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第一單元素養測評卷一、 選擇題。(每題2分,共40分)1. 用打擊過的音叉輕輕接觸水面,水面( B )。A. 沒有任何變化 B. 產生水波 C. 變色2. 與聲音的高低有關系的是( C )。A. 物體的顏色 B. 物體的氣味 C. 物體振動的快慢3. 音量與物體振動之間的關系是( A )。A. 物體振動幅度大,音量大 B. 物體振動幅度小,音量大C. 物體振動速度快,音量大BCA一二三4. 關于聲音的發生,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A. 振動快的物體能發聲,振動慢的物體不能發聲B. 物體振動才能發出聲音C. 聲源一定在振動5. 下列關于聲音傳播的描述,正確的是( C )。A. 聲音只向一個方向傳播B. 老師講課的聲音傳到我們耳朵中,沒有依靠任何物質C. 敲鑼時,要使聲音停止,可用手按住鑼面使其停止振動AC一二三6. 人體能聽到聲音的器官是( B )。A. 鼻 B. 耳 C. 口7. 聲音不能在( C )中傳播。A. 固體 B. 氣體 C. 真空8. 聲音是以( C )的形式傳播的。A. 氣流 B. 直線 C. 波9. 一邊慢慢往杯子里加水,一邊連續敲擊杯子上部的杯壁,杯子發出的聲音會( B )。A. 越來越高 B. 越來越低 C. 一樣高BCCB一二三10.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 )。A. 彎折鋼尺發出的聲音很強B. 撥動鋼尺,鋼尺發出聲音說明鋼尺在振動C. 撥動鋼尺時,鋼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越長,發出的聲音越高B一二三11. 古代人經常用“伏罌而聽”的方法偵聽城外的敵人是否在挖地道。這種方法利用的是( A )的原理。A. 固體傳聲比氣體傳聲效果好B. 氣體傳聲比固體傳聲效果好C. 固體傳聲比液體傳聲效果好12. 噪聲對我們的健康( B )。A. 無影響 B. 有危害 C. 有益處AB一二三13. 在設計和制作“小樂器”的過程中,小組成員理應( B )。A. 獨立設計,獨自制作B. 小組討論,統一意見,分工合作C. 組長設計并制作,其他人圍觀14. 下列事例中,不能說明聲音可以在液體中傳播的是( C )。A. 依靠潛艇的聲音判斷它的位置B. 漁民利用電子發生器把魚引到網里C. 水龍頭發出“嘩嘩”的流水聲BC一二三15. 下列做法中,錯誤的是( A )。A. 經常掏耳朵B. 不對著同學大聲說話C. 遇到過強的聲音時,要捂住耳朵或張開嘴巴16. 用相同的力擊打三根粗細相同、長短不同的空心鋼管,其中( B )發出的聲音最高。A. 最長的鋼管 B. 最短的鋼管 C. 長度中等的鋼管AB一二三17. 夜晚觀看星空,經常會發現流星,而且流星(隕石)也經常撞擊月球表面,但是,即使再精密的儀器也探測不到撞擊的聲音,這是因為( B )。A. 月球距離我們太遠,聲音無法到達地球B. 聲音無法在真空中傳播C. 撞擊的力量很弱,產生的聲音很小B一二三18. 用同一根橡皮筋拉成長度不同的下列三種情況(拉橡皮筋的手指未畫出),分別用同樣的力撥動,發出的聲音最低的是( A )。A.B.C.A一二三19. 用手在琴弦上移動,可以使琴弦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原因是( C )。A. 琴弦粗細改變了B. 琴弦振動幅度改變了C. 琴弦發聲部分的長短改變了C一二三20. 探究人耳怎樣聽到聲音時,可以用肥皂膜模擬人耳的鼓膜,如圖所示,當喇叭發聲時,肥皂膜將( A )。A. 振動B. 靜止不動C. 一直向下運動A一二三二、 判斷題。(每題2分,共20分)1. 聲波和水波一樣,只能在水平方向上傳播。 ( )2. 長時間戴著耳機聽音樂不會對耳朵造成傷害。 ( )3. 物體振動的幅度越大,聲音越強,音量就越大。 ( √ )4. 鼓膜很薄而且有彈性,即使是輕微的聲音,它都會產生振動。( √ ) √√一二三5. 要想讓敲響的鑼停止發聲,可以用手捂住鑼面。 ( √ )6. 聲音只有音量高低之分,沒有強弱的差別。 ( )7. 物體發出聲音的高低是可以控制的。 ( √ )√ √一二三8. 被敲打后的音叉放在水里會使水花飛濺,是因為音叉在振動。( √ )9. 當我們潛在水里時,就完全聽不到水面上的聲音了。 ( )10. 不同的物質傳播聲音的本領是不同的。 ( √ )√ √一二三三、 實驗探究題。(共40分)1. 如圖所示的杯子里都裝有水,用小棒以相同的力度敲打杯子上部的杯壁。(10分) (1) 按音高從高到低排序為 (填序號)。(2分)③④①② 一二三(2) 杯子為什么會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呢? 。(4分)(3) 如果這四個杯子分別對應音符1(do)、音符2(re)、音符3(mi)、音符4(fa),那么請說明杯子與音符的對應關系: 。(4分)杯子發出聲音的高低取決于杯子振動的快慢。裝水越多,杯子振動越慢,聲音越低;裝水越少,杯子振動越快,聲音越高 ①對應音符2(re),②對應音符1(do),③對應音符4(fa),④對應音符3(mi) 一二三2. 小飛、小果和小亮在科學課上分別探究了以下實驗:小飛把手放在喉頭,大聲說話,感覺聲帶振動了;小果把發聲的音叉觸及水面,水面蕩起了波紋;小亮用力撥動鋼尺,鋼尺發出了聲音。(10分)(1) 這三名同學都在探究的問題是 。(5分)(2) 分析實驗現象,你得出的結論是 。(5分)聲音是怎么產生的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一二三3. 如圖所示,將一個正在發聲的鬧鐘放在密封的玻璃罩中,能聽到鬧鐘發出的聲音。抽出玻璃罩內的空氣,我們會發現鬧鐘的聲音越來越小,逐漸消失。打開玻璃罩的氣閥,我們能重新聽到鬧鐘的聲音。(20分)(1) 鬧鐘的聲音傳到我們的耳朵里所經過的物體依次為鬧鐘→ → →空氣→耳朵。(8分)空氣 玻璃 一二三(2) 抽出玻璃罩內的空氣后,鬧鐘的聲音為什么會消失? 。(4分)(3) 兩名同學想研究聲音傳播的快慢。將鬧鐘放在桌面上,一人將耳朵貼在桌面上傾聽,一人隔著空氣傾聽。為保證公平,兩人的耳朵與鬧鐘的距離相等。請你預測誰聽到的聲音效果更好?為什么? 。(8分)聲音無法在真空中傳播 將耳朵貼在桌面上傾聽的同學聽到的聲音效果更好,因為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比在氣體中的傳播速度快 一二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