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第三單元第三單元 計量時間單元綜合素養提優周期性泄水受水大快小慢高快低慢相同相同擺錘質量擺幅大小長慢短快易錯點1日晷和圭表都是古人利用日影來計時的工具,日晷是利用日影方位的變化來計時的, 一般用于一天的計時;圭表是利用日影長度的變化來計時的,一般用于節氣或季節的判斷。容易混淆兩者的計時原理而出錯。【例】【杭州市錢塘區期末】關于古代圭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由“圭”和“表”兩個部件組成B. 根據日影長度讀出時辰C. 與日晷的用法一樣A易錯點2孔徑大小相同時,水位越高,水流速度越快;水位越低,水流速度越慢。初始水位和孔徑大小不變,流完所有相同水量的水用時相同,流出部分相同水量的水用時不同。容易誤認為初始水位和孔徑大小不變時,流出相同水量所需的時間總是相同的而出錯。【例】 如右圖所示的滴漏中裝了200 毫升水,流出前100 毫升水用時120 秒,第一次流完所有的水用時300 秒。重復實驗,第二次流出后100 毫升水以及流完所有的水用時可能為( )。A. 120 秒 300 秒B. 180 秒 300 秒C. 180 秒 240 秒B易錯點3受水型水鐘,水量會越來越多,所以“0”刻度在最底端;泄水型水鐘,水量會越來越少,所以“0”刻度在最上端。水量的多少會影響水流速度的大小,水量越多,水流速度越快, 所以泄水型水鐘刻度間的間隔從上至下逐漸減小,受水型水鐘刻度間的間隔從下至上逐漸減小。容易混淆“0”刻度的位置,以及刻度的間隔而出錯。【例】【溫州市期末改編】如右圖所示,典典制作泄水型水鐘,這個水鐘的刻度應該是( )。A易錯點4自制擺在擺動過程中,擺幅會越來越小,但完成一次擺動的時間不變,這就是擺的等時性。容易誤認為擺最終會停下來,擺動會越來越慢,完成一次擺動的時間會越來越長而出錯; 也容易誤認為擺幅變小了,完成一次擺動的時間會變短而出錯。【例】在觀察擺的活動中,我們發現( )。A. 擺動的幅度越來越小,完成一次擺動的時間不變B. 擺動的幅度不變,擺動的速度也不變C. 擺動的幅度越來越小,擺動的速度也越來越慢A【溫州市泰順縣期末改編】如圖所示,某科學小組利用鐵架臺做水鐘實驗和擺的實驗。水鐘實驗中的塑料瓶中盛有300 毫升水;擺的實驗中的墊圈質量為10 克,擺繩長度為20 厘米。請回答下列問題。1. 該小組制作的水鐘屬于________型水鐘。受水2. 在用塑料瓶制作水鐘時,關于刻度的劃分正確的是( )。A. 從瓶底以上形狀規則處開始B. 從任意一個地方開始C. 從底部開始A3. 關于這個水鐘的刻度,正確的是( )。A4. 你認為影響水鐘準確性的因素是( )。A. 水太多B. 水滴流速不均勻C. 容器顏色太鮮艷B5. (易錯題)實驗中發現擺擺動15 次時,滴漏正好滴下30 滴水,10 分鐘后再觀察一次,同一個擺擺動15 次時,這個滴漏中滴下的水滴( )。A. 少于30 滴 B. 多于30 滴 C. 等于30 滴A解析:隨著時間增加,滴漏中的水量減少, 水流速度變慢,但擺擺動15 次的時間不變, 所以相同時間內,滴漏滴下的水滴少于30 滴。6. 要使這個水鐘計時更加精確,你會如何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持續加水,保持滴漏中水量相同,讓水流速度保持不變7. 想研究擺的快慢與擺繩長度是否有關,則實驗中需要保持相同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改變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擺錘質量擺幅大小擺繩長度8. 根據實驗設計,小組成員開展了有關擺的快慢與擺繩長度關系的實驗,得到了如下數據。(1)通過實驗發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擺的快慢與擺繩長度有關,且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 擺繩長度 擺動幅度 擺錘質量 30 秒擺動次數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①號擺 20 厘米 5° 10 克 35 次 34 次 35 次②號擺 30 厘米 5° 10 克 25 次 30 次 25 次③號擺 40 厘米 5° 10 克 15 次 17 次 16 次(2)表格中有一個錯誤數據,請你寫出來并說說正確的處理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號擺的第二次數據錯誤,處理方式:檢查錯誤原因,重新做實驗擺 擺繩長度 擺動幅度 擺錘質量 30 秒擺動次數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①號擺 20 厘米 5° 10 克 35 次 34 次 35 次②號擺 30 厘米 5° 10 克 25 次 30 次 25 次③號擺 40 厘米 5° 10 克 15 次 17 次 16 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