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2024)九年級化學上冊1.1.2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教案(表格式)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2024)九年級化學上冊1.1.2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教案(表格式)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4-2025學年人教版(2024)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
課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第2課時 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
教學分析: 本節教學內容首先舉例說明常見典型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通過分析典型物質的變化過程來說明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的區別。然后通過實驗1-2及其后面的思考與討論,通過實例初步了解研究物質性質的常用方法及物質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判斷,知道可以通過物質性質的不同點區分物質。最后通過日常生活中典型實例的分析,使學生初步認識“物質的用途是由其性質決定的”,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學生在小學科學課中已經知道了空氣、水等物質的常見性質,物理課上也學習了熔點、沸點、壓強、密度等知識,已經具備了學習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知識基礎。但是對于某性質“是否需要發生化學變化表現出來”不容易理解透徹,同時,辨析“物質的變化”與“物質的性質”也會存在一定的困難。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具體物質性質的分析,了解物質性質包括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質,哪些是化學性質。知道可以從物質變化的視角認識物質的性質。 2.通過對常見物質的性質和用途的分析,知道可以從物質用途的視角認識物質的性質。初步建立物質性質和用途之間的聯系,體會性質決定用途的化學觀念。 3.運用實驗、查閱資料等方法對氧氣和二氧化碳的顏色、狀態、氣味、能否支持燃燒等性質進行總結,并初步學習運用物質的不同性質進行物質鑒別。 4.通過對“聞氣體時的操作規范性”的學習,知道化學實驗存在安全風險,應具備預防化學實驗安全事故的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并區分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物質的變化”與“物質的性質”的區分。
教學用具:一瓶氧氣、一瓶二氧化碳、小木條、酒精燈。
教學思路:
教學過程(第2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任務一 回顧舊知 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物質在不斷發生著變化,請列舉出上節課我們做的實驗中看到的變化有哪些,哪些屬于物理變化,哪些屬于化學變化。 【設問】 為什么不同物質會發生不同的變化 這是由物質的性質決定的。今天我們就開始研究物質的性質。 回憶并舉例:水蒸發、石蠟熔化屬于物理變化,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等屬于化學變化。 通過復習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引出對性質的學習,讓學生初步體會性質和變化的關系。
任務二 分析實例 建立概念 活動1 實驗探究酒精的性質 【展示】 酒精燈 【提問】 酒精燈中的燃料是酒精,通過觀察你能說出酒精具有哪些性質嗎 聞一聞酒精的氣味或根據生活經驗,你又能知道酒精有哪些性質 【實驗】 點燃酒精燈。 【提問】 通過實驗現象,可以得出酒精有什么性質 【追問】 在酒精的這些性質中,哪些是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哪些是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 活動2 分析實例 歸納概念 【講述】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作化學性質。例如,在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這一化學變化中體現出大理石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這一性質,屬于大理石的化學性質。 【提問】 所以,如何判定物質的性質是不是化學性質 【小結】 表述物質化學性質的詞語有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能反應等。 【講述】 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作物理性質。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硬度、熔點、沸點、密度等都屬于它的物理性質。 【提醒】 當外界條件改變時,物質的某些性質也會隨著改變。因此,描述物質性質時往往要注明條件。例如,水在標準大氣壓下沸點是100 ℃,但水的沸點會隨大氣壓強的改變而改變,如大氣稀薄的地方,大氣壓強減小,這時水的沸點會降低。 活動3 辨別“物質的變化”與“物質的性質” 【展示】 通過課件展示幾組變化和對應的性質表述。 【提問】 通過分析示例,思考物質的性質與變化之間有什么聯系 梳理學生的討論結果并進行歸納總結。 觀察并描述:無色(顏色)的液體(狀態),有特殊氣味(氣味)。 觀察并描述:可以燃燒。 分析并交流:可燃性是在酒精燃燒這一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顏色、狀態、氣味等是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 思考并閱讀教材,體會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的判定方法。 理解并記憶表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詞語。 閱讀教材表1-1,了解水、鐵、鋁、氧氣的物理性質。 分組討論、表達:變化是一個過程,表示正在發生的現象;性質是物質本身固有的屬性,多用“易”“能”“可以”“會”等詞語表述。變化依賴于性質,性質在變化中體現。 滲透從物質變化的視角認識物質的性質。 通過對具體物質性質的分析,了解物質性質包括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并用對比的方法進行分析,區分兩種性質的不同。 從學生熟悉的示例出發,通過對比讓學生快速理解并區分開變化和性質。
活動4 探究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質 【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1-2,并講解聞氣體氣味時的正確操作。 【組織學生討論】 (1)說明氧氣能支持燃燒的依據是什么 說明二氧化碳一般不能支持燃燒也不能燃燒的依據是什么 (2)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盡可能多地描述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性質,試著判斷哪些屬于物理性質,哪些屬于化學性質。 (3)利用哪些方法可以區分氧氣和二氧化碳 【提問】 按照什么思維路徑區分兩種物質 【過渡】 研究物質的性質除了可以區分物質,還有什么作用 活動5 聯系實際,感受性質和用途的關系 【展示】 常見物質用途的圖片:水和二氧化碳可以用來滅火,乙醇(俗稱酒精)可用作燃料,氧氣可用作助燃劑。 【提問】 這些物質的用途是由它們的哪些性質決定的 物質的性質和用途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 【小結】 物質的性質決定其用途,物質的用途也能反映物質的性質。對物質性質以及探究方法的學習一定會使你對身邊的物質世界有更新的認識。 活動6 課堂練習 學以致用 出示習題,布置任務。 觀察并在學案上記錄實驗現象。 分組討論并交流討論結果。 展示區分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方法,并用準確的語言加以表述。 通過引導建構區分物質的思維模型。 思考并交流。 練習后交流答案。 讓學生知道化學實驗存在安全風險,應有預防化學實驗安全事故的意識。 讓學生初步感受研究物質性質的途徑:實驗、查閱資料或分析生活事實。 讓學生初步感受利用物質的性質的不同點可以區分物質的思想方法。 讓學生了解研究物質性質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將學到的經驗應用到未知事物的探索,為學生的創造力提供空間。 鞏固所學知識和方法。
任務三 歸納總結 建構模型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請你說說自己學到了哪些知識和方法,并用思維導圖簡單地呈現出來。 整理、展示。 提升學生歸納總結能力。
  教學反思:
1.學生是否體會到從物質的變化視角和用途視角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
2.教學中是否滲透了利用物質的性質鑒別物質的思想
3.教學中是否就物質的變化和物質的性質進行了辨析 學生是否理解了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城县| 浦县| 西安市| 福鼎市| 中卫市| 湖州市| 滕州市| 阳东县| 津市市| 安义县| 文成县| 嵩明县| 高淳县| 肥乡县| 嘉峪关市| 漯河市| 高淳县| 丹寨县| 莱西市| 仪陇县| 淳化县| 台湾省| 南华县| 合江县| 石首市| 常熟市| 东海县| 英超| 临澧县| 东宁县| 同心县| 瑞昌市| 泸定县| 房产| 新和县| 新田县| 龙江县| 福清市| 滨州市| 古丈县| 九龙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