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章 質量與密度第3節 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新舊銜接1.密度:某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 叫作這種物質的密度。2.密度是 的一種特性,不同種類的物質密度一般 。 密度的計算公式為 。3.根據密度的計算公式可知,要想測出一個物體的密度,就要測出它的質量和體積,那么用 測物體的質量,用 測形狀規則固體的體積,用 測液體的體積。(均填測量工具)預學新知1.利用量筒能測量 ,如圖所示量筒的單位是 。2.進行體積的單位換算已知1 m3= dm3= cm3;1 L=1 dm3;1 mL=1 cm3。則1.2×103 mL= cm3= m3;4 L= dm3= m3。3.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的實驗原理是 。素養目標1.認識量筒,會用量筒測物體體積。2.(重點)會用天平和量筒測固體密度及特殊方法測固體密度。3.(難點)會用天平和量筒測液體密度及特殊方法測液體密度。課堂任務1 測量液體的密度1.觀察量筒,完成以下問題:(1)量筒是測量液體體積的工具。觀察你所用的量筒是以什么單位標度的,觀察量筒的最大測量值和 。(2)量筒里的水面是凹形的,如圖所示,正確讀數方法為 (填“甲”“乙”“丙”或“丁”),水的體積為 mL,俯視讀數時,讀數會 (填“偏大”或“偏小”);仰視讀數時,讀數會 (填“偏大”或“偏小”)。如圖為實驗室里4種不同規格量筒的局部圖,如果需要一次性較準確量出100 g密度為0.8×103 kg/m3的酒精,選擇哪一種規格的量筒較為合適( )A B C D2.實驗:測量鹽水的密度。(1)實驗原理: 。(2)實驗器材: 。(3)結合表格設計的測量量,完成實驗步驟:燒杯和鹽水的總質量/g 量筒中鹽水的體積/cm3 燒杯和剩余鹽水的總質量/g 量筒中鹽水的質量/g 鹽水的密度/ (g·cm-3)①先用天平測出燒杯和鹽水的總質量m1。② ,讀出量筒內鹽水的體積V。③ ,記為 m2 。④鹽水密度的表達式:ρ= 。(4)誤差分析:按下述步驟進行實驗,測量結果會如何?偏 (填“大”或“小”),原因是 。①用調節好的天平測量空燒杯的質量m1。②將一定量鹽水倒入燒杯中,測出鹽水和燒杯的總質量m2。③將鹽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并讀出量筒中鹽水的體積V。④根據密度公式,計算鹽水的密度。如圖是小明同學測量自制果汁密度的實驗。(1)在調節托盤天平橫梁平衡的過程中,將游碼移到零刻度線處后,發現天平指針如圖甲所示,此時應將橫梁右邊的平衡螺母向 調;圖乙是用已調好的天平測量空燒杯質量時的情景,小明的錯誤是 。(2)糾正錯誤后,按照下列實驗步驟進行實驗:①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為49.4 g;②取適量的果汁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量果汁和燒杯的總質量,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砝碼的總質量及游碼的位置如圖丙所示,則果汁的質量為 ;③將燒杯中的果汁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圖丁所示;④計算果汁的密度為 kg/m3。(3)按照上述實驗步驟測出的果汁的密度將會 (填“偏大”或“偏小”)。小組內交流發現:將上述實驗步驟①②③④順序調整為 ,可以減小誤差。課堂任務2 測量固體的密度實驗:測量小石塊的密度(1)實驗原理: 。(2)實驗器材: 、 、小石塊、水、細線等。(3)觀察教材P152圖6.3-3,總結測量形狀不規則固體體積的方法——排水法:① ,測得體積為V1;② ,測得體積為V2;③測得固體的體積為V,則表達式為V= 。(4)設計測小石塊密度的數據表格:小石塊質量/g 水的體積/cm3 水和小石塊總體積/cm3 小石塊體積/cm3 小石塊密度/(g·cm-3)(5)結合表格,設計測小石塊密度的合理的實驗步驟:①先用天平測出小石塊的質量m;②在量筒中倒入適量水,測出 ,記為V1;③把小石塊全部浸入量筒中的水中,測出 ,記為V2;④小石塊密度的表達式為ρ= 。(6)實驗注意事項①“適量”水的含義: 水能浸沒物體,物體放入后總體積不超過量筒的最大測量值。②如果物體不能自然浸沒水中,可用助沉法、針壓法使物體浸沒在水中。③如果物體能溶于水,可用埋沙法、排油法測體積。④對于形狀規則的固體,可以用刻度尺測量棱長,然后計算得出體積。[2023山東臨沂中考]2023年5月17日,我省萊州市西嶺村金礦新勘查出金金屬儲量200 t,成為國內最大單體金礦床。為研究西嶺金礦礦石,小明利用托盤天平和量筒測量了一小塊礦石的密度。(1)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指針的位置如圖甲所示,此時應向 (填“左”或“右”)調節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將礦石放在天平的左盤中,通過向右盤加減砝碼后,指針的位置如圖甲所示,此時應 ,使天平平衡。(3)天平平衡后,所用砝碼及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礦石的質量為 g。(4)向量筒中倒入60 mL的水,用細線拴住礦石并放入量筒中后,量筒中的水面如圖丙所示,則礦石的體積為 cm3。(5)實驗所測礦石的密度為 g/cm3。(6)因礦石具有吸水性,實驗所測礦石的密度值 (填“偏大”或“偏小”)。參考答案【新舊銜接】1.質量與它的體積之比2.物質;不同;ρ=3.托盤天平;刻度尺;量筒【預學新知】1.液體體積;mL2.1×103;1×106;1.2×103;1.2×10-3;4;4×10-33.ρ=課堂任務11.(1)分度值 (2)乙;42;偏大;偏小例1 B 點撥:酒精的體積是V===125 cm3=125 mL,量筒的最大測量值應大于125 mL,即選最大測量值為200 mL的量筒,如果選擇最大測量值是500 mL或1 000 mL的量筒,分度值較大,準確度較低,故B符合題意。2.(1)ρ=(2)鹽水、燒杯、量筒、托盤天平(3)②把燒杯中的一部分鹽水倒入量筒中③用天平稱出燒杯和剩余鹽水的總質量④(4)大;將鹽水倒入量筒中時,燒杯內壁會沾有鹽水,使測量的鹽水的體積偏小,質量測量值準確,則密度的測量結果偏大例2 (1)右;在測量過程中調節平衡螺母(2)②48 g ④1.2×103 (3)偏大;②③①④點撥:(3)當把燒杯內的果汁全部倒入量筒中時,燒杯壁上會有殘留的果汁,導致測量的果汁的體積偏小,由公式ρ=可知,密度的測量結果偏大。為了減小誤差,應該先用天平稱出盛有果汁的燒杯的總質量;再把燒杯中的果汁倒入量筒中,記下量筒中果汁的體積;最后用天平稱出空燒杯(其實是燒杯和殘留果汁)的質量,所以可以減小誤差的實驗順序是②③①④。課堂任務2(1)ρ= (2)托盤天平;量筒(3)①在量筒中倒入適量水 ②把不規則固體全部浸入量筒中的水中 ③V2-V1(5)②水的體積 ③小石塊和水的總體積 ④例3 (1)右 (2)向右移動游碼 (3)48.8 (4)20(5)2.44 (6)偏大點撥:(1)由圖甲可知,指針左偏,說明左邊重,右邊輕,應將平衡螺母向輕些的右邊調節,使天平平衡;(2)由圖甲可知,指針左偏,說明左邊礦石重,右邊砝碼輕,通過向右盤加減砝碼后,指針仍不能平衡,此時應向右移動游碼使天平平衡;(3)由圖乙可知,砝碼質量為45 g,游碼所在位置的示數為3.8 g,所以礦石的質量為48.8 g;(4)由圖丙可知,量筒分度值為2 mL,水面所在位置的示數為80 mL,所以礦石和水的總體積為80 mL,已知水的體積為60 mL,則礦石的體積為V=80 mL-60 mL=20 mL=20 cm3;(5)由ρ=可知,所測礦石的密度為ρ===2.44 g/cm3;(6)因礦石具有吸水性,會導致水和礦石的總體積偏小,從而導致測得的礦石的體積偏小,由ρ=可知,實驗所測礦石的密度值偏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