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土壤和水1.土壤用肉眼觀察有沙粒、小石子等非生物,還有小蟲子、小樹枝、小草等生物。用放大鏡觀察可以看到土壤顆粒。2.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層疏松的物質,由各種顆粒狀礦物質、有機質、水分、空氣、微生物等組成。實驗:將干燥的土塊放入水中,會產生氣泡,說明土壤中含有空氣。將濕潤的土壤放入蒸發皿,蓋上玻璃片,用酒精燈加熱,玻璃片上會出現小水珠,說明土壤中含有水分。繼續加熱土壤,會聞到一股焦味,說明土壤中含有有機質。3.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秸稈還田、施用有機肥、平衡施肥、施農家肥、輪作等。根據土壤顆粒的大小,科學家將土壤分為沙礫、沙、粉沙和黏土。根據含沙和黏土的多少,又將土壤分為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5.土壤顆粒最細的是黏質土,最容易成團的土壤是黏質土。6.三種土壤的滲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質土、壤土、黏質土。對比土壤的滲水性實驗中注意:使用同樣大小的塑料瓶,放入同樣多的土壤,加入同樣多的水。7.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都有一定的滲水能力。它們在滲水性、肥力和透氣性等方面都有較大差異,適合不同種類植物的生長。沙質土土壤疏松,透氣性好,利于根系生長,適合種植的植物有:西瓜、花生、紅薯、仙人掌等。壤土通氣透水,保水保溫性能好,耐旱耐澇,適合大多數植物生長。如:月季、桂花樹等。黏質土沙粒含量少,質地黏重,透氣性差,植物生長所必需的養分較為缺乏,不利于植物的根向深處生長。適合種植的植物有:蘆葦、水稻、蓮藕等。黏質土具有很好的可塑性,在工業模型制造和藝術領域具有較多的應用。8.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資源之一。土壤為植物的生長提供了養分和場所,為動物的生活提供了棲息地,為人類的生活提供了很多原料。9.由于人類不合理利用、氣候變化等原因,我國黃土高原等地的部分土壤資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10.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景觀是由水土流失造成的。水土流失與植物覆蓋、坡度大小等有關。書本第7頁:模擬水土流失實驗,既是對比實驗,也是模擬實驗。第一個實驗中相同的是土壤坡度,不同的是土壤類型,植物覆蓋的程度,顯然坡度相同時,沙質土,無植被覆蓋的土壤流出的水,泥沙更多;第二個實驗中相同的是土壤類型,不同的是土壤坡度,顯然土壤類型相同時,坡度越大流出的水、泥沙越多。破壞土壤資源的行為有:挖土燒磚,大量砍伐森林,過量噴灑農藥等。保護土壤的措施有:植樹造林,合理耕種,合理施用化肥等。農業生產離不開土壤資源,而人類不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往往會造成對土壤資源的破壞。12.疏松多孔的黑土主要分布于東北一些地區:紫色土是我國的一種特殊土壤類型,它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云南、江西等地;黃土主要分布在黃土高原;紅壤則主要分布于江南丘陵地區。13.我國有眾多河流和湖泊,比如長江是其中水量最豐富的河流,沿途有鄱陽湖、洞庭湖等眾多潮泊流經多個省份,為沿岸提供了豐富的淡水資源。我國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湖,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陽湖。我國第二長河是黃河,被中國人稱為“母親河”。河流和湖泊為我們的生活提供飲用水、農業用水、工業用水等。河流,湖泊,冰川是陸地上主要的水體類型。可供飲用的淡水資源是由江河湖泊中的水,高山積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組成。17.節水方法有:及時關閉水龍頭;淘米水澆花、洗菜;洗菜水洗拖把,沖廁所;不玩水等。第二單元植物的生長與繁殖1.植物的根大都生長在土壤中,植物的莖大都分節,節上有芽。2.植物根的作用包括固定植物、吸收水分,養料;莖的作用包括運輸水分,養料、支撐植物。一些植物的根、莖具有貯存營養的作用。探究植物根、莖的作用實驗:將植物的根的下半段,植物的莖斜切放入滴有紅墨水的水中,放在陽光下觀察,經過一段時間后會發現植物的整個根系都紅了,植物的莖也呈現紅色,幾天以后植物的葉和脈絡也會出現紅色。(紅墨水的作用是為了讓觀察實驗的效果更加的明顯。)探究植物葉的作用:將大小一致的兩棵豆苗,其中一棵剪掉葉子,連續幾天觀察它們的變化。幾天以后,有葉子的豆苗生長正常,沒有葉子的豆苗枯萎,死亡。植物的葉片可以制造植物生長所需的養料,對維持植物的生長具有重要作用。3.一般來講,植物的組成部分包括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它們都是植物的器官。它們對植物的生長和繁殖具有重要作用。4.有些植物為了適應生存環境,某些器官會發生形態變化,它們因此具備了特殊功能。一粒種子可以萌發成一棵植株,有些植物的葉片上又可以長出一棵新植株,這些植株經過生長發育又可產生新的后代。6.剪下一小段月季枝條,插入土中,生根發芽后形成新的月季植株,這種方法叫扦插。把一株月季的枝條(或芽)接到另一株植物上,長成新的月季植株,這種方法叫嫁接。將月季枝條的一段壓入土中,生根后與母株分離,形成新的月季植株的方法叫壓條。繁殖月季的常用方法包括扦插、嫁接、壓條等。這幾種方法都是利用月季的莖繁殖。7.很多植物依靠種子繁殖,例如大豆靠種子繁殖,也有一些植物可以依靠根、莖、葉等繁殖后代,例如:甘薯,竹子靠根繁殖,分根繁殖的植物有:蘭花,韭菜等;大蒜、洋蔥能靠鱗莖繁殖,馬鈴薯靠莖繁殖;組織培養繁殖的有火龍果等;可以用葉子繁殖的植物有:多肉類,蘆薈,虎皮蘭等。紅薯、蘿卜、胡蘿卜等屬于植物的根;山藥、蓮藕、竹筍、甘蔗、土豆、大蒜、洋蔥、生姜等都屬于植物的莖。9.馬鈴薯發芽后會產生有毒的物質,因此發芽的馬鈴薯是不能食用的,但仍可用來繁殖后代。10.花生的果實喜歡在黑暗中生長。花朵在地上授粉后,花基部會迅速伸長下垂,并且逐漸變硬,鉆入土壤中,形成果實。11.充足的光照、充足的空氣、適宜的水分、適當施肥可以讓種植的花生長得更好。12.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水、空氣、陽光、適宜的溫度等都是必需的。13.植物的一生一般都要經過種子萌發、幼苗生長、開花結果這一過程。14.花生和杏樹的一生經歷的階段,相同點是:都經歷了種子萌發、幼苗生長、開花結果這一過程。不同點:花生的一生非常的短暫,一般只有半年的時間,而杏樹的一生可以經歷許多年;花生一生只有一次開花結果,而杏樹的一生可以經歷多次開花結果 。第三單元 動物的生長與繁殖1.動物通過繁殖后代,使物種得以延續。2.并非所有的雞蛋都可以孵出小雞,只有受精的雞蛋才能孵化出小雞,在孵化的第5天左右用手電照雞蛋,能夠看到明顯胚胎的雞蛋,才是能夠孵化出小雞的蛋。3.像小雞這樣,胚胎在卵中發育的生殖方式叫做卵生。常見的卵生動物有:鳥類、昆蟲類、雞、鴨、鵝、鱷魚、章魚等。4.胚胎在媽媽的身體里發育的生殖方式,叫做胎生。常見的胎生動物有:蝙蝠、狗、貓、鯨魚。胎生動物一般會哺乳,因此又叫哺乳動物。但是,鴨嘴獸、針鼴是卵生、哺乳動物。5.比較卵生與胎生:卵生動物胚胎發育的位置在體外受精卵中,胎生動物胚胎發育的位置在母體子宮;營養來源卵生是來自于卵黃,胎生來自于母體;出生方式一個是卵生,一個是胎生;喂養方式卵生是來自自然環境的食物,胎生是媽媽哺乳。6.自然界中,有些動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既不屬于卵生,也不屬于胎生,而是采用其他的繁殖方式進行繁殖。例如卵胎生動物孔雀魚、、海馬等。蚯蚓、海星、草履蟲、水螅等動物采用的生殖方式不屬于卵生,也不屬于胎生。鯊魚的生殖方式也很奇特:有卵生、卵胎生、胎生等方式。7.水螅,當周國環境適宜時,它能長出與母體相似的小芽,小芽長大后與母體脫離,形成一個新的、能獨立生活的小水螅,這種繁殖方式叫出芽繁殖。8.我國養蠶取絲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蠶是非常適合家養的一種昆蟲。9.蠶的一生可以分為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蠶的生存和生長需要水、食物、氧氣,以及合適的溫度。成蟲口器退化,無法進食,產卵后不久就會死亡,蠶卵生長成蠶寶寶,完成生命的延續。蠶的一生經過4次蛻皮,整個生命周期只有50多天的時間。10.蜻蜓的一生經歷的主要階段是交配、產卵、蛻皮、成蟲。11.蛙的生長變化過程是卵、蝌蚌、長出后肢、長出前肢、幼蛙、成蛙。動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幼體到成體的外形結構以及生活習性等方面差別很大,這種發育方式叫變態發育。昆蟲的變態發育分為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完全變態發育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階段,例如:蠶、蝴蝶等,青蛙雖然不是昆蟲,但它的發育過程也屬于完全變態發育,但是經歷的形態階段和昆蟲不同。不完全變態發育只有三個階段:卵、若蟲/幼蟲、成蟲,例如蜻蜓,螳螂等。13.蝴蝶標本的制作:將蝴蝶充分展開,固定在展翅板上,待干燥后放入標本盒。14.人的一生經歷了出生、生長發育、袁老和死亡,又通過養育下一代使生命得以延續。所有的生物都會死亡,這是正常現象。15.人的一生可以分為不同的時期:嬰兒期、幼兒期、童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等。16.不同生物的生命周期長短不同,一生所做的事也不盡相同。但每種生她的生存都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我們應該尊重每一個生命,了解生命的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