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6 利用三角形測高【導讀】 三角形相似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本節是對三角形相似的應用,本設計通過類比、動手操作等活動,讓學習者獲得三角形相似的條件,學習過程分為兩個任務驅動,凸顯任務與目標的對應,同時強化學以致用,實現教、學、評的一致性。【課題與課時】課題:北師大版 初中數學 九年級上冊(2012版),第四章 4.6利用三角形測高 共1課時設計教師:【課標要求】通過測量旗桿的高度,綜合運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定義解決問題,加深對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認識。在分組合作活動及全班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教學活動經驗,增強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學習目標】1、通過類比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掌握測量旗桿高度的方法;2、通過設計測量旗桿高度的方案,學會由實物圖形抽象成幾何的方法,體會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模型的轉化思想.【評價任務】1.獨立完成任務一: (檢測目標1)2.合作完成任務二: (檢測目標2)【學習提示】 閱讀評價任務,明確本節內容有幾個任務需要完成,每個任務要怎樣完成,完成以后的檢測評價內容是什么,同時明確針對目標的評價標準,有效引導自己學習.【資源與建議】本節內容屬于活動課,建議采用活動課的形式,可以先討論、設計方案,然后進行戶外的實際測量。本主題的學習按以下流程進行:小組討論→設計方案→戶外測量.本課時的重點是綜合運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解決實際問題.難點是把生活中的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利用工具構造相似三角形模型【學習提示】 在開始本節課學習之前,先認真閱讀以上資源與建議,明確這節課內容的出處、知識的前后聯系、學習的路徑、學習的重難點及突破的途徑,為順利完成以下學習內容作好準備.【學習過程】學前準備:判定兩三角形相似的條件有哪些?任務一:掌握測量旗桿高度的方法(指向目標1)1.自學課本(1)掌握測量旗桿高度的方法;(2)通過設計測量旗桿高度的方案,學會由實物圖形抽象成幾何的方法,體會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模型的轉化思想;(3)學生先看課本,通過設計測量旗桿高度的方案,學會由實物圖形抽象成幾何的方法,然后引導學生進行畫圖,寫出已知,求解。2.教師導學(有微課的可滲透微課助學)知識點1:利用陽光下的影子來測量旗桿的高度操作方法:一名學生在直立于旗桿影子的頂端處測出該同學的_________和此時旗桿的_______.(點撥:把太陽的光線看成是平行的.)知識點2: 利用標桿測量旗桿的高度操作方法:選一名學生為觀測者,在他和旗桿之間的地面上直立一根高度已知的標桿,觀測者前后調整自己的位置,使旗桿頂部、標桿頂部與眼睛恰好在____________時,分別測出他的腳與旗桿底 部,以及標桿底部的距離即可求出旗桿的高度.3.已知高4 m的旗桿在水平地面上的影子長6 m,此時測得附近一個建筑物的影子長24 m,求該建筑物的高度.(檢測目標1)得分:【評價標準】正確的得3分,目標1達成.【學習提示】本環節可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任務二:利用鏡子的反射測量旗桿高度(指向目標2)1.知識點3:利用鏡子的反射操作方法:選一名學生作為觀測者.在他與旗桿之間的地面上平放一面鏡子,固定鏡子的位置,觀測者看著鏡子來回調整自己的位置,使自己能夠通過鏡子看到旗桿_______.測出此時他的腳與鏡子的距離、旗桿底部與鏡子的距離就能求出旗桿的高度.(點撥:入射角=反射角)2.有點光源S在平面鏡上方,若在P點初看到點光源的反射光線,并測得AB=10cm,BC=20cm. PC⊥AC,且PC=24cm,試求點光源S到平面鏡的距離即SA的長度。(檢測目標2)得分:【評價標準】本題3分,目標2達成.【學習提示】本環節可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達標檢測】1.(2分)小兵身高1.4m,他的影長是2.1m,若此時學校旗桿的影長是12m,那么旗桿的高度( )(檢測目標1)A.4.5m B.6m C.7.2m D.8m2.(2分)如圖,有一塊直角三角形余料ABC,∠BAC=90°,G,D分別是AB,AC邊上的一點,現從中切出一條矩形紙條DEFG,其中E,F在BC上,若BF=4.5cm,CE=2cm,則GF的長為( )(檢測目標1)A.3cm B.2cm C.2.5cm D.3.5cm3.(2分)如圖,利用標桿B測量建筑物CD的高度,如果B垂直地面,BE=1.2m,測AB=1.6m,BC=12.4m,則建筑物CD的高度為( )(檢測目標2)A.11.5m B.10m C.11m D.10.5m4.(2分)在同一時刻,身高1.6m的小強,在太陽光線下影長是1.2m,旗桿的影長是6m,則旗桿高為( )(檢測目標2)A.4.5m B.6m C.8m D.9m5.(2分)如圖,某班上體育課,甲、乙兩名同學分別站在C、D的位置時,乙的影子DA恰好與甲影子CA在同一條直線上,已知甲身高1.8米,乙身高1.5米,甲的影長是6米,則甲、乙兩同學相距( )米.(檢測目標2)A.1 B.2 C.3 D.56.(2分)如圖,放映幻燈片時,通過光源,把幻燈片上的圖形放大到屏幕上.若光源到幻燈片的距離為30cm,到屏幕的距離為90cm,且幻燈片中的圖形的高度為7cm,則屏幕上圖形的高度為( )(檢測目標2)A.6cm B.12cmC.21cm D.24cm【學后反思】1.完善思維導圖,梳理本節課學習的知識內容和數學思想方法:小組討論→設計方案→戶外測量.本課學習涉及的數學思想方法有: .2.小結自己在學習菱形中的注意事項,或需要求助的困惑與分享自己如何學會的經驗:評價任務自我量化表評價任務 得分 總得分 等級 評價標準評價任務1 本課時評價任務總分共30分 A級:達到總分的80%(24分)及以上; B級:達到總分的70%(21分)及以上; C級:達到總分的60%(18分)及以上; D級:達到總分的60%(18分)以下.評價任務2達標檢測【學習提示】 對本節的學習進行歸納形成知識框架,并從學習經歷中反思學會了什么,存在什么問題及掌握了那些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分層作業】基礎鞏固題(指向全體學生)1.如圖,是小玲設計用手電來測量某古城墻高度的示意圖.在點P處放一水平的平面鏡,光線從點A出發經平面鏡反射后,剛好射到古城墻CD的頂端C處.已知AB⊥BD,CD⊥BD.且測得AB=1.2m,BP=1.8m,PD=12m.那么該古城墻CD的高度是( )A.6m B.8m C.18m D.21m2. 某同學的身高為1.66 m,測得他在地面上的影長為2.49 m,如果這時測得操場上旗桿的影長為42.3 m,那么該旗桿的高度是多少米?能力提升題(指向等級為A和B的學生)3. 如圖所示,王剛同學所在的學習小組欲測量校園里一棵大樹的高度,他們選王剛作為觀測者,并在王剛與大樹之間的地面上直立一根高為2 m的標桿CD,然后,王剛開始調整自己的位置,當他看到標桿的頂端C與樹的頂端E重合時,就在該位置停止不動,這時其他同學通過測量,發現王剛的腳離標桿底部的距離為1 m,離大樹底部的距離為9 m,王剛的眼睛離地面的高度為1.5 m,那么大樹EF的高為多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