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六年級科學下冊(教科版)第二單元 生物的多樣性 知識清單單元知識歸納和實驗總結2.1校園生物大搜索1.(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礎。2.科學家研究一個區域的生物多樣性,通常要對這個區域的(生物種類)進行調查,我們也可以按照這種方法研究我們的校園生物多樣性。3.進行區域生物種類調查的內容包含:一是統計一個區域內生物的(種類數目),二是統計(單位面積內)生物的種類數目。4.調查校園中的生物多樣性時,可以從(腳印)、(糞便)、(毛發)等蹤跡推測躲藏起來的動物和曾經來過的動物。5.調查校園生物的步驟:(1)(明確調查任務);(2)(制訂調查方案);(3)走進校園,開展校園生物(大搜索)活動。2.2制作校園生物分布圖1.不同環境中生活的生物的(種類)和(數量)不同。2.草質莖:莖中木質部成分少,通常較(柔軟),易折斷,外表常呈(綠色)。3.木質莖:莖稈(堅硬),大部分由木質部組成。4.確定(一個標準),將我們發現的校園植物分為兩類,在每一類 下,再確定新的標準,將其分為兩類,繼續確定(新的分類標準),直到不能再分為止。這種分類方法叫(二歧分類法)。5.在制作校園生物分布圖時,可以先將校園生物(編上號碼),再將(號碼)標注在校園平面圖的(相應位置上)。6.校園中的動植物存在著(食物關系)、(競爭關系)、寄生關系、共生關系等。2.3形形色色的植物1.通過調查,我們已經知道校園中有許多種不同的植物。同種植物的不同個體(不完全相同),同一“家庭”的植物也(不完全相同)。同一種類的花、果實、種子、根、莖、葉的結構是一樣的,但在顏色、大小和形狀等方面都會有差異。2.植物后代和親代非常相似,這種現象叫(遺傳)。3.植物后代和親代之間也會有一些細微的不同,這種現象叫(變異)。4.19世紀中期,現代遺傳學之父(孟德爾)通過(豌豆)實驗,發現了遺傳學規律,后世將之命名為(孟德爾)遺傳定律。5.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雜交水稻的基本方法是將不同品種的水稻進行雜交,從而選育出表現優良性狀的(基因),通過雜交技術將該基因(遺傳)給下一代。6.遺傳和變異是普遍存在的,是(生物進化)的基礎。正是因為有了遺傳和變異,自然界才出現了形形色色的植物。2.4多種多樣的動物1.動物具有(遺傳)和(變異)現象。動物的后代與親代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細微的不同。2.“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描述的是動物的(遺傳)現象。3.“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描述的是動物的(變異)現象。4.常見的動物分類。鳥類 身體上長有羽毛的動物 雞、鴨、鵝、麻雀、老鷹等哺乳動物 直接生下小動物,并用乳汁喂養小動物的動物 兔子、貓、狗、蝙蝠、鯨、牛、羊、豬等魚類 終生在水中生活,用鰓呼吸的動物 鯉魚、金魚、黃鱔、鯊魚等昆蟲 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有三對足的動物 蠶、螞蟻、蝗蟲、蝴蝶、蜻蜓、蒼蠅、蚊子、蟬等爬行類 身體表面有鱗或甲,肚皮常貼近地面爬行的動物 壁虎、蛇、龜、鱷魚等兩棲類 小時候在水里生活,用鰓呼吸,長大后在陸地上生活,用肺呼吸的動物 青蛙、蟾蜍、娃娃魚等2.5相貌各異的我們1.同種生物中找不到兩個完全相同的個體。我們不能找到兩個相貌完全相同的人。2.人的(相貌特征)、(血型)、(性格)等方面都存在著遺傳和變異現象。3.人的眼皮有單眼皮和雙眼皮兩種表現類型,稱之為不同的生物(性狀)。4.要描述一個人的相貌,可以從(眼皮)、(眉毛)、(鼻梁)、(眼的形狀)、(臉型)等方面來描述。單眼皮 雙眼皮 有耳垂 無耳垂2.6古代生物的多樣性1.(化石)是存留在巖石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或(遺跡)。2.1999年由我國科學家在云南發現的(昆明魚化石)是至今發現的最古老的(魚類),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動物)。3.科學家通過將化石提供的(古代生物信息),與觀察到的(現在生物特征)進行比較,可以推測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4.研究古生物有助于我們(認識生物以及地球環境的發展變化)。2.7保護生物多樣性1.生物多樣性包含三個層次:(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2.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的(健康)和(生存)至關重要。3.多樣的生物對人類具有不同的價值。有的具有(欣賞)價值和(科學)價值,有的具有(經濟)價值,有的具有藥用價值。4.目前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正在采取的措施有:(1)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瀕危物種;(2)建立植物種子庫和花粉庫;(3)建立動物精子庫;(4)頒布相關法律法規等。實驗總結實驗一 校園中的生物多樣性實驗目的:調查校園中的生物多樣性。實驗儀器及材料:放大鏡、照相機、生物分類的圖書資料記錄本、筆等。實驗步驟:(1)觀察花壇中所有的動物和植物,統計它們的數量,記下它們的名稱。(2)把不認識的動植物畫下來或拍照片。(3)從腳印糞便、毛發等蹤跡推測躲藏起來的動物和曾經來過的動物,將它們記錄下來。實驗現象:校園植物記錄表植物名稱 生長地點茶花 校園花壇爬山虎 校園花壇桂花 校園花壇月季花 校園花壇廣玉蘭 校園花壇香樟樹 校園花壇…… ……校園動物記錄表動物名稱 經常活動的地點蚱蜢 校園花壇螞蟻 墻角蚯蚓 校園花壇麻雀 校園樹上喜鵲 校園樹上鼠婦(西瓜蟲) 墻角…… ……實驗結論:在校園花壇、校園樹上、墻角等區域能搜索到多種動植物。注意事項:不要采摘植物和傷害動物,注意自己的安全。實驗二 制作校園生物分布圖實驗目的:調查校園生物,制作校園生物分布圖。實驗儀器及材料:記錄本、筆等。實驗步驟:(1)畫出校園平面圖,將校園中各區域標注清楚。(2)在校園平面圖中標出校園生物,如下是三種方法。①把校園生物的名稱直接寫在校園平面圖上的準確位置。②將校園生物的圖片剪貼在校園平面圖旁邊,用箭頭指出它所在的位置。③校園生物種類較多時,可以把校園生物編上號碼,再將號碼標注在校園平面圖的相應位置上,植物編碼和動物編碼可以區分一下。實驗現象:根據調查結果.將校園里的動植物填寫在校園生物分布圖中。___________學校校園生物分布圖六年級_______班制作 制作時間: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實驗結論:(1)校園中生活著不同種類的生物。(2)不同環境中生活的生物種類和數量不同。實驗三 比較植物后代與親代的異同實驗目的:觀察后代與親代的植株(或相關照片、標本),比較兩者的異同。實驗儀器及材料:木槿花、桑葉的后代和親代的植株(或相關照片、標本)。實驗步驟:(1)觀察木槿花桑葉的后代和親代的植株(或相關照片、標本)。(2)仔細對比花的顏色,葉的顏色、大小、形狀,莖的粗細、顏色等。(3)將觀察到的結果記錄下來。實驗現象:植物名稱 后代和親代的相同點 后代和親代的不同點木槿花 花瓣數量、大小、形狀 花瓣顏色桑葉 葉子顏色、葉脈 葉片形狀和大小實驗結論:植物的后代和親代有很多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同一種植物的后代與親代的花和葉也不完全相同。注意事項:可以選擇當地常見的植物。實驗四比較動物后代與親代的異同實驗目的:探究動物后代與親代的異同。實驗儀器及材料:狗的親代與后代的照片。實驗步驟:(1)觀察狗媽媽、狗爸爸和小狗的照片。(2)對比它們的毛色、軀體大小、耳朵、眼睛四肢、高矮等。(3)將觀察到的結果記錄下來。實驗現象:項目 狗媽媽 狗爸爸 小狗毛色 棕黃 黑色 棕黃軀體大小 大 較大 小耳朵 三角形、豎起來 三角形、豎起來 三角形、垂下來眼睛 圓 圓 圓四肢 較長 長 短高矮 較高 高 矮實驗結論:動物的后代和親代很相似,但是也有一些細微的不同。實驗五 觀察小組內成員的相貌實驗目的:觀察比較小組內成員的相貌特征。實驗儀器及材料:記錄本。實驗步驟:(1)通過照鏡子觀察自己,主要關注自己的相貌特征,并記錄。(2)觀察小組內其他成員的相貌特征,與自己比較,并記錄下來。實驗現象:(提示:根據實際調查情況填寫表格)相貌特征 自己 成員1 成員2 成員3實驗結論:單一的相貌特征體現不了不同個體的相貌差異。在描述一個人的相貌時,可以從多方面展開,如臉型、眼型、嘴唇、鼻型、膚色、頭發、耳朵等。實驗六 制作化石檔案實驗目的:認識古生物化石。實驗儀器及材料:古生物(三角龍、霸王龍、猛犸象、始祖鳥、昆明魚、恐龍蛋等)的化石資料、現代生物(傘蜥、鱷魚、亞洲象等)的資料。實驗步驟:(1)觀察三角龍和霸王龍的化石資料,分小組進行討論分析。(2)對比猛犸象和亞洲象,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比較它們的生存環境,并進行記錄。(3)認識更多的古生物。實驗現象:古生物名稱 化石特點 相似的現代生物三角龍 頭部有三只角 傘蜥霸王龍 嘴巴很長,牙齒鋒利 鱷魚猛犸象 毛發很長,長鼻子,有一對長而彎曲的象牙 亞洲象實驗結論:觀察古生物化石,能推測它們是什么動物以及它們的生存環境;與現代生物的特征進行比較,能推測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實驗七 制作一個生物化石模型實驗目的:制作一個生物化石模型。實驗儀器及材料:橡皮泥、植物葉、魚骨、貝殼、滾筒。實驗步驟:(1)將橡皮泥壓平。(2)把植物葉、魚骨或貝殼等放在橡皮泥上,將其壓進去留下印跡后取出。(3)把留有印跡的橡皮泥模型晾干。實驗現象:橡皮泥上留下了植物葉、魚骨或貝殼的印跡。實驗結論:化石是存留在巖石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或遺跡。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