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單元基本信息單元主題 動物大家族課標要求 一、核心概念 生命系統的構成層次 二、學習內容 5.2地球上存在動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類型的生物 ②根據某些特征,對動物進行分類。 ③識別常見的動物類別,描述某一類動物(如昆蟲、魚類、鳥類、哺乳類)的共同特征;列舉幾種我國的珍稀動物。 三、學業要求 1.能描述常見動物、植物的共同特征。 2.能根據某些特征,對動物進行分類。 3.認同保護當地動植物資源的積極意義。單元課時設計 4課時一、單元學習主題分析(體現學習主題的育人價值)主題名稱 動物大家族單元設計意圖 1.本單元主題的提出 形形色色、多種多樣的動物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動物學家根據自然界動物的形態、身體內部構造、胚胎發育特點、生理習性、生活的地理環境等特征,將特征相同或相似的動物歸為同一類。動物分類的知識是學習和研究動物學必需的基礎。動物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生物多樣性關系到人類的健康和地球的健康。在物種日益減少的今天,保護物種的多樣性,實現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是每一個地球人都需要關注的話題。 本單元對動物的研究從重點關注動物個體的外部形態特征過渡到關注動物類別的共同特征。引導學生識別常見動物的類別,描述某類動物的共同特征,了解與某類動物本質特征相關的器官的結構和功能。本單元也為學生在高年段時研究微生物、動物與環境的關系等打下基礎。 動物種類繁多,從“大家族”這一話題入手研究動物,能體現動物之間既相互聯系又各有特點,可以更好地突出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對動物類別的識別與研究。觀察與描述是動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本單元探究技能培養的重點。在思維能力培養方面,重點關注的是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概括能力,能歸納出某一類動物的共同特征。本單元在動物大家族的主題下也包含對一些珍稀動物的認識。主題學情分析 學生在低年段的學習中認識了常見的動物并觀察其特征,形成了有關動物的初步概念。但對動物多樣性還缺乏系統認識,對動物類別的共同特征缺乏關注,對動物的器官結構和功能缺乏了解。開放性學習環境 1.指導性預習:閱讀+問題+檢測; 2.大單元大概念大任務課堂學習:問題+探究+講述+整合+實戰; 3.現代教育新技術:PPTX+微視頻+網絡+師生互助二、單元學習目標設計(基于標準、分析教材、結合學情,體現素養導向)單元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能根據有關特征對生物進行簡單分類;能列舉我國的一些珍稀動物。 科學思維:從對一組動物觀察、比較中,歸納概括某類動物共同特征。 探究實踐:根據某些特征給動物分類,并能夠識別常見動物類別。 態度責任: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樂于觀察小動物;具有保護動物的意識。三、學習活動/任務設計(指向學習目標,強調學生的活動與體驗)第1課時 任務1 名稱:談話導入,揭示主題 創設情境,交流喜歡的動物可能在動物園的哪個區域。引導學生發現,在動物園中找某種動物是有規律可循的,從而引出給動物分類的話題。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探究興趣。任務2 名稱:給動物分類 利用動物卡片引導學生按照動物的某一特征進行分類,如按照動物的運動方式、生活環境或外形特點等進行分類。 設計意圖:學生能根據某些特征給動物分類,了解動物家族的多樣性。任務3 名稱:認識脊椎 摸人的脊椎,做脊椎模型。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了解脊椎的結構和功能。任務4 名稱: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利用動物脊椎圖片,引導學生找脊椎,然后嘗試按動物是否有脊椎進行分類。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像生物學家那樣將動物按照是否有脊椎進行分類。任務5 名稱:我國的珍稀動物 提供一些相關的圖片資料,幫助學生比較全面地了解這些珍稀動物,也可以請學生課前收集相關資料,在課堂上交流。 設計意圖:了解我國的一些珍稀動物,體會我國有豐富的動物資源,意識到要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第2課時 任務1 名稱:視頻導入,揭示主題 播放各種各樣魚的視頻。 設計意圖:在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的同時,認識到魚的種類繁多。任務2 名稱:觀察魚的特征 利用圖片等素材觀察魚,描述魚的共同特征。 設計意圖:首先引導學生在觀察幾種常見魚的基礎上,發現這些魚的共同點,進而歸納魚類的共同特征,然后認識一些外形比較奇特的魚。任務3 名稱:魚的運動與呼吸 選用常見的鯽魚作為觀察和實驗對象。 設計意圖:認識魚的鰭和鰓的作用。第3課時 任務1 名稱:問題導入,揭示主題 會飛的一定是鳥嗎?引導學生產生爭論。 設計意圖:通過頭腦風暴,活躍課堂氣氛,激發探究欲望。任務2 名稱:觀察不同的鳥 通過視頻資料或標本幫助學生比較直觀全面地觀察一些常見的鳥。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觀察幾種常見的鳥,并描述這些鳥的共同點的基礎上,歸納概括鳥類的共同特征。任務3 名稱:羽毛的結構與功能 用感官或儀器觀察鴿子的羽毛。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思考羽毛的這些特點與鳥類運動方式之間的關系。任務4 名稱:鳥喙和鳥足 給學生提供更多樣的圖片或視頻資料。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將喙和足的形態與鳥類的生存環境建立聯系,為高年段繼續學習生命科學領域的相關內容打下基礎。第4課時 任務1 名稱:圖片導入,揭示主題 通過圖片展示哺乳動物靠吃奶長大的典型特征,初步認識哺乳動物,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既可以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和求知欲望,又能了解學生對哺乳動物的已有認知,為進一步觀察哺乳動物共同特征做鋪墊。任務2 名稱:觀察哺乳動物 通過圖片或視頻,觀察描述哺乳動物特征。 設計意圖:首先在觀察幾種常見哺乳動物,描述哺乳動物的共同點的基礎上,歸納概括哺乳類的共同特征,然后識別其他哺乳動物。任務3 名稱:脂肪的作用 通過實驗體驗脂肪的作用。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認識到哺乳動物的皮毛和皮下脂肪層在其保持體溫穩定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任務4 名稱:哺乳動物的運動方式 用圖片、視頻資料作為補充,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哺乳動物的運動方式。 設計意圖:運動快速且運動方式多樣是哺乳動物的重要特征,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引導學生對這一特征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圖片中蝙蝠會飛,但不是鳥,再次糾正學生將“會飛”作為鳥的本質特征的錯誤觀念。四、單元學習評價設計評價要素 針對單元整體描述評價內容 第1課時:給動物分類 1.識別常見動物類別,學會根據某些特征給動物分類。 2.摸人體脊椎、做脊椎模型,研究脊椎的作用。 3.找動物脊椎,將動物按有無脊椎分為兩大類。 4.閱讀圖文資料,列舉我國的一些珍稀動物。 第2課時:魚類 1.識別并觀察不同的魚,歸納概括魚類的共同特征。 2.觀察魚的游動和水進出魚身體的情況,認識魚的鰭和鰓的作用。 第3課時:鳥類 1.識別并觀察不同的鳥,歸納概括鳥類的共同特征。 2.研究鴿子的羽毛,了解羽毛的結構和功能。 3.觀察不同鳥的喙和足的結構特征,初步意識到環境對鳥類外形特征的影響。 第4課時:哺乳動物 1.識別并觀察一些常見的哺乳動物,歸納概括哺乳類的共同特征。 2.體驗脂肪的作用,了解哺乳動物是如何保持體溫的。 3.比較不同哺乳動物的運動方式,初步意識到環境對哺乳動物運動方式的影響。評價指標 第1課時:給動物分類 1.學會根據某些特征給動物分類,知道生物學家將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科學觀念) 2.運用觀察、分析、比較、歸納的方法,探究不同動物的不同特征,并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科學思維) 3.通過摸脊椎、做模型、找脊椎等活動,描述脊椎的結構和功能。(探究實踐) 4.樂于親近小動物,能列舉我國的一些珍稀動物;體會給動物分類的必要性。(責任態度) 第2課時:魚類 1.識別并觀察一些常見的魚,歸納概括魚類的共同特征;(科學觀念) 2.運用觀察、分析、比較和歸納的方法認識魚類特征,了解魚鰓和魚鰭的作用。(科學思維) 3.通過觀察魚在水中游動的情況,描述鰭的作用;通過觀察水進出魚身體的情況,知道鰓的作用。(科學探究) 4.認識到魚的身體結構與其生活的環境相適應。(責任態度) 第3課時:鳥類 1.識別并觀察一些常見的鳥,歸納概括鳥類的共同特征。(科學觀念) 2.運用觀察、分析、比較和歸納的方法認識鳥類特征和身體結構特點。(科學思維) 3.通過研究鴿子的羽毛,了解羽毛的功能;通過觀察鳥類的喙和足的結構,推測其功能。(科學探究) 4.意識到鳥的同一器官的外形特征與環境存在著密切關系。(責任態度) 第4課時:哺乳動物 1.識別并觀察一些常見的哺乳動物,歸納概括哺乳類的共同特征。(科學觀念) 2.運用觀察、分析、比較和歸納的方法認識哺乳動物不同于其他動物的特點。(科學思維) 3.通過觀察與實驗,認識脂肪有保持體溫的功能。(科學探究) 4.樂于觀察哺乳動物的運動,發現哺乳動物有多種運動方式。(責任態度)評價方法 課上評價 1.教師激勵評價 2.學生自我反思評價 3.成果展示,學生互評:贊賞性評價和質疑性評價 5.使用評價量化表,延時評價 課后評價 1.課時作業 2.單元測試五、單元作業設計一、選一選,將正確的序號填寫在括號。 1.北極熊生活在寒冷的北極,它能維持體溫的秘訣是( ) A.它的皮膚是黑色的 B.皮膚下有厚厚的脂肪層 C.AB均對 2.觀察下邊三種動物的足,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 ①適合游泳 B.②適合奔跑 C.③適合捕獵 3.鴿子的羽毛分為正羽和絨羽,下列關于正羽描述正確的是( ) A.像棉花一樣蓬松 B.羽管是中空的 C.長在腹部,較細 4.觀察下邊三種鳥的喙,判斷下列說法錯誤是( )。 A.鵜鶘的喙適合吃蟲子 B.鷹的喙適合捕食野兔 C. 麻雀的喙適合吃谷物 5.下列對脊椎作用描述錯誤的是( )。 A.脊椎是身體的支撐 B.脊椎有減震的功能 C.脊椎沒有運動功能 6.觀察下圖三種動物的脊椎,描述錯誤的是( )。 A. 鴕鳥的脖子屬于脊椎 B.狗的尾巴不屬于脊椎 C.蛇脖子到尾巴是脊椎 7.在動物園的靈長類動物區,我們會看到的動物是( )。 A.蛇 B.老虎 C.猩猩 8.下面有關魚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魚是在水中進行氣體交換 B.魚都有鱗片 C.魚鰭能保持運動平衡 9.在濕地公園的小河邊,發現一條魚怎么游都游不快,這條魚可能哪個器官受到了傷害( ) A.魚鰓 B.尾鰭 C.胸鰭 10.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 A.鳥類正羽的特征是大、輕、薄 B.魚是靠頜取食的 C.哺乳動物身上脂肪沒有作用 【參考答案】 1.C 2.A 3.B 4.A 5.C 6.B 7.C 8.B 9.B 10.C 二、辨一辨,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 1.脊椎是動物身上一整根長長的,起支撐作用的骨頭。( ) 2.吃肉的鳥常常長有鋒利的彎狀喙。( ) 3.魚的種類豐富,黑魚、金魚、甲魚、河豚等都是魚。( ) 4.動物的腳掌有發達的蹼,說明它適合奔跑。( ) 5.吃花蜜的鳥的喙尖而細長,有利于將喙伸到花朵里去。( ) 6.在動物園里猴子應住在靈長類區。( ) 7.在自然選擇中,鴿子的正羽里面是空的主要是為了減輕飛行重量。( ) 8.很多人喜歡減肥,是因為脂肪對人體沒有用處。( ) 9.鷹的喙是帶鉤的,有利于撕下動物身上的肉。( ) 10.寬尾鳳蝶是一種蝴蝶算不上是珍稀動物。( ) 【參考答案】 1. 2. √ 3. 4. 5. √ 6. √ 7. √ 8. 9. √ 10. 三、連一連,將鳥類不同特點的喙與對應的進食特點連線。 足短,趾間有發達的蹼 適合涉水 足強健有力,趾有銳利鉤爪 適合游水 足粗壯有力 適合捕食小動物 足和趾都細長 適合奔跑 【參考答案】 四、簡答題 1.為什么說蝙蝠不是鳥 你能說出三個以上的理由嗎 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觀察發現。 在觀察魚游動時, 你發現它各部位的鰭是怎樣動的 前進時哪些鰭在動 拐彎時哪些鰭在動 【參考答案】 1.蝙蝠身體表面沒有羽毛 蝙蝠不是卵生 蝙蝠沒有喙 2.魚游動時,不是一種鰭在運動,而是多個鰭相互作用。魚前進時尾鰭擺動,魚拐彎時胸鰭擺動。 五、實驗題 小明與同學一起研究水進出魚身體的情況,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將鯽魚放在一個狹小的水槽里,用滴管吸取少量的紅色液體,并滴到 。 2.發現所滴紅色液體從魚的 進去,從魚的 出來。 3.實驗結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實驗分析:實驗時使用狹小水槽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實驗時因沒有紅色食用色素導致無法獲取紅色液體,則可用 __________代替(填一種即可)。 【參考答案】 魚嘴前方 嘴 鰓部 魚靠鰓呼吸 可以有效限制魚活動 有顏色蔬菜汁六、單元教學結構圖七、反思性教學改進(實施后填寫)實施后填寫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2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魚類課型 新授課 章/單元復習課□ 專題復習課□ 習題/試卷講評課□ 學科實踐活動課□ 其他□教學內容分析 魚類是在水中生活、用鰓呼吸、用鰭運動、以頜取食的變溫脊椎動物。本課通過觀察、實驗、討論等一系列活動,概括魚類的共同特征,認識鰭和鰓的作用。 本課教學內容包括兩個活動:活動一,觀察一些常見的魚或者魚的圖片,討論和思考它們有哪些共同點,描述魚類的共同特征,補充認識魚的一些特例。活動二,鰭和鰓是魚類特有的器官,這一部分的教學中通過觀察與實驗,認識鰭和鰓的外形與功能。在觀察魚游動情況的過程中,認識鰭在運動中起到的作用;在觀察水進出魚身體情況的過程中,思考鰓的作用。學習者分析 本節課是四年級學生初次接觸魚類的教學內容。學生雖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和描述能力,但對于魚類的特征、生存環境、呼吸方式和運動方式可能還存在一定的認知缺乏。因此,需要通過生動的教學方法和具體的觀察實驗來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學習目標確定 科學觀念:識別并觀察一些常見的魚,歸納概括魚類的共同特征。 科學思維:運用觀察、分析、比較和歸納的方法認識魚類特征,了解魚鰓和魚鰭的作用。 科學探索:通過觀察魚在水中游動的情況,描述鰭的作用;通過觀察水進出魚身體的情況,知道鰓的作用。 責任態度:認識到魚的身體結構與其生活的環境相適應。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歸納概括魚類的共同特征。 難點:通過觀察魚的游動和呼吸,認識鰭和鰓的作用。學習評價設計 評價內容評價指標表現程度自評互評師評☆☆☆☆☆☆識別并觀察不同的魚特征。能歸納魚類的共同特征。能基本能不能觀察魚的游動和水進出魚身體的情況。 能認識魚的鰭和鰓的作用。能基本能不能學習收獲6.學習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視頻導入,揭示主題教師活動1 為了安置好小丑魚,我們要知道它的分類,并了解它的特征。小丑魚屬于哪一類呢? 說說你還認識哪些魚? 播放視頻,學生活動1 回答:魚類活動意圖說明:開展前概念調查,有利于課堂科學探究有的放矢。環節二:觀察魚的特征教師活動2 1.出示圖片,魚的種類繁多,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提示學生從外形、結構、生活習性等角度觀察。 2. 魚類的特征,除了我們肉眼能看到的之外,還有什么? 教師補充:魚類的循環系統比較簡單,皮膚下沒有脂肪層,無法保持體溫,體溫會隨著環境溫度改變。 4. 它們是魚嗎?出示圖片 教師介紹: 海鰻:軀干部近圓筒狀,尾部是側扁的,身體表面沒有鱗片。 鰩:體形扁平,胸鰭前緣與頭側相連。 河豚:遇到危險身體呈球狀浮上水面,同時皮膚上的小刺豎起。學生活動2 身體呈流線型 身體表面有鱗、有鰭、 有鰓 嘴總是不停地開合 眼睛長在 頭部兩側 生活在水中 體內有脊椎 它們外形雖然奇特,但仍然是魚。在水中生活、用鰓呼吸、用鰭運動、以頜取食的變溫脊椎動物。活動意圖說明:首先引導學生在觀察幾種常見魚的基礎上,發現這些魚的共同點,進而歸納魚類的共同特征,然后認識一些外形比較奇特的魚。環節三:魚的運動與呼吸教師活動3 鰭和鰓是魚類的重要器官,是魚類區別于其他動物的本質特征。 鰭,是魚的運動器官,分胸鰭、腹鰭、臀鰭、背鰭和尾鰭。 1.實驗觀察:魚游動時各部位的鰭是怎么動的?前進時哪些鰭在動?拐彎時哪些鰭在動? 觀察時,保持安靜,不要驚動魚。 2.說說不同部位的魚鰭在魚的運動過程中各有什么作用? 播放視頻 小結:尾鰭:決定運動方向,產生前進動力。 胸鰭:起平衡和轉換方向的作用。 背鰭、腹鰭:起平衡作用。 臀鰭:協調其他各鰭的作用。 3.魚鰓,是魚的很重要器官。它有什么特點?出示魚鰓結構圖。 4.魚鰓有什么作用? (1)出示實驗器材:紅墨水、滴管 (2)講解實驗觀察:水進出魚身體情況 ①把魚放在一個狹小的水槽里。 ②在一個小燒杯里裝上清水,用紅色食用色素把清水調成紅色液體。 ③用滴管吸取少量紅色液體,并滴到魚嘴前方。 ④觀察紅色液體是從魚的什么部位流出來的。 (3)觀察實驗,有什么發現?播放視頻。 (4)魚是怎么呼吸的? 水進入口腔后與鰓絲接觸,鰓絲中充滿毛細血管,吸收水中的氧氣,排出體內二氧化碳,然后由鰓孔排到外面,完成魚的呼吸作用。 (5)鰓是魚的什么器官?學生活動3 分組觀察:魚游動時,它的各種鰭是配合運動的。尾鰭不斷擺動,在魚前進時起主要作用。胸鰭和尾鰭配合劃動,在魚拐彎時起主要作用。 觀看視頻,總結歸納 魚鰓由鰓蓋和鰓絲組成。鰓絲,絲狀,紅色(充滿毛細血管)。鰓絲可以增大與水接觸的面積。 猜測 分組實驗,觀察實驗現象 隨著魚嘴一張一合,紅色液體進入魚嘴,然后從腮蓋下方流出來。 呼吸器官活動意圖說明:認識魚的鰭和鰓的作用。7.板書設計 鰓 呼吸 魚類 脊椎動物 鰭 運動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課堂練習: 一、填空題 1.魚類在水中生活、用鰓_____,用鰭______,身上長有______。 2.在觀察水進出魚身體,紅顏色的水會經由魚的______流出來。 3.海鰻、鰩、河豚也屬于________,都是脊椎動物。 二、選擇題 1.下面有關魚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魚是在水中進行氣體交換 B.魚都有鱗片 C.魚鰭能保持運動平衡 2.小組的同學觀察魚游動時,發現魚拐彎時起主要作用的是( ) A.背鰭和尾鰭 B.臀鰭和尾鰭 C.胸鰭和尾鰭 3.下列動物,屬于魚類的是( ) A.鯨魚 B.海豚 C.河豚 三、判斷題 1.魚游動時,它的各種鰭無規則地隨意亂動。( ) 2.魚類都生活在水中,都沒有脊椎。( ) 3.魚的種類豐富,黑魚、金魚、甲魚、河豚等都是魚。( ) 4.魚在水中,口和鰓交替開閉,吸收水中的氧氣。( ) 5.大多數魚的身體是流線型的。( ) 【參考答案】 一、呼吸 運動 鱗片 鰓 魚類 二、BCC 三、 √√ 作業布置: 上網搜集小丑魚的相關信息,為小丑魚制作名片。9.教學反思與改進 教學中通過觀察與實驗,引導學生認識鰭和鰓的外形與功能。在觀察魚游動情況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直觀認識到鰭在運動中起到的作用;在觀察水進出魚身體情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鰓的作用,發展學生的探究性、發散思維和發揚合作的精神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7張PPT)第2課時魚類(蘇教版)四年級上01教學目標內容總覽02新知導入03探究新知04課堂練習05課堂總結06作業布置教學目標識別并觀察一些常見的魚,歸納概括魚類的共同特征。0102運用觀察、分析、比較和歸納的方法認識魚類特征,了解魚鰓和魚鰭的作用。03通過觀察魚在水中游動的情況,描述鰭的作用;通過觀察水進出魚身體的情況,知道鰓的作用。科學觀念04認識到魚的身體結構與其生活的環境相適應。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責任新知導入觀看視頻,說說你認識哪些魚?探究新知觀察魚的特征魚的種類繁多,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可以從外形、結構、生活習性等入手探究新知 觀察魚的特征身體呈流線型身體表面有鱗、有鰭、 有鰓嘴總是不停地開合眼睛長在 頭部兩側生活在水中探究新知魚類的特征,除了我們肉眼能看到的之外,還有什么? 觀察魚的特征體內有脊椎魚類的循環系統比較簡單,皮膚下沒有脂肪層,無法保持體溫,體溫會隨著環境溫度改變。探究新知 觀察魚的特征它們是魚嗎?海鰻:軀干部近圓筒狀,尾部是側扁的,身體表面沒有鱗片。鰩:體形扁平,胸鰭前緣與頭側相連。河豚:遇到危險身體呈球狀浮上水面,同時皮膚上的小刺豎起。探究新知 觀察魚的特征在水中生活、用鰓呼吸、用鰭運動、以頜取食的變溫脊椎動物。它們外形雖然奇特,但仍然是魚。探究新知魚的運動與呼吸鰭和鰓是魚類的重要器官,是魚類區別于其他動物的本質特征。探究新知魚的運動與呼吸鰭,是魚的運動器官,分胸鰭、腹鰭、臀鰭、背鰭和尾鰭。背鰭尾鰭胸鰭腹鰭臀鰭探究新知魚的運動與呼吸實驗觀察:魚游動時各部位的鰭是怎么動的?前進時哪些鰭在動?拐彎時哪些鰭在動?觀察時,保持安靜,不要驚動魚。探究新知魚的運動與呼吸魚游動時,它的各種鰭是配合運動的。尾鰭不斷擺動, 在魚前進時起主要作用。胸鰭和尾鰭配合劃動,在魚拐彎時起主要作用。探究新知魚的運動與呼吸觀察實驗,說說它們在魚的運動過程中各有什么作用?探究新知魚的運動與呼吸尾鰭 :決定運動方向,產生前進動力。胸鰭 :起平衡和轉換方向的作用。背鰭、腹鰭 :起平衡作用。臀鰭 :協調其他各鰭的作用。探究新知魚的運動與呼吸魚鰓,是魚的很重要器官。它有什么特點?魚鰓由鰓蓋和鰓絲組成。鰓絲,絲狀,紅色(充滿毛細血管)。鰓絲可以增大與水接觸的面積。探究新知魚的運動與呼吸魚鰓有什么作用?實驗器材:鯽魚、水槽、紅墨水、滴管等探究新知魚的運動與呼吸實驗觀察:水進出魚身體情況①把魚放在一個狹小的水槽里。 ②在一個小燒杯里裝上清水,用紅色食用色素把清水調成紅色液體。 ③用滴管吸取少量紅色液體,并滴到魚嘴前方。 ④觀察紅色液體是從魚的什么部位流出來的。探究新知魚的運動與呼吸觀察實驗,有什么發現?隨著魚嘴一張一合,墨水進入魚嘴,然后從腮蓋下方流出來。探究新知魚的運動與呼吸魚是怎么呼吸的?水進入口腔后與鰓絲接觸,鰓絲中充滿毛細血管,吸收水中的氧氣,排出體內二氧化碳,然后由鰓孔排到外面,完成魚的呼吸作用。探究新知魚的運動與呼吸鰓是魚的什么器官?呼吸器官1.魚類在水中生活、用鰓_____,用鰭______,身上長有______。2.在觀察水進出魚身體,紅顏色的水會經由魚的______流出來。3.海鰻、鰩、河豚也屬于________,都是脊椎動物。課堂練習填空題呼吸運動鱗片鰓魚類1.下面有關魚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魚是在水中進行氣體交換B.魚都有鱗片C.魚鰭能保持運動平衡2.小組的同學觀察魚游動時,發現魚拐彎時起主要作用的是( )A.背鰭和尾鰭 B.臀鰭和尾鰭 C.胸鰭和尾鰭3.下列動物,屬于魚類的是( )A.鯨魚 B.海豚 C.河豚課堂練習選擇題BCC1.魚游動時,它的各種鰭無規則地隨意亂動。( )2.魚類都生活在水中,都沒有脊椎。( )3.魚的種類豐富,黑魚、金魚、甲魚、河豚等都是魚。( )4.魚在水中,口和鰓交替開閉,吸收水中的氧氣。( )5.大多數魚的身體是流線型的。( )課堂練習判斷題 √√課堂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魚類的共同特征,知道鰓和鰭是魚的重要器官。在科學探究中,通過觀察和實驗驗證鰓的呼吸作用和鰭的運動作用,激發我們對魚的研究興趣。作業布置上網搜集小丑魚的相關信息,為小丑魚制作名片。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讓備課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大單元整體教學】1.2《魚類》課時教案.docx 【大單元整體教學】1.2《魚類》課時課件.pptx 【大單元整體教學】第一單元《動物大家族》單元整體設計.docx 各種各樣的魚.mp4 探究魚鰭的作用.mp4 水進出魚身體實驗.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