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5 實驗: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教學課件)——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第一冊(共26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5 實驗: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教學課件)——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第一冊(共26張PPT)

資源簡介

(共26張PPT)
第一章 動量守恒定律
2.5實驗: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選擇性必修第一冊
新課導入
1
新課講解
3
學習目標
2
經典例題
4
課堂練習
5
本課小結
6
目錄
曾經有個廣東人到瑞士旅游,看到擺鐘很漂亮,就買了一個回家,但是回到廣東之后發現擺鐘計時不準了,而在瑞士買的時候是很準的。后來就打電話投訴,但經過鑒定擺鐘的質量是沒有問題的。那問題出現在哪里?擺鐘是走慢了還是走快了?如何進行校準呢?
根據單擺的周期公式
我們知道,這里擺長不變的情況下,一定是重力加速度g發生了變化。
課堂引入
測量重力加速度的物理意義
了解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分布,對地球物理學、航空航天技術及大地測量等領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就需要了解測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課堂引入
學習目標
1. 會依據單擺周期公式確定實驗思路。
2. 能設計實驗方案,會正確安裝實驗裝置并進行實驗操作。
3. 能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單擺的擺長,能正確使用停表測量單擺的振動周期。
4. 能正確處理數據,測出當地的重力加速度。
5. 能從多個角度進行實驗誤差分析。
二 、實驗原理
利用單擺測當地的重力加速度.
單擺在擺角小于5°時的振動可近似為簡諧運動,
由T=2π,得g=
只要測出單擺的擺長 l 和周期 T,就可以求出當地的重力加速度.
一 、實驗目的
三、實驗器材
鐵架臺(帶鐵夾),中心有孔的金屬小球,約1m長的細線,米尺,游標卡尺(選用),停表
PK
PK
PK
有彈力
無彈力
三、實驗步驟
1. 做單擺:取約1米長的線繩穿過帶孔的小鋼球,并打一個比小孔大一些的結,然后用夾子固定在桌邊的鐵架臺上。
2. 測擺長:用米尺量出懸線長l,準確到毫米,用游標卡尺測擺球直徑,算出半徑r,也準確到毫米,則擺長為l+r 。
3. 測周期:把單擺從平衡位置拉開一個角度(<10 )放開它,用秒表測量單擺完成30次全振動(或50次)所用的時間t,求出完成一次全振動所需要的時間,這個平均時間就是單擺的周期。T= t / n
4. 求重力加速度:把測得的周期和擺長的數值代入公式,求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來。
5. 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改變擺長,重做幾次實驗。計算出每次實驗的重力加速度。最后求出幾次實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值,即可看作本地區的重力加速度。
2分7.6秒
0
31
2
33
4
35
6
37
8
39
41
10
43
12
14
45
16
47
18
49
20
51
22
53
24
26
55
57
28
59
0
1
2
6
7
8
9
10
11
3
4
5
12
13
14
秒表的讀數
秒表的讀數
1分51.4秒
0
31
2
33
4
35
6
37
8
39
41
10
43
12
14
45
16
47
18
49
20
51
22
53
24
26
55
57
28
59
0
1
2
6
7
8
9
10
11
3
4
5
12
13
14
四、數據分析
每改變一次擺長,將相應的l和T代入公式 中求出g值,最后求出g的平均值。設計如表所示實驗表格
實驗次數 擺長l(m) 周期T(s) 加速度g(m/s2) g的平均值
1
2
3
平均值法
由T=2π 得T2= l 作出T2-l圖像,即以T2為縱軸,以l為橫軸。其斜率 ,由圖像的斜率即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
圖像法
四、數據分析
五、誤差分析
1.系統誤差
主要來自于單擺模型本身是否符合要求,即懸點是否固定,擺球和擺長是否符合要求,最大擺角是否不超過5,是否在同一豎直平面內擺動等。
2.偶然誤差
( 1 )主要來自于時間測量,測量時間時要求從擺球通過平衡位置開始計時,在記次數時不能漏記或多記。同時應多次測量,再對多次測量結果求平均值。
( 2 )測長度和擺球直徑時,讀數也容易產生誤差。秒表讀數讀到秒的十分位即可。
六、注意事項
1.選擇細線時應選擇細、輕而且不易伸長,長度約1米左右的細線,小球應選密度較大、半徑較小的金屬球。
2.單擺擺線的上端應夾緊,不能卷在鐵架臺的桿上,
以免造成懸點不固定,擺長變化的現象。
3.測量擺長時應注意是懸點到球心的距離,
等于擺線長加上小球半徑。
注意擺線長與擺長的區別。
4.要使單擺在豎直平面內擺動,不要形成圓錐擺。
5.要注意控制擺球的最大擺角不超過5 。
6.計算單擺的振動次數時,應從小球通過最低位置時開始計時,同方向再次通過最低位置時,計數為1 、 2 ……
7.改變懸線長度多次測量,最后求出g的平均值。
六、注意事項
七、反思和改進
在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時,若所用的擺球質量分布不均勻,不能用擺線長加球半徑得到單擺的擺長。我們采用如下方法解決這個問題:
先量得從懸點到擺球頂部處的擺線長為,測得振動的周期為;改變擺長后,量得從懸點到擺球頂部處的擺線長為 ,測得振動的周期為;
則:,
由①②兩式可求得當地的重力加速度:
例1在“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擺球自然懸垂的情況下,用毫米刻度尺(如圖)測量出從懸點量到擺球的最底端的長度 ,再用游標卡尺(如圖)測量出擺球直徑D=___________m,則單擺擺長l=___________m。測周期時,當擺球經過_______位置時開始計時并計為第1次,測得第N次(約30~50次)經過該位置的時間為t,則周期為___________。
【正確答案】 0.0186 0.8747 平衡
典例分析
典例分析
例2某同學學了《單擺》這一節后,回家去研究了擺鐘。他把擺鐘簡化為單擺,先測得擺線長為,再用游標卡尺測了擺鐘下面圓鐵餅的直徑d,如圖所示。然后用秒表記錄了擺鐘完整擺動60次所用的時間。除讀數外,本題的計算結果均保留到小數點后面兩位。則:
(1) 如圖甲,游標卡尺的讀數為_________cm。
(2)如圖乙,秒表所示讀數為______秒,測出擺鐘的周期為______秒。
【正確答案】 2.300 31.3
0.52
典例分析
(3)按單擺模型算出擺鐘的周期為___________秒(當地的重力加速度為9.80m/s2)。實驗測出的擺鐘周期與按單擺模型算出擺鐘的周期差別有點大,通過查資料該同學明白擺鐘可以處理成單擺模型,但等效擺長與他的處理的結果不同。
(4)該同學某次把在重慶走時準確的擺鐘帶到北京,發現鐘走___________(填“快”或“慢”)了,要讓該鐘在北京也走時準確,他應該___________(填“調長”或“調短”)擺長。
【正確答案】 0.63 快 調長
課堂練習
1. 某實驗小組用單擺測量當地重力加速度,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處理數據時π取3.14)。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擺球應選擇體積小的、質量大的
B.細線伸縮性要盡量小,長度大約1 m
C.計時的起點和終點應選擇擺球擺至最低點時
D.擺球的最大擺角大約為45°最好
E.細線上端應選擇如圖乙所示的懸掛方式
ABC
(2)用細線將擺球懸掛好后,該實驗小組又用刻度尺測得細線懸掛點到擺球上端的距離為1.09 m,用卡尺測得擺球的直徑為2.00 cm,用停表測得擺球完成30次全振動的時間為63.0 s,根據測量的數據計算得出當地重力加速度g =    m/s2 (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3)為使實驗結果精確,該實驗小組通過改變擺長又做了多次實驗,用l表示擺長,T表示振動周期,根據實驗數據作出的T2-l圖像為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圖線的斜率k=4.00 s2/m,由圖像可得當地重力加速度g=  m/s2 (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9.86
【解析】?。?)A、B對:該實驗中,要選擇細些的、伸縮性小些的擺線,長度要適當長一些;選擇體積比較小、質量較大的小球。
C對:計時的起點和終點應選擇擺球擺至最低點時,誤差小。
D錯:拉開擺球,使擺球的最大擺角不大于5°。
E錯:根據實驗的基本要求,擺球在擺動的過程中,懸線的長度不能變化,圖乙擺長變化,不能選擇圖乙的懸掛方式。
2. [多選]用多組實驗數據作出T2 l圖像,也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g,已知三位同學作出的T2 l圖線的示意圖如圖中的a、b、c 所示,其中a 和b 平行,b和c都過原點,圖線b 對應的g值最接近當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則相對于圖線b,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出現圖線a的原因可能是誤將懸點到小球下端的距離記為擺長l
B.出現圖線c 的原因可能是誤將49 次全振動記為50 次
C.圖線c對應的g值小于圖線b 對應的g 值
D.圖線a對應的g值等于圖線b 對應的g 值
BD
感謝觀看
THANK YOU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泽县| 连云港市| 即墨市| 凤冈县| 三河市| 城口县| 黎平县| 日喀则市| 姜堰市| 馆陶县| 通江县| 梅河口市| 农安县| 澄迈县| 安新县| 高唐县| 乌什县| 嘉荫县| 东平县| 肇庆市| 双流县| 个旧市| 名山县| 玉溪市| 紫阳县| 麻江县| 蓝田县| 儋州市| 金溪县| 阜平县| 德昌县| 于都县| 阿瓦提县| 万荣县| 冕宁县| 读书| 苏州市| 孝感市| 盐边县| 怀集县| 灵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