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7張PPT)第三單元綜合素質達標時間:60 分鐘 滿分:100 分一、選擇題(每小題2 分,共40 分)1. 關于圭表和日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圭表和日晷都是古人用來計時的工具B. 圭表主要利用日影的方向變化來計時C. 日晷主要利用日影的方向變化來計時B2. 古人常用燃香或點蠟燭的方法來計時,主要是因為香和蠟燭( )。A. 成本低 B. 方便移動 C. 燃燒速度基本保持不變C3. 【溫州市期末】在科學課堂實驗中,燒完實驗用的香的時間最接近( )。A. 20 秒B. 20 分鐘C. 20 小時B4.【溫州市瑞安市期末】研究“一炷香”的時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風會影響香燃燒的快慢,應該在無風的環境中做實驗B. 實驗中要經常吹一吹香,防止香熄滅C. 同一炷香,最開始四分之一燃燒快,最后四分之一燃燒慢A5. 用細長的圓筒形的瓶子做一個泄水型水鐘,這個水鐘的時間刻度線可能是( )。A6. 在制作水鐘時,能解決水鐘滴水速度不均勻的辦法是( )。A. 增大滴水孔B. 改變容器的大小C. 保持水位高低不變C7. 我們自己做的擺,在自由擺動的過程中,擺幅會( )。A. 越來越大 B. 越來越小 C. 保持不變B8. 下列計時工具按發展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 日晷→水鐘→擺鐘→石英鐘B. 擺鐘→日晷→水鐘→石英鐘C. 水鐘→擺鐘→日晷→石英鐘A9.【臺州市路橋區期末改編】華華將透明飲料瓶去掉底部,在瓶蓋上扎一個小孔,倒置并裝入200 毫升水。她用量杯在瓶下接水,發現水積聚到30 毫升時用時20 秒。當水積聚到90 毫升時可能用時( )。A. 70 秒 B. 60 秒 C. 50 秒A10. 【溫州市期末】觀察一個擺擺動,并測量來回擺動一次的時間,發現擺動時間( )。A. 先短后長 B. 先長后短 C. 固定不變C11. 1 分鐘擺動60 次的擺,擺繩長度大約是( )。A. 15 厘米 B. 25 厘米 C. 35 厘米B12. 【金華市蘭溪市期末】 一個擺1 分鐘擺動55 次,想要它1 分鐘擺動40 次,我們可以( )。A. 增加擺繩的長度B. 增大擺錘的質量C. 縮短擺繩的長度A13. 如圖所示為三個不同的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①號擺最重,擺動得最快B. 如果②號擺的擺動幅度比①號擺大,那么②號擺擺動得比①號擺快C. 三個擺擺動快慢一樣C14. 一個擺鐘一晝夜走慢了兩分鐘,為了使它計時準確,下列方法有效的是( )。A. 減小擺繩的長度B. 增大擺繩的長度C. 增大擺錘的質量A15. 下列生活中的常見物品,你認為最適合作滴漏裝置的是( )。A. 輸液裝置 B. 漏斗 C. 飲水機A16. 生活中,下列場景不需要我們精確計時的是( )。A. 火箭發射 B. 百米賽跑 C. 郊外游玩C17. 冬天鐘擺受冷會縮短,擺鐘會走得( )。A. 偏快 B. 偏慢 C. 不變A18. 一個人坐在秋千上與兩個人坐在同一個秋千上相比,( )。A. 一個人時擺得快B. 兩個人時擺得快C. 兩種情況擺得一樣快C19. 當今世界上計時最精確的是( ),精度可以達到每3000 億年才誤差1 秒。A. 石英鐘 B. 原子鐘 C. 機械擺鐘B20. 【溫州市期末】下圖中,三個擺的擺動速度由快到慢排列為( )。A. 甲> 乙> 丙B. 丙> 乙> 甲C. 甲= 乙= 丙B二、填空題(每空1 分,共8 分)1. 【臺州市期末改編】__________的出現,大大提高了鐘表的準確度。擺鐘2. 【金華市金東區期末改編】右圖是我國的一個水鐘,它由四個水桶組成,這樣組合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丙桶中的水位高度保持一致, 保證水流速度均勻3. 【溫州市瑞安市期末】在制作水鐘的過程中,天天根據要求畫了水鐘設計圖,屬于__________過程。4. 【溫州市期末改編】用于夜間計時的古代計時工具有__________(合理即可) 。設計方案水鐘5. 【臺州市溫嶺市期末改編】典典制作了右圖的水鐘,受水容器上的時間刻度__________ (填“上疏下密”“均勻”或“上密下疏”)。上密下疏6. 日晷和圭表都可以用來計時,兩者最大的區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龍龍在蕩秋千,第1 次是坐著蕩,第2 次是站在秋千上蕩,兩次相比,_____________蕩得更快。日晷根據日影的方向變化來計時,一般用于一天的計時;圭表根據日影長短的變化來計時,一般用于節氣或季節的判斷站在秋千上8. 【臺州市期末改編】如圖有甲、乙、丙三個擺,將三個擺按擺動由快到慢的順序排列:______________。甲> 丙> 乙三、綜合題(共52 分)1. 典典自制了如圖所示的水鐘,請回答下列問題。(8 分)(1)制作水鐘時,典典應該按照( )步驟進行。①實施方案 ②明確問題③設計方案 ④評估與改進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C. ②③①④C(2)典典想做一個受水型水鐘,刻度應標在( )上。A. 上面的飲料瓶 B. 下面的飲料瓶 C. 都可以(3)制作受水型水鐘時,刻度的劃分從( )開始。A. “2”(瓶底)B. “1”(瓶底以上形狀規則處)C. “1”或“2”都一樣BB(4) 典典為圖中的受水型水鐘做了3 分鐘的刻度,請從下圖中的三個刻度表中,選擇一種刻度的分布形態,并標注0、1、2、3 分鐘的刻度。2. 觀察古代水鐘的示意圖(如下圖)。(10 分)(1)連線題。水鐘圖 結構 發揮的作用A 蓄水桶中顯示水量B 借助水的浮力推動指針轉動C 排出多余的水,確保水位一致D 將水量的變化在時間刻度上顯示E 不斷加水,確保有足夠的水(2)此水鐘里的水流速度是( )。A. 固定的 B. 不固定的 C. 有時固定,有時不固定(3)隨著時間的流逝,浮標的位置( )。A. 下降 B. 升高 C. 不變(4)這是__________ (填“泄水型”或“受水型”)水鐘。AB受水型(5)蓄水桶如果也顯示時間刻度,刻度應該是( )。A. 不均勻的 B. 均勻的 C. 都有可能(6)調試過程中發現水鐘速度偏快,為了準確計時,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 將進水管水流增大B. 把刻度盤指針變短C. 把溢水口在漏斗上的接口下移點,使漏斗中的水位降低BC3. 某小組做滴漏實驗,在自制的容器內裝200 mL 水,觀察并記錄漏100 mL 水需要的時間,重復多次實驗,實驗記錄如下表。(14 分)水量 第1 次測量 第2 次測量 第3 次測量200 mL 130 秒 131 秒(1)從實驗記錄中,我們可以推測,第3 次測量的時間可能為( )。A. 120 秒 B. 130 秒 C. 140 秒B水量 第1 次測量 第2 次測量 第3 次測量200 mL 130 秒 131 秒(2) 測量從200 mL 水中流出50 mL、100 mL、150 mL 水所需的時間,記錄如下表,請回答下列問題。流出的水量 第1 次 第2 次 第3 次 選擇的數據50 mL 21 秒 21 秒 20 秒 21 秒100 mL 47 秒 47 秒 47 秒 47 秒150mL 81 秒 80 秒 81 秒①我們縱向比較表格中的數據發現,從200 mL 水中流出50 mL、100 mL、150 mL 水所用的時間_______ (填“是”或“不是”)成倍數增加的,且流出前50 mL 水所需要的時間比流出后50 mL 水所需要的時間______ (填“長” “短”或“一樣”)。從實驗中發現,滴漏滴水速度是 _________ (填“先慢后快”“先快后慢”或“不變”)的。不是短先快后慢②我們橫向比較表格中的數據發現,每次流出50 mL、100 mL、150 mL 水的時間__________。(3)在上表中,空白處選擇的數據為__________比較合適。(4)為了讓該滴漏滴水速度恒定,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致相同81 秒不斷加水,讓水位高度保持不變4. 【嘉興市平湖市期末改編】某科學小組制作了一個“1 分鐘正好擺動60 次的擺”,請回答下列問題。(20 分)(1) 如圖,在數擺的擺動次數時,若小球從B 點出發,該實驗小組提出了3 種數擺動次數的方法,其中正確的是( )。A. B → O → C 算一次B. B → O → C → O → B 算一次C. B → O → C → O 算一次B(2)關于制作鐘擺的材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選用橡皮筋作擺繩,因為擺繩彈性越大越好B. 選用泡沫作擺錘,因為擺錘越輕越容易擺起來C. 可以選用螺母或鉤碼作擺錘C(3)制作一個“1 分鐘正好擺動60 次的擺”,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 可以先調試一個15 秒擺動15 次的擺B. 每次調整后的擺只要測試一次就夠了C. 測1 秒擺動的次數比測15 秒擺動的次數更可靠A(4) 該實驗小組利用擺繩長度減半的方法進行調試,得到擺動次數如下表,根據目標,接下來應該把擺繩長度調整為( )。 15 秒擺動次數記錄表A. 60 厘米 B. 45 厘米 C. 22. 5 厘米C擺繩長度 第1 次 第2 次 第3 次30 厘米 12 次 11 次 12 次15 厘米 18 次 18 次 19 次(5)下表是該實驗小組的記錄匯總表,請根據表中數據回答問題。1 分鐘擺動次數記錄表小組 第1 次 第2 次 第3 次第一組 66 次 66 次 66 次第二組 51 次 51 次 51 次第三組 58 次 58 次 58 次① 分析同組數據,你的發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分析不同組數據,你的發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根據所學知識,你覺得三個小組中,擺繩最長的是__________。同一個擺,擺動快慢相同不同的擺, 擺動快慢不同第二組④ 根據表中數據,關于擺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請你提出一個繼續研究的問題,并完成表格內容。繼續研究的問題需要的實驗材料擺的快慢與擺錘質量的關系鐵架臺、秒表、細繩、螺母若干實驗方案(圖文結合)①把細繩固定在鐵架臺的掛鉤上,下端掛一個螺母,做成一個簡單的擺, 讓擺小幅度地自由擺動,測量擺在30 秒內擺動的次數;②保證擺繩長度不變,分別增加1 個螺母和2 個螺母, 使擺錘質量為原來的兩倍和三倍,測量擺在這兩種情況下30 秒內擺動的次數;③分別重復操作3 次,記錄數據。實驗方案(圖文結合)實驗結論擺的快慢與擺錘質量無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