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1張PPT)2024年秋季化學 科粵版(2024)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空氣、物質的構成與組成2.2 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九上化學 KY1.初步形成基于分子、原子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的視角,建立認識物質的宏觀和微觀視角之間的關聯。2.知道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構成的;認識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知道原子可以結合成分子,也可以轉變為離子;認識相對原子質量的含義。3.能根據原子的核電荷數判斷核內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4.能說明分子、原子、離子的區別和聯系,能用分子的觀點解釋生活中的某些變化或現象。5.能基于真實情境,從原子、分子視角分析有關物質及其變化的簡單問題,并作出合理的解釋和判斷。1.了解在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中分子發生的不同改變實驗 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現象 聞到香味 玻璃管內產生濃濃的白煙解釋 許多物質由叫作分子的微觀粒子構成。在實驗中,所用的香水是由酒精分子和多種香精分子混合在一起構成的。所以,當香水的這些分子通過運動擴散到空氣中后,我們就能聞到香水的氣味了 鹽酸中揮發出來的氯化氫分子和氨水中揮發出來的氨分子運動到空中相遇,并發生化學變化,生成氯化銨小顆粒,擴散到空中,形成白煙。氯化銨的生成過程如下圖所示:有無新物 質生成 無新物質生成 有新物質生成發生的變化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分子本身 有無改變 沒有改變 發生改變結論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物理變化中,分子本身不發生改變,仍然保持該物質的化學性質;在化學變化中,分子本身發生改變,生成化學性質與原物質不同的新物質2.對分子的認識(1)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觀粒子,不同的分子一定會構成各不相同的物質。如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氫氣是由氫分子構成的。拓展培優用分子的觀點區分純凈物與混合物宏觀 微觀 舉例純凈物 只含有一種物質 由同種分子構成 氧氣由氧分子構成混合物 (針對由分 子構成的 物質) 含有兩種或兩種 以上物質,各物 質仍保持原有的 性質 含有兩種或兩種以 上分子,各種分子 相互之間不發生化 學反應 空氣由氧分子、氮分子等構成(2)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觀粒子①“保持”是指構成物質的每一個分子與該物質的化學性質完全相同,分子相同,物質的化學性質相同,如氧氣、液氧都能供給呼吸。(再如固態碘、液態碘、碘蒸氣都能使淀粉變藍)②分子只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不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物質的物理性質是大量該物質的分子聚集后所表現出的性質,如水、冰、水蒸氣都是由水分子構成的,但它們的密度不同,水分子無法體現。深思樂學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1)分子是保持物質性質的一種微觀粒子。( )×[解析] 分子只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不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2)空氣是由空氣分子構成的。( )×[解析] 空氣是混合物,由氮分子、氧分子等多種分子構成。(3)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 )√(4)所有物質都由分子構成。( )×[解析] 有的物質由分子構成,有的物質由原子等其他微觀粒子構成。深思樂學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典例1 在戰爭時代,地下工作者常用米湯寫字再晾干來送情報,得到情報后再噴上碘水,即可獲取信息,其實是利用淀粉遇碘變藍的性質。實驗表明,無論是固態碘還是碘蒸氣,均能使淀粉變藍,這一現象說明( )CA.同種分子質量相等 B.同種分子體積相等C.同種分子化學性質相同 D.同種分子運動速度相同[解析] 固態碘和碘蒸氣中均含有碘分子,都能使淀粉變藍,說明構成物質的分子相同,其化學性質也相同,與分子的質量、體積、運動速度無關。1.原子的概念(1)通過氧化汞分解過程分析原子和分子的關系實驗 操作 將紅色的氧化汞粉末裝在試管里加強熱,并收集產生的氣體實驗 現象 及文 字表 達式 紅色粉末漸漸變化,試管內壁上出現銀光閃閃的液滴[水銀(學名汞,它就是裝在溫度計里的液態金屬)],同時,還可收集到能支持燃燒的氣體(氧氣),氧化汞發生的化:微觀 解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結論 ①在化學變化中,氧化汞分子分解成為汞原子和氧原子,或者說氧化汞分子是由汞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由此可見:分子由原子構成;②有的物質可由原子直接構成,如金屬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構成的;③汞原子和氧原子本身在化學變化中沒有發生變化,只是組合方式發生改變,它們重新組合后構成新的物質由以上過程可知化學變化的實質:在化學變化中,分子本身發生變化,而原子本身沒有發生根本變化,只是重新組合成新分子,構成新物質。即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原子的重新組合。(2)認識原子①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另一種微觀粒子。原子構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構成某些物質。金屬、稀有氣體、金剛石、石墨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②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指化學變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微觀粒子。典例2 氧化汞受熱分解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據圖得出的下列結論中錯誤的是( )CA.氧化汞受熱時分解為汞和氧氣B.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C.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D.保持汞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保持氧化汞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氧化汞分子[解析] 由氧化汞受熱分解微觀示意圖可知,氧化汞和氧氣都是由分子構成的,汞是由汞原子構成的,C錯誤。2.原子的基本性質(1)原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2)原子在不斷地運動。(3)原子之間有間隔。教材深挖分子與原子的區別分子 原子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 的一種微觀粒子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觀粒子本質區別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分子 原子相同點 ①都是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都可以直接構成物質, 都能保持各自微觀粒子構成的物質的化學性質; (如保持氧氣、鐵的化學性質的最小微觀粒子分別是 氧分子、鐵原子) ②質量和體積都很小,微觀粒子間都有間隔,微觀粒 子都在不斷地運動; ③都具有種類和數量的含義聯系 分子可分解成原子,原子可重新組合構成分子典例3 下列有關分子、原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CA.分子能構成物質,而原子不能直接構成物質B.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C.化學變化中,原子的個數一定不變,而分子的個數可能變化D.化學變化中,原子的種類可能變化,而分子的種類一定不變[解析] 某些物質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如金屬汞,A錯誤;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離開化學變化的前提,原子可以再分,B錯誤;在化學變化中,原子的個數和種類一定不變,分子的個數可能變化,分子的種類一定改變,C正確、D錯誤。1.科學家對原子結構的探索歷程1808年,道爾頓認為原子是一個不可再分的實心球體;1897年,湯姆孫發現了電子;1904年,湯姆孫提出了原子的“棗糕模型”;1911年,盧瑟福提出了有核原子模型;1913年,玻爾改進了盧瑟福的模型;現在的原子結構模型——電子云模型比玻爾模型又有很大的改進。2.原子的結構3.構成原子的各粒子間的關系原子 原子核 核外電子數(1個電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質子數(1個質子帶1 個單位正電荷) 中子數(中子不帶電)氫 1 0 1氦 2 2 2碳 6 6 6氮 7 7 7原子 原子核 核外電子數(1個電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質子數(1個質子帶1 個單位正電荷) 中子數(中子不帶電)氧 8 8 8鈉 11 12 11氯 17 18 17鐵 26 30 26由上表可知:(1)在原子中,質子數核電荷數 核外電子數;(2)在原子中,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3)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例如氫原子不含有中子;(4)原子中,質子數 核外電子數,所帶電荷的電量相等且電性相反,所以整個原子不顯電性;(5)不同種類的原子,其核內質子數不同。典例4 如圖為某原子結構模型的示意圖,其中、、 是構成該原子的三種不同粒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A.決定該原子種類的是 的數目B.原子中與 的數目一定相同C.原子中與 的數目一定相同D.原子的質量幾乎都集中在和 上[解析] 分析題圖可知,帶負電,為電子;不帶電,為中子; 帶正電,為質子。決定原子種類的是質子數,A錯誤;原子中質子數和中子數不一定相等,B錯誤;原子中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C正確;原子的質量幾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即幾乎都集中在和 上,D錯誤。4.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表示原子結構科學家們為了形象、直觀、簡便地表示原子的內部結構,設計了原子結構示意圖。(1)原子結構示意圖各部分的意義(2)核外電子排布的規律(僅限前三層)(3)原子結構與化學性質的關系原子分類 最外層電 子數 結構的 穩定性 得失電 子趨勢 化學 性質 舉例金屬原子 一般少于4 不穩定 易失去 電子 不穩定 鈉、鎂等非金屬原子 一般多于4 不穩定 易得到 電子 不穩定 氧、硫等稀有氣體 原子 8(氦為2) 相對 穩定 不易得 失電子 穩定 氦、氖等可見,原子的化學性質主要取決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處于相對穩定結構的,該原子的化學性質相對穩定;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不處于相對穩定結構的,趨于達到相對穩定的結構。典例5 如圖為鋁原子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鋁原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DA.圖中“ ”表示鋁原子帶正電B.鋁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核外13個電子上C.鋁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電子D.鋁原子核外有3個電子層[解析] 圖中“ ”表示原子核帶正電,A錯誤;電子質量很小,鋁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錯誤;鋁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3,小于4,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3個電子,C錯誤;弧線表示電子層,鋁原子核外有3個電子層,D正確。1.原子的實際質量原子雖小,但仍然具有一定的質量,如氫原子的質量只有,碳原子的質量只有 。如此小的數值,運算、書寫和使用都不方便,于是,科學家用相對原子質量來衡量原子的質量。2.相對原子質量(1)定義以一種碳原子(碳原子有很多種,如碳12、碳13、碳14等)(碳12,其原子核中有6個質子和6個中子)的質量的 作為標準,把其他原子的質量跟這個標準相比較所得到的比值,稱為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符號為 )。(2)計算公式相對原子質量(3)單位相對原子質量是一個比值,它的單位為“1”,一般省略不寫。拓展培優與質子、中子相比,電子的質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計,整個原子的質量幾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相對原子質量在數值上約等于質子數加中子數,即相對原子質量 質子數 中子數。典例6 化學家張青蓮主持測定了銦、銥、鋅等元素相對原子質量的新值。碳12原子的質量為 ,一種鋅原子的質量為,該鋅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CA.12 B.64C.66 D.[解析] 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則該鋅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C正確。1.離子的概念2.離子形成的實驗探究【實驗目的】觀察鈉在氯氣中燃燒。【實驗步驟】把裝滿氯氣的集氣瓶倒扣于加熱至熔化的金屬鈉上,觀察現象。【實驗現象】鈉在氯氣中劇烈燃燒,生成白煙。【實驗結論】生成的白煙是一種白色的固體小顆粒,它的化學名稱叫氯化鈉 ,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用到的食鹽的主要成分。【實驗解釋】當點燃的鈉與氯氣相遇時,氯氣的分子 分成單個的氯原子,與鈉原子 發生了如圖變化:氯化鈉是由數目極多的鈉離子與氯離子相互結合(鈉離子與氯離子的個數比為 )而構成的物質。由此可見,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觀粒子。由離子構成的物質,陰、陽離子是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微觀粒子。如保持氯化鈉化學性質的最小微觀粒子是鈉離子和氯離子。3.離子的表示方法及離子符號的意義(1)離子的表示方法在原子符號的右上角標明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值在前,正、負號在后。當離子帶1個單位的正電荷或1個單位的負電荷時,“1”省略不寫,如、、 等。(2)常見離子及其表示方法(Fe3+帶3個單位正電荷,為“鐵離子”)(Fe2+帶2個單位正電荷,為“亞鐵離子”)(3)離子符號的意義①離子符號的意義表示一種離子;表示一個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及電性。②離子符號周圍數字的含義4.原子和離子的區別與聯系微觀粒子 種類 原子 陽離子 陰離子區別 結構 質子數= 核外 電子數 質子數> 核外 電子數質子數< 核外電子數電性 不帶電 帶正電 帶負電微觀粒子 種類 原子 陽離子 陰離子區別 性質 大多數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失電子 因為結構相對穩定,故化學性質一般比較穩定示例 、聯系 陽離子原子 陰離子典例7 下列結構示意圖表示陽離子的是( )BA. B. C. D.[解析] A、C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是原子;B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是陽離子;D中,質子數 核外電子數,是陰離子。1.分子、原子、離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構成物 質的微 觀粒子 保持物質化 學性質的最 小微觀粒子 舉例物質 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觀粒子分子 分子 氮氣、水、二氧 化碳 氮分子、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原子 原子 汞、氦氣、氖氣 汞原子、氦原子、氖原子離子 離子 氯化鈉、硫酸銅 鈉離子和氯離子、銅離子和硫酸根離子2.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及微觀粒子間的關系典例8 下列有關分子、原子和離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CA.原子得到電子變成陽離子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能再分C.帶電的粒子不一定是離子D.原子都是由質子、中子、電子構成的[解析] 原子失去電子后變成陽離子,原子得到電子變成陰離子,A錯誤;化學變化中原子不能再分,但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再分,B錯誤;帶電的粒子不一定是離子,如電子、質子,C正確;原子并不都是由質子、中子、電子構成的,如氫原子中沒有中子,D錯誤。謝謝!同學們再見!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