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 機械運動第1節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第1課時 長度的測量新舊銜接1.趣味小實驗,歡迎來挑戰圖中,兩根小棒(加粗部分)哪個較長?先看一看,感覺 (填“上”或“下”)邊小棒更長;再用尺子量一量,發現實際上兩根小棒 。這說明,我們的感覺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可靠的。2.住在學校東邊的小聰和住在學校西邊的小明,想比一比到底誰家離學校更近一些。于是放學后兩人各自測出:小聰回家需要860步,小明回家需要920步。你認為兩人 (填“小聰”“小明”或“無法比較誰”)離學校更近,理由是 。你得到的啟發是 。3.請仔細觀察你的刻度尺,找一找它的零刻度線、測量范圍和分度值,并試著把它們標在下圖中。預學新知1.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 ,符號是 。2.常用單位還有: 、 、 、 、 、 等。(由大到小排序,且均需寫明單位及符號)3.常用的長度測量工具有: 、 、三角尺等。4.在使用刻度尺前,我們應先觀察它的 、 和 (它決定了測量的精確程度)。5.如圖所示,讀數時視線正確的是 (填“A”或“B”);使用的刻度尺的測量范圍是 ,分度值是 mm;物體的長度為 。素養目標1.知道長度的單位并會進行換算。2.了解測量長度的工具,(重點、難點)初步掌握測量長度的方法。3.(重點)會選擇合適的工具測量物體的長度。4.能通過日常經驗、物品或自然現象粗略估測長度。課堂任務1 長度的單位1.認識事物時僅憑感覺是不可靠的,我們需要借助測量儀器或工具進行測量。測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須首先規定它的單位。2.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符號是m。3.單位換算(1)進率(2)換算 大化小乘進率、小化大除以進率。例如,上面例子中單位由 m換算成 cm,×102;若單位由cm換算成m,則×10-2。下列單位換算過程正確的是( )A.7.8 cm=7.8×10-4=7.8×10-4μm B.7.8 cm=7.8 cm÷100=0.078 mC.7.8 cm=7.8 cm×10=78 mm D.7.8 cm=7.8×10 mm=78 mm變式152.8 m= cm;8×1010 dm= km= nm;7×106 nm= mm;360 cm= μm= m。變式2 1.62×109nm可能是( )A.一本書的長度 B.一個人的身高 C.一個足球場的寬度 D.一座山的高度課堂任務2 長度的測量1.測量長度的工具常見的有直尺、卷尺、三角尺,精確測量時還可能用到游標卡尺等。2.學習“用刻度尺測量長度”(1)看:測量前觀察刻度尺的 、 ,以及它的 是否磨損。 使用任何一種測量工具時,都要先認清它的測量范圍和分度值,以便根據測量的物體和測量要求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 在實際測量時,所選測量工具并不是越精密越好,只要能達到測量精度要求就可以了。(2)放:使用時把刻度尺的 與被測物體的一端對齊; 的一邊緊靠被測物體,且與被測邊保持 ,不能歪斜(如圖1)。如果是選用比較厚的刻度尺,一定要注意使它的刻度線緊靠被測物體(如圖2)。(3)讀:讀數時視線要 刻度線,準確讀到分度值,并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記:記錄時,數值后面要標明 。下列各幅測量物體長度的圖中,正確的是( )A B C D變式3 讀出圖甲中被測物體的長度是 ,圖乙中被測物體的長度是 。3.練習測量長度:小組實驗——用刻度尺測量物理課本的長度、寬度。測量對象 長度 寬度物理課本4.對身邊一些長度的感性認識生活中我們可以利用自己身體的一些部位作為“尺”來估測長度,比如用這些“尺”來估測課本、課桌、椅子等的長度或寬度。下面所列舉的利用身體“尺”估測物體長度的事例中,符合實際的是( )A.小紅的課桌長度大約有三拃,約1 m B.小紅的筆袋寬度大約有一拳,約5 cmC.小明家的客廳長度約13步,約8 m D.小明所在教室外的走廊寬約8腳,約3 m參考答案【新舊銜接】1.下;一樣長;不一定2.無法比較誰;兩人的步子不一定一樣長;測量時需要選擇相同的單位(合理即可)3.①零刻度線 ②單位?、蹨y量范圍 ④分度值【預學新知】1.米;m2.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3.卷尺;直尺 4.零刻度線;測量范圍;分度值5. B;0~10 cm;1;7.40 cm課堂任務1例1 D 變式1 5 280;8×106;8×1018;7;3.6×106;3.6變式2 B課堂任務22.(1)測量范圍;分度值;零刻度線(2)零刻度線(或整刻度線);有刻度線;平行(3)正對 (4)單位例2 B 變式3 4.0 cm;3.37 cm(3.36~3.38 cm均可)例3 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