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課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第1課時 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教學目標】1.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2.知道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和聯系。3.能判斷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質的變化。【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課前在一張白紙上用無色酚酞溶液寫上“化學變化”四個字,將紙張貼在黑板中央。將氫氧化鈉溶液噴向白紙,出現紅色的“化學變化”四個字,然后再將鹽酸噴灑在試紙上,字跡消失。本情境的創設旨在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二、新課導入【引言】世間萬物都在不停的變化中,你知道水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成水蒸氣和冰、炎熱的夏天食物易腐敗、燃料能燃燒、鋼鐵制品在潮濕的環境會慢慢生銹分別發生了什么變化嗎?如何區分它們?認識物質及其變化,是研究、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前提。三、新知探究知識點1 物理變化【講解】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化學概念、化學基礎知識都是通過實驗形成的,因此必須學會觀察實驗的方法。下面請大家觀察幾個演示物質變化的實驗,主要觀察變化前后物質的顏色、狀態,并列表記錄。實驗1 水沸騰,有大量水蒸氣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著。【講解】水變成水蒸氣只是存在狀態的不同,并沒有生成新物質。實驗2 將盛有一小塊石蠟的試管置于盛有沸水的燒杯中,石蠟熔化。【講解】石蠟熔化由固態變為液態,知識物質狀態發生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提問】實驗1、2有什么共同特征?【回答】以上兩個實驗在變化過程中只是形狀或狀態發生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像這種變化叫作物理變化。知識點2 化學變化實驗3 向氫氧化鈉溶液滴加硫酸銅溶液后立即生成藍色沉淀。【講解】這里的藍色沉淀是氫氧化銅,這個過程是硫酸銅和氫氧化鈉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質氫氧化銅,是化學變化。實驗4 加入鹽酸后立即有氣泡產生,大理石逐漸變小。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摸一下試管感覺發熱。【提問】實驗3、4有什么共同特征?【講解】這兩個變化都有新物質生成,這種變化叫作化學變化。【討論】實驗1、2與實驗3、4有什么本質區別呢?【回答】變化時是否有新物質生成。【總結】我們日常看到的木材燃燒、鐵生銹等都是化學變化。在化學變化過程中除生成新物質外,還伴隨發生一些現象,如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這些現象常常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有沒有化學變化發生。注意:在化學變化中,生成新物質的同時,物質的狀態、形狀、大小也改變,所以化學變化中一定同時發生物理變化。但在物理變化中,不一定發生化學變化!四、課堂小結五、布置作業完成相應練習。【教學反思】本堂課實驗較多,區別于以往課堂的教學模式,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互動效果顯著,增強了學生學習化學的濃厚興趣。應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去想、去說,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課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第2課時 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教學目標】(1)了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概念。(2)知道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區別和聯系。(3)明確物質用途所運用的性質,判斷該性質屬于物理性質還是化學性質。【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日常生活中,常見一些人用醫用酒精來降溫,以達到退燒的目的,也經常用工業酒精燉小鍋美食。這都是利用了酒精的特性。【思考】根據你的觀察和生活經驗,酒精有哪些性質?二、新課導入根據觀察和生活經驗,酒精具有以下性質:顏色 無色狀態 液體氣味 有特殊氣味密度 0.8g/mL水溶性 能與水互溶是否揮發 易揮發點燃時在空氣中 易燃燒通過對酒精性質的了解,我們知道物質本身有許多固有的屬性,哪些是在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哪些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而本身就固有的性質呢?新知探究知識點1 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講解】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作化學性質。例如,我們上節課做的實驗1-3、1-4中,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反應有藍色沉淀生成,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有氣體生成,上述物質表現出的性質就是化學性質。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作物理性質。【總結】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的區別與內容:區別:物質是否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內容:①物理性質: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溶解度、揮發性、導電性、導熱性等;②化學性質: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等。知識點2 初步學習聞氣味的方法實驗1 分別取一集氣瓶氧氣和一集氣瓶二氧化碳氣體,仔細觀察它們的顏色和狀態,聞一聞氣味。提示:聞氣體時應該小心,用手輕輕地在瓶口扇動,使極少量的氣體飄進鼻孔。【結論】兩瓶氣體均無色、無味。【提問】如何鑒別氧氣和二氧化碳?實驗2 點燃一根小木條,將其分別慢慢地放入盛有氧氣和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觀察木條燃燒的現象。【現象】木條在氧氣中燃燒得更旺;木條在二氧化碳中熄滅。【結論】氧氣能支持燃燒;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知識點3 物質的性質、變化和用途間的關系【提問】生活中,我們除了用水滅火之外,還常用二氧化碳滅火器進行滅火,這是根據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的特性制成的。那么在二氧化碳滅火的過程中,物質發生了什么變化?體現出了什么性質?二者之間有怎樣的區別和聯系呢?與用途之間呢?【講解】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物質的用途反映物質的性質。四、課堂小結五、布置作業完成相應練習。【教學反思】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去找出兩種變化和兩種性質的區別,不可直接去告訴學生,否則學生不能理解,即使知道了它們的本質區別,碰到了具體的問題還是不會分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