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 機械運動第1節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第2課時 時間的測量 誤差新舊銜接在一條長繩的一端系一個小螺母就做成了一個擺(如圖)。(1)要測出它擺動一個來回所用的時間(周期),而它擺動一個來回所用時間比較短,想一想可以測得更準確的方法: 。(2)嘗試一下,要改變擺的周期,可以調節擺的 。(3)如果擺的擺動太慢,應該 。(4)嘗試做一個周期為1 s的擺。預學新知1.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 ,符號是 。常用單位還有: 、 。1 h= min;1 min= s;0.25 h= s;5 400 s= h= min。2.在實驗室我們經常用 測量時間。此外,古代測量時間的工具有: 、 等。現代測量時間的工具有: 、 、 等。3.如圖所示是某種機械秒表的實物圖,先通過圖甲認識其結構,再通過圖乙認識其兩個表盤:小表盤以 為單位,轉一圈測量的時間是 ,分度值是 ;大表盤以 為單位,轉一圈測量的時間是 ,分度值是 。4. 與 之間總會有差別,這就是誤差。受測量工具等因素的影響,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 (填“一定”或“可能”)存在誤差,誤差 (填“能”或“不能”)消除。物理實驗中,常常采用 的方法減小誤差。素養目標1.能通過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粗略估測時間,了解計量時間的工具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2.會使用合適的工具測量時間,(重點、難點)知道如何規范地測量時間。3.知道測量有誤差,(難點)了解誤差和錯誤的區別。課堂任務1 誤差1.請寫出圖中刻度尺A、B測量的結果,A: ,B: 。想一想,同一物體用A、B刻度尺測得的結果不同的原因是 ;如果多名同學用同一把刻度尺測得的結果也不相同,原因可能是 。 而被測物體的真實長度—— 值是唯一確定的。2.誤差(1) 和 之間的差別,就是誤差。(2)產生誤差的原因:測量儀器和測量方法的限制。(3)減小誤差的方法:① ;②選用 的測量工具;③改進測量方法。3.誤差和錯誤的區別誤差 (填“是”或“不是”)錯誤,是不能避免的。而錯誤是由于不遵守儀器的使用規則、讀數或記錄時粗心造成的,是應該而且可以避免的。關于誤差,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誤差的產生與測量工具有關B.誤差可以盡量減小,但不可避免C.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永遠存在差異D.誤差太大就成了錯誤,所以有時誤差其實就是錯誤變式1下列關于誤差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測量長度時,為了減小誤差,可以采用分度值后多估讀幾位的方法B. 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C. 測量中誤差的產生與測量工具無關D. 隨著科技的進步,測量儀器將進一步改進,測量誤差最終將被消除變式2小明用刻度尺測量鋼筆的長度,三次測量的結果分別是14.20 cm、14.22 cm、14.23 cm,則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鋼筆長度最接近 cm。課堂任務2 時間的單位及測量工具像長度一樣,時間也是我們經常要測量的量。在測量時間時,也要先規定它的單位。那時間的單位有哪些呢?時間單位之間怎樣換算呢?1.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符號是s。常用時間單位還有小時(h)和分(min)。2.單位換算:1 h=60 min,1 min=60 s。下列時間單位換算過程正確的是( )A.720 s=720× h=12 h B.720 s=720× min=0.2 minC.15 min=15× h=0.25 h D.15 min=15 min×60 s=900 s變式3在下列各空中填入合適的單位:①一個課間的時間是10 ;②你跑100米的成績是13.5 ;③你步行從一樓上到四樓需要3 。變式4一列火車早上8:30從甲地出發,第二天14:30到達乙地,火車整個過程行駛的時間是 h。3.古往今來有哪些測量時間的工具呢?答:日晷、沙漏、機械秒表、石英鐘、智能手表、銫原子鐘等。課堂任務3 時間的測量1.認識秒表:如圖是某種機械秒表。2.秒表讀數則上面秒表的小表盤示數為5 min,且小表盤指針位置超過了5、6 min之間的中線,所以讀取大表盤示數時按30~60 s讀數,則大表盤的示數為37.5 s,此時該秒表示數為5 min 37.5 s,即337.5 s。3.練習使用秒表:記錄30 s內自己的脈搏跳動多少次。下列過程中,經歷的時間最接近1 s的是( )A.普通鐘表的秒針轉一周 B.人在安靜時脈搏跳動一次所用的時間C.通常眨一次眼所用的時間 D.人步行10 m所需的時間變式5“預學新知”欄目中的機械秒表表示的時間(以深色指針為準)為 min s,即 s。變式6如圖是實驗室常用的機械秒表,圖中大表盤的指針轉動一周所經歷的時間是 ,小表盤的分度值是 ,此時所示的時間為 s。參考答案【新舊銜接】(1)用秒表測出這個擺擺動n個來回所用的時間t,再用求出其擺動一個來回所用的時間(2)長度 (3)把擺的長度調短一些【預學新知】1.秒;s;小時(h);分(min);60;60;900;1.5;902.秒表;日晷;沙漏;機械秒表;石英鐘;智能手表3. min;15 min;0.5 min;s;30 s;0.1 s4.測量值;真實值;一定;不能;多次測量求平均值課堂任務11.2.78 cm(2.77~2.79 cm均可);2.8 cm;分度值不同;每個人的讀數習慣不同,所以估計值不同(合理即可);真實2.(1)測量值;真實值(3)①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②精密3.不是例1 D變式1 B變式2 1 mm;14.22 點撥:由三次測量值可知14.2 cm為準確值,故分度值為0.1 cm,即1 mm;求三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即≈14.22 cm,故鋼筆長度最接近14.22 cm。課堂任務2例2 C變式3 ①min ②s ③min變式4 30 點撥:14 h 30 min+24 h-8 h 30 min=30 h。課堂任務3例3 B變式5 9;25.7;565.7變式6 30 s;0.5 min;44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