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6張PPT)專題9金屬與人類文明第二單元探究鐵及其化合物的轉化自然界蘊藏著大量的金屬化合物,為了更好地開發和利用這些自然資源,探索金屬及其化合物的轉化規律至關重要。在人類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為了合理利用已經獲得的金屬及其化合物,必須深入了解它們的性質和反應。金屬種類多,性質也有差異,必須結合具體的金屬進行分析。本單元側重探究鐵及其化合物轉化的思路。反應的合理選擇物質轉化首先必須明確目標產物是什么。有了目標產物,可以依據產物特性選擇反應原料和可能的反應路徑,確定反應的類型和反應條件,依據所發生的化學反應和產物分離的要求合理選擇反應的裝置等。鐵元素有多種不同價態的存在形式和不同的物質類型,如單質、氧化物、氫氧化物和硫酸鹽等。這些物質具有不同的性質,在一定條件下能相互轉化。下面以鐵及其化合物為例,嘗試探索物質之間轉化路徑的設計。鐵的物理性質:熔點: 1535℃沸點: 2750℃密度: 7.8g/cm3色澤:純鐵具有銀白色金屬光澤延展性:良好傳導性:良好的導電、導熱性金屬及其化合物之間的相互轉化,既有非氧化還原反應,也有氧化還原反應。例如,鐵元素的常見價態有+2、+3價,在相同價態鐵元素化合物之間相互轉化,通過非氧化還原反應即可實現;在不同價態鐵元素化合物之間相互轉化,則需通過氧化還原反應才能實現。以鐵屑為原料制取氯化鐵,有多條反應路徑。如:FeFeCl3 (1)FeFeCl2 FeCl3 (2)FeFe2O3 FeCl3 (3)從理論上看,上述3條反應路徑都可以制備氯化鐵:路徑 (1),在點燃條件下氯氣將鐵氧化為+3價的鐵化合物,并從反應爐中排出,經冷凝后得到固體三氯化鐵;路徑(2),用鹽酸溶解鐵,生成的FeCl2在溶液中被Cl2氧化為FeCl3,分離提純后得到產物;路徑(3),在一定條件下用空氣將鐵氧化成氧化鐵,再將氧化鐵溶解在鹽酸中得到氯化鐵,分離提純后得到產物。鐵、氯化亞鐵與氯氣的反應如下:1、用于制藥、農藥、粉末冶金、熱氫發生器、凝膠推進劑、燃燒活性劑、催化劑、水清潔吸附劑、燒結活性劑、粉末冶金制品、各種機械零部件制品、硬質合金材料制品等。2、純鐵用于制發電機和電動機的鐵芯,還原鐵粉用于粉末冶金,鋼鐵用于制造機器和工具。此外,鐵及其化合物還用于制磁鐵、藥物、墨水、顏料、磨料等。3、用作還原劑。用于鐵鹽制備。還用于制備電子元器件。4、用作營養增補劑(鐵質強化劑)。5、在膠黏劑中用作環氧膠黏劑的填料,配制鑄件修補膠。常作為還原劑使用。在電子工業、粉末冶金、機械工業中具有廣泛的用途。鐵的用途學科提煉物質制備反應路線的選擇實際制備物質時,必須根據反應原料、反應條件、反應步驟、產物要求、反應裝置、環境保護、生產成本等因素進行綜合判斷,選擇合適、可控的反應路徑。在實驗室中,可從與Fe3+有關的多種反應中選擇合適的反應,以檢驗溶液中的Fe3+。如在含有Fe3+的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通過觀察是否生成紅褐色的氫氧化鐵沉淀,便可定性地檢驗出Fe 3+的存在。這種方法需要加入的堿量較多,現象也容易受到干擾,反應的靈敏度和精確性都不高。缺點:這種方法需要加入的堿量較多,現象也容易受到干擾,反應的靈敏度和精確性都不高。方法導引Fe3+的檢驗在溶液中,某些金屬離子能與一些特定的物質結合生成有顏色的物質,即便金屬離子的含量很少,溶液顏色也會因特定物質的加入而發生顯著變化。在含有Fe3+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反應混合液立刻變成了血紅色,而Fe2+遇KSCN溶液不顯色。這種方法靈敏度高,常用于檢驗溶液中是否存在Fe3+。用KSCN溶液檢驗Fe3+,發生的反應可簡單表示為:鐵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實驗【實驗1】取兩支試管分別編為A、B,向A試管中加入3 mL0.1 mol·L-1 FeCl3溶液,向B試管中加入3 mL 0.1 mol·L-1 FeCl2 溶液。然后向兩試管各滴加2滴硫氰化鉀溶液,觀察實驗現象。現象:A試管溶液變為紅色,B試管無明顯現象結論:Fe3+ + 3SCN-=Fe(SCN)3【實驗2】向實驗1的A試管加入過量鐵粉,觀察實驗現象。預測該實驗的實驗現象。結論:Fe3+具有氧化性,Fe具有還原性:現象:紅色褪去Fe3+ + Fe === 2Fe2+【實驗3】向實驗1的B試管加入少量新制氯水,觀察實驗現象。現象:加入KSCN溶液后,無明顯現象,滴加氯水后溶液呈紅色。結論:Fe2+具有還原性:2Fe2+ + Cl2 === 2Fe3+ + 2Cl2-Fe3+的檢驗方法:未知溶液觀察顏色NaOH溶液KSCN溶液溶液呈棕黃色產生紅褐色沉淀溶液呈紅色含有Fe3+含有Fe3+含有Fe3+Fe2+的檢驗方法:未知溶液觀察顏色NaOH溶液KSCN溶液溶液呈淺綠色產生白色絮狀沉淀,然后迅速變成灰綠色,最后變成紅褐色溶液不變紅色,含有Fe2+含有Fe2+含有Fe2+溶液呈紅色氯水Fe2+在溶液中容易被一些氧化劑 (如氯水中的Cl2、空氣中的O2、H2O2等 )氧化為Fe3+,而Fe粉可以將Fe3+還原為Fe2+。為實現+2價的亞鐵鹽、+3價的鐵鹽之間的相互轉化,可以選擇適當的氧化劑或還原劑。Fe2+和Fe3+之間的轉化常發生在溶液中。例如,若要除去廢水中的Fe2+ ,我們常先將其氧化為Fe3+,再調節溶液的pH使Fe3+轉化為紅褐色的Fe(OH)3沉淀析出,通過過濾的方法將其除去。FeCl3溶液中的Fe3+具有較強的氧化性,能將Cu氧化成Cu2+。在制作印刷電路板時常用到這一反應。印刷電路版Fe、Fe2+、Fe3+常見的轉化FeFe2+Fe3++弱氧化劑:H+、Cu2+、Fe3++強氧化劑:O2、Cl2、Br2+強氧化劑:O2、Cl2、Br2 、H2 O2+還原劑:Cu、Fe 、I-+強還原劑:Al 、C、CO等+強還原劑:Al 、C、CO等反應條件的控制化學反應都是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的。反應條件對化學反應的方向、速率和限度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在研究物質的性質和制備時,應依據化學反應的規律和反應物、生成物的特點,合理選擇并控制好反應條件,才能達到預期的結果。例如,亞鐵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能生成白色氫氧化亞鐵沉淀。亞鐵鹽非常容易被氧氣或其他氧化劑氧化,生成的氫氧化亞鐵也很不穩定,容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在實驗室中,希望利用亞鐵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制得氫氧化亞鐵,反應的原料必須使用新制的、不含三價鐵鹽的亞鐵鹽溶液與不含溶解氧的氫氧化鈉溶液;在反應過程中還要采取措施,防止反應混合物與氧氣或其他氧化劑接觸,才能得到白色氫氧化亞鐵沉淀。實驗探究取A、B兩支試管,分別加入6 mL 0.1 mol.L-1的新制FeSO4溶液。(1)向A試管中滴加 0.1 mol.L-1 NaOH溶液,邊滴加邊振蕩試管,觀察實驗現象。(2) 用長膠頭滴管吸取幾滴經過煮沸并冷卻的 0.1 mol·L-1 NaOH溶液,將膠頭滴管末端伸入B試管中FeSO4溶液的液面之下,慢慢擠出NaOH溶液,觀察實驗現象。實驗現象試管A試管B溶液中先有的白色絮狀沉淀生成,迅速變成灰綠色,最后變成紅褐色有紅褐色沉淀生成實驗表明,在不同的反應條件下,FeSO4溶液與NaOH溶液反應的實驗現象不同,得到的產物也不同。A試管中開始生成白色絮狀的氫氧化亞鐵沉淀,并迅速被溶解在溶液中和液面上方的氧氣氧化,逐步變成灰綠色,最后變成紅褐色沉淀。B試管中控制了反應條件,生成物盡量避免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而被氧化,因此可得到白色的氫氧化亞鐵絮狀沉淀。在化學研究和化學工業中,控制反應條件十分重要。例如,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氨的合成反應等,都需要嚴格控制反應的溫度、壓強,選擇合適的催化劑,確定反應物的配比,才能使物質制備的過程得以順利進行。生活向導鐵元素與人體健康在人體膳食結構中,鐵元素有血紅素鐵和非血紅素鐵。血紅素鐵是與血紅蛋白、肌紅蛋白中的卟啉結合的二價鐵,而非血紅素鐵則主要以三價鐵形式存在于植物中。血紅素鐵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而非血紅素鐵則需要將三價鐵還原為二價鐵才能被吸收。維生素C具有還原性,能將三價鐵轉化為二價鐵。因此,營養學家建議進食含鐵的植物食品時,補充一定量的維生素C,以促進鐵的吸收。為了預防缺鐵性貧血,人們應合理進食含鐵食物,如動物血、肝臟、骨髓、蛋黃、紅棗、大豆、芝麻等。富含鐵的食物完成課后相關練習謝謝觀看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