所示,測得浸入的長度為H;放到另一液體中的情景如圖(b)所示,浸入的長度為h。用ρ液、ρ水分別表示液體和水的密度,則ρ液   ρ水(填“>”、“<”或“=”)。
實驗次數 1 2 3 4 5
液體密度ρ/g·cm-3 0.8 0.9 1.0 1.1 1.2
浸入的深度h/cm 6.3 5.6 5.0 4.5 4.2
(3)小科做了五次實驗,獲得的數據如上表:小科根據實驗數據在吸管上標出0.8、0.9、1.0、1.1、1.2刻度線(單位g/cm3)。小科通過比較上述實驗數據,可不可以研究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系,并請說明原因   。
(4)接著小科再用這個密度計測量食油的密度。但操作時卻出現了圖(c)所示的情形。請你幫助小科稍加改進,利用該密度計順利測出食油的密度   。
考點五、輪船模型半潛船等漂浮物
1.(2021八上·樂清月考)2020年4月23日,“雪龍”號考察船圓滿完成歷時198天的南極考察任務,返回上海碼頭落錨。在鐵鏈拉著鐵錨緩慢放入水中時,經歷了如圖所示三種情況:圖甲中鐵錨部分浸入水中;圖乙中鐵錨完全浸沒水中但未觸底;圖丙中鐵錨沉底。三種情況下船身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別為F甲、F乙、F丙(忽略鐵鏈的體積),它們的大小關系是(  )
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D.F甲2.(2021八上·義烏月考)近年來,中國為了維護領海主權,在南海放置浮標以監測水位變化,監測發現,從夏季 到冬季,海水溫度下降,體積收縮。如圖所示,此過程中,若浮標體積保持不變,則浮標受到的(  )
A.浮力變大,露出體積變小 B.浮力變小,露出體積變大
C.浮力不變,露出體積變大 D.浮力不變,露出體積變小
考點七、浮力秤
典例1:如圖是浮力秤結構示意圖,構造如下:兩個底面積 不同的圓柱形玻璃容器,大容器底面積是 300cm2,高度是 21cm,小容器底面積是 250cm 2,高度是 25cm,質量是 250g, 小容器漂浮于大容器的水中,兩容器壁厚可忽略不計。問:
(1)不放被測物時,小容器受到的浮力為 ▲ 牛。
(2)已知該浮力秤的最大 V 排為 21cm×250cm 2,請計算該浮力秤測質量的量程。
(3)分析計算 11N 的水能否完成該浮力秤最大質量的稱量?
變式1:(2023八上·余姚期末)某校“制作浮力秤”項目研究小組,制成如圖所示浮力秤。使用過程中,發現稱量范圍較小,有待提升改造。

【原理分析】浮力秤是利用物體漂浮時,F浮=G物的原理工作的: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問題提出】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存在怎樣的定量關系?
【方案設計】
器材:懸掛式電子秤、金屬塊(4.0N)、大燒杯、水以及各種不同密度的溶液等。
步驟:①將金屬塊掛在電子秤下,讀取電子秤示數并記錄;
②將金屬塊浸沒在盛水的燒杯中,讀取電子秤示數并記錄,然后取出金屬塊擦干;
③按照步驟②的操作,換用不同密度的溶液,多次重復試驗。
【數據處理】
實驗編號 1 2 3 4 5 6 7
液體密度ρ液(g/cm3) — 0.8 1.0 1.2 1.4 1.9 2.0
電子秤示數F拉(N) 0.4 3.6 3.5 3.4 3.3 2.6 3.0
浮力大小F浮(N) — 0.4 0.5 X 0.7 1.4 1.0
【交流分析】
(1)表格中x的數據是   ;
(2)實驗過程中,除步驟①外,其余每一次測量,金屬塊都需要浸沒,其目的是   ;
(3)小組同學對實驗數據進行了分析討論,認為第6次實驗數據異常。若電子秤正常工作、電子秤讀數和表中數據記錄均無誤。則造成此次實驗數據異常的原因可能是   ;
(4)【得出結論】……
【知識應用】根據以上探究,寫出一種增大浮力秤稱量范圍的方法   。
考點八、根據密度關系或受力分析判斷浮沉
1.(2021八上·蘭溪月考)小明同學將一只蘋果放入水中,蘋果在水里處于懸浮狀態,則此蘋果的密度為
    kg/m3 。小明從水中取出蘋果,分成一個大塊和一個小片(如圖所示),再將小片放入水中,發現小片河入水中,據此現象可以推斷:若將大塊浸沒水中,松手后大塊將會   (選填“上浮”、“懸浮”或“下沉”)。
2.(2020八上·杭州月考)如圖是“彩球溫度計”簡易模型,它由體積相同、質量不同的小球及液體組成,圖中四個彩球所受浮力的關系為(  )
A.FB=FC=FD B.FB>FC>FD C.FA>FB=FC D.FD=FB考點九、氣球懸掛模型:
1.(2021八上·杭州期中)把一鐵塊系在氣球上,放入水中,恰好懸浮于水中某處,如圖所示,現沿容器壁緩緩注入一些水,則鐵塊和氣球將 (  )
第1-2 圖
A.仍然懸浮 B.下沉 C.上浮 D.都有可能
2.(2021八上·金華期中)如圖所示,一個充氣的氣球下面掛一個金屬塊,把它放入水中某處恰能靜止,如果把金屬塊及氣球的位置輕輕向下移動些,則金屬塊及氣球(  )
A.仍能靜止 B.向下運動 C.向上運動 D.不能確定
3.(2021八上·椒江期中)小明用礦泉水瓶和小玻璃瓶制作了一個浮沉子(如圖),他將裝有適量水的小玻璃瓶瓶口朝下,使其漂浮在礦泉水瓶內的水面上,礦泉水瓶內留有少量空氣,擰緊瓶蓋使其密封,用力擠壓礦泉水瓶側面時“浮沉子”下沉,松手后“浮沉子”上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浮沉子”下沉時,所受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
B.無論怎樣擠壓礦泉水瓶側面,“浮沉子”不可能懸浮在水中
C.“浮沉子”上浮時,小瓶內的壓縮空氣會將內部的水壓出
D.潛水艇與“浮沉子”浮沉的原理相同
第3題圖 第4題圖
4.(2020八上·杭州月考)如圖所示,一支重0.4N的試管管口朝下,管內封住適量的空氣恰好懸浮在水中,此時它受到的浮力是   N。若用手指輕輕按壓一下試管底,則試管將會   (選填“先下沉后上浮”、“一直下沉”或“先下沉后懸浮”)。
考點10:冰融化液面升降問題
(一)純冰浮于純水上,熔化后液面無變化。
《二)冰中含有雜質,漂浮在純水上:
①若冰中所含雜質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冰熔化后液面下降。
②若冰中所含雜質密度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冰熔化后液面不變。
〈三)純冰浮在不同密度的液體表面上:
①若液體密度大手水的密度,冰熔化后液面上升。 ②若液體密度小手水的密度,冰熔化后液面下降。
(四)容器中的固態物質投人水中后判斷液面升降:
①固態物質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時,物體投人水中后水面高度無變化。
②固態物質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時,物體投人水中后水面高度無變化。
③固態物質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時,物體投人水中后水面高度下降
第1題圖 第2題圖 第3題圖 第4題圖
1.(2020八上·嘉興月考)將一冰塊放入濃鹽水
中,液面位置如圖所示,若冰完全熔化,則下列哪位同學的說法是正確的(  )
A.小譽:液面將上升 B.小諾:液面將下降 C.小峰:液面將不變 D.小燦:無法確定
2.如圖,一杯果汁(密度大于水),加冰后液面正好同杯口相平。則在冰塊熔化過程中(  )
A.液面不變,液體不溢出 B.液面不變,液體溢出 C.液面下降 D.無法確定
3.如圖所示,在一塊長方形的泡沫塑料上用細線縛著一塊卵石,使它漂浮在玻璃缸內的水面上。這時泡沫塑料恰好露出一半體積,玻璃缸里的水面在缸壁的a處。現將泡沫塑料和卵石翻個身,使卵石在泡沫塑料的下面,并仍放在原來玻璃缸的水中,當它平衡時,玻璃缸中的水面位置(  )
A.在a處以上 B.在a處以下 C.仍在a處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
4.(2022·浙江臺州·八年級期末)小金把家里景觀水池底部的鵝卵石取出清洗,他先將一個重為15N的空桶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將池底的鵝卵石撈出放置在桶內,桶仍漂浮在水面(不考慮撈出過程中帶出的水,ρ水=1.0×103kg/m3)
(1)某塊鵝卵石在水池底部時,它受到的浮力    它的重力(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全部鵝卵石撈出放置在桶內時,水池內水面高度與鵝卵石未撈出時相比會_______(選填“上升”、“下降”或“不變”)。若此時桶排開水的體積為5.0×10-3m3,求桶內鵝卵石的總質量。
考點十一、臺秤示數問題
1.(2021八上·杭州期中)如圖所示,甲乙兩臺秤上各有一個容器,一個裝滿水而另一個未裝滿水,現各將一手指浸入水中,手指與容器壁、底都不接觸,則在手指浸入水中之后,兩臺秤的示數變化(  )
A.甲變小,乙不變 B.甲變大,乙不變
C.甲不變,乙變大 D.甲變小,乙變大
2.(2021八上·紹興期中)將一冰塊用細線拴住慢慢地浸入到酒精中,并保持懸置狀態(如圖),在冰塊浸入的過程中,臺秤的讀數將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在冰塊熔化過程中,容器內液面將   (選填“上升”“下降”或“不變”),臺秤的讀數將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冰的密度為0.9×103 kg/m3,酒精的密度為0.8×103kg/m3,整個過程中無液體溢出)
3.(2021八上·蘭溪月考)如圖所示,臺秤上放置一個裝有適量水的燒杯,已知燒杯和水的總重為2 N,將一個重力為1.2 N,體積為2×10 4 m3的長方體實心物體A用細線吊著,然后將其一半浸入燒杯的水中。(g取10 N/kg)
(1)物體A所受浮力是多少
(2)細線對物體A的拉力為多少
(3)當把細線剪斷后,物體A受到的浮力為多少,臺秤的示數為多少
4.(2021八上·寧波期末)如圖所示,在容器底部固定一輕質彈簧,彈簧上方連接有一邊長為10厘米正方體木塊A,容器側面底部有一閥門B控制出水口,此時木塊A恰好浸沒在水中。隨后打開閥門B,緩慢放水,直至木塊A完全離開水面時,再關閉閥門B的這個過程中,彈簧彈力F與木塊露出水面的體積V的關系如圖乙所示。
(1)D點時木塊A受到的浮力   重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DE段彈簧處于   (填“壓縮”或“伸長”)狀態。
(3)若木塊A密度為0.6×103kg/m3求c和d的值。
考點12-物質的溶解度
1.(2022·寧波期中)如圖為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Q點的含義是 ;
(2)若使接近飽和的丙溶液轉變成飽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任寫一種方法);
(3)甲中含少量乙時,可通過 的方法提純甲;
(4)t2℃時,將35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攪拌后,所形成溶液的質量為 g;
(5)將t2℃的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所得三種溶液溶質質量分數關系正確的是 (填選項字母)。
A.甲=丙<乙 B.甲=乙>丙 C.乙>甲>丙
考點13、溶質質量分數的誤差分析
考點精要:①計算時的誤差:計算的溶質偏小或計算的溶劑偏大—質量分數偏小,反之偏大。②稱量時的誤差:溶質本身不純、溶質本身不干燥—質量分數偏小,物體與砝碼位置放反—質量分數偏小,砝碼生銹或沾有油污—質量分數偏大。③量量時的誤差:俯視—質量分數偏小,仰視—質量分數偏大。④溶解時的誤差:溶質未完全溶解—質量分數偏小,溶質撒落—質量分數偏小,燒杯內有少量水分—質量分數偏小。⑤貯存、裝瓶時的誤差:瓶內有少量水分—質量分數偏小,溶液撒落—質量分數不變。
典例1:(2022·浙江浦江縣八年級期末)氯化鈉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興趣小組提純含少量泥沙等雜質的粗鹽,操作流程如下:
(1)甲圖操作①為乙圖中的___________(填圖中的字母)。
(2)圖乙B中加熱到___________時,停止加熱。
(3)實驗結束后稱量獲得的精鹽,并計算精鹽的制得率(制得率=精鹽質量/粗鹽質量),下列選項中會導致精鹽制得率偏大的有___________。
A.蒸發時有固體濺出 B.過濾時濾紙有破損
C.過濾后濾液仍然渾濁就蒸發結晶 D.蒸發后,所得精鹽很潮濕
E.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鹽時,加入的水量不足
(4)通過甲圖的操作③得到了精鹽(晶體表面無水分)。小組同學興奮地宣布:終于制得了純凈的氯化鈉!對此,老師不同意這個看法。請你幫老師說出理由:___________。
考點十四、物質分離的方法——結晶
典例10:(2022·浙江臺州·八年級期末)右圖為 A、B 兩種固體物質溶解度曲線, 請結合圖形回答下列問題。
(1)交點C表示的意義是:在___________℃時,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2)50℃時,A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___________;
(3)如果在大量的A中含有少量雜質B,要提純A,可先將樣品配制成溶液,再采取___________(選填“蒸發溶劑”或“冷卻熱飽和溶液”)結晶的方法獲得更高純度的A。
實驗探究
1.(八上·衢州期中)實驗興趣小組探究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他們首先探究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與深度是否有關,將一個重力為G且密度大于水的長方體,用記號筆進行16等分,如圖甲所示用彈簧測力計分別掛在掛鉤1和2處,浸入水中至第2條線與液面保持相平,如圖乙、丙所示。觀察彈簧測力計示數,并記下F1和F2的值。
(1)兩次實驗均將長方體浸入水中至第2條線(從下往上數),其目的是________。
(2)實驗小組發現:________(填實驗現象),于是他們推導出兩次實驗中長方體所受的浮力相等。根據實驗現象,小組得出正確的結論。
(3)實驗興趣小組探究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是否有關,在實驗中觀察到將同一個物體浸沒在密度越大的液體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越小。于是小組同學認為可以將如乙圖所示裝置改裝成一個能測量液體密度的簡易的密度秤,把彈簧測力計的刻度盤改裝成密度秤的刻度盤,將如何操作?________
2.(八上·天臺月考)在學習浮力過程中,許多同學有疑問:浮力大小是否和水的多少有關?10牛的水能產生多少大的浮力?
(1)小柯從實驗室找來了燒杯、木塊(不吸水)、彈簧測力計等器材,研究浮力大小是否和水的多少有關:先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木塊的重力(如圖甲)。再將木塊放入燒杯內的水中,木塊處于漂浮狀態(如圖乙)。然后他________(填操作),發現木塊仍然漂浮。經分析可知,木塊兩次受到的浮力都為________牛。從而得出木塊漂浮時浮力大小與水的多少無關。
(2)小柯進一步開展了如圖丙實驗。往兩個形狀相同的塑料盆A、B中各加入10N的水,再將B盆放入A盆,B盆漂浮。這時B盆所受浮力:F浮=GB盆+10N > 10N。繼續往B盆內加20N的水,B盆仍漂浮。此實驗可得結論是________。
3.為了直觀驗證阿基米德原理,小明改進了實驗裝置,如圖所示,把彈簧測力計上端固定在鐵架臺上,用粗鐵絲做一個框,掛在彈簧測力計掛鉤上,在粗鐵絲框上端懸吊一個金屬塊,下面放一小杯。鐵架臺的支架上放置一只溢水杯,溢水杯跟金屬塊、粗鐵絲框、小杯都不接觸。
(1)首先平穩緩慢地抬高放有溢水杯的支架,使金屬塊完全浸沒入水中,但不與溢水杯底部接觸,(如圖甲→乙→丙),在此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示數:F甲________F丙(填“>”、“=”或“<”)。
(2)然后再平穩緩慢地降低溢水杯支架,使金屬塊完全離開水面(如圖丁),可以計算出圖丙中金屬塊所受到的浮力約為________牛,此時浮力的測量數值將比真實數值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________。
4.甲、乙兩位同學分別對“物體的浮沉條件”進行了探究。
(1)甲同學的探究方案
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量程0~5N,分度值0.2N)、天平(帶砝碼盒)、量筒及水、蠟塊(9g 左右)。
探究問題:蠟塊的上浮條件。實驗過程:
①首先測量蠟塊的重力:方案一是用彈簧測力計直接測出蠟塊的重力;方案二是用天平測出蠟塊的質量,再求出重力。
在方案一、二中,你支持方案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②測量蠟塊受到的浮力:量筒中放入適量的水,把蠟塊放在水中,浮在水面時,測出蠟塊排開水的體積,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浮力。
你認為上述操作存在的問題是________。
③通過比較蠟塊的重力和受到的浮力,可知物體上浮的條件。
(2)乙同學的探究方案
實驗器材:裝有水的大燒杯、蠟塊、鐵釘(見圖)。
探究問題:蠟塊的下沉條件。
實驗過程:把蠟塊浸沒在水中,松手后,發現蠟塊要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為了使浸沒在水中的蠟塊會下沉,設計了兩種實驗方案。
方案一:將一根鐵釘全部插入蠟塊中,然后將蠟塊浸沒在水中松手,發現蠟塊沉入水底。
方案二:用同樣的鐵釘,但只將其部分插入蠟塊中,將蠟塊浸沒在水中松手,發現蠟塊也沉入水底。
①從物體受力的角度看,在蠟塊中插入鐵釘是為了改變________的大小。
②能夠得到的實驗結論是________。
③雖然兩種方案的實驗結果基本一致,但老師認為方案一更科學。你認為老師這樣評價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g取10N/kg)
5.(2019八上·天臺期中)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做粗鹽(含有難溶性雜質)提純實驗,并用所得的精鹽配制一定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
實驗一:圖1是同學們做粗鹽提純實驗的操作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攪拌的作用是________。
(2)操作⑥中的錯誤是________。
(3)實驗二:用提純得到的精鹽配制氯化鈉溶液。小雪所取蒸餾水的體積如圖3所示,則該實驗小組原計劃配制的氯化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_(水的密度約為1g/cm3)。進行正確實驗后,經檢測,所配制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填序號)。
①氯化鈉固體仍然不純 ②燒杯先用少量蒸餾水潤洗
③量取水時,仰視讀數 ④配好的溶液裝瓶時,有少量溶液灑出
⑤量好的水倒入燒杯時,有少量水濺出
6.(2023八上·新昌期中)放在普通環境里的雞蛋容易變質。鮮雞蛋密度約為1.08克/厘米3,變質蛋密度可降至1.03克/厘米3以下。生活中,我們可以把雞蛋放入密度為1.03克/厘米3的鹽水中來判斷雞蛋是否變質。
(1)如圖甲、乙、丙三個雞蛋靜止在鹽水中,其中最有可能已變質的是________雞蛋(選填“甲”、“乙”或“丙”);
(2)在配制一定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實驗過程中要用到圖2所示的儀器、細口瓶和一種玻璃儀器________(填名稱);
(3)在配制一定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實驗中,用已調平的天平稱取食鹽固體時,發現指針偏右,接下來的操作是________食鹽(選填“增加”或“減少”);
(4)配制好溶液后,發現溶質質量分數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選填序號)。
①食鹽晶體不純②配制溶液的燒杯用少量蒸餾水潤洗③用量筒量取水時俯視讀數④將配好的溶液轉移到細口瓶時,有部分灑出
7.(2019八上·江山期中)用下列實驗操作可完成兩個實驗。提純含少量泥沙的粗鹽,一般經過以下操作流程:
(1)操作④中需要將圓形濾紙折疊處理,下列圖示中不該出現的情形是________(填序號)。
(2)操作⑤中除用到三腳架、玻璃棒、坩堝、坩堝鉗外,還需要用到________等儀器。
(3)實驗結束后稱量獲得的精鹽,并計算精鹽的制得率,發現制得率較低,其可能原因是 (可多選)。
A.食鹽沒有全部溶解即過濾 B.蒸發時食鹽飛濺劇烈
C.蒸發后,所得精鹽很潮濕 D.器皿上沾有的精鹽沒全部轉移到稱量紙上
(4)實驗二:用提純得到的精鹽配制13%的氯化鈉溶液40克。
步驟如下:
①計算:可計算出需精鹽________克。
②稱量和量取:稱量氯化鈉時,若發現天平指針向左偏(如圖),則應怎么處理?________
③溶解:
(5)經檢測,所配制的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偏小,其原因不可能是 。
A.制得的食鹽還不純 B.讀數時仰視
C.稱量用的砝碼生銹 D.砝碼與藥品位置放反
實驗探究答案
1.【答案】 (1)使長方體浸入水中的深度不同,并保證排開水的體積相同(2)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1=F2
(3)將乙圖所示裝置中的物體浸沒在密度為1.0g/cm3水中,在彈簧測力計所示的讀數處標上1.0g/cm3字樣;然后又將乙圖所示裝置中物體浸沒在密度為0.8g/cm3酒精中,在彈簧測力計所示的讀數處標上0.8g/cm3字樣;……如此制得密度秤。
2.【答案】 (1)向燒杯中再加入水(或從燒杯中倒出適量的水);2.5(2)較少的水能產生較大的浮力
3. (1)=(2)1.2;偏大;金屬塊離開水帶有水滴
4. (1)二;因為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大于蠟塊的重力;蠟塊沒有浸沒在水中
(2)重力;物體的重力大于浮力時,物體下沉;方案一是在改變物體重力的同時,控制了浮力不變這一條件
5.【答案】 (1)加快溶解(2)沒有用玻璃棒引流(3)19%;①②③
6.【答案】 (1)丙(2)玻璃棒(3)增加(4)①②
7.【答案】 (1)D(2)酒精燈(3)A,B,D(4)5.2;用鑰匙從左盤減少食鹽(5)A,B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第一章復習和總結
實驗裝置 前后裝置哪個優點多?
注意點 ④{宏觀}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不能認為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微觀} A.一個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一個氧分子由兩個氧原子構成;一個氫分子由兩個氫原子構成。B.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的;氫氣是由氫分子構成⑤電解水時產生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大于2:1的原因有:A.產生的氧氣氧化電極而減少; B.在水中氧氣的溶解度大于氫氣。
典例1:(2022八上·柯橋期中)如圖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和電解水生成氣體體積與時間的關系圖。回答下列問題。
(1)若甲試管生成A氣體,則b應該接直流電源的   極。
(2)把帶火星的木條放入B氣體中,能看到的現象是   ,說明B氣體具有的化學性質是   性。
(3)實驗中得到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略大于2: 1的原因可能是   。
【答案】(1)負 (2)帶火星木條復燃;助燃性 (3)氧氣在水中的溶解性大于氫氣
考點一、浮力產生的原因及定義
典例1:如圖所示,一個塑料小球堵在一個水池的出口處,水無法排出,則該小球( C )
A.不受水的浮力,也不受水對它的壓力 B.仍受水的浮力
C.不受水的浮力,但受水對它的壓力 D.無法判斷
變式2:如圖所示,在容器中放一個上、下底面積均為10cm2、高為5cm,體積為80cm3的均勻對稱石鼓,其下底表面與容器底部完全緊密接觸,石鼓全部浸沒于水中且其上表面與水面齊平,則石鼓受到的浮力是(取g=10N/kg)( B )
A.0 B.0.3N C.0.5N D.0.8N
考點二、阿基米德原理
地球引力變化引起的浮力變化問題:
1.(2021八上·諸暨期中)如圖,一個彈簧一端固定物體,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放在裝滿水的裝置中處于靜止.設想從某一天起,地球的引力減為一半,則彈簧對物體的彈力(彈簧處于壓縮狀態)( B )
A.不變 B.減為一半 C.增加為原值兩倍 D.彈簧對物體無彈力
2.(2021八上·蘭溪月考)假如地球的引力減小一半,那么對于漂浮在水面上的某艘船來說,它所受的重力和吃水深度(吃水深度指水面到船底的深度)與原來相比,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
A.船受到的重力不變。船的吃水深度也不變 B.船受到的重力減小,船的吃水深度也減小
C.船受到的重力不變,船的吃水深度減小 D.船受到的重力減小,船的吃水深度不變
3.(2023八上·杭州月考)如圖所示,在一個裝滿水的容器中,輕質彈簧的一端連著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已知小球的體積為500 cm3,小球靜止時受到彈簧對它向下的拉力,拉力大小為2 N.取g=10 N/kg,則:
(1)此時小球受到的浮力為多少 5N
(2)該小球的密度為多少 0.6g/cm3
(3)如果地球的引力減小為一半,即g取5 N/kg,水的密度不變,則彈簧的長度會如何變化 請說明理由 變短
(4)如果將彈簧剪斷,請分析小球的運動情況,并計算此時小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3N
考點三、物體的沉浮條件和應用
  (1)F浮 < G, ρ液>ρ物時 物體下沉; (2)F浮 > G, ρ液>ρ物時 物體上浮;
  (3)F浮 = G,ρ液=ρ物時 物體懸浮 (4)F浮 = G,ρ液>ρ物時 物體漂浮
典例1 變式1
典例1:如圖所示三個體積相同的實心球體在同一液體中靜止,那么所受到的浮力最小的是  A  球。如果三個球質量相等,則三個球所受浮力大小關系  A=B=C  
變式1:(2022·湖州長興模擬)三根相同的輕質彈簧,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另一端分別與三個體積相同的實心球相連。向容器內倒入某種液體,待液體和球都穩定后,觀察到如圖所示情況,乙球下方的彈簧長度等于原長。
(1)這三個球受到的浮力大小關系是 C (填字母)。
A.F甲< F乙F乙>F丙 C.F甲=F乙=F丙
(2)這三個球的密度大小關系是 A (填字母)。
A.ρ甲<ρ乙<ρ丙 B.ρ甲>ρ乙>ρ丙 C.ρ甲=ρ乙=ρ丙
(3)其中  乙  (填“甲”“乙”或“丙”)球的密度與液體密度相同。
考點四、密度計 密度計的刻度特點“上小下大、上疏下密”。
典例1:(2023八上·海曙期末)小科在一根一端密封的圓柱形空心玻璃管(足夠長)下端繞上一段細鐵絲,制成一支密度計,用它來測量液體密度。已知玻璃管橫截面積為3cm2,質量為20克,鐵絲質量10克,測量過程中杯內液體總量沒有變化。使用中,小科發現細鐵絲很容易滑落,于是他改變這段鐵絲形狀,并把鐵絲置于玻璃管內,當再次測量同一杯液體密度時(如圖乙),杯內液體將  仍在A 處”  (填“比A處高”“比A處低”或“仍在A 處”);現對改進后的密度計標定刻度(即在相應位置標識刻度以及對應的密度值),則示數為0.8g/cm3的刻度線應標在離玻璃管底部  12.5  cm處。
變式1:(2022八上·縉云期末)小科按照教材中“綜合實踐活動”的要求,制作簡易密度計。
(1)取一根粗細均勻的飲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適量金屬絲,并用石蠟封口。塞入金屬絲的目的是使吸管能在液體中豎直漂浮  。
(2)將吸管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圖(a)所示,測得浸入的長度為H;放到另一液體中的情景如圖(b)所示,浸入的長度為h。用ρ液、ρ水分別表示液體和水的密度,則ρ液  >  ρ水(填“>”、“<”或“=”)。
實驗次數 1 2 3 4 5
液體密度ρ/g·cm-3 0.8 0.9 1.0 1.1 1.2
浸入的深度h/cm 6.3 5.6 5.0 4.5 4.2
(3)小科做了五次實驗,獲得的數據如上表:小科根據實驗數據在吸管上標出0.8、0.9、1.0、1.1、1.2刻度線(單位g/cm3)。小科通過比較上述實驗數據,可不可以研究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系,并請說明原因  不可以沒有控制排開水體積相同  。
(4)接著小科再用這個密度計測量食油的密度。但操作時卻出現了圖(c)所示的情形。請你幫助小科稍加改進,利用該密度計順利測出食油的密度  再向容器里加油 。
考點五、輪船模型半潛船等漂浮物
1.(2021八上·樂清月考)2020年4月23日,“雪龍”號考察船圓滿完成歷時198天的南極考察任務,返回上海碼頭落錨。在鐵鏈拉著鐵錨緩慢放入水中時,經歷了如圖所示三種情況:圖甲中鐵錨部分浸入水中;圖乙中鐵錨完全浸沒水中但未觸底;圖丙中鐵錨沉底。三種情況下船身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別為F甲、F乙、F丙(忽略鐵鏈的體積),它們的大小關系是( C )
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D.F甲2.(2021八上·義烏月考)近年來,中國為了維護領海主權,在南海放置浮標以監測水位變化,監測發現,從夏季 到冬季,海水溫度下降,體積收縮。如圖所示,此過程中,若浮標體積保持不變,則浮標受到的( C )
A.浮力變大,露出體積變小 B.浮力變小,露出體積變大
C.浮力不變,露出體積變大 D.浮力不變,露出體積變小
考點七、浮力秤
典例1:如圖是浮力秤結構示意圖,構造如下:兩個底面積 不同的圓柱形玻璃容器,大容器底面積是 300cm2,高度是 21cm,小容器底面積是 250cm 2,高度是 25cm,質量是 250g, 小容器漂浮于大容器的水中,兩容器壁厚可忽略不計。問:
(1)不放被測物時,小容器受到的浮力為 ▲ 牛。 2.5
(2)已知該浮力秤的最大 V 排為 21cm×250cm 2,請計算該浮力秤測質量的量程。 5000g
(3)分析計算 11N 的水能否完成該浮力秤最大質量的稱量?可以
變式1:(2023八上·余姚期末)某校“制作浮力秤”項目研究小組,制成如圖所示浮力秤。使用過程中,發現稱量范圍較小,有待提升改造。

【原理分析】浮力秤是利用物體漂浮時,F浮=G物的原理工作的: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問題提出】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存在怎樣的定量關系?
【方案設計】
器材:懸掛式電子秤、金屬塊(4.0N)、大燒杯、水以及各種不同密度的溶液等。
步驟:①將金屬塊掛在電子秤下,讀取電子秤示數并記錄;
②將金屬塊浸沒在盛水的燒杯中,讀取電子秤示數并記錄,然后取出金屬塊擦干;
③按照步驟②的操作,換用不同密度的溶液,多次重復試驗。
【數據處理】
實驗編號 1 2 3 4 5 6 7
液體密度ρ液(g/cm3) — 0.8 1.0 1.2 1.4 1.9 2.0
電子秤示數F拉(N) 0.4 3.6 3.5 3.4 3.3 2.6 3.0
浮力大小F浮(N) — 0.4 0.5 X 0.7 1.4 1.0
【交流分析】
(1)表格中x的數據是  0.6  ;
(2)實驗過程中,除步驟①外,其余每一次測量,金屬塊都需要浸沒,其目的是  控制排開水體積相同  ;
(3)小組同學對實驗數據進行了分析討論,認為第6次實驗數據異常。若電子秤正常工作、電子秤讀數和表中數據記錄均無誤。則造成此次實驗數據異常的原因可能是  金屬塊接觸底部  ;
(4)【得出結論】……
【知識應用】根據以上探究,寫出一種增大浮力秤稱量范圍的方法  換用密度更大的液體  。
考點八、根據密度關系或受力分析判斷浮沉
1.(2021八上·蘭溪月考)小明同學將一只蘋果放入水中,蘋果在水里處于懸浮狀態,則此蘋果的密度為
   1000 kg/m3 。小明從水中取出蘋果,分成一個大塊和一個小片(如圖所示),再將小片放入水中,發現小片河入水中,據此現象可以推斷:若將大塊浸沒水中,松手后大塊將會  上浮  (選填“上浮”、“懸浮”或“下沉”)。
2.(2020八上·杭州月考)如圖是“彩球溫度計”簡易模型,它由體積相同、質量不同的小球及液體組成,圖中四個彩球所受浮力的關系為(   A)
A.FB=FC=FD B.FB>FC>FD C.FA>FB=FC D.FD=FB考點九、氣球懸掛模型:
1.(2021八上·杭州期中)把一鐵塊系在氣球上,放入水中,恰好懸浮于水中某處,如圖所示,現沿容器壁緩緩注入一些水,則鐵塊和氣球將 ( B )
第1-2 圖
A.仍然懸浮 B.下沉 C.上浮 D.都有可能
2.(2021八上·金華期中)如圖所示,一個充氣的氣球下面掛一個金屬塊,把它放入水中某處恰能靜止,如果把金屬塊及氣球的位置輕輕向下移動些,則金屬塊及氣球(B  )
A.仍能靜止 B.向下運動 C.向上運動 D.不能確定
3.(2021八上·椒江期中)小明用礦泉水瓶和小玻璃瓶制作了一個浮沉子(如圖),他將裝有適量水的小玻璃瓶瓶口朝下,使其漂浮在礦泉水瓶內的水面上,礦泉水瓶內留有少量空氣,擰緊瓶蓋使其密封,用力擠壓礦泉水瓶側面時“浮沉子”下沉,松手后“浮沉子”上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
A.“浮沉子”下沉時,所受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
B.無論怎樣擠壓礦泉水瓶側面,“浮沉子”不可能懸浮在水中
C.“浮沉子”上浮時,小瓶內的壓縮空氣會將內部的水壓出
D.潛水艇與“浮沉子”浮沉的原理相同
第3題圖 第4題圖
4.(2020八上·杭州月考)如圖所示,一支重0.4N的試管管口朝下,管內封住適量的空氣恰好懸浮在水中,此時它受到的浮力是  0.4  N。若用手指輕輕按壓一下試管底,則試管將會 一直下沉  (選填“先下沉后上浮”、“一直下沉”或“先下沉后懸浮”)。
考點10:冰融化液面升降問題
(一)純冰浮于純水上,熔化后液面無變化。
《二)冰中含有雜質,漂浮在純水上:
①若冰中所含雜質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冰熔化后液面下降。
②若冰中所含雜質密度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冰熔化后液面不變。
〈三)純冰浮在不同密度的液體表面上:
①若液體密度大手水的密度,冰熔化后液面上升。 ②若液體密度小手水的密度,冰熔化后液面下降。
(四)容器中的固態物質投人水中后判斷液面升降:
①固態物質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時,物體投人水中后水面高度無變化。
②固態物質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時,物體投人水中后水面高度無變化。
③固態物質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時,物體投人水中后水面高度下降
第1題圖 第2題圖 第3題圖 第4題圖
1.(2020八上·嘉興月考)將一冰塊放入濃鹽水
中,液面位置如圖所示,若冰完全熔化,則下列哪位同學的說法是正確的( A )
A.小譽:液面將上升 B.小諾:液面將下降 C.小峰:液面將不變 D.小燦:無法確定
2.如圖,一杯果汁(密度大于水),加冰后液面正好同杯口相平。則在冰塊熔化過程中( B )
A.液面不變,液體不溢出 B.液面不變,液體溢出 C.液面下降 D.無法確定
3.如圖所示,在一塊長方形的泡沫塑料上用細線縛著一塊卵石,使它漂浮在玻璃缸內的水面上。這時泡沫塑料恰好露出一半體積,玻璃缸里的水面在缸壁的a處。現將泡沫塑料和卵石翻個身,使卵石在泡沫塑料的下面,并仍放在原來玻璃缸的水中,當它平衡時,玻璃缸中的水面位置(C  )
A.在a處以上 B.在a處以下 C.仍在a處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
4.(2022·浙江臺州·八年級期末)小金把家里景觀水池底部的鵝卵石取出清洗,他先將一個重為15N的空桶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將池底的鵝卵石撈出放置在桶內,桶仍漂浮在水面(不考慮撈出過程中帶出的水,ρ水=1.0×103kg/m3)
(1)某塊鵝卵石在水池底部時,它受到的浮力  小于   它的重力(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全部鵝卵石撈出放置在桶內時,水池內水面高度與鵝卵石未撈出時相比會____上升___(選填“上升”、“下降”或“不變”)。若此時桶排開水的體積為5.0×10-3m3,求桶內鵝卵石的總質量。
考點十一、臺秤示數問題
1.(2021八上·杭州期中)如圖所示,甲乙兩臺秤上各有一個容器,一個裝滿水而另一個未裝滿水,現各將一手指浸入水中,手指與容器壁、底都不接觸,則在手指浸入水中之后,兩臺秤的示數變化( C )
A.甲變小,乙不變 B.甲變大,乙不變
C.甲不變,乙變大 D.甲變小,乙變大
2.(2021八上·紹興期中)將一冰塊用細線拴住慢慢地浸入到酒精中,并保持懸置狀態(如圖),在冰塊浸入的過程中,臺秤的讀數將  不變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在冰塊熔化過程中,容器內液面將  下降  (選填“上升”“下降”或“不變”),臺秤的讀數將  增大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冰的密度為0.9×103 kg/m3,酒精的密度為0.8×103kg/m3,整個過程中無液體溢出)
3.(2021八上·蘭溪月考)如圖所示,臺秤上放置一個裝有適量水的燒杯,已知燒杯和水的總重為2 N,將一個重力為1.2 N,體積為2×10 4 m3的長方體實心物體A用細線吊著,然后將其一半浸入燒杯的水中。(g取10 N/kg)
(1)物體A所受浮力是多少 1N
(2)細線對物體A的拉力為多少 0.2N
(3)當把細線剪斷后,物體A受到的浮力為多少,臺秤的示數為多少 浮力是1.2臺秤是3.2
4.(2021八上·寧波期末)如圖所示,在容器底部固定一輕質彈簧,彈簧上方連接有一邊長為10厘米正方體木塊A,容器側面底部有一閥門B控制出水口,此時木塊A恰好浸沒在水中。隨后打開閥門B,緩慢放水,直至木塊A完全離開水面時,再關閉閥門B的這個過程中,彈簧彈力F與木塊露出水面的體積V的關系如圖乙所示。
(1)D點時木塊A受到的浮力  等于  重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DE段彈簧處于  壓縮  (填“壓縮”或“伸長”)狀態。
(3)若木塊A密度為0.6×103kg/m3求c和d的值。
【答案】(1)等于
(2)壓縮
(3)①木塊的體積V=(0.1m)3=0.001m3;
木塊的重力G=ρVg=0.6×103kg/m3×10N/kg×0.001m3=6N;
完全浸沒時受到的浮力F浮=ρ液V排g=1×103kg/m3×10N/kg×0.001m3=10N;
則此時彈簧的拉力為:F=G-F浮=10N-6N=4N;
即c點的值是4N。
②D點時彈簧的彈力為0,則木塊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此時木塊排開水的體積;
則木塊露出水面的體積:V露=V-V排=0.001m3-6×10-4m3=4×10-4m3=400cm3。
考點12-物質的溶解度
1.(2022·寧波期中)如圖為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Q點的含義是 T1 時甲丙溶解度相同 ;
(2)若使接近飽和的丙溶液轉變成飽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增大溶質或升溫________(任寫一種方法);
(3)甲中含少量乙時,可通過 降溫結晶{冷卻熱飽和溶液} 的方法提純甲;
(4)t2℃時,將35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攪拌后,所形成溶液的質量為 80 g;
(5)將t2℃的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所得三種溶液溶質質量分數關系正確的是 C (填選項字母)。C
A.甲=丙<乙 B.甲=乙>丙 C.乙>甲>丙
考點13、溶質質量分數的誤差分析
考點精要:①計算時的誤差:計算的溶質偏小或計算的溶劑偏大—質量分數偏小,反之偏大。②稱量時的誤差:溶質本身不純、溶質本身不干燥—質量分數偏小,物體與砝碼位置放反—質量分數偏小,砝碼生銹或沾有油污—質量分數偏大。③量量時的誤差:俯視—質量分數偏小,仰視—質量分數偏大。④溶解時的誤差:溶質未完全溶解—質量分數偏小,溶質撒落—質量分數偏小,燒杯內有少量水分—質量分數偏小。⑤貯存、裝瓶時的誤差:瓶內有少量水分—質量分數偏小,溶液撒落—質量分數不變。
典例1:(2022·浙江浦江縣八年級期末)氯化鈉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興趣小組提純含少量泥沙等雜質的粗鹽,操作流程如下:
(1)甲圖操作①為乙圖中的____C_______(填圖中的字母)。
(2)圖乙B中加熱到______較多固體析出_____時,停止加熱。
(3)實驗結束后稱量獲得的精鹽,并計算精鹽的制得率(制得率=精鹽質量/粗鹽質量),下列選項中會導致精鹽制得率偏大的有___BCD________。
A.蒸發時有固體濺出 B.過濾時濾紙有破損
C.過濾后濾液仍然渾濁就蒸發結晶 D.蒸發后,所得精鹽很潮濕
E.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鹽時,加入的水量不足
(4)通過甲圖的操作③得到了精鹽(晶體表面無水分)。小組同學興奮地宣布:終于制得了純凈的氯化鈉!對此,老師不同意這個看法。請你幫老師說出理由:不是,可能含有可溶性雜質______。
考點十四、物質分離的方法——結晶
典例10:(2022·浙江臺州·八年級期末)右圖為 A、B 兩種固體物質溶解度曲線, 請結合圖形回答下列問題。
(1)交點C表示的意義是:在_______40____℃時,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2)50℃時,A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_____3:5
(3)如果在大量的A中含有少量雜質B,要提純A,可先將樣品配制成溶液,再采取__冷卻熱飽和溶液_________(選填“蒸發溶劑”或“冷卻熱飽和溶液”)結晶的方法獲得更高純度的A。
實驗探究
1.(八上·衢州期中)實驗興趣小組探究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他們首先探究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與深度是否有關,將一個重力為G且密度大于水的長方體,用記號筆進行16等分,如圖甲所示用彈簧測力計分別掛在掛鉤1和2處,浸入水中至第2條線與液面保持相平,如圖乙、丙所示。觀察彈簧測力計示數,并記下F1和F2的值。
(1)兩次實驗均將長方體浸入水中至第2條線(從下往上數),其目的是________。
(2)實驗小組發現:________(填實驗現象),于是他們推導出兩次實驗中長方體所受的浮力相等。根據實驗現象,小組得出正確的結論。
(3)實驗興趣小組探究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是否有關,在實驗中觀察到將同一個物體浸沒在密度越大的液體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越小。于是小組同學認為可以將如乙圖所示裝置改裝成一個能測量液體密度的簡易的密度秤,把彈簧測力計的刻度盤改裝成密度秤的刻度盤,將如何操作?________
2.(八上·天臺月考)在學習浮力過程中,許多同學有疑問:浮力大小是否和水的多少有關?10牛的水能產生多少大的浮力?
(1)小柯從實驗室找來了燒杯、木塊(不吸水)、彈簧測力計等器材,研究浮力大小是否和水的多少有關:先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木塊的重力(如圖甲)。再將木塊放入燒杯內的水中,木塊處于漂浮狀態(如圖乙)。然后他________(填操作),發現木塊仍然漂浮。經分析可知,木塊兩次受到的浮力都為________牛。從而得出木塊漂浮時浮力大小與水的多少無關。
(2)小柯進一步開展了如圖丙實驗。往兩個形狀相同的塑料盆A、B中各加入10N的水,再將B盆放入A盆,B盆漂浮。這時B盆所受浮力:F浮=GB盆+10N > 10N。繼續往B盆內加20N的水,B盆仍漂浮。此實驗可得結論是________。
3.為了直觀驗證阿基米德原理,小明改進了實驗裝置,如圖所示,把彈簧測力計上端固定在鐵架臺上,用粗鐵絲做一個框,掛在彈簧測力計掛鉤上,在粗鐵絲框上端懸吊一個金屬塊,下面放一小杯。鐵架臺的支架上放置一只溢水杯,溢水杯跟金屬塊、粗鐵絲框、小杯都不接觸。
(1)首先平穩緩慢地抬高放有溢水杯的支架,使金屬塊完全浸沒入水中,但不與溢水杯底部接觸,(如圖甲→乙→丙),在此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示數:F甲________F丙(填“>”、“=”或“<”)。
(2)然后再平穩緩慢地降低溢水杯支架,使金屬塊完全離開水面(如圖丁),可以計算出圖丙中金屬塊所受到的浮力約為________牛,此時浮力的測量數值將比真實數值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________。
4.甲、乙兩位同學分別對“物體的浮沉條件”進行了探究。
(1)甲同學的探究方案
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量程0~5N,分度值0.2N)、天平(帶砝碼盒)、量筒及水、蠟塊(9g 左右)。
探究問題:蠟塊的上浮條件。實驗過程:
①首先測量蠟塊的重力:方案一是用彈簧測力計直接測出蠟塊的重力;方案二是用天平測出蠟塊的質量,再求出重力。
在方案一、二中,你支持方案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②測量蠟塊受到的浮力:量筒中放入適量的水,把蠟塊放在水中,浮在水面時,測出蠟塊排開水的體積,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浮力。
你認為上述操作存在的問題是________。
③通過比較蠟塊的重力和受到的浮力,可知物體上浮的條件。
(2)乙同學的探究方案
實驗器材:裝有水的大燒杯、蠟塊、鐵釘(見圖)。
探究問題:蠟塊的下沉條件。
實驗過程:把蠟塊浸沒在水中,松手后,發現蠟塊要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為了使浸沒在水中的蠟塊會下沉,設計了兩種實驗方案。
方案一:將一根鐵釘全部插入蠟塊中,然后將蠟塊浸沒在水中松手,發現蠟塊沉入水底。
方案二:用同樣的鐵釘,但只將其部分插入蠟塊中,將蠟塊浸沒在水中松手,發現蠟塊也沉入水底。
①從物體受力的角度看,在蠟塊中插入鐵釘是為了改變________的大小。
②能夠得到的實驗結論是________。
③雖然兩種方案的實驗結果基本一致,但老師認為方案一更科學。你認為老師這樣評價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g取10N/kg)
5.(2019八上·天臺期中)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做粗鹽(含有難溶性雜質)提純實驗,并用所得的精鹽配制一定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
實驗一:圖1是同學們做粗鹽提純實驗的操作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攪拌的作用是________。
(2)操作⑥中的錯誤是________。
(3)實驗二:用提純得到的精鹽配制氯化鈉溶液。小雪所取蒸餾水的體積如圖3所示,則該實驗小組原計劃配制的氯化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_(水的密度約為1g/cm3)。進行正確實驗后,經檢測,所配制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填序號)。
①氯化鈉固體仍然不純 ②燒杯先用少量蒸餾水潤洗
③量取水時,仰視讀數 ④配好的溶液裝瓶時,有少量溶液灑出
⑤量好的水倒入燒杯時,有少量水濺出
6.(2023八上·新昌期中)放在普通環境里的雞蛋容易變質。鮮雞蛋密度約為1.08克/厘米3,變質蛋密度可降至1.03克/厘米3以下。生活中,我們可以把雞蛋放入密度為1.03克/厘米3的鹽水中來判斷雞蛋是否變質。
(1)如圖甲、乙、丙三個雞蛋靜止在鹽水中,其中最有可能已變質的是________雞蛋(選填“甲”、“乙”或“丙”);
(2)在配制一定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實驗過程中要用到圖2所示的儀器、細口瓶和一種玻璃儀器________(填名稱);
(3)在配制一定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實驗中,用已調平的天平稱取食鹽固體時,發現指針偏右,接下來的操作是________食鹽(選填“增加”或“減少”);
(4)配制好溶液后,發現溶質質量分數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選填序號)。
①食鹽晶體不純②配制溶液的燒杯用少量蒸餾水潤洗③用量筒量取水時俯視讀數④將配好的溶液轉移到細口瓶時,有部分灑出
7.(2019八上·江山期中)用下列實驗操作可完成兩個實驗。提純含少量泥沙的粗鹽,一般經過以下操作流程:
(1)操作④中需要將圓形濾紙折疊處理,下列圖示中不該出現的情形是________(填序號)。
(2)操作⑤中除用到三腳架、玻璃棒、坩堝、坩堝鉗外,還需要用到________等儀器。
(3)實驗結束后稱量獲得的精鹽,并計算精鹽的制得率,發現制得率較低,其可能原因是 (可多選)。
A.食鹽沒有全部溶解即過濾 B.蒸發時食鹽飛濺劇烈
C.蒸發后,所得精鹽很潮濕 D.器皿上沾有的精鹽沒全部轉移到稱量紙上
(4)實驗二:用提純得到的精鹽配制13%的氯化鈉溶液40克。
步驟如下:
①計算:可計算出需精鹽________克。
②稱量和量取:稱量氯化鈉時,若發現天平指針向左偏(如圖),則應怎么處理?________
③溶解:
(5)經檢測,所配制的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偏小,其原因不可能是 。
A.制得的食鹽還不純 B.讀數時仰視
C.稱量用的砝碼生銹 D.砝碼與藥品位置放反
實驗探究答案
1.【答案】 (1)使長方體浸入水中的深度不同,并保證排開水的體積相同(2)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1=F2
(3)將乙圖所示裝置中的物體浸沒在密度為1.0g/cm3水中,在彈簧測力計所示的讀數處標上1.0g/cm3字樣;然后又將乙圖所示裝置中物體浸沒在密度為0.8g/cm3酒精中,在彈簧測力計所示的讀數處標上0.8g/cm3字樣;……如此制得密度秤。
2.【答案】 (1)向燒杯中再加入水(或從燒杯中倒出適量的水);2.5(2)較少的水能產生較大的浮力
3. (1)=(2)1.2;偏大;金屬塊離開水帶有水滴
4. (1)二;因為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大于蠟塊的重力;蠟塊沒有浸沒在水中
(2)重力;物體的重力大于浮力時,物體下沉;方案一是在改變物體重力的同時,控制了浮力不變這一條件
5.【答案】 (1)加快溶解(2)沒有用玻璃棒引流(3)19%;①②③
6.【答案】 (1)丙(2)玻璃棒(3)增加(4)①②
7.【答案】 (1)D(2)酒精燈(3)A,B,D(4)5.2;用鑰匙從左盤減少食鹽(5)A,B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园市| 西昌市| 东山县| 鄂州市| 临泽县| 敦化市| 乐至县| 阳西县| 江山市| 巩留县| 禹州市| 扶余县| 来凤县| 佛坪县| 同江市| 自贡市| 图木舒克市| 织金县| 阿图什市| 安阳市| 长垣县| 灵川县| 石柱| 孙吴县| 九台市| 准格尔旗| 临泉县| 上栗县| 博湖县| 龙陵县| 屯留县| 白玉县| 徐汇区| 凤冈县| 新和县| 彩票| 左云县| 任丘市| 天津市| 阿图什市| 罗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