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2024年秋季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1.4 速度的測量第一章 機械運動人教版(2024)1.能用刻度尺和秒表正確地測量物體運動的距離和所用的時間,并根據公式 v= s/t,計算出物體在這段時間內運動的平均速度。2.了解其他形式的測速方法。學習目標1. 平均速度的公式及各字母的含義?2. 如果想測量一個物體的平均速度,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測量工具?其中表示平均速度,s表示總路程,t表示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總時間。復習與討論根據可知:需要測量路程s和時間t,用刻度尺測量路程、用秒表測量時間。知識回顧3.如圖甲所示,刻度尺所測物體的長度應為______cm。2.484.用秒表測量校運會上女子1500m比賽成績,從開始計時到此刻經歷的時間是多少?5min38.5s(338.5s)知識回顧生活中大部分物體做的是變速運動。我們知道變速直線運動的快慢可以用平均速度來描述。那么怎么測量平均速度呢?這節課我們學習用秒表和刻度尺測量運動物體的平均速度。新知探究知識點1 速度的測量1.設計實驗(1)實驗目的:用刻度尺和秒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2)實驗原理: v= s/t (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時間)(3)實驗器材:斜面、小車、刻度尺、秒表、金屬片新知探究知識點1 速度的測量(4)實驗器材的組裝方法將長木板的一端用小木塊墊起,形成一個坡度很小的斜面,如下圖所示。新知探究知識點1 速度的測量注意:斜面的一端用木塊墊起,使它保持比較小的坡度(目的是使小車由靜止釋放后下滑的速度適當,便于測量時間)。使小車從靜止釋放,測量的是小車前端到金屬片的距離。新知探究知識點1 速度的測量(1)將小車放在斜面頂端,金屬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測出小車要通過的路程s1。正確測量小車運動距離的方法是從車頭量到車頭。2.進行實驗(2)用秒表測量小車從斜面頂端滑下到撞擊金屬片的時間tl。(5)將相關數據記錄到實驗表格中,整理器材。(3)將金屬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測出小車到金屬片的距離s2和所用時間t2(4)根據測得的s1、t1,利用公式v1= 算出小車通過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同理算出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新知探究知識點1 速度的測量測量的物理量 全程 上半程路程s/cm 40.0 20.0運動時間t/s 6 4平均速度v/m·s-1 0.07 0.05實驗記錄表格新知探究知識點1 速度的測量平均速度要與對應的路程或時間段相對應,可利用 計算后半段的平均速度。思考討論:如何得出小車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t3=t1-t2新知探究知識點1 速度的測量3.實驗結論:小車在斜面上做變速直線運動,在不同的路程上小車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同,小車從斜面頂端運動到斜面底端的過程中速度越來越大。不相同。因為斜面的坡度、選取路程等不同。思考討論:(1)你的數據和其他同學相同嗎?為什么?(2)為什么說到物體的平均速度時,一定要指明是哪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不同路段上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新知探究知識點1 速度的測量誤差分析(實驗誤差主要來自于時間測量的誤差)①當小車過了起始位置才開始計時或小車未達終點就停止計時,會導致測量時間偏小,平均速度偏大;②當小車到達終點后才停止計時或小車未開始運動提前計時,會導致測量時間偏大,平均速度偏小。4.交流與討論新知探究知識點1 速度的測量1.超聲波測速實驗位置傳感器B利用超聲波可以測出不同時刻小車A與它的距離。這樣計算機就可以算出運動的小車在不同位置時的速度。計算機把在不同時間測出的運動物體的速度顯示在屏幕上(橫軸為時間,縱軸為速度),我們就可以直觀地看出物體的速度是增大的、減小的還是不變的。小車位置傳感器新知探究知識點2 超聲波測速2.超聲波測距原理如圖所示,發射器向某一方向發射超聲波,在發射的同時開始計時。超聲波碰到障礙物會被反射,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停止計時。根據計時器記錄的時間t,儀器自動計算出發射點與障礙物之間的距離 s=vt/2。如果障礙物是運動的物體,超聲波測量儀還可測出物體移動的速度。新知探究知識點2 超聲波測速3.超聲波測距應用在日常生活、生產中,我們常用刻度尺、卷尺等來測量物體的長度。在工業生產和科學研究中還會用到超聲波測距來測量距離。超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40m/s。超聲波的指向性強,因而經常用于距離的測量、汽車倒車防撞、智能機器人等領域。新知探究知識點2 超聲波測速4.區間測速所謂的“區間測速”,就是在兩監測點安裝監控和測速探頭,測出一輛車通過兩個監測點的時間,再根據兩點間的距離算出該車在這一區間路段的平均車速,如果這個平均車速超過了該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為超速。新知探究知識點2 超聲波測速課堂小結測量小車運動時的平均速度用刻度尺測出運動路程用秒表測出運動時間體會知道平均速度在不同時間內或不同路程內大小可能不同利用物理公式間接測物理量的方法方法1.(四川中考)如圖所示,小明在“測平均速度”的實驗中,使小車從斜面A點靜止下滑,經過B點到達C點,圖中已標出小車經過A、B、C三點對應時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AB段距離為4.0dmB.AB段平均速度為0.2cm/sC.小車從A點到C點做勻速直線運動D.若小車過A點后才開始計時,測出AC段平均速度將偏大D:若小車過A點后才開始計時,測得的時間偏短DA:分度值為1cm,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4.00dmB:C:小車從A點到C點做變速運動,速度越來越快隨堂練習2.如圖所示是“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裝置。實驗時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滑下,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1)實驗原理是 ;(2)實驗時,為了使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時間長些,便于測量時間,應 (選填“增大”或“減小”)斜面的傾斜角度;(3)小車從A點運動到B點所用時間tAB= s;從A點到C點的路程sAC= cm;小車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m/s。減小380.00.16v= s/t隨堂練習謝謝!同學們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