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十三章 內 能 習題課件(共3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十三章 內 能 習題課件(共3份打包)

資源簡介

(共24張PPT)
第3節 比 熱 容
第1課時 認識比熱容
第十三章 內 能
一、 填空題(每空4分,共28分)
1. 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降低1℃所放出的熱量與它溫度升高1℃所
吸收的熱量 。
2. (2023·合肥瑤海期末)“暖氣”用水作為介質,是因為水的比熱容
大。已知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其物理意義是
。
3. 比熱容是反映物質自身性質的物理量。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當吸收
或放出相同的熱量時,比熱容較大的物質溫度變化較 。
相等 
1kg的水溫
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熱量為4.2×103J 
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將相同質量的水與煤油比較,若它們都放出相同熱量,則 的
溫度會降低得更多些。
5. 質量相等的銅塊、鐵塊和鋁塊,吸收相同的熱量后, 塊的溫度
升高最多;假如它們降低相同的溫度, 塊放出的熱量最多。(c銅
<c鐵<c鋁)
6. (2023·安慶潛山期末)A、B兩種物質,A吸收的熱量是B的;B的質
量是A的2倍;A升高的溫度是B的4倍,則A、B的比熱容之比
為 。
煤油 
銅 
鋁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二、 選擇題(每小題8分,共32分)
7. 水的比熱容c=4.2×103J/(kg·℃),關于水的比熱容,下列說法正確
的是( D?。?br/>A. 比熱容的單位讀作“焦耳千克攝氏度”
B. 它表示1℃時水的內能為4.2×103J
C. 水升高10℃需要吸收4.2×103J的熱量
D. 1kg的水升高(或降低)1℃時需要吸收(或放出)4.2×103J的熱量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下列情況中,比熱容會發生變化的是( A )
A. 水凝固成冰 B. 把鐵塊加工成鐵屑
C. 一杯水倒去一半 D. 10℃的水變成15℃的水
9. 下列物理量中,能在鑒別物質種類時作為重要參考指標的是
( B?。?br/>A. 熱量、密度 B. 密度、比熱容
C. 質量、比熱容 D. 比熱容、內能
A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常德中考)如表所示為一些物質的比熱容[單位:J/(kg·℃)],根
據表中數據和生活現象,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br/>水 4.2×103 鋁 0.88×103
煤油、冰 2.1×103 鐵、鋼 0.46×103
沙 石 約0.92×103 銅 0.39×103
D
A. 不同種類的物質,比熱容一定不同
B. 比熱容與物質的狀態無關
C. 質量相同、初溫相同的鋁塊和銅塊吸收相同的熱量,銅塊的末溫更低
D. 沿海地區晝夜溫差小,是因為水的比熱容較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三、 實驗題(共20分)
11. (14分)在“比較不同物質吸熱情況”的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
所示。
第11題
加熱時間/min 0 1 2 3 4
甲的溫度/℃ 30 34 38 42 46
乙的溫度/℃ 10 18 26 34 42
(1) 實驗過程中,加熱時間反映的是 。
吸收熱量的多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實驗中應稱取質量 的甲、乙兩種液體,分別倒入相同的
燒杯中,用相同的電加熱器加熱。當它們吸收相同熱量時,通過比
較 來判斷吸熱能力的強弱。在實驗中除圖中所示的器材
外,必須使用的測量工具有 和天平。
(3) 通過實驗,記錄的數據如表所示。從開始加熱到42℃,甲、乙兩
種液體吸收熱量的關系為Q甲 (填“大于”“小于”或“等
于”)Q乙。
(4) 分析實驗數據可知 液體的吸熱能力強。
相同 
升高的溫度 
停表 
小于 
甲 
第11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下列事實能用上述實驗結果解釋的是 (填字母)。
A. 沿海地區晝夜溫差會比內陸地區小
B. 用鹽水腌蛋,一段時間后蛋會變咸
C. 長期堆放煤的水泥地面變成黑色
D. 水和酒精混合后,總體積變小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小明同學用兩個不同的電加熱器,分別給質量和初溫都相同的
甲、乙兩杯水同時加熱(不計熱量損失),分別記錄加熱時間和升高的
溫度,根據記錄的數據作出了甲、乙兩杯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
如圖(a)所示。根據圖象,小明同學認為“加熱相同的時間時,甲升
高的溫度高一些,這說明甲吸收的熱量多一些。”小明同學的判斷
是 (填“正確”或“錯誤”)的,判斷依據:


。
12. (6分)
第12題
正確 
兩個不相同的
電加熱器,相同的加熱時間,電加熱器放出的熱量是不相等的,因為兩
杯水質量相同,比熱容相同,由Q=cm(t-t0)可知,溫度變化量大的
吸收熱量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小芳同學用兩個相同的電加熱器,分別給丙、丁兩杯不同的液體
加熱(不計熱量損失),m丙<m丁,分別記錄加熱時間和升高的溫度,
根據記錄的數據作出了兩種液體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b)
所示。根據圖象,可以判斷丙、丁兩種液體的比熱容關系:c丙
(填“>”“<”或“=”)c丁。
> 
第1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四、 計算題(20分)
13. (蚌埠段考)一瓶中盛有溫度為100℃的某種液體4kg,在液體
的溫度降到60℃的過程中,放出3.36×105J的熱量,這種液體的比
熱容是多少?
解:2.1×103J/(k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第3節 比 熱 容
第2課時 比熱容的應用 熱量的計算
第十三章 內 能
一、 填空題(每空3分,共27分)
1. (2023·河北)“早穿皮襖午穿紗”表明沙漠地區晝夜溫差大,而沿
海地區則晝夜溫差小,這是因為水比沙石的 大,樓房中的
“暖氣”用水作為介質,正是利用了水的這一特性。某同學家“暖氣”
管道中500kg的水從65℃降低到35℃,放出的熱量為 J。[c水
=4.2×103J/(kg·℃)]
2. 質量為0.5kg的水,溫度由20℃升高5℃,則水吸收的熱量
是 J,水的內能增加 J。[c水=4.2×103J/
(kg·℃)]
比熱容 
6.3×107 
1.05×104 
1.05×10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水稻是喜溫植物,早春育秧時,農民通常傍晚向秧田灌水,早晨將水
放出,以防霜凍。這是因為水的 較大。若某秧田中水的溫度
降低了2℃,放出了3.36×107J的熱量,則該秧田內的水的質量
為 kg。[c水=4.2×103J/(kg·℃)]
4. (2023·黃山期中)同種物質組成的甲、乙兩物體,若它們的質量之
比是2∶1,吸收的熱量之比是1∶2,則它們升高的溫度之比
是 。
5. 當出現如圖所示的風向時,通常發生在 (填“白天”或“夜
晚”)。
比熱容 
4×103 
1∶4 
夜晚 
第5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滁州來安期末)將200g、80℃的熱水和0.4kg、20℃的水混合后,
不計熱量損失,達到熱平衡時,混合的水的溫度為 ℃。[c水=
4.2×103J/(kg·℃)]
4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二、 選擇題(每小題6分,共36分)
7. (成都三模)下列所舉實例中,不屬于利用水的比熱容大這個特性的
是( A )
A. 夏天房間內灑水降溫
B. 用循環水冷卻汽車發動機
C. 春天農民育秧時,傍晚向秧田里灌水
D. 城市在郊區建造人工湖調節氣溫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恩施中考)冬季,某供熱系統中有質量為10kg的水,當溫度降低
1℃時,可給房間放熱[c水=4.2×103J/(kg·℃)]( C?。?br/>A. 4.2×102J B. 4.2×103J
C. 4.2×104J D. 以上都不對
9. 一壺水由20℃升高到30℃,吸收的熱量為Q1,由80℃升高到90℃,吸
收的熱量為Q2,則( B?。?br/>A. Q1<Q2 B. Q1=Q2
C. Q1>Q2 D. 無法比較
C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兩個質量不同的金屬塊,放出相同熱量,降低相同溫度,則( A?。?br/>A. 質量大的金屬塊的比熱容一定小
B. 質量大的金屬塊的比熱容一定大
C. 質量大的金屬塊的比熱容可能大
D. 兩個金屬塊的比熱容有可能相同
A
11. 質量相等的銅塊和鐵塊吸收相等的熱量后互相接觸(c銅<c鐵),則
( D?。?br/>A. 熱量從銅塊傳遞到鐵塊 B. 熱量從鐵塊傳遞到銅塊
C. 它們之間不發生熱傳遞 D. 無法確定熱量的傳遞方向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如圖甲所示,在三支相同的試管中分別裝入兩種固態物質中的一種
物質,再將它們放入裝有水的燒杯中加熱熔化。繪制出溫度隨時間變化
的圖象如圖乙所示。關于試管中的固態物質,下列判斷一定正確的是
( D )
A. 試管a和b中物質的質量相同
B. 試管a和b中固體的比熱容相同
C. 試管b和c中物質的質量相同
D. 試管b和c中固體的比熱容相同
第12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三、 計算與推導題(共37分)
13. (21分)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一質量為2kg的金屬塊,被加熱到
500℃后,立即投入質量為1kg、溫度為20℃的冷水中,不計熱量損失,
最終水的溫度升高到80℃。[c水=4.2×103J/(kg·℃)]
(1) 求水吸收的熱量。
解:(1) 2.52×105J
(2) 求金屬塊的比熱容。
解:(2) 0.3×103J/(k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取出金屬塊后,給80℃的水繼續加熱,水又吸收了1.05×105J的熱
量,求水的末溫。
解:(3) 1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16分)(杭州模擬)小明家在北方,冬天集中供暖,已知:每天
需要給房間供熱4.2×107J,流進房間散熱器的水溫是60℃,流出的水溫
是56℃。[c水=4.2×103J/(kg·℃)]
(1) 若不計熱損失,則每天需要流經散熱器的水的質量是多少?
解:(1) 水的溫度變化Δt=t0-t=60℃-56℃=4℃,根據Q放=cmΔt
得,流經散熱器的水的質量m水===
2.5×103k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如果每天房間需吸收的熱量為Q,流進房間散熱器的水溫是t1,流
出的水溫是t2,已知散熱器的效率為η,那么請用上述物理量表示出每天
需要流經散熱器的水的質量m(寫出簡要的推導過程)。
解:(2) 根據題意可知,每天流經散熱器的水的質量為m,水的溫度
從t1變為t2,水放出的熱量Q放=c水m(t1-t2),散熱器的效率η=
×100%=×100%,則每天需要流經散熱器的水的質量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共13張PPT)
第2節 內 能
第十三章 內 能
一、 填空題(每空3分,共30分)
1. (蘇州模擬)某物體具有的動能為aJ,分子總勢能為bJ,機械能為
cJ,彈性勢能為dJ,內能為eJ,則它的重力勢能為 J,分子
的總動能為 J。
2. (2023·合肥模擬)李白在《望廬山瀑布》中寫道:“日照香爐生紫
煙”,這是通過 (填“做功”或“熱傳遞”)的方式來改變
香爐峰的內能。
c-a-d 
e-b 
熱傳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2023·宣城期末)如圖所示,不旋轉的鋁件在強大壓力作用下頂住
高速旋轉的銅件,使兩者接觸處溫度急劇升高,從而使兩者緊密結合在
一起,這就是先進的“旋轉焊接”技術。這是通過 來改變物體
內能的。
第3題
做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小李在學習了內能知識后,突發奇想,在家自制了一個內能演示儀,
由壓力式噴壺、電子溫度計、小風車組成。電子溫度計的探頭內置于噴
壺中,噴壺穿線孔處密封,電子溫度計的儀表盤外置,如圖所示。
第4題
(1) 當小李開始向壺內打氣時,溫度計示數 (填“升高”或“降低”)。
(2) 小李向壺內壓縮完氣體后,按下噴氣開關時,風車轉動,其做功原理 是 (填“氣體對外界做功”或“外界對氣體做功”)。
升高 
氣體對外界做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如圖所示為某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
該物質在t2時刻的內能 在t3時刻的內能。該物質在t4時刻的分子
動能 在t1時刻的分子動能。(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第5題
小于 
大于 
6. 生活中的“熱”含義非常豐富,物理學中,“兩手相互摩擦,手會發
熱”中的“熱”是指 增加;“冰熔化時要吸熱”中的“熱”是
指 。
內能 
熱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二、 選擇題(每小題8分,共40分)
7. 關于內能和機械能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 有機械能的物體不一定有內能
B. 分子勢能越大的物體內能也越大
C. 沒有機械能的物體不一定有內能
D. 物體一定有內能,但不一定有機械能
8. 下列情況中,物體內能減小的是( D?。?br/>A. 冰塊化水 B. 鉆木取火
C. 壓縮氣體 D. 開水冷卻
D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關于熱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br/>A. 熱水比冷水含有的熱量多
B. 一大桶水比一小桶水含有的熱量多
C. 一個物體的內能越大,它具有的熱量越多
D. 熱量等于熱傳遞過程中內能的改變量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龍東地區中考)下列關于同一物體的內能、熱量、溫度的說法,
正確的是( C?。?br/>A. 物體內能增大,溫度一定升高
B. 物體溫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熱量
C. 物體溫度升高,內能一定增大
D. 物體內能增大,一定吸收了熱量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四只相同規格的燒杯中裝有水,水量及其溫度如圖所示。關于四只
燒杯中水的內能的大小,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D?。?br/>A. 甲中水的內能大于乙中水的內能
B. 丙中水的內能大于丁中水的內能
C. 甲中水的內能大于丙中水的內能
D. 丁中水的內能大于丙中水的內能
第11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三、 實驗題(共30分)
12. (15分)如圖所示,在一個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入一小團處理
過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壓下可使棉花燃燒。
第12題
(1) 棉花燃燒是因為壓縮氣體做功, 能轉化為 能,溫
度 ,達到棉花的燃點。由此得出結論:對物體做功,物體內
能 。
機械 
內 
升高 
增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小紅發現用打氣筒打氣時同上述過程相似,打氣時筒壁溫度會升
高,且筒底溫度更高,那么你認為筒底溫度更高的主要原因是
(填字母)。
A. 打氣時活塞與筒壁之間摩擦生熱B. 打氣時活塞壓縮氣體做功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15分)如圖所示為“探究改變物體內能”的實驗。
第13題
(1) 燒瓶內盛少量水,給瓶內打氣,在瓶塞未跳起前,瓶內氣體的內
能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這是通過
(填“熱傳遞”或“做功”)的方式改變了瓶內氣體的內能。
增大 
做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繼續打氣,當瓶塞跳起時,觀察到瓶口有“白霧”出現。這是瓶
內氣體對外做功后,內能 (填“增大”“減小”或“不
變”),溫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變”)的緣故。
(3) 我們發現,用這種方式改變物體的內能時,能量是在
之間相互轉化的。
減小 
降低 
內能和機
械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共12張PPT)
第1節 分子熱運動
第十三章 內 能
一、 填空題(每空4分,共28分)
1. 常見的物質是由大量的分子、 構成的,人們通常以 m為單位來量度分子。
2. (2023·大連)端午節是我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
端午食粽的風俗由來已久。煮粽子時聞到粽子的香味是 現象。
3. (2023·合肥二模)味道奇美的客家釀豆腐是梅州人民“舌尖上的
美食”,煎釀豆腐時滿屋飄香是由于分子
引起的。
原子 
10-10 
擴散 
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2023·合肥瑤海二模)如圖所示為高溫油炸之后的臭豆腐,色墨
黑,外焦里嫩,鮮而香辣,初聞時臭氣撲鼻,細嗅時濃香誘人。臭豆腐
經過高溫油炸之后,這種“臭氣”會更加濃烈,從分子動理論的角度解
釋,是因為 。
第4題
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劇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2023·安慶潛山期末)如圖所示,在“天宮課堂”的一次授課中,
王亞平把紙做的小花放在水珠上,花朵竟然神奇地綻放了,從分子動理
論的角度看,這是因為分子間存在著 。
第5題
引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安徽二模)如圖,圖中的兩條虛線分別是分子間斥力與引力隨分子
間距離變化的圖象,以斥力為正值,以引力為負值,圖中實線是分子間
斥力與引力的合力隨分子間距離變化的圖象。由圖象可知,將兩個鉛柱
底面削平并緊緊地壓在一起,再在它們下面吊一個重物且重物不掉落
時,接觸面處鉛原子間的距離 (填“大于”“小于”或“等
于”)r0。
大于 
第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二、 選擇題(每小題8分,共32分)
7. 老師在引導同學們理解固體、液體和氣體的微觀結構時,帶領同學們
做游戲,用人群的狀態類比物體的狀態,如圖所示的甲、乙、丙三種情
景分別對應的是( A?。?br/>A. 固態、液態、氣態 B. 氣態、固態、液態
C. 固態、氣態、液態 D. 液態、氣態、固態
A
   
第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青島中考)下列詞語中,能體現分子熱運動的是( C?。?br/>A. 駿馬奔馳 B. 塵土飛揚
C. 花香滿園 D. 水滴石穿
C
9. (綿陽中考)如圖所示,向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注入一些水,用力壓
活塞,發現水的體積沒有明顯變小。這是由于水分子之間( C?。?br/>A. 有空隙 B. 沒有空隙
C. 存在斥力 D. 存在引力
第9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破鏡”不能“重圓”的原因是( D )
A. 分子間的作用力因鏡子被打碎而消失
B. 鏡子表面太光滑
C. 鏡子的分子間只有斥力,沒有引力
D. 鏡子碎片間的距離太大,大于分子間發生相互吸引的距離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三、 實驗題(共32分)
11. (16分)如圖所示為我們學習分子動理論時,做過的一些實驗。
圖甲:硫酸銅溶液與清水界面一開始十分清晰,幾天之后,兩種液體就
混合均勻了。
圖乙: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觸水面,發現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圖丙:將紅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擴散開來。
圖?。簩蓚€底面干凈、平整的鉛塊緊壓在一起,兩個鉛塊就會結合在
一起,下面吊一個較重的物體也不能把它們拉開。
第11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圖 兩個實驗,形成實驗現象的原因相同,實驗表
明: 。
(2) 圖 兩個實驗,形成實驗現象的原因相同,實驗表
明: 。
        
第11題
乙和丁 
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甲和丙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16分)如圖所示的裝置是演示氣體擴散現象的,其中一瓶裝有密
度比空氣大的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另一瓶裝有空氣。為了有力地證明
氣體發生擴散,裝二氧化氮氣體的應是 (填“A”或“B”)瓶。
抽掉玻璃板后A瓶顏色變 ,B瓶顏色變 ,說明彼
此進入 ,可知氣體發生了擴散。
第12題
B 
深(或紅) 
淡 
對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四、 推導題(8分)
13. 盛油的厚壁鋼瓶,只要瓶內壓強足夠大,油就會從鋼瓶壁滲出,你
認為這種說法是否正確?為什么?
解: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因為分子很小且鋼瓶的分子間是有空隙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额济纳旗| 锦州市| 江源县| 松阳县| 郁南县| 五莲县| 澄城县| 长宁区| 商河县| 新田县| 延边| 大渡口区| 布尔津县| 宣汉县| 房产| 朝阳区| 宜丰县| 汉沽区| 娄烦县| 温泉县| 郸城县| 和田市| 玉屏| 长汀县| 美姑县| 兰州市| 博白县| 临城县| 忻州市| 五寨县| 涿州市| 吉首市| 靖安县| 精河县| 都江堰市| 柳河县| 绩溪县| 大悟县| 邛崃市| 康乐县| 滦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