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單元 地球表面的變化 訓練課件(7份打包)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單元 地球表面的變化 訓練課件(7份打包)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

資源簡介

(共9張PPT)
第二單元 地球表面的變化
2.3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一、一起來了解關于地震的知識。
1.地殼的巖層在相互擠壓時會發(fā)生彎曲,這種彎曲叫褶皺。褶皺突然斷裂時,大地會劇烈震動,釋放出巨大能量,造成破壞嚴重的地質現(xiàn)象是_______。
地震
2.要了解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我們需要做( @2@ )。
A.對比實驗 B.模擬實驗 C.測量實驗
B
3.曉明想了解地震的成因及作用,便做了了解地震的成因的實驗,我們一起來幫幫他吧!
圖1
圖2
(1) 曉明手中的兩半拼接小盒中的泥土代表的是( @3@ )。
A.地殼 B.巖層 C.兩個板塊
B
(2) 做實驗時,我們需要( @4@ )擠壓或者拉伸小盒的兩半。
A.迅速 B.緩慢 C.都可以
A
(3) 當巖層受到擠壓時會___________,當巖層受到的力大到一定程度時,又會發(fā)生斷裂、錯動,從而發(fā)生_______。
形成褶皺
地震
(4) 此實驗可以說明地震發(fā)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
地殼運動
(5) 由實驗可知,地震對地表的改變是( @8@ )。
A.劇烈的 B.緩慢的 C.不一定
A
二、選擇題。
1.地震發(fā)生時,會使山體滑坡,阻塞河道,有可能形成( @9@ )。
A.堰塞湖 B.地裂 C.高山
A
2.公元前780年,我國陜西地區(qū)發(fā)生了一次大的自然災害,古籍《詩經(jīng)》上是這樣記載的:“燁燁震電,不寧不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這是發(fā)生了( @10@ )。
A.地震 B.火山 C.泥石流
A
3.地震前,巖層的變化順序是( @11@ )。
A.彎曲→變形→斷裂 B.變形→彎曲→斷裂 C.彎曲→斷裂→變形
A
4.假如我們正在上課時,突然發(fā)生了地震,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12@ )。
A.躲到課桌下面,雙手保護頭部
B.在老師的統(tǒng)一指揮下,有秩序地迅速撤離教室,到開闊的地帶避震
C.迅速沖出教室,跳樓逃生
C
5.發(fā)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13@ )。
A.巖層彎曲 B.巖層斷裂 C.巖漿流動
B
6.2021年5月22日02時04分,在青海果洛州瑪多縣發(fā)生7.4級地震。絕大多數(shù)地震發(fā)生在( @14@ )內。
A.地幔 B.地殼 C.地核
B
7.關于“了解地震的成因”的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15@ )。
A.將泥鋪在塑料薄膜上后,無須等泥變干即可實驗
B.小盒拼接處的實驗現(xiàn)象最明顯
C.不需要用水將土和成泥
B
三、材料題。
避震小常識
地震發(fā)生前,常會出現(xiàn)一些異常現(xiàn)象,如地下水位突然改變、動物驚慌不安等。
地震發(fā)生時,應立即切斷電源、可燃氣源,打開逃生出口。來不及逃出時,應選擇到重心低、堅固的家具下躲避,在沒有堅固家具可供藏身時,可用坐墊等物品保護好頭部。
地震發(fā)生后,如果被埋,一定要冷靜沉著,樹立生存的信心;設法與外界聯(lián)系;仔細聽聽周圍有沒有其他人,聽到人聲時可用石塊敲擊鐵管、墻壁,以發(fā)出呼救信號;暫時不能脫險時,要耐心保護自己,不要大聲哭喊,不要勉強行動,以延緩生命;要設法尋找食物和水,食物和水要節(jié)約使用。
1.聽到將要發(fā)生地震的消息后,不用調查就可以判斷那是謠言。( )
×
2.家住在16層的小明,感覺到房屋在搖晃后馬上跳樓逃生。( )
×
3.被埋在廢墟下時,不能一直大聲呼救,要保存體力。( )

4.被埋在廢墟下時,見縫就鉆,說不定能從廢墟中爬出來。( )
×
5.被埋在廢墟下時,用硬物敲擊墻壁或管道,向營救人員求救。( )

閱讀材料,判斷下列做法是否正確。(共10張PPT)
第二單元 地球表面的變化
2.5 風的作用
一、風有什么作用呢?我們一起來探索吧!
1.風對改變地球表面的地形起著_______(緩慢 迅速)的作用。
緩慢
2.動手做一做模擬風卷起的沙子對巖石的影響實驗,并記錄觀察到的現(xiàn)象。
(1) 做模擬風卷起的沙子對巖石的影響實驗時,需要用到的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巖石、砂紙、放大鏡
(2) 下列材料和動作分別代表什么?請用線連一連。
(3) 打磨巖石時,要模擬空氣流動的方向,所以砂紙的方向是( @4@ )。
A.垂直的 B.水平的 C.隨意的
B
(4) 用砂紙打磨后的巖石表面( @5@ )。
A.有輕微的磨痕 B.有很深的溝壑 C.巖石快斷了
A
(5) 通過實驗我們知道,風卷起沙子打磨巖石,巖石表面會發(fā)生變化,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我們常說的_______作用。
風會對巖石表面進行沖擊摩擦,進而損壞巖石
風蝕
3.關于戈壁的形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8@ )。
A.風夾雜大量沙子長時間打磨巖石,把巖石磨成粉末形成的
B.被帶走的沙子在風或流水速度減小時沉積下來,日積月累形成的
C.大風或洪水的力量把大塊巖石破碎后形成的細小的沙、土搬走,只留下礫石形成的
C
二、選擇題。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9@ )。
A.風是空氣流動形成的
B.風對人們只起到破壞作用
C.風對地球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A
2.下圖是墨西哥沙漠地區(qū)的巖石照片,導致這塊巖石奇怪形狀的主要原因是( @10@ )。
A.風的作用 B.水的作用 C.地震或火山噴發(fā)
A
3.關于沙漠的形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11@ )。
A.被帶走的沙子在風或流水中被山擋住時沉積下來的結果
B.被帶走的沙子在風或流水速度減小時沉積下來的結果
C.被帶走的沙子在風或流水在河邊沉積下來的結果
B
4.下列所述景觀屬于風力作用形成的是( @12@ )。
A.高寒草場 B.雅丹地貌 C.河口三角洲
B
5.下列天氣現(xiàn)象與風的侵蝕作用有關的是( @13@ )。
A.沙塵暴 B.霧 C.冰雹
A
6.當風刮過地面的時候,風力能吹起黏土和細沙,風力越強,它所吹起的顆粒( @14@ )。
A.越小 B.越大 C.同之前一樣大小
B
7.下列屬于風給人們帶來的不利影響的是( @15@ )。
A.打磨巖石,形成自然景觀 B.風力發(fā)電 C.將樹木連根拔起
C
三、判斷題。
1.侵蝕指風、水等作用在運動狀態(tài)下改變地面巖石的過程。( )

2.我們可以用砂紙來模擬風對巖石的侵蝕作用。( )

3.雖然地球表面的很多變化都是在水、風、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緩慢地進行,但是我們在短時間內也是可以觀察到的。( )
×
4.微風的力量很小,對土地有侵蝕作用,但對堅硬的巖石無效。( )
×
5.山上的巖石布滿裂縫全是風化的原因。( )
×
四、觀察下圖,按要求分類連線。(共9張PPT)
第二單元 地球表面的變化
2.6 水的作用
一、一起來做實驗,了解水的作用。
1.五年級科學小組的同學研究降雨給土地帶來的變化。他們用土壤和有顏色的沙子制作了一個小山丘模型,然后向小山丘的頂部“降雨”。
(1) 在小山丘頂部放一些有顏色的沙子是為了___________________。
便于觀察實驗現(xiàn)象
(2) 可以使用___________模擬“降雨”。
噴壺噴水
(3) 實驗現(xiàn)象:降雨前,小山丘的頂部比較圓,有顏色的沙子大多數(shù)在_____________;降雨后,小山丘上出現(xiàn)了_______,一些有顏色的沙子運動到了_____________。
小山丘頂部
小溝
小山丘底部
(4) 畫出實驗前后土壤的樣子。
(作圖提示:圖意合理即可)
(5) 比較“降雨”前后小山丘發(fā)生的變化,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降雨會改變地表樣貌
2.請將“認識降雨給土地帶來的變化”模擬實驗中的材料和操作與其代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連接起來。
3.河流注入湖泊或海洋時,河水所挾帶的泥沙會_______________,形成向湖或海洋伸展的平地。這種外形像三角形的平地叫作_________。
大量堆積下來
三角洲
二、判斷題。
1.在河流對地表的侵蝕過程中,植被是最容易被水流帶走的。( )
×
2.河床越寬、水流越快,河水挾帶泥沙的能力越強。( )
×
3.河水流速越快,水流的力量越大。( )

4.水和風、地震、火山噴發(fā)一樣都能改變地形地貌,都屬于外部因素。( )
×
三、選擇題。
1.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都是( @15@ )。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C
2.我國的長江三角洲是( @16@ )形成的。
A.地球內部運動 B.水流沖刷 C.泥沙堆積
C
3.下面受雨水侵蝕最嚴重的地區(qū)是( @17@ )。
A.四川盆地 B.黃土高原 C.華北平原
B
4.設計“降雨量的大小對土地侵蝕程度的影響”實驗時,以下做法不正確的是( @18@ )。
A.實驗中“降雨”的量要一樣
B.實驗前檢查兩邊的地形是否一樣
C.噴壺要從同樣的高度“降雨”
A
5.科學小組的同學認為水能改變巖石的模樣。下列三個證據(jù)最能支持他們結論的是
( @19@ )。
A.巖石加熱后放入水中會裂開
B.經(jīng)常有水的巖石上面會長青苔
C.巖石放進裝有水的瓶中搖晃,會有細碎的顆粒出現(xiàn)
C
6.上游河床布滿了大石頭,中游河床堆積了很多鵝卵石,下游河床堆滿了細沙,一條河流的不同河段出現(xiàn)不同景觀的原因是( @20@ )。
A.水流的作用 B.冷熱的作用 C.風力的作用
A
四、觀察下圖,說一說水流對下圖地形的影響,把正確的序號填入括號中。
A.凹岸
B.凸岸
C.水流速度快
D.水流速度慢
E.沉積作用強,泥沙不斷堆積
F.侵蝕作用強,河岸不斷退卻
B D E
A C F(共9張PPT)
第二單元 地球表面的變化
2.7 總結我們的認識
一、影響地表變化的因素有哪些,這些因素又能給地表帶來怎樣的變化呢?一起來探索吧!
1.看圖,回答下列問題。
(1) 圖中的兩個小山丘模型的不同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1中的小山丘上沒有植物覆蓋,圖2中的小山丘上有植物覆蓋
(2) 實驗中的相同條件是( @2@ )。(多選)
A.“降雨”量 B.“降雨”高度 C.小山丘坡度 D.實驗人數(shù)
ABC
(3) 觀察甲、乙兩個容器,最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是( @3@ )
A.甲渾濁,乙干凈 B.乙渾濁,甲干凈 C.甲乙一樣
A
(4) “降雨”后,圖1小山丘最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是( @4@ )。
A.小山丘大小不變,有溝壑 B.小山丘矮小,有溝壑 C.全無變化
B
(5) 從實驗中得到的結論:_____________時,土地被侵蝕得輕;_____________時,土地被侵蝕得重。
有植物覆蓋
無植物覆蓋
2.地面的巖石、沙土在水、風、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壞和搬走的現(xiàn)象叫作_______。
侵蝕
3.連一連。
二、填空題。
1.在地球上,地形地貌的形成和重塑有兩個原因:一是地球內部力量引起的___________、_______等作用;另一個是外力作用,如風、水等,進行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作用。
火山噴發(fā)
地震
侵蝕
搬運
沉積
2.地表發(fā)生的變化有的比較迅速和猛烈,如_______和___________,有的比較緩慢,不易被察覺,如_____和_____的作用。
地震
火山噴發(fā)


3.某實驗小組想探索植物對侵蝕的影響,觀察下圖,應該選擇______和______作為對比樣本。
圖1
圖2
圖3
圖1
圖3
三、選擇題。
1.古人修棧道時常用火燒巖石,待巖石溫度升得很高時再澆冷水,反復多次巖石便爆裂了。導致巖石發(fā)生改變的原因是( @20@ )。
A.動物的活動 B.水的作用 C.冷和熱的作用
C
2.黃河下游因泥沙沉積,變成了“地上河”(河床高出兩岸地面的河,如圖)。治理黃河形成“地上河”的最好的方法是( @21@ )。
A.把河床中的泥沙挖去
B.黃河流域多植樹造林
C.在上游多建水電站,攔住泥沙
B
3.下列選項中,( @22@ )不是自然因素對地表的影響。
A.地震 B.火山噴發(fā) C.鉆井
C
4.下列各地中,受侵蝕程度最輕的是( @23@ )。
A.寸草不生的山崖 B.綠草如茵的平地 C.草木稀疏的山坡
B
5.下列人類活動中,對地表形態(tài)會產生有利影響的是( @24@ )
A.亂砍濫伐 B.植樹造林 C.放火燒山
B
6.我國西部地區(qū)實施“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的主要目的是( @25@ )。
A.人們需要木材
B.人們需要糧食
C.改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狀況
C
7.溝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26@ )。
A.流水的沉積作用 B.風力的搬運作用 C.流水的侵蝕作用
C(共9張PPT)
第二單元 地球表面的變化
2.4 火山噴發(fā)的成因及作用
一、火山噴發(fā)是怎樣形成的呢?我們一起來探索吧!
1.課堂回顧科學探索:回顧我們做的火山噴發(fā)成因的模擬實驗,下列實驗步驟排序正確的是( @1@ )。
①將罐頭盒放在鐵架臺上,用酒精燈加熱
②在罐頭盒內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狀
③再用一層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
④向小洞內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醬
⑤在土豆泥頂部向下挖一個小洞
A.②④③⑤① B.②④⑤③① C.②⑤④③①
C
2.在這個實驗中,我們用番茄醬模擬_______,用土豆泥模擬_______,燃著的酒精燈模擬_________________。
巖漿
火山
地球內部的熱量
3.我們得到的實驗結論:在地球的深處,越往下,溫度越_____,壓力越_____。地球內部的壓力會使巖漿不斷上升,遇到_____________時,就會噴出地表,形成火山噴發(fā)。


薄弱的地殼
4.為了讓實驗效果更加明顯,我們應該( @8@ )。
A.土豆泥的量要少于番茄醬的量
B.使用用水稀釋過的番茄醬
C.在土豆泥上挖洞要挖到底
B
5.火山噴發(fā)后形成的地形地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火山巖小山
火山島
火山口湖
6.火山噴發(fā)會給人類帶來嚴重的災難,比如燒毀森林、_______,掩埋農田和城市,污染空氣,導致滑坡、_______、泥石流、_______等。
房屋
山崩
地震
二、選擇題。
1.如下圖所示,火山噴發(fā)時的巖漿主要來自( @15@ )。
A.區(qū)域 B.區(qū)域 C.區(qū)域
C
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16@ )。
A.火山噴發(fā)有時會伴隨發(fā)生地震
B.火山噴發(fā)必定引發(fā)地震
C.有些風景區(qū)是由火山噴發(fā)形成的
B
3.下列現(xiàn)象中,與火山噴發(fā)沒有關系的是( @17@ )。
A.地殼某些部位較薄弱 B.地殼某些部位有裂縫 C.地表上巖石風化嚴重
C
4.關于長白山天池,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18@ )。
A.它是由火山噴發(fā)形成的,是一個火山口湖
B.周圍的山峰是火山噴發(fā)出來的熔巖堆積而成的
C.天池周圍的巖石主要是沉積巖
C
5.影響火山噴發(fā)的因素有( @19@ )。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C
6.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噴發(fā)的火山叫( @20@ )。
A.活火山 B.死火山 C.休眠火山
A
三、判斷題。
1.火山灰和火山巖是很好的建筑材料。( )

2.火山現(xiàn)象只會發(fā)生在陸地上,海底是不會有火山現(xiàn)象的。( )
×
3.火山噴發(fā)會形成裂縫、熔巖噴涌、充滿泡沫的火山巖小山。( )

4.我們一般使用對比實驗的方法來研究地震和火山的成因。( )
×
5.火山不只會造成破壞,也能創(chuàng)造新的風景。( )

四、請將下列現(xiàn)象與其成因連線。(共7張PPT)
第二單元 地球表面的變化
2.1 地球的表面
一、一起來了解我們生活的地球有怎樣的地形特點吧!
1.觀察下圖,寫出對應地形。
( ) ( ) ( )
( ) ( )
山地
盆地
高原
丘陵
平原
2.將每幅圖與其地形特點進行連線。
二、選擇題。
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7@ )。
A.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陸地面積較小
B.地形圖上藍色表示海洋,顏色越深的地方海水越深
C.如果沒有人為的破壞,地形形成之后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C
2.長江和黃河的流向是( @8@ ),這是我國的地勢特征決定的。
A.自東向西 B.自西向東 C.網(wǎng)狀流動
B
3.黃河入海口的沙洲美麗富饒,海拔較低,地面平坦開闊。這里的地形屬于( @9@ )。
A.山地 B.丘陵 C.平原
C
4.( @10@ )是我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qū),該地區(qū)地表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A.云貴高原 B.黃土高原 C.華北平原
B
5.下列選項中,不能導致地形變化的是( @11@ )。
A.白色垃圾 B.水流沉積 C.風蝕作用
A
6.我國地形多樣,其中面積最大、分布最廣的是( @12@ )。
A.平原 B.山地 C.高原
B
三、填空題。
1.由上圖可知,我國地勢的總特征是___________,西部多_____________,東部多_____________。
西高東低
山地、高原
丘陵、平原
2.圖中甲的地形類型是_______,它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盆地
四周地勢高,中間低平(言之有理即可)
3.圖中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形在地圖上顯示時,通常用_____色表示。

四、將下圖地形與其成因連線。(共9張PPT)
第二單元 地球表面的變化
2.2 地球的結構
一、我的地球結構之初步認識。
1.在下圖中把地球各部分的結構名稱標注清楚。
地殼
地幔
地核
2.地球內部各組成部分厚度是不一樣的,_______部分薄,_______部分厚。
地殼
地核
3.在做地球結構模型時,通常用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橡皮泥分別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個圈層結構,___________逐層制作地球結構模型。
地核
地幔
地殼
從里到外
4.如果把雞蛋比作一個地球,那么蛋殼相當于地球的( @10@ )。
A.地殼 B.地幔 C.地核
A
5.下圖( @11@ )是地殼運動引起的變化。
A. B. C.
A
6.組成地殼的巖石可分為三大類,請根據(jù)巖石的形成原因連線。
二、選擇題。
1.巖石是組成( @13@ )的基本物質。
A.地殼 B.地幔 C.地核
A
2.( @14@ )這種地球內部力量使地表變得千姿百態(tài)。
A.風化 B.侵蝕 C.地震和火山
C
3.下列給人們帶來地球內部信息的現(xiàn)象中,屬于人為現(xiàn)象的是( @15@ )。
A.地熱 B.地震 C.核試驗
C
4.2020年5月27日,中國登山隊登頂珠穆朗瑪峰,為世界第一高峰重新測量“身高”。近些年,珠穆朗瑪峰仍在升高,珠穆朗瑪峰升高的原因是( @16@ )。
A.火山噴發(fā) B.板塊碰撞擠壓 C.大地震
B
5.( @17@ )是地球的核心。
A.地殼 B.地幔 C.地核
C
三、判斷題。
1.絕大部分火山噴發(fā)是地殼運動引起的,地震的產生是地核運動引起的。( )
×
2.我們用橡皮泥制作地球結構模型時,要將最外層做得厚一些。( )
×
3.地殼在地球各處的厚度是不一樣的,陸地部分薄、海洋部分厚。( )
×
4.地球內部越往深處,溫度越高,壓力越大。( )

5.地球內部結構中的地核,可以分為內核和外核。( )

四、材料題。
巖石從哪里來
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在地殼中,大部分巖石是地球內部的巖漿經(jīng)過冷卻凝固而成的。有些巖石看起來像玻璃,很光滑,因為它們當初冷卻得很快;有些巖石冷卻得很慢,使得氣體在其內部沸騰,形成許多小洞,因此,它們的表面很粗糙。這種由巖漿冷卻凝固形成的巖石被稱為巖漿巖,一般都深埋于地下。常見的巖漿巖為花崗巖。
一些巖石是巖石遭到風化后形成的碎屑物,如泥沙、礦物質和生物殘骸等經(jīng)過流水的搬運,最后沉積下來形成的,這種巖石被稱為沉積巖。盡管沉積巖在巖石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但是它大多數(shù)分布在地表,因此,我們平時很容易見到。常見的沉積巖有石灰?guī)r、砂巖、頁巖。
另外,還有一小部分巖石是在巖漿巖和沉積巖形成之后,在地球內部的高溫高壓作用下,其性質和結構發(fā)生改變而形成的,這種巖石被稱為變質巖。常見的變質巖為大理巖。
1.下列巖石屬于變質巖的是( @23@ )。
A.花崗巖 B.石灰?guī)r C.大理巖
C
2.在野外,我們較容易看到的巖石是( @24@ )。
A.花崗巖 B.石灰?guī)r C.大理巖
B
3.人們用肉眼觀察到某巖石有許多小孔,由此可以判斷該巖石屬于( @25@ )。
A.巖漿巖 B.沉積巖 C.變質巖
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增城市| 乳源| 四川省| 响水县| 武山县| 屏南县| 嘉定区| 准格尔旗| 江都市| 临桂县| 朝阳区| 册亨县| 邮箱| 科技| 巨野县| 北流市| 巴塘县| 若尔盖县| 读书| 米脂县| 石棉县| 光泽县| 抚远县| 隆德县| 岳阳市| 河曲县| 大田县| 普兰县| 云阳县| 乌拉特前旗| 长宁区| 通江县| 酉阳| 庆云县| 奉节县| 金川县| 贺州市| 南京市| 汉沽区| 华坪县| 伊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