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第1課時小小科學家(蘇教版)一年級上01教學目標內容總覽02新知導入03探究新知04課堂練習05課堂總結06作業布置教學目標回憶做過的科學活動,類比科學家的研究,知道科學家通過觀察、實驗尋找問題的答案。0102能夠舉例說明科學家從事不同領域的研究。03做滾小球實驗,并能有所發現。科學觀念04通過像科學家那樣提出問題,初步意識到好奇心很重要。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責任新知導入新學期,新起點,新征程。一種夢想讓我們走進科學的殿堂。你聽說過“科學“嗎?新知導入蝸牛沒有腿是怎么走路的?你觀察過嗎?新知導入植物開花了,五顏六色的,你觀察過嗎?花香撲鼻,你聞過嗎?新知導入你觀察過混合后的液體是什么樣的嗎?新知導入晚上天空布滿了星星,為什么白天看不到?你思考過嗎?新知導入你知道嗎?你做過的這些事情都跟科學有關。科學就是“十萬個為什么“,科學就是田園里的種植、植物園里的觀察,科學是實驗室里的實驗,……探究新知科學是什么我們在幼兒園或在家:(1)為什么要去觀察爬行的蝸牛?(2)為什么要去觀察開花的植物?(3)為什么要去觀察混合后的液體?(4)為什么要去思考白天為什么看不到星星?好 奇探究新知科學是什么科學家和我們一樣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中國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對一塊大石頭從哪來產生了好奇,他去問老師、問爸爸,都沒得到滿意的答案,后來去英國留學得知冰川可以把大石頭帶到很遠的地方?;貒?,經過考察,長江流域原來是冰川。這一發現震驚全世界。探究新知科學是什么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從小就對昆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天夜里,他提著燈籠,蹲在田野里觀察蜈蚣怎樣產卵。一連看了幾個小時,他忽然感到越來越亮,抬頭一看,原來太陽已經從東方升起了。還有一次,法布爾爬到一棵樹上,聚精會神地觀察昆蟲的活動,突然聽到樹下有人大喊:“抓住他,抓住這個小偷!”他大吃一驚……原來自己竟然被人當成了小偷!探究新知科學是什么古醫書說:穿山甲兩棲,白天上岸裝死,張開鱗片引誘螞蟻,然后潛入水中,開甲讓蟻浮出,進行吞食。中國醫藥學家李時珍,為了驗證這個說法,特地找人幫他捉了一只穿山甲來解剖,他從穿山甲特大的胃里看到約有一升螞蟻,證明書中說它食蟻是正確的。但他又發現穿山甲常常是吐出舌頭引誘螞蟻,然后吞食。可見古醫書并不完全正確。探究新知科學是什么一天,牛頓躺在花園里沉思。突然,一個成熟的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正好砸在他的頭上。他想到了一個問題:“為什么蘋果總是落到地上,而不落向天空呢 ”牛頓認為是某種看不見的力把蘋果拉向地面,這個力來自地球。地球將它周圍的物體拉向地面的這種力,牛頓將它稱之為“引力”。探究新知科學是什么面對大自然和生活各種現象,在好奇心驅使下,科學家總是想方設法探索背后的奧秘,尋找問題答案!科學家用什么方法尋找問題的答案?科學家通過觀察、實驗尋找問題的答案。探究新知學做科學家4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在斜面上做滾球實驗。他發現了小球越滾越快的秘密。探究新知學做科學家讓我們也來滾小球,看看能有什么發現?探究新知學做科學家伽利略是怎么讓小球滾動起來的?斜 面一頭高,一頭低。由帶凹槽的木板和小木塊組成,小木塊可橫放或豎放,調節斜面高度。探究新知學做科學家為了便于測量小球能滾多遠,我們準備一塊帶有刻度標志的絨布。當小球在絨布上停下來時,在上面畫上停止的位置。探究新知學做科學家我們把實驗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叫做實驗器材。探究新知學做科學家怎樣進行實驗操作?探究新知學做科學家實驗方法(1)在桌上鋪一塊有刻度標記的絨布,將坡架在絨布的一端,先將小球從斜坡上標有綠色標記的地方滾下,記下在絨布上停止時的位置,再將小球從斜坡上標有紅色標記的地方滾下,也記下在絨布上停止時的位置,比較它們的遠近。探究新知學做科學家實驗方法(2)換個高度,重復實驗,比較小球遠近。探究新知學做科學家實驗方法(3)換個木球試試,還會出現相同的結果嗎?探究新知學做科學家把實驗現象記錄在活動手冊上。班級交流一下吧。探究新知學做科學家通過實驗,我們有什么發現?(1)小球從紅色位置滾下要比從綠色位置滾下滾得遠。(2)小球離桌面越高,滾得越遠。探究新知不同類型的科學家科學家能做的實驗,我們也能做。我們也是小小的科學家喲??茖W家究竟是研究什么的?研究動物研究植物探究新知不同類型的科學家科學家能做的實驗,我們也能做。我們也是小小的科學家喲。科學家究竟是研究什么的?研究火山研究星空探究新知科學家做什么不同領域的科學家研究不同的事物。你還知道科學家研究什么?研究巖石科學家是研究大自然奧秘的人。研究巖石研究昆蟲1.( )做過在斜面上滾小球的實驗。A.伽利略 B.牛頓 C.愛迪生2.( )是發現大自然奧秘的人。A.科學家 B.醫生 C.老師3.下列屬于科學家工作的有( )。A.研究水稻 B.維修機器 C.畫設計圖課堂練習選擇題ABA課堂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科學就在身邊,我們都是小小的科學家。了解了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時的基本方法和科學研究的主要內容。作業布置麻雀也有兩條腿,它們走路的方式和人一樣嗎?到戶外觀察一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讓備課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單元基本信息單元主題 走進科學課標要求 一、核心概念 (1)技術、工程與社會 (2)工程設計與物化 二、學習內容 12.2技術與工程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 ③舉例說出周圍簡單科技產品的結構和功能,知道科技產品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快捷和舒適。 13.3工程是設計方案物化的結果 ④制作簡單的實物模型并展示,嘗試通過觀察發現作品中存在的問題 并提出改進方案。 三、學業要求 1.能描述常見簡單科技產品的結構和功能;知道科技產品為人們生活帶來便利。 2.能使用常見的工具和材料制作簡單實物模型,能發現實物模型的不足。單元課時設計 3課時一、單元學習主題分析(體現學習主題的育人價值)主題名稱 走進科學單元設計意圖 1.本單元主題的提出 本單元作為整個小學階段科學課程的起始單元,其目的在于將學生領進科學之門。“走進科學”既有走進科學課堂的意思,也有走進科學學科的意思,更有走進這個引起學生無限遐想與探究興趣的科學領域的意思。學生走進的科學課堂,是指科學和工程這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領域。 科學課程不僅要教給學生具體的各領域的科學概念,還要教給學生關于科學的概念。后者涉及科學研究的對象,研究的方法和程序;科學與技術、與生活、與社會的關系等方面的認知。它們是完整科學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開篇就給學生一個初步的有關科學和工程的本體論知識,作為本課程學習的開端。 2.本單元對《課程標準》的落實 (1)本單元通過一系列動手、動腦科學實踐活動,落實《課程標準》 低年段的課程目標。 (2)本單元學習內容是基于落實《課程標準》中課程內容低年段要求。 3.熟悉整套教材內容,明確該單元在整套教材中與其他單元的關系和作用。 全年級的起始課,不同其他單元的概念體系,具有獨特的地位。 科學本體論的學習,知道科學家與工程師分別是做什么的。 方法論的學習,制訂并遵守科學課的規則.為學習科學打下基礎。 4.本單元次級主題的構成及邏輯關系 本單元三課組成:《小小科學家》《小小工程師》《上好科學課》。前兩課從“科學家、工程師做什么”這樣的具體問題出發,來幫助學生獲得對科學、工程的體驗性認識,讓學生感覺到自己也能做科學、做工程,同時激勵學生從上好科學課開始,努力成為小小科學家、小小工程師。 科學課因為經常會有動手做的活動和實驗器材的使用,課堂紀律問題更顯得重要,因此教材將其也納入科學課程起始課的內容。在《上好科學課》一課中,期望通過一個有可能造成“混亂”的實驗情境——水潑了一桌子、爭搶器材、吵鬧不堪……讓學生意識到制定和遵守規則的重要性。主題學情分析 科學和工程這兩個概念非常抽象,直接對兒童從理性的角度講“什么是科學”“什么是工程”顯然是不合適的,而通過對科學家、對工程師所做工作的感知與兒童既有經驗的回顧,通過自己動手做實驗、制作小物件等來感性地體驗什么是科學、什么是工程技術還是有可能的。開放性學習環境 1.指導性預習:閱讀+問題+檢測; 2.大單元大概念大任務課堂學習:問題+探究+講述+整合+實戰; 3.現代教育新技術:PPTX+微視頻+網絡+師生互助二、單元學習目標設計(基于標準、分析教材、結合學情,體現素養導向)單元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通過交流科學家與工程師的工作,知道科學家與工程師從事的工作有區別。 科學思維:通過回憶小時候做過的事情,察覺科學家與工程師的工作并不神秘。 探究實踐:通過科學小實驗與設計制作活動,體驗科學研究與工程實踐的過程,獲得發現與制作的樂趣。 態度責任:通過經歷具體的操作活動,意識到制訂與遵守科學課規則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常見的科技產品能給人類生活帶來的便利。三、學習活動/任務設計(指向學習目標,強調學生的活動與體驗)第1課時 任務1 名稱:談話導入,揭示主題 回顧自己做過的與科學有關的活動。 設計意圖:做好幼小銜接,知道科學并不神秘。任務2 名稱:科學是什么 講述科學家的故事。 設計意圖:知道保持對周邊世界的好奇心對科學很重要。任務3 名稱:學做科學家 在斜面上做滾小球實驗。 設計意圖:像科學家那樣做實驗,知道我們就是小小科學家。任務4 名稱:不同類型的科學家 看圖說話。 設計意圖:知道科學家涉及的研究領域很廣泛,激發學生學科學,做小小科學家的興趣。第2課時 任務1 名稱:談話導入,揭示主題 回顧自己做過的與工程有關的活動。 設計意圖:幼小銜接,回憶小時候做過的類似工程師做的事情,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任務2 名稱:工程師是做什么的 展示工程師杰作。 設計意圖:通過類比,知道工程師就是設計和制造各種物品的人。任務3 名稱:學做工程師 設計制作鉛筆加長器 設計意圖:創設一個真實情境,經歷工程設計、制作、評估的簡單過程,解決身邊的真實問題。任務4 名稱:不同類型的工程師 看圖說話。 設計意圖:知道工程師涉及的設計和制造領域很廣泛,激發學生學做小小工程師的興趣。第3課時 任務1 名稱:談話導入,揭示主題 交流科學課與語文課、數學課的不同。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突出科學課的獨特性:科學課需要動手又動腦。任務2 名稱:科學課規則 辨別科學課同學做法的正誤,形成統一認識。 設計意圖:要上好科學課,首先必須制訂科學課規則,避免科學課的雜亂無序。任務3 名稱:檢驗規則的遵守情況 做比較水多少實驗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意識到遵守規則很重要,可以提高實驗效率和學。四、單元學習評價設計評價要素 針對單元整體描述評價內容 第1課時:小小科學家 1.幼小銜接,回憶小時候做過的科學活動。 2.讀圖文,知道科學家對世界充滿好奇,他們是尋找問題答案的人。 3.閱讀科學家做過的滾小球實驗,我們也來做滾小球實驗 4.讀圖文,了解不同類型的科學家從事不同的研究。 第2課時:小小工程師 1.幼小銜接,回憶小時候做過的事。 2.交流工程師創造的物品,感受生活方方面面離不開工程師設計與制造。 3.用身邊簡單材料做鉛筆加長器,說明我們也可像工程師一樣制造物品。 4.讀圖文,了解不同類型的工程師從事不同的工作。 第3課時:上好科學課 1.比較科學課與語文課、數學課的不同,科學課需要動手又動腦。 2.通過辨析科學課上的表現誰對誰錯,知道科學課上需要有規則,并親自制訂班級科學課規則。 3.做比較水的多少的實驗,在實踐中檢驗規則的遵守情況。評價指標 第1課時:小小科學家 1.回憶做過的科學活動,類比科學家的研究,知道科學家通過觀察、實驗尋找問題的答案。(科學觀念) 2.能夠舉例說明科學家從事不同領域的研究。(科學思維) 3.做滾小球實驗,并能有所發現。(探究實踐) 4.通過像科學家那樣提出問題,初步意識到好奇心很重要。(責任態度) 第2課時:小小工程師 1.回憶幼時做過的類似工程的事情,說明工程就在我們身邊。(科學觀念) 2.通過與工程師類比,知道自己就是小小工程師,要像工程師那樣設計制作產品,滿足人們的需求。(科學思維) 3.能夠從實際問題入手,設計制作鉛筆加長器,并對設計制作的產品不斷改進,力爭做得更好。(科學探究) 4.能夠說出工程師涉及不同的行業,列舉工程師設計制作的產品,意識到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工程師的發明制造。(責任態度) 第3課時:上好科學課 1.能夠說出科學課與語文課、數學課的不同。(科學觀念) 2.通過辨別、交流、討論,參與制訂上好科學課的規則。(科學思維) 3.通過比較水的多少的活動,認識到科學課上要遵守規則。(科學探究) 4.培養學生說到做到,言行一致的好品質,愿意自覺遵守制定的規則。(責任態度)評價方法 課上評價 1.教師激勵評價 2.學生自我反思評價 3.成果展示,學生互評:贊賞性評價和質疑性評價 5.使用評價量化表,延時評價 課后評價 1.課時作業 2.單元測試五、單元作業設計一、選一選,將正確的序號填寫在括號。 1.下列哪些不是工程師的杰作 ( ) A.電動汽車 B.長江 C.機器人 2.( )做過在斜面上滾小球的實驗。 A.伽利略 B.牛頓 C.愛迪生 3.( )是發現大自然奧秘的人。 A.科學家 B.醫生 C.老師 4.下列科學課上的行為,哪一個是不正確的 ( ) A.別人發言時要認真聽講 B.取放器材,注意安全 C.與同桌交流,聲音要大。 【參考答案】 BAAC 二、判斷題,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 1.我們做完實驗后要收拾好桌面。( ) 2.我們自己做的鉛筆加長器不實用。( 3.科學家的工作是教書。( ) 4.袁隆平爺爺是研究水稻的科學家。( ) 5.制作模型屬于工程師的工作。( ) 【參考答案】 √ √√ 三、連一連,將下列科學家所從事的研究領域連接正確。 【參考答案】 四、簡答題 如果再加一個黃色小球,你能畫出它的位置嗎 (用黃色畫出來) 【參考答案】 五、實驗題:探究“滾小球”的實驗 1.請寫出該實驗中使用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過程 (1)調整高度,先讓小球從________標記的地方滾下。 (2)然后讓小球從________標記的地方滾下. (3)請記錄好每一實驗操作中,坡度的高度和小球滾得距離:_______,________。 3.實驗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有刻度的絨布、小球、斜坡、桌子 2.(1)綠色 (2)紅色 (3)從綠色刻度滾下時,滾得距離較遠;從紅色刻度滾下時,滾得距離較近。 3.小球離桌面距離越高,滾得距離就越遠六、單元教學結構圖科學家:探索自然奧秘 走進科學 我們都是小小科學家和工程師 工程師:設計制造產品七、反思性教學改進(實施后填寫)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小小科學家課型 新授課 章/單元復習課□ 專題復習課□ 習題/試卷講評課□ 學科實踐活動課□ 其他□教學內容分析 本科教材內容分三個模塊: 模塊1:科學是什么 幼小銜接,回憶小時候做過的與科學相關的事情。用課文及圖片的形式告訴學生科學家也對世界充滿好奇,他們通過觀察、實驗尋找問題答案 模塊2:學做科學家 用閱讀的形式告訴學生科學家做過滾小球的實驗,然后讓學生也來做滾小球實驗并有所發現。 模塊3:不同類型的科學家 用課文及圖片的形式告訴學生科學家從事不同方面的研究。學習者分析 一年級的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已經對科學有了一定的認識,也參加過一些科學實驗、制作活動,孩子們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對科學的熱情。但是,孩子們對科學家以及科學家工作的認識還是比較片面的。學習目標確定 科學觀念:回憶做過的科學活動,類比科學家的研究,知道科學家通過觀察、實驗尋找問題的答案。 科學思維:能夠舉例說明科學家從事不同領域的研究。 探究實踐:做滾小球實驗,并能有所發現。 態度責任:通過像科學家那樣提出問題,初步意識到好奇心很重要。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舉例說出科學家的工作,知道科學家通過觀察、實驗尋找問題的答案。 難點:通過滾小球實驗,認識到我們也能做科學。學習評價設計 評價內容評價指標表現程度自評互評師評☆☆☆☆☆☆幼小銜接,回憶小時候做過的科學活動。能意識到自己就是小小科學家。能基本能不能讀圖文,知道科學家對世界充滿好奇,他們是尋找問題答案的人。能認識到科學家是通過觀察、實驗尋找問題答案的。能基本能不能閱讀科學家做過的滾小球實驗,我們也來做滾小球實驗。能意識到自己也能像科學家那樣做科學實驗,有所發現。能基本能不能讀圖文,了解不同類型的科學家從事不同的研究。能夠舉例說明科學家從事不同領域的研究。能基本能不能學習收獲6.學習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名稱:談話導入,揭示主題教師活動1 1.新學期,新起點,新征程。一種夢想讓我們走進科學的殿堂。你聽說過“科學“嗎? 2.引導學生回顧: (1)蝸牛沒有腿是怎么走路的?你觀察過嗎? (2)植物開花了,五顏六色的,你觀察過嗎?花香撲鼻,你聞過嗎? (3)你觀察過混合后的液體是什么樣的嗎? (4)晚上天空布滿了星星,為什么白天看不到?你思考過嗎? 3. 你知道嗎?你做過的這些事情都跟科學有關。 科學就是“十萬個為什么“,科學就是田園里的種植、植物園里的觀察,科學是實驗室里的實驗,……學生活動1 回答 回顧交流 活動意圖說明:做好幼小銜接,知道科學并不神秘。環節二:科學是什么教師活動2 1.想一想,我們在幼兒園或在家: (1)為什么要去觀察爬行的蝸牛? (2)為什么要去觀察開花的植物? (3)為什么要去觀察混合后的液體? (4)為什么要去思考白天為什么看不到星星? 2.科學家和我們一樣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出示教材圖片,講述科學家的故事。 (1)中國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對一塊大石頭從哪來產生了好奇,他去問老師、問爸爸,都沒得到滿意的答案,后來去英國留學得知冰川可以把大石頭帶到很遠的地方?;貒?,經過考察,長江流域原來是冰川。這一發現震驚全世界。 (2)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從小就對昆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天夜里,他提著燈籠,蹲在田野里觀察蜈蚣怎樣產卵。一連看了幾個小時,他忽然感到越來越亮,抬頭一看,原來太陽已經從東方升起了。還有一次,法布爾爬到一棵樹上,聚精會神地觀察昆蟲的活動,突然聽到樹下有人大喊:“抓住他,抓住這個小偷!”他大吃一驚……原來自己竟然被人當成了小偷! (3)古醫書說:穿山甲兩棲,白天上岸裝死,張開鱗片引誘螞蟻,然后潛入水中,開甲讓蟻浮出,進行吞食。 中國醫藥學家李時珍,為了驗證這個說法,特地找人幫他捉了一只穿山甲來解剖,他從穿山甲特大的胃里看到約有一升螞蟻,證明書中說它食蟻是正確的。但他又發現穿山甲常常是吐出舌頭引誘螞蟻,然后吞食??梢姽裴t書并不完全正確。 (4)一天,牛頓躺在花園里沉思。突然,一個成熟的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正好砸在他的頭上。他想到了一個問題:“為什么蘋果總是落到地上,而不落向天空呢 ”牛頓認為是某種看不見的力把蘋果拉向地面,這個力來自地球。地球將它周圍的物體拉向地面的這種力,牛頓將它稱之為“引力”。 3.面對大自然和生活各種現象,在好奇心驅使下,科學家總是想方設法探索背后的奧秘,尋找問題答案!科學家用什么方法尋找問題的答案? 小結:科學家通過觀察、實驗尋找問題的答案。學生活動2 好奇 觀察、實驗 活動意圖說明:知道保持對周邊世界的好奇心對科學很重要。環節三:學做科學家教師活動3 4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在斜面上做滾球實驗。他發現了小球越滾越快的秘密。讓我們也來滾小球,看看能有什么發現? 1.引導學生分析 伽利略是怎么讓小球滾動起來的? 出示斜面,引導學生觀察斜面特點。 為了便于測量小球能滾多遠,我們準備一塊帶有刻度標志的絨布。當小球在絨布上停下來時,在上面畫上停止的位置。 我們把實驗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叫做實驗器材。 2.怎樣進行實驗操作?播放視頻。 教師邊講解邊指導學生實驗操作。 (1)在桌上鋪一塊有刻度標記的絨布,將坡架在絨布的一端,先將小球從斜坡上標有綠色標記的地方滾下,記下在絨布上停止時的位置,再將小球從斜坡上標有紅色標記的地方滾下,也記下在絨布上停止時的位置,比較它們的遠近。 (2)換個高度,重復實驗,比較小球遠近。 (3)換個木球試試,還會出現相同的結果嗎? 3.把實驗現象記錄在活動手冊上。班級交流一下吧。 4.通過實驗,我們有什么發現? 學生活動3 斜面 一頭高,一頭低。 由帶凹槽的木板和小木塊組成。 小木塊可橫放或豎放,調節斜面高度。 學生口述實驗過程 組內同學在老師指導下一步一步實驗,記錄實驗現象 利用展臺展示活動手冊記錄。 (1)小球從紅色位置滾下要比從綠色位置滾下滾得遠。 (2)小球離桌面越高,滾得越遠。活動意圖說明:像科學家那樣做實驗,知道我們就是小小科學家。環節四:不同類型的科學家 教師活動4 科學家能做的實驗,我們也能做。我們也是小小的科學家喲??茖W家究竟是研究什么的? 依次展示教材圖片。引導學生讀圖回答。 不同領域的科學家研究不同的事物。你還知道科學家研究什么? 小結:科學家是研究大自然奧秘的人。學生活動4 研究動物、研究植物、研究火山、研究星空 研究巖石,研究昆蟲……活動意圖說明:知道科學家涉及到的研究領域很廣泛,激發學生學科學,做小小科學家的興趣。7.板書設計 小小科學家 科學方法:觀察 實驗 科學研究:動物 植物 火山 星空……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課堂練習: 選擇題 1.( )做過在斜面上滾小球的實驗。 A.伽利略 B.牛頓 C.愛迪生 2.( )是發現大自然奧秘的人。 A.科學家 B.醫生 C.老師 3.下列屬于科學家工作的有( )。 A.研究水稻 B.維修機器 C.畫設計圖 【參考答案】 ABA 作業布置: 麻雀也有兩條腿,它們走路的方式和人一樣嗎?到戶外觀察一下。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大單元整體教學】1.1《小小科學家》課時教案.docx 【大單元整體教學】1.1《小小科學家》課時課件.pptx 【大單元整體教學】第一單元《走進科學》整體設計.docx 伽利略.mp4 滾小球實驗.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