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1張PPT)第一章 走進物理世界1.1 希望你喜愛物理隨堂演練知識點 物理學知識點 物理學知識點 物理學參考答案 D知識點 物理學知識點 物理學DCC力電蒸汽伽利略光熱【提示】(3)潮汐是在天體(主要是太陽和月球)的引力作用下發生的海水漲落現象,外海的潮水進入窄而淺的錢塘江口后激起波濤,故屬于力現象。(4)閃電是發生在云層之間、云與大地之間的強烈的放電現象,與電荷間的相互作用有關,故屬于電現象。力電謝射戀的雙看!知識全覽常用工具物理現象生活與物理單位物理學史長度刻度尺的使用誤差走進“間接”測量測量物理世界常用工具七要素科學探究單位常用方法時間停表的使用例關于物理學,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物理學是研究物理現象的規律的科學B.物理學是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科學C.物理學是由一些基本概念、規律和理論組成的體系嚴謹的科學D.物理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發展無關解析物理學是研究聲、光、熱、力、電等各種物理現象規律的科學,它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故A、B正確。宏偉的“物理大廈”的框架,就是由物理概念、規律以及貫穿其中的科學方法構成的,三者缺一不可,故正確。物理學雖然是一門體系嚴謹、獨立的學科,但與其他學科的發展是緊密聯系、相輔相成的,故D錯誤小錦囊物理現象規律內容物理學概念、規律)構成物質結構物理學科學方法」觀察和實驗學習方法理性思考與其他學科緊密相關針對訓練物理學是一門有趣有用的學科,下列學習物理的方法不科學的是(A.善于觀察,樂于動手B.聯系實際,聯系社會C.勤于思考,重在理解D.只背結論,無限刷題1.“夕陽西下,天邊常有紅色霞光”描述的現象屬于物理學中的(A.熱現象B.聲現象C.光現象D.電磁現象2.在物理學的發展過程中,很多偉大的物理學家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程。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構建了經典力學的體系的物理學家是()。A.富蘭克林B.伽利略C.牛頓D.愛因斯坦4.17一18世紀,世界上第一輛載客蒸汽機車的問世,標志著人類社會進入了時代”。5.意大利物理學家開創了通過觀察與實驗進行科學研究的道路,被后人譽為“實驗物理學先驅”。7.判斷下列各種現象屬于何種物理現象。(均選填“聲”“力”“熱”“電”或“光”)(1)陽光下的樹影是現象;(2)西藏的羊八井地熱溫泉是現象;(3)錢塘江涌起澎湃的大潮是現象;(4)雷雨天氣發生閃電是現象。(共34張PPT)第一章 走進物理世界全章復習重難點解讀重難點1 刻度尺的使用與長度的“間接”測量重難點2 科學探究的過程重難點1 刻度尺的使用與長度的“間接”測量重難點1 刻度尺的使用與長度的“間接”測量重難點1 刻度尺的使用與長度的“間接”測量重難點1 刻度尺的使用與長度的“間接”測量重難點1 刻度尺的使用與長度的“間接”測量重難點1 刻度尺的使用與長度的“間接”測量重難點1 刻度尺的使用與長度的“間接”測量重難點1 刻度尺的使用與長度的“間接”測量重難點1 刻度尺的使用與長度的“間接”測量0.1B重難點1 刻度尺的使用與長度的“間接”測量重難點1 刻度尺的使用與長度的“間接”測量重難點1 刻度尺的使用與長度的“間接”測量5.15(5.13~5.17均可)2重難點1 刻度尺的使用與長度的“間接”測量C重難點1 刻度尺的使用與長度的“間接”測量重難點2 科學探究的過程科學探究是物理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考考查的重要內容,常結合其他章節的知識綜合考查探究能力。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和要素如圖1-3所示,每個要素在科學探究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初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控制變量法、等效替代法、轉換法、模型法、類比法等。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對影響事物變化規律的因素和條件加以控制,只改變某個變量,保持其他的變量不變,這種研究方法就是控制變量法。控制變量法是初中物理最常用的探究方法,應用這種方法往往可以在實驗數據的差異上進行比較與分析,如兩次實驗只有一個變量不相同,若兩次實驗結果不同,則實驗結果與該變量有關,否則與該變量無關。若要研究的問題是物理量與某一因素是否有關,則應只使這個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應相同。重難點2 科學探究的過程重難點2 科學探究的過程重難點2 科學探究的過程重難點2 科學探究的過程先測出擺動30個來回所用的時間,再求平均值重難點2 科學探究的過程控制變量重難點2 科學探究的過程重難點2 科學探究的過程重難點2 科學探究的過程長1、3(或2、4)重難點2 科學探究的過程重難點2 科學探究的過程重難點2 科學探究的過程A重難點2 科學探究的過程重難點2 科學探究的過程針對訓練 2.我國《民法典》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和“保障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其中物權法要求物業服務企業等建筑物管理人員應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高空拋物現象發生。小明對物體從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壞力進行模擬探究。準備器材:幾張大小相同的普通白紙、表面涂有黑色粉末的籃球、刻度尺。留下的圓斑大小重難點2 科學探究的過程越高重難點2 科學探究的過程(示例)在樓房的外面封著一層防護網重難點2 科學探究的過程(共25張PPT)第一章 走進物理世界1.2 測量長度和時間隨堂演練知識點1 長度的測量知識點2 時間的測量知識點1 長度的測量知識點1 長度的測量知識點1 長度的測量A15.50知識點1 長度的測量針對訓練 1.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觀察它的________、分度值及零刻度線。如圖1-2-3所示,小明從5.0cm刻度線處開始測量一個小木塊的長度,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mm,測量結果是_______cm。知識點1 長度的測量量程12.00知識點2 時間的測量1-2-4圖 1-2-4知識點2 時間的測量圖 1-2-4例2 在學校運動會上,小柳擔任計時員,他用如圖1-2-4所示的___________________(填測量工具的名稱)測量小明跑步的時間,其讀數為____min______s,即_______s。知識點2 時間的測量停表(或機械停表)310.0190.0知識點2 時間的測量知識點2 時間的測量BDCCAmcmmmsmin6.請你應用所學的長度與時間測量的知識解答下列問題。(1)如圖1-2-6所示,為了讓讀數更精確,應該選用___________(選填“甲”或“乙”)刻度尺,用它測得物體的長度記為__________cm。乙【提示】(1)甲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5cm,乙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使用乙刻度尺測量較準確。2.80(2)小明騎車去學校,借助停表記錄了自己從家到學校的時間,此時停表(圖1-2-7)所表示的時間是__________s。337.5【提示】中學生的立定跳遠成績一般在 2~3 m,故所選刻度尺的量程應略大于 3 m。C【提示】測量方法不正確造成的是錯誤,而不是誤差,故A錯誤;測量儀器足夠精密,認真仔細測量時可以減小誤差,但不能消除誤差,故B錯誤,D正確。D9.小明用一把刻度尺測量物理書的寬,他的測量方法如圖1-2-8所示,A是小明觀察讀數時眼睛的位置。(1)小明測量中有兩個錯誤之處:①刻度尺沒有沿著被測長度放置,刻度尺的刻線沒有________被測物體;②讀數時視線沒有與尺面_________。緊貼垂直(2)糾正錯誤后,小明前后測量了四次,讀數分別是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錯誤的數據是_________cm,該課本的長度應記為__________cm。26.4226(3)若有一把由金屬材料制成的刻度尺,且這種金屬材料受溫度變化很明顯(熱脹冷縮),那么在嚴冬季節用它測量物體的長度時,其測量結果將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提示】(3)由于金屬的熱脹冷縮,尺子在嚴冬季節的實際長度變小,而刻度依然是原來標注的刻度,所以用其測量物體的長度時,其測量結果會偏大。偏大(共25張PPT)第一章 走進物理世界1.3 長度和時間測量的應用隨堂演練知識點 長度的“間接”測量知識點 長度的“間接”測量知識點 長度的“間接”測量用刻度尺測出細銅絲的長度為為 l1知識點 長度的“間接”測量5.001.67知識點 長度的“間接”測量知識點 長度的“間接”測量【提示】注意所測長度是否處在零刻度線之外,且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要緊貼刻度邊緣。CBCD2.50(2.48~2.52均可)乙6060圖 1-3-6【提示】由圖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 mm,從第 1 枚硬幣的圓心到第 5 枚硬幣的圓心的長度為7.40 cm,即為 4 枚硬幣的直徑之和,則 1 枚硬幣的直徑為 1.85 cm。1.856.1-3-5圖 1-3-57.小明利用“排水法”測量一個不規則石塊的體積,測量的步驟如下:(1)先把量筒放在__________桌面上;(2)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這里的“適量”含義是水既要能_______石塊,又不能讓水溢出;水平浸沒(3)用細線拴住石塊放在盛水的量筒中如圖1-3-6所示,讀出水和石塊的總體積,此時測得石塊的體積是_________mL,即_______L。150.015【提示】先測出一個物塊的厚度,再把一張紙放在上面測量出總的厚度,此時測出的總厚度與物塊的厚度相差很小,難以比較,A不合理。測量地圖上鐵路線的長度時,用一根有彈性的棉線和曲線重合,用力拉直后棉線會發生形變,測量值會偏大,C不合理。乒乓球直徑的端點位置不易確定,不能用刻度尺直接測量,D不合理。參考答案 B1.90760偏小【提示】量筒中液體的體積變化值等于礦石的體積,即70【提示】將礦石取出時,會帶出一定量的水,再補充的水就會多一些,使所測量礦石的體積偏大。偏大取出礦石時帶出了部分水不可行一枚大頭針的體積很小,放入該量筒中后,水面上升的高度太小(共27張PPT)第一章 走進物理世界1.4 嘗試科學探究隨堂演練知識點 科學探究的過程知識點 科學探究的過程知識點 科學探究的過程她們進行了如圖1-4-1乙所示的實驗:用一根細繩的一端拴住一個小球,細繩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架上,讓小球自由往返擺動,記錄的數據如下表所示,其中小球到固定點的距離稱為擺長。請你通過分析回答有關問題。知識點 科學探究的過程解析:實驗中要用刻度尺測量擺長,用秒表(或停表)測量小球往返擺動的時間。刻度尺秒表(或停表)知識點 科學探究的過程解析:為驗證猜想2,實驗中應控制擺長相同,改變小球的擺動幅度,由表格數據可知,序號為2、3的兩組實驗符合要求。2、3知識點 科學探究的過程知識點 科學探究的過程解析:由表格中序號為1、2、4的數據可知,當擺動幅度相同時,擺長越長,小球往返擺動1次的時間就越長;由表格中序號為2、3的數據可知,當擺長相同時,無論小球擺動幅度如何,小球往返擺動1次的時間不變。由此可知小球往返擺動1次的時間由擺長決定。知識點 科學探究的過程擺長(4)擺鐘是利用本實驗的原理制成的。小敏想起家里擺鐘(圖1-4-1丙)來回擺動一次的時間剛好是 1 s。如果發現擺鐘走時變慢了,要調準它,可適當________(選填“減小”或“增大”)鐘擺的長度。知識點 科學探究的過程解析:擺鐘走時變慢了,說明擺鐘擺動1次的時間變長了,因此,要使它計時準確,應讓擺動1次的時間變短,又因為擺長越短,往返擺動1次的時間越短,所以應減小鐘擺的長度。減小知識點 科學探究的過程知識點 科學探究的過程BBDBAC6.為了提高乒乓球比賽的觀賞性,國際乒聯將國際比賽用球的直徑由38mm改為40mm,后又改變了制作乒乓球的材料。小柯認為乒乓球材料的改變,是為了減弱乒乓球的彈性,他用材料不同而其他條件相同的乒乓球設計了以下驗證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提示】選項A和D中,沒有控制乒乓球的拋出速度相同;選項C中,沒有控制乒乓球釋放的高度相同。參考答案 DA.用不同的力將乒乓球拋向地面,比較落地后反彈的高度B.把乒乓球沿不同方向拋向地面,比較落地后反彈的高度C.把乒乓球從同一高度靜止釋放,比較落地后反彈的高度D.把乒乓球從不同高度靜止釋放,比較落地后反彈的高度7.王老師在課堂上發現一名同學精神不振且很疲勞,同時伴有咳嗽癥狀,于是她估計該同學可能在發燒,要求該同學測量體溫。上述信息中,從科學探究的角度來看,老師的“估計”屬于建立______________,要求該同學測量體溫的目的是進行實驗與__________。(均填科學探究的要素)猜想與假設收集證據充氣情況(或大小)8.難以控制向下拍球的力相同【提示】方案1中,用力向下拍不同的籃球時,難以控制向下拍的力相同。強轉換【提示】籃球反彈后能夠上升的高度越高,說明其彈性越好。弱【提示】在科學探究中,很多物理量由于其屬性關系無法用儀器直接測量(或不易準確測量),因此常將其轉換為其他物理量進行測量,這種方法稱為轉換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1 希望你喜愛物理 課件 2024-2025學年物理滬粵版八年級上冊.ppt 1.2 測量長度和時間 課件 2024-2025學年物理滬粵版八年級上冊.ppt 1.3 長度和時間測量的應用 課件 2024-2025學年物理滬粵版八年級上冊.ppt 1.4 嘗試科學探究 課件 2024-2025學年物理滬粵版八年級上冊.ppt 第一章 全章復習 重難點解讀 課件 2023-2024學年物理滬粵版八年級上冊.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