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6張PPT)2024年秋季化學 人教版(2024)九年級上冊緒言 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新知導學+蘇打水白醋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現象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小魔術(1)萌芽階段:古代火的發現和利用改善了人類的生存條件活動1 認識化學的發展歷程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人們逐步積累了大量有關物質及其變化的實用知識和技能,制得了許多對人類生存具有重要意義的用品。活動1 認識化學的發展歷程活動1 認識化學的發展歷程我國古代輝煌的化學成果1·我國燒瓷技術比歐洲早1000年2·3000多年前,我國出現煉銅技術3·春秋晚期 煉鐵,戰國“百煉成鋼”4·西漢晚期造紙術 明代 宋應星《天工開物》5·隋唐時代 黑火藥6·釀酒、制糖、制鹽、染色、采煤……活動1 認識化學的發展歷程(2)近代①拉瓦錫等科學家發現了質量守恒定律為化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活動1 認識化學的發展歷程②道爾頓、阿伏伽德羅等科學家先后提出原子論、分子學說道爾頓阿伏伽德羅物質是由原子和分子構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組合是化學變化的基礎活動1 認識化學的發展歷程③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并編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學的學習變得有規律可循活動1 認識化學的發展歷程(3)現代化學:由宏觀到微觀掃描隧道顯微鏡活動1 認識化學的發展歷程(3)現代化學我國在化學基礎研究領域的發展對物質結構理論和高效催化劑進行深人研究,合成結品牛胰島系等生物活性物質,創建稀土分離理論,研究耐高溫合金材料等。活動1 認識化學的發展歷程(3)現代化學我國在化學應用領域的技術研發及高端制造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活動1 認識化學的發展歷程(3)現代化學測定相對原子質量張青蓮侯德榜侯氏制堿法徐光憲稀土冶金査全性電化學活動1 認識化學的發展歷程活動2 感受化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提問】蘇打水中加入白醋后,產生的氣體是什么?【提示】可以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蘇打水白醋活動3 總結化學的研究對象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轉化及應用的一門基礎學科,其特征是從分子層次認識物質,通過化學變化創造物質。物質的組成水(H2O)元素氫元素氧元素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轉化及應用的一門基礎學科,其特征是從分子層次認識物質,通過化學變化創造物質。物質的結構H2O水分子活動3 總結化學的研究對象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轉化及應用的一門基礎學科,其特征是從分子層次認識物質,通過化學變化創造物質。物質的性質水在通常條件下是無色、無味的液體用途活動3 總結化學的研究對象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轉化及應用的一門基礎學科,其特征是從分子層次認識物質,通過化學變化創造物質。物質的變化水(H2O)水蒸發變為水蒸氣制取新物質活動3 總結化學的研究對象物質研究化學分子層次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總結歸納研究角度活動4 體會學習化學的作用【自主閱讀】化學有什么用?說一說化學與社會生活的關系?無處不在衣食住行醫美人造骨骼和血管衣活動4 體會學習化學的作用食活動4 體會學習化學的作用住活動4 體會學習化學的作用行活動4 體會學習化學的作用醫丸散膏丹治百病望聞問切保健康活動4 體會學習化學的作用汽車尾氣白色垃圾環境與化學冰川融化活動4 體會學習化學的作用綠色化學又叫“環境友好化學”,其核心是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上減少和消除工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反應物的原子全部轉化為期望的最終產物。綠色化學化學的作用總結歸納防治環境污染解決糧食問題應對能源危機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活動5 學習如何學好化學(1)勤思考、敢提問、善交流、常總結。(2)講規范、勤動手、細觀察、求落實。1、以下涉及化學學科的研究領域是( )A. 于 敏:核武器的理論研究和設計B. 孫家棟:人造衛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C. 袁隆平: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D. 屠呦呦:研究發現了青蒿素D課堂練習2、化學為人類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有些不法之徒對化學物質和化學知識的不法應用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傷害,使得人們“談化色變”。下列對化學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A. 合成藥物的使用,保障了人體的健康B. 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農作物產量C. 綠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學物質的食品D. 新材料的研發和應用,提高了人類的生活品質C課堂練習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關于化學、物質、人類活動和環境問題的認識,合理的是( )A. 化學是環境污染的主因,沒有化學,就不會產生環境問題B. 有毒的化學物質是環境污染的主因,應禁止使用C. 解決環境問題,應從源頭禁止排放污染物,而不應先排放后治理D. 化工生產是環境污染的主因,化工生產一定會導致環境污染C課堂練習化學化學的研究對象化學的作用化學的發展歷程物質組成結構性質轉化及應用化學的學習方法(1)勤思考、敢提問、善交流、常總結。(2)講規范、勤動手、細觀察、求落實。課堂小結家庭小實驗:制作無殼雞蛋要求:1、先從網上搜集制作方法,后嘗試實驗。2、把自己做實驗時的照片(每人2張)發班級微信群或寫一篇實驗小習作和同學交流。布置作業謝 謝 觀 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