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十二章 機械能和內(nèi)能(共9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十二章 機械能和內(nèi)能(共9份打包)

資源簡介

(共18張PPT)
一、動能 勢能 機械能
第1課時 動能和勢能
第十二章 機械能和內(nèi)能
01
基礎進階
02
素能攀升
03
思維拓展


1. 甲、乙兩顆相同的子彈,飛向同一塊木板,結果甲子彈穿透木板,乙
子彈嵌在木板里.甲子彈的動能 (大于/等于/小于)乙子彈的動
能,甲子彈的速度 (大于/等于/小于)乙子彈的速度,判斷的
依據(jù)是甲子彈 較多.
大于 
大于 
做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將一支內(nèi)置彈簧的圓珠筆向下按壓(如圖),放手后筆會向上彈起一
定高度.向下按筆的過程中,筆的重力勢能 ,彈簧的彈性勢
能 .(增大/不變/減?。?br/>(第2題)
減小 
增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讓小車從斜面頂部
由靜止開始下滑,撞擊置于水平面上的木塊.
(1)實驗時用木塊被撞擊后移動的 來反映小車動能的大小.
距離 
(第3題)
(2)讓裝有鉤碼的小車和未裝鉤碼的小車分別從斜面頂部由靜止開
始下滑,小車運動到水平面上時的速度大小 (相等/不
等),裝有鉤碼的小車將木塊推得較遠,這說明動能的大小與物體
的 有關.
相等 
質(zhì)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如圖所示,探究重力勢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為了顯示重力勢
能的大小,甲用橡皮泥代替沙子,乙用海綿代替沙子,你認為更合適的
是 (甲/乙)的方法,理由是
.
(第4題)
甲 
橡皮泥受力后發(fā)生塑性形變,不
會回彈,便于進行比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經(jīng)常使用“揚場機”來把混在一起的沙粒、稻谷和稻谷殼
分開,使用時將混在一起的三種物質(zhì)以相同的速度向前拋出.如圖所示
為使用“揚場機”時拋出的物質(zhì)的運行軌跡,三種物質(zhì)分別落在A、B、
C三處,則沙粒應在 處,依據(jù)是
.
(第5題)
C 
當物體的速度相同時,質(zhì)量越
大,物體的動能越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下列物體中,具有動能的是( C )
A. 懸掛在天花板上的吊燈
B. 靜止在山頂上的大石頭
C. 飛行的飛機
D. 被拉開的彈弓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 如圖所示,北京世園會上,車身離地30cm高的電動無人掃地車在平直
路面上勻速前進并將地面上的落葉吸入車內(nèi).此過程中,掃地車整體的
( D?。?br/>A. 動能不變,重力勢能不變
B. 動能不變,重力勢能變大
C. 動能變大,重力勢能不變
D. 動能變大,重力勢能變大
(第7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有一個彈簧測力計,它的量程是0~10N,在這個彈簧測力計下分別掛
5N和3N的物體時,將兩次彈簧測力計上的彈簧具有的彈性勢能進行比
較,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br/>A. 兩次彈簧具有的彈性勢能相同
B. 第一次彈簧具有的彈性勢能較大
C. 第二次彈簧具有的彈性勢能較大
D. 無法確定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2022·宿遷)如圖所示為某學習小組探究“動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
關”的實驗操作(圖甲、乙、丙中小球的質(zhì)量分別為m、2m、3m).
(1)讓小球從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滾下,目的是使小球
到達水平面時具有相同的 .
速度 
(第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實驗中通過比較木塊B被小球撞擊后移動的距離來判斷小球具有的
動能大小,這種方法在物理學中屬于 (控制變量法/轉(zhuǎn)換法).
   
(第9題)
轉(zhuǎn)換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小華認為由圖乙和圖丙可以判斷動能大小與速度的關系,你認為
該觀點是 (正確/錯誤)的,理由是
.
(4)通過比較圖 和圖 可以判斷動能大小與物體質(zhì)量
的關系.
   
(第9題)
錯誤 
小球的質(zhì)量不同(或沒
有控制小球的質(zhì)量相同) 
甲 
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小明探究“重力勢能與重物質(zhì)量和下落高度的關系”,如表所示,
重物的質(zhì)量m<M.
實驗步驟 A  B  C
具體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讓重物自由下落到平放在細沙表面的小桌上,通過觀察桌腿下陷
的深度來判斷 (小桌/重物)的重力勢能大小.
(2)由實驗步驟 和 可判斷重力勢能的大小和重物下落高度
的關系.
(3)小明認為由實驗步驟B和C,可判斷重力勢能的大小和重物質(zhì)量的
關系,該觀點 (正確/錯誤),理由是
.
重物 
A 
B 
錯誤 
沒有控制重物下落的
高度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如圖所示,小華將外形相同的實心鋁、銅圓柱(ρ銅>ρ鋁)都涂成白
色,隨機標記為A、B. 將A、B分別從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靜止釋放,
撞擊靜止在同一水平面上、處于相同位置的同一紙盒,發(fā)現(xiàn)A將紙盒撞
得更遠.這說明滾到斜面底端時, 的動能大, 是鋁制的.
(A/B)
(第11題)
A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為了探究“彈性勢能的大小與物體的彈性形變大小的關系”,小明
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B處為彈簧的原長位置.在水平桌面上,壓
縮彈簧后將小球由靜止釋放,使小球撞擊同一紙盒,并與紙盒一起向右
滑行.撞擊前紙盒均位于B點右側(cè)的同一位置.
(1)小明每次應將彈簧壓縮 (相同/不同)的長度,再釋放小
球,通過比較各次實驗中 ,從而判斷彈簧彈性勢能
的大小.
不同 
紙盒移動的距離 
(第1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每次實驗中,小球和紙盒克服摩擦力做功 (相同/不同).
(3)圖示實驗中,將小球自A處由靜止釋放,最終小球和紙盒一起靜止
于C處.此過程中小球動能最大的位置在 (AB之間/B點/BC
之間).
(第12題)
不同 
AB之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共17張PPT)
四、機械能與內(nèi)能的相互轉(zhuǎn)化
第2課時 熱值與熱效率
第十二章 機械能和內(nèi)能
01
基礎進階
02
素能攀升
03
思維拓展


1. 在下面的探究實驗中:
(1)如圖所示的實驗通過 (加熱時間/溫度計升
高的示數(shù))來比較兩種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熱量的多少.
溫度計升高的示數(shù) 
(第1題)
1
2
3
4
5
6
7
8
9
(2)小明認為圖示實驗中,兩杯水的質(zhì)量一定要相同,但兩杯水的初
溫不一定要相同.小明的理由是

.
(第1題)
根據(jù)Q放=Q吸=cmΔt可知,當兩杯水的
質(zhì)量相同時,比較兩杯水升高的溫度Δt即可比較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熱量
的多少 
1
2
3
4
5
6
7
8
9
2. 下表中列出了某些物質(zhì)的熱值,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br/>酒 精 3.0×107J/kg 液 氫 1.4×108J/kg
焦 炭 3.0×107J/kg 煤 氣 4.2×107 J/m3
汽 油 4.6×107J/kg 沼 氣 1.9×107J/m3
A. 火箭利用液氫作為燃料,原因之一是它的熱值較大
B. 液態(tài)物質(zhì)的熱值比氣態(tài)的大
C. 2kg焦炭的熱值是1kg焦炭的2倍
D. 所有燃料的熱值都是不相等的
A
1
2
3
4
5
6
7
8
9
3. (2023·鹽城)氫能源作為新型能源,其熱值大,有著巨大的開發(fā)和
使用潛力.1kg氫氣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為 J. 若有21%的熱
量被水吸收,則可以使 kg的水的溫度從20℃升高到70℃.與化石
能源相比,氫能源的優(yōu)勢還有 (寫出一個即可).
[c水=4.2×103J/(kg·℃),q氫取1.43×108J/kg]
1.43×108 
143 
清潔無污染 
1
2
3
4
5
6
7
8
9
4. (2022·鎮(zhèn)江)如圖所示,用甲、乙兩種燃料分別對質(zhì)量和初溫相同的水進行加熱,兩圖中的裝置相同.燃料的質(zhì)量用m表示,燃料充分燃盡時水升高的溫度用Δt表示(水未沸騰),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br/>A. 若m相同,則Δt越小,燃料的熱值越大
B. 若Δt相同,則m越大,燃料的熱值越大
C. 的值越大,燃料的熱值越大
D. 的值越大,燃料的熱值越大
(第4題)
D
1
2
3
4
5
6
7
8
9
5. (2022·宜昌)關于燃料及其熱值,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br/>A. 沒有燃燒的燃料,其熱值等于零
B. 燃料完全燃燒時,它的熱值最大
C. 燃料的熱值與質(zhì)量和燃燒狀態(tài)無關
D. 燃料燃燒時溫度越高,放出的熱量越多
C
1
2
3
4
5
6
7
8
9
6. 為了比較質(zhì)量相等的不同燃料燃燒時放出的熱量,小明用如圖甲所示
的裝置進行實驗,圖中燃燒皿、燒杯a和b、溫度計均完全相同,燒杯中
盛有相同質(zhì)量的水,實驗時,分別點燃放在兩個燃燒皿中的酒精和碎紙
片,通過陶土網(wǎng)給燒杯加熱,直至酒精和碎紙片燒盡.
(1)你認為圖甲中實驗裝置的器材安裝順序是 (由下到
上/由上到下).
由下到上 
1
2
3
4
5
6
7
8
9
(2)小明設計了一張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的表格,其中①②兩項內(nèi)容漏寫
了,請你幫他補充完整:① ;②
.
燃 料 加熱前水溫T1/℃ ①
10g酒精

燃料燃盡時的水溫T2/℃ 
10g碎
紙片 
1
2
3
4
5
6
7
8
9
(3)實驗時,小明發(fā)現(xiàn)兩支溫度計的示數(shù)變化不明顯,請你分析出現(xiàn)
這種現(xiàn)象的可能原因:
(寫一條),為了使兩支溫度計的示數(shù)變化更明顯,請?zhí)岢瞿愕?br/>建議: .
(4)實驗時,小明記下了各個時刻a、b燒杯中水的溫度,繪制了如圖
乙所示的圖像,若熱損失相同,則可初步判斷,充分燃燒相同質(zhì)量的酒
精和碎紙片, 放出的熱量多.
水的質(zhì)量太大(或酒精和碎紙片的質(zhì)量太
小) 
減小水的質(zhì)量(或增加酒精和碎紙片的質(zhì)量) 
酒精 
1
2
3
4
5
6
7
8
9
7. (2023·金昌)小強想要計算家里天然氣灶燒水的熱效率,他將2kg的
水倒入燒水壺中,并測出水溫為20℃,在標準大氣壓下,把水剛加熱到
100℃時,消耗的天然氣的體積為0.048m3(假設天然氣完全燃燒),若
水的比熱容c水=4.2×103J/(kg·℃),天然氣的熱值q取4.0×107J/m3.
(1)將這些水燒開,需吸收多少熱量?
解:(1)由題意可知,水吸收的熱量
Q吸=c水m(t-t0)
=4.2×103J/(kg·℃)×2kg×(100℃-20℃)=6.72×105J
1
2
3
4
5
6
7
8
9
(2)在這種情況下,燃燒的天然氣放出了多少熱量?
解:(2)天然氣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
Q放=qV=4.0×107J/m3×0.048m3=1.92×106J
(3)求該天然氣灶的效率.
解:(3)天然氣灶的效率η=×100%=×100%=35%
1
2
3
4
5
6
7
8
9
8. (2023·揚州)如圖所示,在估測薯片熱值的實驗中,小軍設計了兩
種給水加熱的方式.
方式一:薯片在燒杯中燃燒.
方式二:薯片在燃燒皿中燃燒.
(1)兩種加熱方式中合理的是 ;
進行實驗時,要讓薯片充分燃燒,進行的操作是 .
(第8題)
方式二 
把薯片碾碎 
1
2
3
4
5
6
7
8
9
(2)用天平量取100g水,并測出一片薯片的質(zhì)量,用以上選取的方式
使薯片燃盡,并用溫度計測出水升高的溫度,所測出的薯片熱值
偏 ,原因是 .
(第8題)
小 
薯片燃燒放出的熱量沒有全部被水吸收 
1
2
3
4
5
6
7
8
9
9. 近年來,我國部分省份開始推廣使用乙醇汽油,乙醇汽油由乙醇與汽油以1∶9的體積比混合而成,已知汽油的熱值q汽油取3.3×107J/L,乙醇的熱值q乙醇取2.4×107J/L,設混合后總體積不變,請計算乙醇汽油的熱值.
1
2
3
4
5
6
7
8
9
解:設乙醇汽油的體積為V,由于混合后總體積不變,
根據(jù)Q=qV得,汽油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
Q汽油=V×90%×q汽油=0.9Vq汽油,
乙醇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Q乙醇=V×10%×q乙醇=0.1Vq乙醇,
所以,乙醇汽油的熱值
q乙醇汽油===0.9q汽油+0.1q乙醇
=0.9×3.3×107J/L+0.1×2.4×107J/L=3.21×107J/L
1
2
3
4
5
6
7
8
9(共17張PPT)
三、物質(zhì)的比熱容
第2課時 比熱容的應用 熱量的計算
第十二章 機械能和內(nèi)能
01
基礎進階
02
素能攀升
03
思維拓展


1. (2022·益陽)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沙灘上的沙子熱得燙腳,海水
卻非常涼爽,主要是因為水的比熱容比沙子的比熱容 .1kg的沙石
溫度升高10℃,需要吸收的熱量為 J.
[c沙石=0.92×103J/(kg·℃)]
大 
9.2×10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2023·常德)如表所示為一些物質(zhì)的比熱容[單位:J/(kg·℃)],
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和生活現(xiàn)象,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D?。?br/>水 4.2×103 鋁 0.88×103
煤油、冰 2.1×103 鐵、鋼 0.46×103
沙 石 0.92×103 銅 0.39×103
D
A. 不同種類的物質(zhì),比熱容一定不同
B. 比熱容與物質(zhì)的狀態(tài)無關
C. 質(zhì)量相同、初溫相同的鋁塊和銅塊吸收相同的熱量,銅塊的末溫更低
D. 沿海地區(qū)晝夜溫差小,是因為水的比熱容較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2023·常州)家用小型風力發(fā)電機獨特的尾翼結構,能使其旋翼自
動迎風,如圖甲所示.假設海邊僅受海陸風因素的影響,圖乙、圖丙所
示的情形通常分別發(fā)生在( A )
   
(第3題)
A
A. 白天、夜晚
B. 夜晚、白天
C. 白天、白天
D. 夜晚、夜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一根質(zhì)量為2g的燒紅的鐵釘,其溫度是600℃.若它的溫度降低到
100℃,則釋放的熱量為 J. 若這些熱量全部用于加熱質(zhì)量為100g
的常溫的水,則水溫將升高 ℃(結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已知鐵的
比熱容為0.46×103J/(kg·℃),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
46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給一個體積是50cm3的實心鐵球加熱,使它的溫度由20℃升高到30℃,吸收的熱量為 J. 若現(xiàn)有一個同樣大小的空心鐵球,使它的溫度由30℃升高到50℃,吸收的熱量是1800J,則此鐵球空心部分的體積是
cm3.[空心部分為真空,c鐵取0.5×103J/(kg·℃),
ρ鐵取8×103kg/m3]
2000 
27.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2023·揚州)下列對與比熱容有關的生活現(xiàn)象描述正確的是( B?。?br/>A. 沙漠地區(qū)晝夜溫差小
B. 汽車發(fā)動機常用水作冷卻劑
C. 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干泥土比濕泥土升溫慢
D. “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是我國沿海地區(qū)的生活寫照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初春培育水稻秧苗時,為了使秧苗不受凍,正確的做法是( B )
A. 早晨多灌水,傍晚多排水
B. 早晨多排水,傍晚多灌水
C. 早晨和傍晚都要多灌水
D. 早晨和傍晚都不要灌水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甲、乙兩物體吸收相等的熱量后,甲物體的溫度變化量大.設甲物體
的比熱容為c甲,質(zhì)量為m甲,乙物體的比熱容為c乙,質(zhì)量為m乙,則下列
說法中,一定錯誤的是( C )
A. 若m甲=m乙,則c甲<c乙
B. 若c甲=c乙,則m甲<m乙
C. 若m甲>m乙,則c甲>c乙
D. 若c甲<c乙,則m甲<m乙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2023·廣州)初溫相同的兩塊金屬甲、乙吸收了相同的熱量,甲的
末溫比乙的低;那么,初溫相同的甲、乙放出相同的熱量時(上述過程
中不發(fā)生物態(tài)變化)( B?。?br/>A. 甲的末溫比乙的低,但無法判斷甲、乙哪一個比熱容大
B. 甲的末溫比乙的高,但無法判斷甲、乙哪一個比熱容大
C. 甲的末溫比乙的高,且可以判斷甲、乙哪一個比熱容大
D. 無法判斷甲、乙哪一個的末溫高,且無法判斷甲、乙哪一個比熱容大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甲、乙兩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之比為4∶1,放出熱量之比為3∶1.它們的
比熱容之比和降低溫度之比分別為下列四種情況,其中可能滿足題設條
件的是( B?。?br/>① 1∶1和3∶4 ② 2∶1和1∶3
③ 1∶2和3∶2 ④ 1∶3和9∶4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④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淬火是金屬熱處理工藝之一,把金屬制品加熱到一定溫度后放在水、油或空氣中迅速冷卻,以提高金屬的硬度和強度.現(xiàn)將一質(zhì)量為1.5kg的金屬塊加熱到420℃,然后放在室溫為20℃的空氣中自然冷卻.[已知金屬的比熱容為0.49×103J/(kg·℃),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
(1)金屬塊在冷卻過程中放出多少熱量?
解:(1)金屬塊在冷卻過程中放出的熱量
Q放=c金屬m金屬(t0-t)
=0.49×103J/(kg·℃)×1.5kg×(420℃-20℃)=2.94×105J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若把這些熱量全部用于給35℃、1kg的水加熱,在標準大氣壓下水
溫升高多少?
解:(2)由題意知,水吸收的熱量Q吸=Q放=2.94×105J,
由Q吸=cmΔt可得,水理論上可以升高的溫度
Δt水===70℃,
此時水的末溫t水=Δt水+t0'=70℃+35℃=105℃,由于標準大氣壓下水
的沸點為100℃,水沸騰后吸熱,溫度保持100℃不變,所以水的末溫
只能達到100℃,則在標準大氣壓下水升高的溫度為100℃-35℃=6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如圖所示為小李同學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探究某物質(zhì)熔化時溫度隨
時間變化的圖像,第6min時的內(nèi)能 (大于/等于/小于)第8min
時的內(nèi)能;該物質(zhì)在CD段的比熱容是AB段比熱容的 倍(被加熱物
質(zhì)的質(zhì)量和吸、放熱功率不變).
(第12題)
小于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 (2023·泰安)質(zhì)量均為0.5kg的水和另一種液體在相同時間內(nèi)放出的
熱量相等,它們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水的比熱容
c水=4.2×103J/(kg·℃),且水的比熱容大于另一種液體.下列說法中,
正確的有( D?。?br/>① 甲液體是水
② 0~12min內(nèi)乙的溫度降低了20℃
③ 0~12min內(nèi)甲放出了8.4×104J的熱量
④ 乙液體的比熱容為2.1×103J/(kg·℃)
D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第1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物體A、B的質(zhì)量相等,把它們加熱到相同的溫度,再分別放入等
量、相同溫度的水里(不計熱量損失),A物體能使水溫升高10℃,B物
體能使水溫升高20℃,設A、B的比熱容為cA和cB,則( C?。?br/>A. cB=cA B. cB=2cA
C. cB>2cA D. cA<cB<2cA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共15張PPT)
一、動能 勢能 機械能
第2課時 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zhuǎn)化
第十二章 機械能和內(nèi)能
01
基礎進階
02
素能攀升
03
思維拓展


1. 如圖所示為上?!懊髦榫€”某輕軌車站的設計方案圖,與站臺連接的
軌道有一定坡度,從節(jié)能的角度分析,這樣的設計可以讓列車無動力滑
行進站時將 能轉(zhuǎn)化為 能儲存起來,此過程中機械能總
量 .
(第1題)
動 
重力勢 
減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2023·齊齊哈爾)人造地球衛(wèi)星沿橢圓軌道繞地球運行,如圖所
示,離地球最近的一點叫近地點,最遠的一點叫遠地點.已知衛(wèi)星在運
行過程中機械能保持不變,在衛(wèi)星從遠地點向近地點運動的過程中,勢
能 ,速度 .(增大/減?。?br/>(第2題)
減小 
增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2023·泰州)如圖所示,小明沿滑道從頂端勻速下滑的過程中,小
明的( A?。?br/>A. 重力勢能減小,機械能減小
B. 動能不變,機械能不變
C. 重力勢能減小,動能增大
D. 重力勢能不變,機械能減小
(第3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2023·南通)從空中落下的排球先后在草地和水泥地面上彈起,你
認為排球運動的軌跡最有可能是( A?。?br/>A. B.
C. D.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小明利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制作了“會跳的卡片”,如圖甲所示為他
制作的“會跳的卡片”,用手把它平壓在桌面上,使橡皮筋伸長,迅速
松手后,卡片就會彈跳起來,圖中A為外表面,B為內(nèi)表面,實驗時應
把 面緊貼桌面后松手,橡皮筋能對卡片 ,使卡片向上運
動.小明還利用相同的橡皮筋和卡紙做了如圖乙、丙所示的兩張卡片,
壓平后圖 (乙/丙)中卡片可以彈跳得更高一些.
   
B 
做功 
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2023·鹽城)小華利用橡皮筋和鉤碼制作了如圖所示的“魔罐”.他
在水平地面上用手將“魔罐”推出,滾動一段時間后,它能自動折返.“魔罐”被推出后向前滾動的過程中( A?。?br/>A. 動能轉(zhuǎn)化為彈性勢能
B. 彈性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
C. 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彈性勢能
D. 彈性勢能轉(zhuǎn)化為重力勢能
(第6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 (2023·無錫)在水平地面上鋪一張白紙,將皮球表面涂黑,使其分
別從不同高度處自由下落,在紙上留下黑色圓斑A、B,如圖所示.下列
說法中,正確的是( B?。?br/>A. 皮球下落過程中動能轉(zhuǎn)化為重力勢能
B. 皮球落地后發(fā)生形變的過程中動能轉(zhuǎn)化為彈性勢能
C. 形成圓斑B時皮球是從更高處下落的
D. 形成圓斑A時皮球接觸地面后形變程度更小
(第7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滑板是深受青少年喜愛的一項體育運動.如圖所示為U形滑臺和運動員
姿勢的簡化示意圖.運動員在滑臺A處由靜止自由下滑,不計滑臺摩擦和
空氣阻力,僅依靠滑行過程中運動員姿勢的自然(不用力)變化,最有
可能滑到滑臺C處的是( B )
A. B.
C. D.
(第8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2022·荊州)籃球是很多同學喜愛的運動項目.某次籃球比賽過程
中,籃球的部分運動軌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br/>A. 籃球經(jīng)過相同高度的B、C兩點時,機械能相等
B. 籃球第一次反彈后到達最高點D時,動能為零
C. 籃球經(jīng)過B、E兩點時,動能可能相等
D. 籃球在整個過程中機械能守恒
(第9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2022·天津)在“探究動能和重力勢能相互轉(zhuǎn)化”的實驗中,采用
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用細線把一個質(zhì)量為m的小球懸掛起來,將小球從
B位置拉到A位置,再由靜止釋放,觀察小球在A→B→C的過程中的高度
和速度的變化,并測出了小球在A、B、C三個位置時動能和重力勢能的
值,從而分析該過程中動能和重力勢能之間的轉(zhuǎn)化,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
運動過程或位置 A A→B B B→C C
動能Ek的大小或變化情況 0 增加 4.98J 減少 0
重力勢能Ep的大小或變化情況 5.00J 減少 0 增加 4.97J
(第1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小球在圖中的C位置時,受到 個力的作用.
(2)從實驗中可以看出,小球在A→B的過程中速度不斷增加,高度不
斷降低,這個過程中重力勢能逐漸轉(zhuǎn)化為 ;在能量轉(zhuǎn)化的過程
中,機械能在逐漸減少,這主要是由于小球受到 的作用.
(3)在實驗中,如果換用質(zhì)量為2m的小球,其他條件不變,那么小球
到達B位置時的機械能 (大于/等于/小于)質(zhì)量為m的小球到達
B位置時的機械能.
2 
動能 
空氣阻力 
大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如圖所示,彈簧的左端固定,右端連接一個小球,把它們套在光滑
的水平桿上,a是壓縮彈簧后小球由靜止釋放的位置,b是彈簧處于原長
時小球的位置,c是小球到達最右端時的位置.小球從a運動到c的過程
中,在 (a/b/c)位置時機械能最大;從b運動到c的過程中,小球
的動能轉(zhuǎn)化為彈簧的 .
(第11題)
b 
彈性勢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如圖所示,一彈性球從距離地面的高度為H1處由靜止開始沿直線下
落,由于空氣阻力的存在,反彈過程中距離地面的最大高度為H2.下落
途中動能和重力勢能相等的位置距離地面的高度為h1,上升途中動能和
重力勢能相等的位置距離地面的高度為h2,則h1 H1,
h2 H2.(>/=/<)
< 
> 
(第1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共16張PPT)
二、內(nèi)能 熱傳遞
第十二章 機械能和內(nèi)能
01
基礎進階
02
素能攀升
03
思維拓展


1. ★物理學中經(jīng)常會用到類比法,比如:用水波類比聲波.為了研究物體
的內(nèi)能,可以用圖中的 和A進行類比, 和B進行類比,
和C進行類比.(填字母)
 
E 
D 
F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如圖所示,甲杯中水量較少,乙、丙、丁三杯中的水量相同,根據(jù)內(nèi)
能的知識,甲、乙兩杯中水的內(nèi)能相比, (甲杯大/乙杯
大/無法比較),四杯水中, 杯中水的內(nèi)能最大.
     
(第2題)
無法比較 
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2023·成都)把兩滴墨水分別同時滴入盛有冷水和熱水的兩個玻璃
杯中,實驗過程及現(xiàn)象如圖所示,分析可知物體的溫度越高,分子的無
規(guī)則運動越 .若將冷水倒掉一些,則與原來這杯冷水
相比,杯中剩余冷水的內(nèi)能 (增大/不變/減小).
(第3題)
劇烈(或快) 
減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如圖所示,夏天常常將飲料和冰塊放在一起,制作“冰鎮(zhèn)飲料”.這
是因為飲料和冰塊的 不同,兩者之間發(fā)生了 ,冰塊
的內(nèi)能 (增大/不變/減小),飲料的內(nèi)能 (增大/不變/
減小).
(第4題)
溫度 
熱傳遞 
增大 
減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青藏鐵路使用如圖所示的熱管,來解決“凍土”區(qū)路基因溫度過高而
變得松軟的問題.當熱管“制冷”時,上端的溫度 (高于/等于/
低于)下端的溫度.此時,熱管通過內(nèi)部液體的汽化和液化,把從高溫
處吸收的 搬到低溫處放出,當上端的溫度和下端的
溫度相同時,熱管 (開始/停止)“制冷”.
低于 
熱量 
停止 
(第5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甲、乙兩個相同的鐵塊,質(zhì)量和溫度均相同,甲鐵塊靜止在地面
上,乙鐵塊靜止在10m高處,則( A?。?br/>A. 甲、乙分子動能的總和一樣大
B. 乙分子勢能的總和比甲大
C. 甲、乙的機械能一樣大
D. 乙的內(nèi)能比甲大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br/>A. 兩個物體溫度相同,內(nèi)能一定相同
B. 兩個物體相比,分子動能大的,其內(nèi)能大
C. 甲物體傳遞了熱量給乙物體,說明甲物體的內(nèi)能大
D. 擴散現(xiàn)象中,分子可以從低溫物體運動到高溫物體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2022·泰州)夏天,將飲料放入冰箱冷藏室,飲料的溫度降低.下列
說法中,正確的是( C?。?br/>A. 飲料將溫度傳遞給冰箱中的空氣
B. 飲料放出熱量后自身所含熱量減少
C. 飲料溫度降低的過程伴隨著內(nèi)能的轉(zhuǎn)移
D. 飲料放熱是因為飲料的內(nèi)能比冰箱中空氣的內(nèi)能多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將一高溫的鐵塊投入冷水中,它們之間發(fā)生了熱傳遞,不計熱量損
失,當熱傳遞停止時,鐵塊和水的物理量可能不同的是( C?。?br/>A. 水吸收的熱量和鐵塊放出的熱量
B. 鐵塊的溫度和水的溫度
C. 鐵塊的內(nèi)能和水的內(nèi)能
D. 鐵塊內(nèi)能減少的量和水內(nèi)能增加的量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內(nèi)能是物體內(nèi)部所有分子做無規(guī)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之間相互作用
的勢能的總和,物體溫度越高,其內(nèi)部分子的運動越劇烈,分子動能就
越大.某一物體,當其體積發(fā)生變化時,分子之間的距離就會發(fā)生相應
的變化,分子之間相互作用力也隨之改變,這就會導致分子內(nèi)能發(fā)生改
變,所以,物體的內(nèi)能大小與物體的質(zhì)量(它影響著物體分子數(shù)目的多
少)、體積、溫度、狀態(tài)等因素有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給室溫下的水加熱時,水的內(nèi)能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從微觀上
看,發(fā)生這一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解:水的內(nèi)能增大;原因在于水分子運動加劇,分子動能增大
(2)質(zhì)量相同的48℃的固態(tài)海波和48℃的液態(tài)海波相比,哪個內(nèi)能
大?它們內(nèi)能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具體來講,多出的這部分能量是以什
么形式存在的?
解:48℃的液態(tài)海波的內(nèi)能大;原因在于物體的狀態(tài)不同,固態(tài)海波熔
化需要吸收能量;多出的這部分能量是以分子勢能的形式存在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如圖所示為某物質(zhì)由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
由圖可知:t4時刻物體內(nèi)能 (等于/不等于)零,t1時刻物體
分子總動能 (大于/等于/小于)t2時刻物體分子總動能,t2時刻
物體內(nèi)能 (大于/等于/小于)t3時刻物體內(nèi)能.
(第11題)
不等于 
大于 
大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如圖所示,用酒精燈對燒杯中一定質(zhì)量的0℃的冰水混合物進行加
熱,至沸騰后繼續(xù)加熱一段時間.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br/>A. 冰水混合狀態(tài),冰和水的總內(nèi)能不變
B. 溫度升高過程中,燒杯中水的機械能增加
C. 溫度升高過程中,燒杯中水的內(nèi)能不變
D. 沸騰過程中,燒杯中水的內(nèi)能減少
(第12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2023·廣州)小明將凝固點為47℃的某液態(tài)合金放在室溫為25℃的
實驗室中,該合金的溫度從70℃降至47℃并保持47℃一段時間再降至
35℃,合金在此過程中( A?。?br/>A. 對外放熱,內(nèi)能一直減少
B. 存在液化現(xiàn)象,內(nèi)能一直增加
C. 溫度保持47℃時,不吸熱也不放熱
D. 存在凝固現(xiàn)象,內(nèi)能先減少后不變再減少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共31張PPT)
第十二章復習
第十二章 機械能和內(nèi)能
01
知識體系構建
02
高頻考點突破
03
綜合素能提升


考點一 機械能轉(zhuǎn)化與變化的分析與判斷
典例1 (2022·杭州)如圖所示為蹦極運動的簡化示意圖,彈性繩的一
端系在運動員的腳上,另一端固定在跳臺的O點.運動員由靜止開始自由
下落,A點處彈性繩正好處于原長;B點處運動員受到的重力與彈性繩對
運動員的拉力大小相等;C是蹦極運動員到達的最低點.
(整個過程中忽略空氣阻力,彈性繩的自重不計)
(典例1圖)
(1)從O點到A點的過程中,運動員的機械能 (增大/不變/減
小/先增大后減小).
(2)從A點到C點的過程中,彈性繩的彈性勢能 ;運動員的動
能 .(增大/不變/減小/先增大后減?。?br/>不變 
增大 
先增大后減小 
(典例1圖)
跟蹤訓練
1. “反向蹦極”是一項比蹦極更刺激的運動.如圖所示,彈性輕繩的上
端固定在O點,拉長后將下端固定在體驗者的身上,并與固定在地面上
的扣環(huán)相連.打開扣環(huán),人從A點由靜止被釋放,像火箭一樣被“豎直發(fā)
射”,經(jīng)B點上升到最高位置C點,在B點時速度最大.對此過程,下列描
述中正確的是( C?。?br/>C
A. 人從A點到C點的過程中,重力勢能增加,動能一直減少
B. 人從A點到B點的過程中,動能增加,重力勢能減少
C. 人在B點時動能最大
D. 彈性輕繩的彈性勢能在B點時最大
(第1題)
考點二 力學綜合題的分析與判斷
典例2 (2022·鎮(zhèn)江)如圖甲所示,物體M靜止在電梯轎廂底部,其上
表面通過輕質(zhì)彈簧與電梯頂部相連,M對電梯轎廂底部的壓力用F表
示,忽略M和電梯的形變.0~t1時間段內(nèi),電梯靜止,彈簧處于伸長狀
態(tài),t1時刻后電梯由靜止開始沿豎直方向運動.0~t4時間段內(nèi),F(xiàn)隨時間t
變化的圖線如圖乙所示,則( D )
D
A. t1~t2時間段內(nèi),電梯可能向上運動
B. t2~t3時間段內(nèi),M的機械能保持不變
C. t3~t4時間段內(nèi),電梯一定做加速運動
D. t1~t4時間段內(nèi),彈簧對M的拉力不變
本題涉及力的相互作用、彈力、力與運動的關系、機械能等知識,
分析C選項時要全面考慮其可能性.
跟蹤訓練
2. (新情境)(2023·宿遷)如圖甲所示,重為G的正方體滑塊P套在水
平放置的方管Q上,在水平向右的風力作用下,滑塊P向右做勻速直線
運動.將方管Q按圖乙所示豎直放置后,滑塊P豎直向下運動.假設滑塊P
受到風力的大小和方向始終保持不變,其受到方管Q的摩擦力大小等于
它們之間壓力大小的,方管足夠長且忽略空氣阻力.關于圖乙中的滑塊
P,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br/>D
A. 滑塊P受到的摩擦力等于重力
B. 滑塊P先加速,然后勻速
C. 滑塊P先加速,后減速,最后靜止
D. 滑塊P的動能一直增大
考點三 熱學概念的辨析
典例3 ★(2022·連云港)關于溫度、熱量和內(nèi)能,下列說法中正確的
是( D?。?br/>A. 0℃的冰塊的內(nèi)能為0
B. 溫度高的物體含有的熱量多
C. 汽油機在做功沖程中,汽缸內(nèi)燃氣的內(nèi)能增加
D. 兩個發(fā)生熱傳遞的物體之間一定存在溫度差
D
跟蹤訓練
3. (2023·郴州)下列關于物體的溫度和內(nèi)能的說法,正確的是
( B )
A. 溫度越高的物體,內(nèi)能越大
B. 摩擦生熱是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物體的內(nèi)能的
C. 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快,內(nèi)能越大
D. -20℃的冰塊沒有內(nèi)能
B
考點四 熱學閱讀題的分析與求解
典例4?。?022·徐州)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牛頓冷卻定律
當一個物體表面溫度比周圍環(huán)境高時,就會向周圍環(huán)境散熱,散熱
快慢可以用單位時間內(nèi)散失熱量的多少來表示.英國物理學家牛頓提
出:物體散熱快慢與物體和周圍環(huán)境的溫度差成正比.后人研究發(fā)現(xiàn),
在溫度差不太大的情況下(小于15℃),這個結論符合實際散熱規(guī)律,
稱為牛頓冷卻定律.如果散熱快慢用q表示,那么牛頓冷卻定律可以表示
為q=k(t物-t環(huán)),其中k是散熱系數(shù),與物體的表面性質(zhì)、表面積、
周圍環(huán)境性質(zhì)等因素有關,和物質(zhì)種類無關,如果上述因素相同,不同
物質(zhì)的散熱系數(shù)就相同,由于不同物質(zhì)的比熱容不同,即使散熱快慢相
同,它們降低相同溫度需要的時間也不同,根據(jù)降溫時間可以得到兩種
物質(zhì)比熱容的大小關系,從而可以進行比熱容的測量.
(1)物體向周圍環(huán)境散熱,內(nèi)能減少,這種改變內(nèi)能的方式叫作
.
(2)下列概念中,和散熱快慢q物理意義最接近的是 (多選,
填字母).
A. 速度 B. 密度 C. 功率 D. 效率
(3)一個物體的溫度為30℃,周圍環(huán)境溫度保持20℃不變,此時物體
的散熱快慢為q.當物體的溫度降低到29℃時,散熱快慢為 .

傳遞 
AC 
q 
(4)如圖甲所示,兩個同樣的保溫杯分別裝滿30℃的水和鹽水,周圍
環(huán)境溫度保持20℃不變.保溫杯敞口放置,水和鹽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
的圖像如圖乙所示.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鹽水的密度為
1.1×103kg/m3,則鹽水的比熱容為 J/(kg·℃).
 
3.5×103 
跟蹤訓練
4.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制 動 液
汽車制動液俗稱剎車油.汽車剎車時,駕駛員踩踏板通過剎車管線
內(nèi)的制動液把壓力傳遞到剎車塊,剎車塊和車輪上的鼓輪摩擦,制止車
輪轉(zhuǎn)動.制動時,因摩擦產(chǎn)生的熱量會使制動液的溫度升高.如果溫度過
高,達到沸點,制動液就會產(chǎn)生大量氣體,造成制動失靈.制動液的沸
點在受潮吸水后會下降,因此國家規(guī)定制動液的沸點不得低于140℃.
要測量制動液的沸點,可以取適量制動液和一個質(zhì)量為m1的銅塊放
入加熱容器,加熱至沸騰后,把銅塊取出并立即放入一個裝有水的保溫
杯中,保溫杯中水的質(zhì)量為m2、溫度為t1,等銅塊和水的溫度相同后,
再測出水溫t2.若從取出銅塊到測出水溫過程中散失的熱量為Q,銅的比
熱容為c1,水的比熱容為c2,就可以計算得到制動液的沸點.
如表所示為某種制動液的含水量和對應的沸點.
含水量/% 0 1 2 3 4 5 6
沸點/℃ 210 180 158 142 132 124 120
(1)剎車時制動液的溫度會升高,這是通過 的方式增加了
制動液的內(nèi)能.
(2)制動液沸點的表達式為t= .
熱傳遞 
+t2 
(3)利用表格中給出的數(shù)據(jù),在下圖坐標系中作出該制動液沸點與含
水量的關系圖像.
 
(第4題答案)
(4)當含水量減小到 時,這種制
動液就必須更換.
3.2%(3.1%和3.3%之間均可) 
考點五 力、熱綜合題的分析與判斷
典例5 (2023·鎮(zhèn)江)如圖所示,甲和乙疊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甲、
乙之間的接觸面粗糙,此時兩者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乙和桌面足夠長.快
速敲擊乙,乙立即水平向右做直線運動,則敲擊后( D?。?br/>(典例5圖)
D
A. 乙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B. 乙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C. 甲的動能變化量等于乙的動能變化量
D. 甲沿水平面向右做先加速后勻速的運動
跟蹤訓練
5. 如圖所示,小物塊沿摩擦力不能忽略的斜面由A點加速下滑至B點,然
后沿粗糙水平面由B點減速滑行至C點,從C點水平拋出后到達斜面底端
的D點(沒有與斜面和地面相碰),AB段和CD段的豎直高度相同,忽
略運動時的空氣阻力.小物塊在水平面BC上滑行時受到 個力的作
用;如果小物塊由A點下滑到B點的過程中動能增加量為ΔE1,由C點下
落到D點的過程中動能增加量為ΔE2,那么ΔE1 ΔE2,理由

.
3 
小于 
AB段小物塊克服摩擦做功,部分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而CD段小
物塊的重力勢能全部轉(zhuǎn)化為動能 
1. 如圖所示,長度相同的三根輕桿構成一個正三角形支架,在A處固定
質(zhì)量為2m的小球,B處固定質(zhì)量為m的小球,支架懸掛在O點,可繞過O
點并與支架所在平面垂直的固定軸轉(zhuǎn)動.開始時OB與地面垂直,放手后
支架開始運動,在不計任何阻力的情況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C )
C
1
2
3
4
5
A. A處小球和B處小球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不守恒
B. 運動過程中A處小球受到的力為平衡力
C. B處小球向左擺動所能達到的最大高度大于A處小球開始運
動時的高度
D. B處小球向左擺動所能達到的最大高度等于A處小球開始運
動時的高度
(第1題)
2. 甲物體的分子動能總和為E甲1,分子勢能總和為E甲2;乙物體的分子動
能總和為E乙1,分子勢能總和為E乙2.各能量大小如圖所示,甲、乙兩物
體相比( C?。?br/>A. 兩物體分子數(shù)相同
B. 兩物體所處物態(tài)相同
C. 甲物體的內(nèi)能較大
D. 乙物體的溫度較高
(第2題)
C
1
2
3
4
5
3. (2023·蘇州振華中學期中)如圖甲所示,將一根彈簧和一個質(zhì)量為
0.5kg的金屬球(球上有小孔)套在鐵架臺的金屬桿AB上面,金屬桿AB
光滑,現(xiàn)將小球提到B端后松手,小球的高度隨時間變化情況如圖乙所
示,在0~t1過程中,小球的動能 (增大/不變/減小/先增大后減
小),此過程中小球重力勢能的變化量 (大于/等于/小于)動
能變化量.
增大 
大于 
1
2
3
4
5
4. 如圖所示為兩個光滑的圓弧槽和一段粗糙的水平面相連接的裝置.將
質(zhì)量為m的物體從左側(cè)圓弧槽的A點由靜止釋放,最高到達右側(cè)圓弧槽
的B點處;然后再次滑下,最高到達左側(cè)圓弧槽的C點處.其中A、B兩點
距離水平面的高度分別為H、h(忽略空氣阻力).
(1)物體從A點滑到水平面時,重力所做的功為 .
(第4題)
mgH 
1
2
3
4
5
(2)物體從A點滑到B點的過程中,損失的機械能轉(zhuǎn)化為物體內(nèi)能
的效率為η,則物體到達B點時溫度升高 .(物體比熱
容用c表示)
(3)C點距離水平面的高度為 .
(第4題)
 
2h-H 
1
2
3
4
5
5. 如圖甲所示,標準大氣壓下,普通煤爐把壺內(nèi)20℃、5kg的水燒開需完全燃燒一定質(zhì)量的煤,此過程中,燒水效率為28%.為提高煤爐效率,創(chuàng)意小組設計了雙加熱煤爐,如圖乙所示,在消耗等量煤燒開壺內(nèi)初溫相同、等量水的過程中,還可額外把爐壁間的10kg水從20℃加熱至40℃.已知q煤取3×107J/kg,c水=4.2×103J/(kg·℃),以上過程中,求:
(第5題)
1
2
3
4
5
(1)普通煤爐完全燃燒煤的質(zhì)量.
解:(1)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t=100℃,
Q吸=c水m水(t-t0)
=4.2×103J/(kg·℃)×5kg×(100℃-20℃)
=1.68×106J,
Q放===6×106J,m煤===0.2kg
(第5題)
1
2
3
4
5
(2)雙加熱煤爐的燒水效率.
解:(2)Q吸'=c水m水'(t'-t0)
=4.2×103J/(kg·℃)×10kg×(40℃-20℃)
=8.4×105J,
Q吸總=Q吸+Q吸'=1.68×106J+8.4×105J=2.52×106J,
η'=×100%=×100%=42%
(第5題)
1
2
3
4
5(共17張PPT)
三、物質(zhì)的比熱容
第1課時 認識比熱容
第十二章 機械能和內(nèi)能
01
基礎進階
02
素能攀升
03
思維拓展


1. (2022·無錫)用如圖所示的兩套相同裝置探究不同物質(zhì)吸熱升溫的
現(xiàn)象,將相等質(zhì)量的沙子和水分別裝入鋁桶中,用溫度計測出它們的初
始 ,點燃酒精燈加熱,用玻璃棒 沙子和水,觀察到沙
子升溫比水快,由此可以推斷,質(zhì)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升高相同的溫
度, 吸收的熱量多.
溫度 
攪拌 
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1題)
2. 下列關于比熱容的說法,正確的是( D?。?br/>A. 冰和水的比熱容是相同的
B. 把一個鐵塊切割成兩塊,質(zhì)量小的鐵塊比熱容小
C. 質(zhì)量相同的一杯水和一個鐵塊,在升高相同的溫度時,吸收的熱量是
相等的
D. 質(zhì)量相同的不同物質(zhì),升高相同的溫度,吸收的熱量不相等,它們的
比熱容就不相等
D
1
2
3
4
5
6
7
8
9
10
3. (2023·益陽)某小組同學為了比較水和沙石的比熱容大小,在兩個
相同的燒杯中分別裝入質(zhì)量相同的水和沙石,用相同的酒精燈加熱.
(1)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其中有一處明顯的錯誤,錯誤之處是
.
(第3題)
盛水
燒杯中溫度計的玻璃泡接觸了燒杯底 
1
2
3
4
5
6
7
8
9
10
(2)更正錯誤后,加熱相同的時間,沙石升高的溫度比水多,說明沙
石的比熱容比水 (大/?。?
(3)比較全班不同小組的實驗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各小組之間的實驗數(shù)據(jù)有較
大的不同,可能原因是 (請寫
出一條).
小 
各小組所用水(沙石)的質(zhì)量不一樣 
(第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4. “探究不同物質(zhì)吸熱升溫的現(xiàn)象”實驗結束后,小強根據(jù)數(shù)據(jù)繪制了
如圖所示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用三種方法來比較沙子和水吸熱升
溫的快慢,從而建立比熱容的概念:(1)在相同的時間t內(nèi)比較溫度變
化ΔT;(2)在相同的溫度變化ΔT內(nèi)比較時間t;(3)若ΔT和t均不同,則可用 來比較沙子和水吸熱升溫的快慢.
在初中物理中,比較物體 的快慢時
也用到了上述方法.
 
運動(或做功) 
1
2
3
4
5
6
7
8
9
10
5. 如圖所示,若把物質(zhì)吸熱升溫和容器裝水后水面升高進行類比,則容
器的下列屬性中,與比熱容類似的是( C?。?br/>A. 高度 B. 容積
C. 底面積 D. 表面積
(第5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6. 對于同一物態(tài)的某種物質(zhì),根據(jù)c=可知( D )
A. 比熱容跟熱量成正比
B. 比熱容跟質(zhì)量成反比
C. 比熱容跟溫度變化成反比
D. 吸收或放出的熱量跟質(zhì)量與溫度變化量的乘積的比值是個定值
D
1
2
3
4
5
6
7
8
9
10
7. 由不同物質(zhì)組成的甲、乙兩個質(zhì)量相等的物體,升高相同的溫度時,
甲吸收的熱量比乙吸收的熱量多,則( A?。?br/>A. 甲的比熱容大于乙的比熱容
B. 甲的比熱容小于乙的比熱容
C. 甲與乙的比熱容一樣大
D. 無法比較甲、乙的比熱容
A
1
2
3
4
5
6
7
8
9
10
8. 初溫均為60℃的甲、乙兩種液體在實驗室自然冷卻(m甲<m乙),兩
種液體每秒放出的熱量相同,這兩種液體的溫度—散熱時間的圖線如圖
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br/>D
A. 第150s時兩液體溫度相同,內(nèi)能一定相同
B. 甲液體第30s時的分子動能大于第6s時的分子動能
C. 乙液體向周圍空氣傳遞了熱量,說明乙液體的內(nèi)能比周圍空氣的內(nèi)能大
D. 根據(jù)圖中0~60s內(nèi)的圖線及題中信息,可知甲液體的比熱容比乙液體的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9. (2022·常州)實驗小組的同學欲比較沙子和水的比熱容,實驗裝置
如圖甲、乙所示.
(1)在兩個相同的容器內(nèi)分別裝入初溫、 相同的沙子和水.
   
(第9題)
質(zhì)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2)用兩盞相同的酒精燈同時加熱沙子和水,加熱過程中需用玻璃棒
不斷攪拌,攪拌的目的是 .測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
表所示.
加熱時間/min 0 1 2 3 4 5
沙子的溫度/℃ 18 22 29 37 45
水的溫度/℃ 18 19 21 23 25 27
使沙子和水受熱均勻 
1
2
3
4
5
6
7
8
9
10
(3)第5min時,溫度計顯示沙子的溫度如圖丙所示,其示數(shù)
為 ℃.
(4)加熱相同的時間,發(fā)現(xiàn)沙子的溫度升得更高.有同學認為,此過程
中沙子吸收的熱量比水吸收的熱量多,該觀點 (正確/錯誤).
(5)分析數(shù)據(jù)可得,沙子的比熱容 (大于/等于/小于)水的比
熱容.
52 
錯誤 
小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在“比較不同物質(zhì)的吸熱升溫情況”的實驗中:
(1)小麗和小明用同一套器材做加熱水和煤油的實驗,如圖甲所示.組
裝器材時應先調(diào)節(jié) (A/B)的高度,調(diào)節(jié)它的高度是為了
.
A 
確保用
外焰加熱 
(第10題甲)
1
2
3
4
5
6
7
8
9
10
(2)組裝好器材,他們先后稱取質(zhì)量相等的水和煤油放入同一個燒杯
中,分別加熱相同的時間,比較水和煤油 ,得出結論.
要完成該實驗,除圖甲所示器材外,還需要的一個測量工具是 .
(第10題甲)
升高的溫度 
秒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3)在對實驗進行反思時,他們認為原方案有需要兩次加熱、耗時長
等缺點,因此改進方案并設計了如圖乙所示的裝置.與原方案相比,該
方案除克服了上述缺點外,還具有的優(yōu)點是

.
(寫出一個即可)
①用“水浴法”加熱,液
體受熱均勻,不需要攪拌;②用同一熱源加熱,確保相同時間內(nèi)提供的
熱量相等;③兩實驗同時進行,便于同時比較水和煤油升溫的快慢 
(第10題乙)
1
2
3
4
5
6
7
8
9
10(共16張PPT)
四、機械能與內(nèi)能的相互轉(zhuǎn)化
第1課時 機械能與內(nèi)能的相互轉(zhuǎn)化
第十二章 機械能和內(nèi)能
01
基礎進階
02
素能攀升
03
思維拓展


1. (2022·牡丹江)用打氣筒給自行車輪胎打氣,活塞壓縮筒內(nèi)空氣,
空氣的溫度升高,這是通過 的方式改變內(nèi)能.打氣筒外壁的下
部也會發(fā)熱,這是通過 的方式改變內(nèi)能.
做功 
熱傳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熱機在人類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推動了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如圖
所示為熱機工作過程中的能量轉(zhuǎn)化原理圖,其中①②③分別代表的
是 能、 能、 能.
(第2題)
化學 
內(nèi) 
機械 
3. (2022·蘭州)一臺單缸四沖程汽油機,只有第三個沖程中燃氣對外
做功,其他沖程都是靠飛輪的 來完成的;若飛輪的轉(zhuǎn)速為
1200r/min,則該汽油機每秒鐘對外做功 次.
慣性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2022·淮安)下列現(xiàn)象中,通過做功方式改變物體內(nèi)能的是
( B?。?br/>A. 光照取暖 B. 摩擦生熱
C. 冰敷降溫 D. 爐火加熱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關于四沖程汽油機的工作過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br/>A. 吸氣沖程:只吸入空氣
B. 壓縮沖程:缸內(nèi)溫度降低
C. 做功沖程:氣體推動活塞做功
D. 排氣沖程:內(nèi)能轉(zhuǎn)化為機械能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2023·無錫)如圖所示,在空氣壓縮引火儀的玻璃筒底部放一小團
干燥的棉花,用力將活塞迅速下壓,棉花會立即燃燒.下壓過程中活塞
對筒內(nèi)空氣 ,空氣的 能增大,該能量轉(zhuǎn)化過程與汽油機
的 沖程相同.
(第6題)
做功 
內(nèi) 
壓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 (2023·鹽城)汽油機的一個工作循環(huán)中,能量轉(zhuǎn)化方式與圖示“爆
炸”過程相同的是( C?。?br/>A. 吸氣沖程 B. 壓縮沖程
C. 做功沖程 D. 排氣沖程
(第7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如圖所示為內(nèi)燃機的四沖程工作示意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C?。?br/>     
(第8題)
C
A. 一個工作循環(huán)的正確順序是甲、乙、丙、丁
B. 圖乙沖程能獲得動力
C. 圖丁沖程有明顯的機械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的過程
D. 圖丙沖程存在化學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的過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2023·揚州江都期末)下列圖像能反映汽油機做功沖程中,汽缸內(nèi)
燃氣壓強p和溫度t變化情況的是( B?。?br/>A. B.
C. D.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2022·內(nèi)江)如圖所示,在試管里盛適量的水,用帶玻璃管的橡膠
塞塞住試管口,加熱試管使水沸騰,玻璃管口冒出的“白氣”推動管口
處的小風車轉(zhuǎn)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br/>A. 水在沸騰過程中,不斷吸收熱量,溫度升高
B. 實驗過程中通過熱傳遞使試管內(nèi)水的內(nèi)能增大
C. 玻璃管口冒出的“白氣”是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氣
D. “白氣”使小風車轉(zhuǎn)動的過程相當于汽油機的壓縮沖程
(第10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某單缸四沖程汽油機的汽缸的活塞面積為30cm2,一個沖程中活塞在
汽缸中移動的距離為50mm,滿負荷工作時做功沖程中燃氣的平均壓強
為9.0×105Pa,飛輪1min轉(zhuǎn)動1800r.當汽油機滿負荷工作時(不計摩擦),求:
(1)做功沖程中燃氣對活塞的平均壓力.
解:(1)F=pS=9.0×105Pa×30×10-4m2=2.7×103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一個做功沖程中燃氣對活塞做的功.
解:(2)W=Fs=2.7×103N×50×10-3m=135J
(3)汽油機的功率.
解:(3)1800r/min=30r/s,一個工作循環(huán)中飛輪轉(zhuǎn)2r,做一次功,所用時間t=s,P===2025W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如圖甲所示為四缸發(fā)動機的工作原理圖,內(nèi)燃機通過連桿把四個汽
缸的活塞連在一根曲軸上,并使各汽缸的做功過程彼此錯開,在飛輪轉(zhuǎn)
動的每半周里,都有一個汽缸在做功,其他三個汽缸分別在做吸氣、壓
縮和排氣工作.
(1)發(fā)動機在做功沖程里,高溫、高壓的燃氣推動活塞向下運動,對
外做功,同時將 能轉(zhuǎn)化為 能.
內(nèi) 
機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有一臺四缸發(fā)動機,其主要技術指標如表所示.其中排量等于四個
汽缸工作容積的總和,汽缸工作容積是指活塞從上止點到下止點所掃過
的容積,又稱單缸排量,它取決于活塞的面積和活塞上下運動的距離
(即沖程長).轉(zhuǎn)速表示每分鐘曲軸或飛輪所轉(zhuǎn)的轉(zhuǎn)數(shù).
排 量 2.0L
輸出功率 120kW
轉(zhuǎn) 速 6000r/min
① 該發(fā)動機在1s內(nèi)做功 J,單缸排量V= L.
② 在每個做功沖程里,發(fā)動機對外做功 J.
1.2×105 
0.5 
6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在做功沖程里,燃氣對活塞所做的功可表示為W=pV,式中p表示
燃氣對活塞的壓強,則p= Pa.
(4)如圖乙所示為發(fā)動機在做功沖程中的示意圖.下面給出公式W=pV
的推導過程,請將推導過程補充完整(要求各表達式均用S、l或p表
示).設活塞的面積為S,沖程長為l,燃氣對活塞的壓強為p,則燃氣對
活塞的壓力F= ,燃氣對活塞所做的功W= ,又根據(jù)數(shù)學
知識可知發(fā)動機的單缸排量V= ,
故W=pV.
1.2×106 
pS 
pSl 
S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共18張PPT)
專題特訓(四) 機械能的分析與求解
第十二章 機械能和內(nèi)能
類型一 定性分析類
1. 如圖甲所示,質(zhì)量忽略不計的彈簧豎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時刻,
將一重力G=50N的金屬小球從彈簧正上方某一高度處由靜止釋放,小
球落到彈簧上并壓縮彈簧到最低點,然后又被彈起而離開彈簧,上升到
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復,通過安裝在彈簧下端的壓力傳感器,測
出這一過程中彈簧彈力F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則在上述過程
中,t1時刻小球的動能 (是/不是)最大的;小球在從最高點到
最低點的運動過程中,動能的變化情況是 ;t2~t3時
間段內(nèi),小球增加的動能 (大于/
等于/小于)彈簧減少的彈性勢能,上述過
程中小球和彈簧總的機械能 (是/不是)
守恒的.
不是 
先變大后變小 
小于 
是 
1
2
3
4
5
6
7
2. 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2m的物塊P下方連接有一個質(zhì)量為m的鉤碼,上端
通過細線繞過輕質(zhì)定滑輪連接一質(zhì)量為2m的物塊Q,將它們由靜止釋放.
在物塊P下落到地面的過程中,P、Q間細線的拉力大小為F,細線的重
力及各處的摩擦均不計,鉤碼落地后不彈起,則( B?。?br/>A. 鉤碼落地前F=3mg,Q的機械能增大
B. 鉤碼落地前F<3mg,Q的機械能增大
C. 鉤碼落地后F=2mg,P的機械能不變
D. 鉤碼落地后F>2mg,P的機械能減小
(第2題)
B
1
2
3
4
5
6
7
3. (2022·蘇州)某手機軟件具有錄音和顯示波形的功能.某乒乓球愛好
者將一乒乓球從一定高度由靜止釋放,利用該手機軟件記錄下乒乓球碰
撞臺面時發(fā)出的聲音,其波形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
確的是( C )
A. 每次發(fā)聲的時間間隔相等
B. 整個過程中乒乓球的機械能不變
C. 乒乓球每次彈起時的動能依次減小
D. 乒乓球每次與臺面碰撞的最大形變程度相同
(第3題)
C
1
2
3
4
5
6
7
類型二 定量計算類
4. 小麗在探究“彈簧彈力大小與形變量的關系”時,發(fā)現(xiàn)同一根彈簧的彈力大小F與形變量Δx 的比值k恒定.現(xiàn)小麗有兩根原長相等的彈簧1和2,已知 k1∶k2=1∶2,在兩根彈簧下分別掛同一物體,靜止時彈簧1和2的伸長量分別為Δx1和Δx2,則Δx1∶Δx2= .小麗通過查閱資料知道彈簧的彈性勢能Ep=kΔx2,此時彈簧1和2的彈性勢能分別為Ep1 和Ep2,則Ep1∶Ep2= .小麗將彈簧1和2同時用來懸掛一物體,靜止時如圖甲所示,兩彈簧的彈性勢能之和為 Ep甲.將彈簧1和2連接后用來懸掛同一物體,靜止時如圖乙所示,兩彈簧的彈性勢能之和為Ep乙 ,則
Ep甲∶Ep乙= .(已知圖甲情況下懸掛物體時彈簧1和2
伸長量相同,整個實驗中彈簧所受重力不計,且均處于彈性限
度范圍內(nèi))
2∶1 
2∶1 
2∶9 
1
2
3
4
5
6
7
5. (2023·株洲)投出的鉛球在空中飛行,它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的動能Ek
與距離地面的高度h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鉛球脫手的高度h為2m,鉛球
落到地面時重力勢能為零,不計空氣阻力,由圖可知,鉛球脫手時其重
力勢能為( A?。?br/>A. 80J B. 100J
C. 180J D. 280J
(第5題)
A
1
2
3
4
5
6
7
6. 體育課上,小明在同一位置用相同的力多次將足球踢出,發(fā)現(xiàn)足球斜
向上飛出的角度越大,球運動得越高,但并不能運動得越遠.小明查閱
資料后知道:足球所做的運動叫作斜拋運動,其運動軌跡如圖甲所示.
足球初始運動方向與水平方向的夾角叫作拋射角,拋出點到落地點的水
平距離叫作射程,射程與拋出速度和拋射角的大小有關.若物體的動能
大小Ek=mv2,重力勢能大小Ep=mgh,不計空氣阻力,g取10N/kg,請
回答下列問題:
1
2
3
4
5
6
7
(1)若將質(zhì)量為0.4kg的足球從地面踢出時,具有的動能是120J,足球
被踢出后足球能達到的最大高度是5m,則足球在最高點時具有的動能
是 .
(2)若足球的射程x與拋出速度v、拋射角θ之間滿足公式x=
,當足球以20m/s且與水平方向成45°角的速度被踢出時,足
球的射程是 .
100J 
40m 
1
2
3
4
5
6
7
(3)足球運動的速度v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速度vx和豎直方向的速度
vy,三者可構成如圖乙所示的矩形.足球在空中飛行時,水平方向的速度
保持不變,豎直方向的速度先減小后增大.若足球在地面以10m/s且與
水平方向成45°角的速度被踢出,當足球的速度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
30°時,足球距地面的高度約為 m.(結果保留兩位小數(shù))
3.33 
1
2
3
4
5
6
7
7. 已知物體的重力勢能表達式為Ep=mgh,動能表達式為Ek=mv2;其
中m為物體的質(zhì)量,h為物體距離水平地面的高度,v為物體的運動速
度,g取10N/kg,取地面為零勢能面.如圖所示,將一質(zhì)量為0.4kg的物體
從距離地面1.5m的高度沿水平方向以2m/s的速度拋出.不計空氣阻力,物
體從被拋出到落地的瞬間,整個過程中機械能守恒.求:
(第7題)
(1)物體被拋出時的重力勢能Ep和動能Ek1.
解:(1)物體被拋出時的重力勢能
Ep=mgh=0.4kg×10N/kg×1.5m=6J;
動能Ek1=mv2=×0.4kg×(2m/s)2=0.8J
1
2
3
4
5
6
7
(2)物體從被拋出至落地的過程中,其重力所做的功W.
解:(2)物體從被拋出至落地的過程中,其重力所做的功
W=Gh=mgh=0.4kg×10N/kg×1.5m=6J
(3)物體落地前瞬間的動能Ek2.
解:(3)物體下落時高度減小,速度增大,所以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
能,落地時高度為0,重力勢能全部轉(zhuǎn)化為動能,所以物體落地前瞬間
的動能Ek2=Ek1+Ep=0.8J+6J=6.8J
(第7題)
1
2
3
4
5
6
7
熱學綜合計算
1. 北方冬季通常用水供暖,家中安裝由多個相同規(guī)格的單片組成的一組
暖氣片.客廳內(nèi)一組水流量為0.6m3/h的暖氣片中水的進戶溫度是70℃,
回水溫度是50℃.采暖時熱量利用效率為60%,供暖5h,客廳暖氣片內(nèi)
的熱水在循環(huán)過程中釋放的有效熱量為 J;完全燃燒
kg的無煙煤放出的熱量可供該組暖氣片供暖5h.[假設無煙煤燃燒
放出的熱量全部被水吸收,q煤取3.6×107J/kg,ρ水=1.0×103kg/m3,
c水=4.2×103J/(kg·℃)]
1.512×108 
7 
1
2
3
2. (2023·成都)小美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以下實驗:甲、乙兩燒杯
各裝100g水,用酒精燈加熱甲燒杯,煤油燈加熱乙燒杯,直至杯內(nèi)水沸
騰1min,立即熄滅燈,測得消耗酒精4g、煤油2.5g.她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
了水溫與加熱時間的關系圖像(如圖).若水沸騰前質(zhì)量不改變,同一
杯水沸騰前后單位時間內(nèi)吸收的熱量相等,q酒精取3.0×107J/kg,q煤油取
4.6×107J/kg,c水=4.2×103J/(kg·℃),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B?。?br/>B
A. 整個過程中,甲杯內(nèi)的水吸收的熱量更多
B. 前3min內(nèi),乙杯中的水吸收的熱量為3.36×104J
C. 消耗的煤油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為1.15×108J
D. 酒精燈的加熱效率為28%
1
2
3
3. 小剛家購買了一款如圖所示的戶外分體式燃氣爐,準備去戶外野炊.
該燃氣爐的功率為4500W(指氣體燃料完全燃燒時燃氣爐每秒放出
4500J的熱量).
(第3題)
項 目 每次耗時/min 次 數(shù)
炒 菜 8 3
煮 湯 10 1
燒 水 3 2
1
2
3
(1)在標準大氣壓下,用該燃氣爐將1L水從25℃加熱到沸騰用時140s,燃氣爐燒水時的效率是多少?[ρ水=1.0×103kg/m3,
c水=4.2×103J/(kg·℃)]
解:(1)由ρ=可得,水的質(zhì)量
m水=ρ水V水=1.0×103kg/m3×1.0×10-3m3=1 kg,
標準大氣壓下水沸騰時的溫度為100℃,則水吸收的熱量
Q吸=c水m水Δt=4.2×103J/(kg·℃)×1kg×(100℃-25℃)
=3.15×105J,
燃氣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Q放=Pt=4 500W×140s=6.3×105J,
則燃氣爐燒水時的效率η=×100%=×100%=50%
1
2
3
(2)小剛查閱說明書得知:該燃氣爐的功率[單位:瓦(W)]與耗氣量
[單位:克/時(g/h)]的比值為15,請計算該燃氣爐所使用燃料的熱值.
解:(2)燃氣爐功率與耗氣量的比值為15,即=15,
解得M =300 g/h,表示燃氣爐每小時消耗300g的燃氣.
由題意可知,燃氣爐每小時放出的熱量
Q放=Pt'=4 500W×3 600s=1.62×107 J,
由Q放=mq可得,該燃氣爐所使用燃料的熱值
q===5.4×107J/kg
1
2
3
(3)小剛計劃野炊時為家人做頓可口的飯菜,如表所示為他在出發(fā)前
做的規(guī)劃,則他至少應攜帶幾個凈含量為120g的儲氣罐?
解:(3)做飯總共用時
t總=8 min×3+10min+3min×2=40min=2 400s,
一共消耗的熱量Q總=Pt總=4 500W×2 400s=1.08×107J,
一個儲氣罐中氣體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
Q0=m0q=120×10-3kg×5.4×107J/kg=6.48×106J,
需要儲氣罐的數(shù)量n==≈1.7,
所以小剛至少要帶2個凈含量為120g的儲氣罐
項目 每次耗時/min 次數(shù)
炒菜 8 3
煮湯 10 1
燒水 3 2
1
2
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莲花县| 永定县| 黎平县| 乐安县| 天台县| 井冈山市| 清远市| 闵行区| 海淀区| 镇康县| 维西| 辽中县| 永丰县| 彭阳县| 东城区| 长海县| 长治市| 大化| 永和县| 曲水县| 凤翔县| 资源县| 北京市| 汉源县| 临清市| 水富县| 乳源| 娄烦县| 利津县| 建宁县| 灵山县| 简阳市| 五家渠市| 公主岭市| 合江县| 秭归县| 怀宁县| 浠水县| 鄂尔多斯市| 越西县| 于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