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特級教師李福南歷史比較題系列之3--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的區別等比較11.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的區別國家區別 古希臘(民主政治) 古羅馬(法律制度) 文明的拓展方式通過城邦間摩擦戰爭,建立新的城邦,吸收外部文明來拓展希臘文明通過兼并戰爭擴大疆域,在繼承希臘文明、吸收外部文明的同時拓展羅馬文明國家的形式分散的城邦制(小國寡民,獨立自治)軍事帝國,由元首制過渡到帝制,并進行法制建設政治體制及統治方式由君主制到全體公民集體統治,實現公民普遍參與、輪番而治的民主制度貴族共和國轉變為帝國,皇帝掌握國家大權發展過程(1)奠定基礎:梭倫改革(前6世初)(2)基本確立:克利斯提尼改革(前6世末)(3)黃金時代:伯利克里(前5世)(1)起源階段:從習慣法到成文法《十二銅表法》(2)發展階段:從公民法到萬民法(3)完成階段:《民法大全》國家主要機構公民大會(最高權力機構)、五百人議事會(公的附屬)、陪審法庭(司法監察)執政官、元老院、公民大會、平民保民官等機構對文明的貢獻最大貢獻是其民主制度(人民主權與輪番而治)最大貢獻是一系列法律的制定(以《十二銅表法》為開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為總結的羅馬法 ) 12.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憲法和法律之比較《權利法案》1787年憲法(聯邦憲法)《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德意志帝國憲法》頒布1689年英國議會1787年制憲會議1875年國民議會1871年議會頒布《1871年憲法》背景⑴憲政發展史悠久。⑵光榮革命成功。⑴必要性:邦聯政府的困境。⑵可能性:美國誕生;華盛頓、麥迪遜等人作用;三權分立學說提供理論來源;1787年費城會議通過。⑴第三共和國成立。⑵共和派與帝制派之間斗爭。⑶1871年議會內部的激烈斗爭。⑴德國完成了統一大業。⑵德意志帝國建立。⑶德國資產階級軟弱,而封建容克和軍閥勢力強大。內容⑴限制國王的權力。⑵保證議會的立法、財政權、司法權和軍權等。⑴規定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⑵把國家權力分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⑶確立代議共和制政體⑴規定行政權由總統和內閣掌握。⑵規定立法權由參議院和眾議院兩院行使。⑴規定德國實行君主立憲制。⑵憲法規定德國實行聯邦制國家。特點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反封建不夠徹底,存在一定程度的保守性中央集權原則;分權制衡原則;民主原則;總統共和制原則;聯邦制原則總統和參議院權力大,二者相互制約;共和派與君主派相妥協結果名為君主立憲實質為君主專政;名為聯邦制但普魯士具有統治地位;最突出特點是濃厚的專制主義和軍國主義色彩。意義⑴標志著英國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英國由“人治”轉向“法治” ,使英國社會進入長期穩定發展。(2)英國君主立憲政體,成為以后很多國家資產階級效法的樣板。⑴美國:使美國能夠保持統一和穩定,促進社會經濟迅速發展。(2)世界:確立了資本主義國家憲法典范。⑶局限性:奴隸制度的存在、種族歧視、人民的民主權利是以后補進憲法的。(4)地位:是世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奠定了美國政治制度法律基礎。⑴共和派掌握實權。(2)共和體制的最終確立,是歷史的進步。⑶它為工業資產階級提供了分享政權的機會,促進了法國工業資本的發展。⑴積極:確立了二元君主立憲制是歷史的進步;促進了德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并使德國躋身世界強國之列;對歐亞特別是日本一些國家的憲法有很大影響。(2)局限:專制主義和軍國主義的阻礙了民主改革的徹底完成。德國君主立憲制是不徹底代議制。相同(1)背景:都是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的法律總結。(2)理論:都受啟蒙運動的影響。⑶目的都維護資產階級政治經濟的利益。(4)內容:都從法律上確立了資本主義政治制度,都實行資產階級議會政治,體現了權力制約權力的原則。(5)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法律文件,憲政史上的重要文獻。(6)影響:都在一定程度上賦予人民一定的民主權利。體現了一定程度的民主性與進步性,都對本國和世界民主政產生了深遠影響。13.“邦聯制”與“聯邦制”的異同“邦聯制”“聯邦制”含義邦聯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為了達到軍事、貿易或其他共同目的而形成的一種國家聯合,如現代的歐盟、東盟等實際上就是邦聯聯邦也稱“聯盟國家”。是由若干成員單位(共和國、州、邦等)組成的統一國家,如現在的美國、德國、印度等范圍不同邦聯的范圍大,邦聯之中有聯邦,但聯邦之中無邦聯。聯邦的范圍小機構邦聯無聯邦的最高立法、行政機關,機構是邦聯的議會或成員國首腦會議聯邦有自己的立法機關和中央政府職權邦聯的活動只限于特定方面,其首腦會議的決議必須經過成員國認可才能生效,但無法律效力,各成員國仍是有主權的獨立國家,各自擁有立法、行政、外交、軍事、財政等方面的權力聯邦有自己的憲法和法律,聯邦的地位高于組成單位,一切重大權力均屬于聯邦中央政府,聯邦法律為國家的最高法律,參加聯邦的各州,可以建立本州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機關,并在自己的管轄區內行使權力,領導下屬各級政府本質國家聯盟主權國家國家元首邦聯制無聯邦制有權力關系邦聯制國家權利高于邦聯權聯邦制中央權高于地方權國際交往邦聯不是國際交往的主要主體,其成員國各自保持內政和外交上的獨立,具有主權實體性質的仍是成員國聯邦是國際交往的主體,不過有的聯邦國家也允許成員國有某些外交權共同點⑴從國家結構形式上看,都屬于復合制。⑵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如:隨著社會經濟、政治的進一步集中和統一,曾屬于邦聯的美國、瑞士、德國先后改組為聯邦,相反,屬于聯邦的原蘇聯于1991年年底成為獨聯體(實際上已成為松散的邦聯)。總之,邦聯是“國家的聯合”,而聯邦則是“聯合的國家”。14.試比較英國和美國兩黨制基本特點的區別英國美國結合方式英國兩黨與議會制結合美國兩黨與總統制結合組織紀律兩黨都采取集中制,以紀律約束本黨議員在議會中的行動。下議院中政黨議員的投票意向是由所屬政黨決定的。兩黨組織松散,只是在總統選舉中才表現出全黨團結,在議會活動中兩黨均無統一要求。15.簡要分析對比美國總統制和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國家體制英國議會君主立憲制美國總統共和制不同國家元首名 稱國王總統產生方式世襲選舉任 期終身制任期制(任四年,可連任兩屆)實 權無(象征性的國家元首,職責多數是禮儀性的)有(總攬行政權力,統率海陸空三軍)政府首腦名稱首相總統首腦產生議會產生間接選舉官員產生首相任命總統任命國家權力中心議會總統行政權內閣首相總統立法權在下院參、眾兩院組成的國會立法與行政機關的關系政府(內閣)掌握行政大權,由議會產生,對議會負責,受其監督,這樣立法權控制行政權總統組織政府,對憲法負責,不對國會負責,總統與議會互相制約,這樣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獨立司法權上議院聯邦法院(獨立于國會)政黨執政政黨能否上臺執政的關鍵在于能否獲得議會的多數席位政黨能否上臺執政的關鍵是在于總統選舉中能否獲勝形成兩國政體形式不同的主要原因英國有濃厚封建傳統,資產階級革命中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向封建勢力妥協。美國沒有經歷封建社會,民眾普遍厭惡歐洲的專制統治,并深受啟蒙思想的影響等。相 同國體相同,都是資本主義國家;都是資產階級代議制;都是資本主義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都是資產階級專政;國會形式上都屬于兩院制;建立經濟基礎相同;都鞏固資產階級革命成果,推進資產階級民主化進程。16.比較德國君主立憲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英國君主立憲制德國君主立憲制不同主要種類議會制君主立憲制二元制君主立憲制權力中心權力都由內閣和議會行使。在君主君主權限統而不治,無實權君主凌駕于議會之上,掌握的實權內閣產生議會產生,對議會負責君主任命,對君主負責首 相英國政府的首相由議會中取得多數席位的政黨領袖擔任,內閣對議會負責德國政府首相由德意志帝國皇帝任命,對皇帝負責,不對議會負責議 會英國的議會是國家政治活動的中心,掌握國家主權,限制王權議會只擁有參與制定法律和預算權力,對政府及皇帝沒有監督權。不同原因在革命前,英國的資本主義有較快的發展,英國就已經初步確立了制約王權的機制德國的前身普魯士則是一個專制色彩濃厚的國家,民眾的民主意識很薄弱相 同都是資產階級代議制;都是君主立憲制政體;君主都是世襲,終身制17.法國共和制和德國君主立憲制之比較比較項法國共和制(議會共和制)德國君主立憲制(二元制君主立憲制)不同點歷史背景第三共和國成立;各派角逐;國民議會召開統一完成;帝國建立確立標志《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德意志帝國憲法》權力中心議會皇帝元首產生總統由參議院和眾議院聯席會議選出皇帝世襲元首任期任期制(任期7年,可連選連任)終身制行政權總統和內閣(總統命令需部長副署)。總統是國家元首和軍隊最高統帥,有權任命部長等高級官員、締結條約和實行特赦皇帝。皇帝是國家元首和軍隊統帥,有權任命官員、召集和解散議會和決定對外政策等。宰相主持內閣只對皇帝負責立法權議會。眾議院由成年男子直接選出,任期4年,可以提出并通過法案;參議院議員由間接選出,任期9年,有權否決眾議院決議案。議會。由聯邦議會和帝國議會構成,聯邦議會由各邦代表組成,是最高立法機構,帝國議會由成年男子選舉產生,權力小。立法權與行政權的關系法國總統的命令須經各部部長副署。總統經眾議院同意有權任命內閣,經參議院同意有權解散眾議院,體現制約與平衡的原則皇帝可以直接解散議會,簽署、公布和監督法律實施;聯邦議會議長由宰相擔任,宰相任命、任期由皇帝決定。行政權控制立法權特點 總統和參議院權力大,二者相互制約;共和派與君主派妥協結果兩權沒分開,軍事、封建濃厚民憤慨。(順口溜)特點形成的主要原因法國經過長期革命斗爭的洗禮,封建勢力受到滌蕩,而且法國已經進入了資本主義的全面大發展時期。德國的封建勢力相對強大一些,資產階級成長緩慢且非常軟弱,而在統一戰爭中,容克地主表現出了強大的威力。確立影響確立鞏固,發展奠基(共和政體確立和鞏固為法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積極性:新的時期;資本發展;強國之列。局限性:君主專制;不徹底性;封建軍事。相同點①都是近代資產階級代議制的政治體制。②都有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議會,國會由兩院組成,立法權在議會,下院由選舉產生且權力都比較小,立法權都受到限制等。③總統或皇帝是國家元首和軍隊最高統帥,有任免官員和解散議會的權力。④都明顯含有和國內反民主勢力相妥協的內容,有一定封建殘余性。⑤形成共性主要原因是兩國反民主勢力都很強大。⑥都是一種間接民主形式。⑦都是在資本主義取得-定發展基礎上出現的。⑧都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推動了世界民主化的進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