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1課時 計算工具的認識課題 計算工具的認識 課型 新授課設計說明學生們對學習和掌握計算輔助設備的興趣高漲。為了達成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我們精心設計了一系列學習活動:1. 首先,學生將回顧計算工具的歷史演變。接著,他們將掌握算盤的操作方法,了解算盤的組成及其各部分的功能。教師將指導學生正確輸入數值并有效地使用算盤進行運算。通過不斷的實踐訓練,學生將在算盤操作上持續精進,提升其使用技巧,并逐步實現教學要求。2. 隨后,我們將聚焦現代計算工具的典型代表——電子計算器。考慮到學生對計算器已有初步了解,我們將激發他們獨立研究的精神,鼓勵他們在小組內進行討論與交流,探索計算器各個按鈕的功能和應用。這種方法不僅能夠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和學習共享,還有助于提升他們的合作學習能力。通過親手操作和小組討論,學生將充分體驗電子計算器在提升運算效率和準確性方面的巨大優勢。學習目標1. 本課程旨在引領學員重溫計算輔助設備的演變歷程。2. 通過課程學習,學員將掌握算盤的工作機制,并透過實操掌握其計算方法。3. 課程內容涵蓋對計算器的認識以及靈活運用其各項功能。4. 學員將親身體驗計算工具所帶來的便捷與精確,同時享受學習過程的樂趣,并增強團隊協作和個人研究能力。學習重點 了解計算工具的發展歷程。學習難點1. 熟練掌握算盤技巧,以保證計算結果的準確性。2. 熟悉計算器的所有按鍵功能,并能正確操作。學習準備教學材料準備:制作演示的多媒體資料(例如PPT幻燈片)、經典算盤、數學計算工具學生需自備:個人電子計算器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環節 導 案 學 案 達標檢測一謎語開篇,激起探索欲。(3分鐘)1. 教師設謎語:反應迅速,數字運算精通;它后誕生算盤,自身卻輕便伶俐。(猜一種科技產品)2. 向學生征集,分享在平時生活里所見的各類計算工具實例。3. 利用幻燈片展示,導入本堂課的核心內容。(于黑板處明確課程主題)1. 破解謎題——數字運算器。2. 交流個人經驗中的計算工具。3. 明確把握本課程的學習目的。1. 我國歷史上最早并且持續至今仍在使用的計算工具是( )。答案:算盤2. 在當代社會,最普遍的計算工具是( )。答案:電子計算器3. 科學家首次發明電子計算器是在( )世紀的( )年代。答案:二十 四十4. 算盤操作練習。請在算盤上依次表示數字924,4630,25307,3579082,并指出每個數字中第一位小數點后的位置。提示:鼓勵同學們積極參與,并互相核對答案。嘗試實踐,發掘溝通的深度。(30分鐘)1. 引導學生翻至課本第23頁,探究計算器具的發展歷史。2. 算盤的應用與操作。講解算盤的結構,展示不同類型的算盤示例。啟發學生交流算盤的認知內容。布置學生閱讀并抄錄課本第24頁的算盤數值。3. 計算器的認識與使用。利用情境圖,幫助學生感受計算器的實際應用及普及程度。熟悉計算器,明確各按鍵的作用。講解計算器中包含的特別功能鍵。分析計算器與算盤的異同點。1. 學生們通過書籍的閱讀,感受到科技飛速發展的歷程。2. (1)在老師的指引下,學生們掌握了算盤的用法并對其結構有了深入了解。他們親自撥動算珠,并與同學交流算盤的各個部分。在老師的組織下,他們觀賞了多種樣式的算盤圖片。(2)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們了解了算盤的歷史和作用。(3)同桌的伙伴們相互核對后,將學習到的知識做了書面記錄。3. (1)學生們通過觀察情境圖,體會到了計算器在日常生活中帶來的便捷,并討論了它的各種用途。(2)學生們分組學習,每人攜帶一個計算器,共同探討并確認每個按鈕的功能。(3)在老師的講解下,學生們認識到了計算器的小巧和高效。(4)通過對比,學生們發現了計算器不僅易于學習,而且操作簡便、效率極高。三 鞏固練習。 (5分鐘)老師在算盤上撥動珠子計算數字,學生們則齊聲復述。學生交流讀數。 教學過程中老師的疑問:四 課堂總結。 (2分鐘)1. 經過今日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或感悟?2. 請各位同學完成下列的課題。1. 交流這堂課我所掌握的關鍵信息。2. 獨立解決課后作業問題。五 教學板書六 教學反思本課程以計算工具的歷史演進為核心,搭建起一個領略數學文化深度的平臺,旨在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深刻體驗、領悟并思索數學的吸引力。教學設計注重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則扮演著課程設計師、引導者和學習助手的多重身份。通過引導學生深入研究計算工具,課程有效地激起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熱情。總體而言,本課程在創建數學學習環境上付出了巨大努力,使學生對數學的豐富內涵和價值有了深入理解。教師點評和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