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習題課件(8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習題課件(8份打包)

資源簡介

(共23張PPT)
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
第3節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目 錄
CONTENTS
01
1星題 夯實基礎
02
2星題 提升能力
03
3星題 發展素養
知識點1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1. 【榮德原創】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中,所選凸
透鏡的焦距為10.0 cm,實驗過程中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
變(如圖所示),請你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填空。
2
3
4
5
6
7
8
9
1
(1)調整器材,把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安裝到光具座
上,點燃蠟燭,調節三者中心大致在 ,
目的是 。
同一高度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
3
4
5
6
7
8
9
1
(2)移動蠟燭,使其位于25 cm的刻度線處,移動光屏,燭
焰在光屏上形成 、 的實像,像成
在 cm刻度線和 cm刻度線之間。這一成像
規律揭示了 (填“投影儀”“照相機”或
“放大鏡”)的工作原理。
(3)移動蠟燭,使其位于30 cm的刻度線處,移動光屏,燭
焰在光屏上形成 、 的實像,像成
在 cm刻度線處。
倒立 
縮小 
60 
70 
照相機 
倒立 
等大 
70 
2
3
4
5
6
7
8
9
1
(4)若將蠟燭沿光具座移至35 cm刻度線處,需將光屏
向 (填“左”或“右”)移動,直到光屏上呈現燭
焰清晰的像;燭焰在光屏上形成 、
的實像,像成在70 cm刻度線的 (填“左”或
“右”)側。
(5)在蠟燭與凸透鏡之間,放置一凹透鏡,為了使光屏上
呈現燭焰清晰的像,應將光屏沿著光具座向 (填
“左”或“右”)移動。
右 
倒立 
放大 
右 
右 
2
3
4
5
6
7
8
9
1
(6)改變蠟燭的位置使其在43 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發現
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成像,從凸透鏡
的右側通過透鏡可以看到 、
的 像,這一成像規律揭示了 (填“投
影儀”“照相機”或“放大鏡”)的工作原理。
(7)凸透鏡成實像過程中,隨著物距變小,像距會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不能 
正立 
放大 
虛 
放大鏡 

大 
2
3
4
5
6
7
8
9
1
知識點2 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
2. 一束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照射,在離透鏡10 cm處的光屏上
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那么當物體在凸透鏡前15
cm處時,在透鏡的另一側可以得到( B )
A. 倒立、縮小的實像
B. 倒立、放大的實像
C. 正立、縮小的實像
D. 正立、放大的實像
B
2
3
4
5
6
7
8
9
1
3. 如圖所示,A、B、C、D在凸透鏡主光軸上,F為焦點。
若保持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不變,則物體放在哪個位置
時,可能在光屏上觀察到物體的像( B )
A. A點 B. B點
C. C點 D. D點
B
2
3
4
5
6
7
8
9
1
4. 如圖所示,蠟燭距凸透鏡40 cm,能在距凸透鏡30 cm的光
屏上得到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則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 C )
A. 40 cm B. 25 cm
C. 17 cm D. 12 cm
C
2
3
4
5
6
7
8
9
1
解析:蠟燭放在距離凸透鏡40 cm處時,能在距凸透鏡30
cm的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根據凸透鏡成
像規律可知,40 cm>2f,所以20 cm>f;由f<v<2f可
得,f<30 cm<2f,解得:15 cm<f<30 cm,綜上所述,
15 cm<f<20 cm,故C正確。
2
3
4
5
6
7
8
9
1
【點方法】由凸透鏡成像情況及題目中給出的物距和像
距,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u>2f,成倒立、縮小的實
像,2f>v>f;u=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v=2f;2f
>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v>2f;u<f,成正立、放
大的虛像,判斷凸透鏡焦距的取值范圍。
2
3
4
5
6
7
8
9
1
5. 將一個透明玻璃球放在陽光下,投射到地面上的陰影中間
出現了一個亮斑;透過該玻璃球向遠處看去,發現遠處的
樹木都“頭朝下”,關于該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B
2
3
4
5
6
7
8
9
1
A. 該玻璃球相當于凹透鏡
B. 樹木通過玻璃球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C. 樹木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 該成像原理和放大鏡的工作原理相同
6. 如圖所示,小方通過焦距為10 cm的凸透鏡,看到了提示
牌上“關燈”兩字放大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 “關燈”兩字放大的像是實像
B. 提示牌上“關燈”兩字在凸透鏡的焦點上
C. 提示牌上“關燈”兩字到凸透鏡的距離小于10 cm
D. 將透鏡靠近提示牌,看到字的像變大
C
2
3
4
5
6
7
8
9
1
7. 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時,某小組測量出物
距和像距的數據,并繪制成如圖所示的圖像,根據圖像可
知( B )
2
3
4
5
6
7
8
9
1
A. 該凸透鏡的焦距為20 cm
B. 當物距為30 cm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利用了這條規律
C. 當物距為8 cm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投影儀利用了這條規律
D. 把物體從距凸透鏡15 cm處移動到30 cm處的過程中,像逐漸變大
2
3
4
5
6
7
8
9
1
答案:B
解析:物距等于2倍焦距時,像距等于物距,分析圖像中有關數據可知,v=u=20 cm=2f,則f=10 cm,即該凸透鏡的焦距為10 cm,故A錯誤;當物距為30 cm時,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利用了這條規律,故B正確;當物距為8 cm時,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放大鏡利用了這條規律,故C錯誤;把物體從距凸透鏡15 cm處移動到30 cm處的過程中,物距增大,像距減小,像變小,故D錯誤。
2
3
4
5
6
7
8
9
1
8. [2023河北中考][多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
中,蠟燭、焦距為10 cm的凸透鏡、光屏位置如圖所示
時,光屏上恰好呈現燭焰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BD )
2
3
4
5
6
7
8
9
1
A. 投影儀就是利用這一規律成像的
B. 將蠟燭放置在35 cm刻度處,僅向右移動光屏,能得到
清晰、倒立、放大的實像
C. 若飛來一只小蟲落在凸透鏡上,遮住凸透鏡的部分區
域,則光屏上燭焰的像不再完整
D. 蠟燭、凸透鏡、光屏位置不動,用焦距為8 cm的凸透
鏡替換該透鏡,光屏上不再成清晰的像
2
3
4
5
6
7
8
9
1
答案:BD
9. 【學科素養 實驗探究】小明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實驗,所用凸透鏡的焦距是10 cm。
2
3
4
5
6
7
8
9
1
(1)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小明需要調節燭焰、凸透
鏡、光屏的中心在 。
(2)接著小明調節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如圖1所示,則人眼在
圖中 處能觀察到燭焰的像。
同一高度 
B 
2
3
4
5
6
7
8
9
1
(3)透鏡位置不變,若將印有字母“F”的紙片(如圖2甲所
示)放在離凸透鏡12 cm的地方,我們能看到的清晰的像
是圖2乙中的 。(填字母)
B 
2
3
4
5
6
7
8
9
1
【點思路】(3)若將印有字母“F”的紙片放在離凸透鏡12 cm的地方,物距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上下左右均顛倒)、放大的實像。
2
3
4
5
6
7
8
9
1(共22張PPT)
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
專題(七) 凹凸鏡成像規律的綜合應用
類型一 凸透鏡成像的動態規律
1. 某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個
清晰的燭焰的像(如圖所示),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變大
些,下列調節方法可行的是( B )
B
2
3
4
5
6
7
8
9
1
A. 將蠟燭適當遠離透鏡,光屏適當靠近透鏡
B. 將蠟燭適當靠近透鏡,光屏適當遠離透鏡
C. 將蠟燭適當靠近光屏
D. 將透鏡適當靠近光屏
2. [2023南通中考]運載火箭搭載神舟十六號飛船騰空而起,
它在地面攝像機中所成的像是( B )
A. 實像,像變大 B. 實像,像變小
C. 虛像,像變大 D. 虛像,像變小
B
2
3
4
5
6
7
8
9
1
解析:運載火箭在地面攝像機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
實像,其搭載神舟十六號飛船騰空而起,則物距增大,根
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可知,它在地面攝像機
中所成的像變小,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點方法】凸透鏡成像動態規律:①成實像時,物近像遠
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小;②成虛像時,物遠像遠像變
大,物近像近像變小。
2
3
4
5
6
7
8
9
1
3. [2023東營中考]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點
燃的蠟燭、凸透鏡及光屏處于如圖所示的位置時,在光屏
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D
2
3
4
5
6
7
8
9
1
A. 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5 cm
B. 圖中成像特點與投影儀的成像特點相同
C. 燃燒的蠟燭不斷變短,光屏上成的像會下移
D. 保持蠟燭與光屏不動,向左移動透鏡至合適位置,光
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解析:由圖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則u>2f,f<v<2f,即
2f<u=50.0 cm-20.0 cm=30.0 cm,f<v=65.0 cm-
50.0 cm=15.0 cm<2f,解得7.5 cm<f<15 cm,同時根
據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可知,此時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實
像,這與照相機或攝像機的成像特點相同,故A、B錯
誤;
2
3
4
5
6
7
8
9
1
實驗中,燃燒的蠟燭逐漸變短,燭焰向下運動,由于燭焰發
出的過透鏡光心的光的傳播方向不變,所以光屏上的像逐漸
向上移動,故C錯誤;根據折射現象中光路可逆可知,當保
持蠟燭與光屏不動,向左移動透鏡至合適位置,即當現在的
物距大小變為原來的像距,則現在的像距大小為原來的物距
大小時,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D正確。
2
3
4
5
6
7
8
9
1
4. [2023四川二模]若空間有一豎直放置的大凸透鏡,在主光
軸位置上拉一根鋼絲,一個小雜技演員從很遠的地方沿著
鋼絲向焦點處勻速走。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D )
①小演員每走一步,像也走一步;
②像的腳步始終比小演員的大;
③像大時腳步大,像小時腳步小,即“大像”走大步,
“小像”走小步;
2
3
4
5
6
7
8
9
1
④像總朝遠離小演員的方向運動,好像在逃離。
A. 只有①②正確 B. 只有①②④正確
C. 只有②④正確 D. 只有①③④正確
2
3
4
5
6
7
8
9
1
答案:D
【點易錯】不論是成縮小像還是放大像或者等大像,
像和小演員的形狀始終相同,所以小演員每走一步,
像也走一步。
2
3
4
5
6
7
8
9
1
類型二 凸透鏡焦距的相關問題
5.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某學習小組用如圖甲所示的方法測量凸透鏡的焦距;正確安裝并調節實驗裝置后,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2
3
4
5
6
7
8
9
1
A. 由圖甲可知,該凸透鏡的焦距是40.0 cm
B. 照相機成像特點與圖乙中燭焰的成像特點相同
C. 圖乙中的燭焰向遠離凸透鏡方向移動,所成的像逐漸
變小
D. 圖乙中若用黑紙片將凸透鏡遮擋
一半,光屏上成半個燭焰的像
2
3
4
5
6
7
8
9
1
答案:C
6. 某班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記錄并繪
制了像到凸透鏡的距離v跟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u之間的關
系圖像,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D )
2
3
4
5
6
7
8
9
1
A. 實驗中所用凸透鏡的焦距是16 cm
B. 當u=12 cm時,在光屏上能得到一個縮小的像
C. 物體從距凸透鏡12 cm處移動到1 cm處的過程中,所成
像的大小一直變大
D. 當u=20 cm時成縮小的像,照相機就
是根據這一原理制成的
2
3
4
5
6
7
8
9
1
答案:D
解析: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當u=v=2f時,凸透鏡成倒立、等大的實像,由圖可知,u=v=2f=16 cm,所以f=8 cm,故A錯誤;當u=12 cm時,2f>u>f,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故B錯誤;物體從距凸透鏡12 cm處移動到8 cm處的過程中,物距大于焦距,成實像,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變大,從8 cm處移動到1 cm處的過程中,物距小于焦距,成虛像,凸透鏡成虛像時,物距減小,像距減小,像變小,故C錯誤;當u=20 cm時,u>2f,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此原理的應用有照相機,故D正確。
2
3
4
5
6
7
8
9
1
7. 正常人的眼睛具有很強的自我調節功能,可以使遠處和近
處的物體都成像在視網膜上。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 )
A. 當我們從看遠處物體改為看近處物體時,晶狀體焦距
變短
B. 當我們從看遠處物體改為看近處物體時,晶狀體凸度
變小
C. 正常人的眼睛看很遠處物體時分辨不清,是由于物體
不能在視網膜上成清晰的像
D. 人眼晶狀體凸度過大時為近視眼,應戴凸透鏡制作的
眼鏡進行矯正
A
2
3
4
5
6
7
8
9
1
8. 近視程度不同的同學需要戴焦距不同的眼鏡。為了探究近
視眼的矯正過程,組裝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其中
“F”字樣的光源代替可視物體,光屏模擬視網膜。選用
如圖乙所示的2號凸透鏡模擬晶狀體,打開“F”光源,
調節各個元件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呈現倒立、縮小的清晰
像,正常眼睛的視物模型便組裝完成。
2
3
4
5
6
7
8
9
1
請回答下列問題:
2
3
4
5
6
7
8
9
1
(1)模擬近視眼視物情況,選擇圖乙中的 (填序
號)號透鏡替代2號透鏡安裝在光具座上后,光屏上
的像變模糊。
3 
(2)用如圖丙所示的水透鏡模擬近視眼矯正視力,應將水
透鏡置于光具座上的 (填“A”“B”或“C”)
點,緩慢調節水透鏡中的水量,當水透鏡形成焦距合
適的 透鏡時,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近視眼的
成像情況得到改善。
B 
凹 
2
3
4
5
6
7
8
9
1
(3)更換焦距更小的凸透鏡模擬近視程度更嚴重的眼睛晶
狀體,為了改善視網膜上的成像情況,實驗時需要用
注射器 (填“抽取”或“注入”)適量水。
抽取 
2
3
4
5
6
7
8
9
1
(4)根據上述實驗,近視程度更嚴重的同學應選擇焦距
更 (填“大”或“小”)的透鏡來矯正,請結合透
鏡對光的作用來分析選擇的理由:


小 
近視程度更嚴重
的同學,其晶狀體焦距更小,對光的會聚能力更強,
故需用對光發散能力更強、焦距更小的凹透鏡矯正
2
3
4
5
6
7
8
9
1
類型三 疊加鏡片問題
9.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將蠟燭放在凸透鏡前適
當位置,調節光屏位置得到清晰的像。把眼鏡片放在燭焰
與凸透鏡之間,如圖所示,屏上的像變得模糊(像未畫
出),調節光屏的位置適當靠近凸透鏡,光屏上又可以得
到清晰的像,則該鏡片( D )
D
2
3
4
5
6
7
8
9
1
A. 是凹透鏡,屬近視眼鏡
B. 是凹透鏡,屬遠視眼鏡
C. 是凸透鏡,屬近視眼鏡
D. 是凸透鏡,屬遠視眼鏡(共23張PPT)
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
第5節 跨學科實踐制作望遠鏡
目 錄
CONTENTS
01
1星題 夯實基礎
02
2星題 提升能力
03
3星題 發展素養
知識點1 了解望遠鏡的基本原理
1. 望遠鏡被譽為“洞察宇宙的眼睛”。如圖是望遠鏡的
結構圖。
2
3
4
5
6
7
8
9
10
1
(1)請你在圖中標出“目鏡”“物鏡”的位置。
解:如圖所示:
目鏡
物鏡
(2)物鏡的作用是使遠處的物體在 附近成實像,相當
于 (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
(3)目鏡的作用是把物鏡所成的像 (填“放大”或
“縮小”),相當于 (填“照相機”“投影
儀”或“放大鏡”)。
焦點 
照相機 
放大 
放大鏡 
2
3
4
5
6
7
8
9
10
1
知識點2 視角
2. 人們能否看清一個物體,這個物體對我們的眼睛所成視角
的大小非常重要,如圖所示。關于視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C )
C
2
3
4
5
6
7
8
9
10
1
A. 視角的大小只與物體的大小有關
B. 視角的大小只與物體到眼睛的距離有關
C. 視角越大,看物體越清楚
D. 以上說法都正確
知識點3 設計簡易望遠鏡
3. 小點按照以下步驟設計一個簡易的望遠鏡。
2
3
4
5
6
7
8
9
10
1
步驟一 選擇透鏡
(1)小點經過學習了解到,在制作望遠鏡時,為了讓成像質量
好一些,放大倍率為2~3倍即可,在選擇凸透鏡時,物鏡
應該選擇直徑較 (填“大”或“小”)的透鏡。以下
三個凸透鏡中,選擇 兩個透鏡更合適,此時放
大倍率為 。
大 
甲、丙 
2 
凸透鏡甲:焦距為10 cm,直徑約為4 cm
凸透鏡乙:焦距為15 cm,直徑約為4.5 cm
凸透鏡丙:焦距為20 cm,直徑約為5 cm
步驟二 設計鏡筒
(2)如圖所示的鏡筒,鏡筒A為 鏡的鏡筒,鏡筒B
為 鏡的鏡筒。在觀察遠處物體時,兩鏡筒的長度之
和最小應等于兩塊凸透鏡的焦距 (填“之和”或
“之差”)。
物 
目 
之和 
2
3
4
5
6
7
8
9
10
1
步驟三 組裝望遠鏡
(3)將 鏡筒插入 鏡筒。(均填“物”或“目”)
目 
物 
2
3
4
5
6
7
8
9
10
1
步驟四 試用與調試望遠鏡
(4)將 鏡放到眼前,通過望遠鏡觀察遠處的物體,觀察
過程中不斷調節目鏡與 (填“物鏡”或“物體”)
之間的距離,直到在望遠鏡中看到遠處物體清晰的
(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目 
物鏡 

立 
2
3
4
5
6
7
8
9
10
1
步驟五 交流與反思
(5)實驗結束后小點觀察到所成像是倒立的,于是去思考如何
才能使所成像為正立的呢?經過查閱資料,小點找到了以
下兩種方法:一種是根據平面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徑原理,利用兩個相互 (填“平行”或“垂直”)的平面反射裝置;一種是物鏡使用 透鏡,目鏡使用
透鏡。
垂直 
凸 
凹 
2
3
4
5
6
7
8
9
10
1
4. 關于望遠鏡的說法正確的是( D )
A. 所有的望遠鏡都是由兩個凸透鏡組成的
B. 望遠鏡都是由一個凸透鏡和一個凹透鏡構成的
C. 只有用透鏡才能做望遠鏡
D. 天文望遠鏡也常用凹面鏡做物鏡(如我國的“天眼”)
D
2
3
4
5
6
7
8
9
10
1
5. 小陽學習了望遠鏡的原理之后,自己動手制作了一個望遠
鏡,結構如圖甲所示,其中物鏡的焦距為20 cm,目鏡的
焦距為5 cm。經過不斷地調試,他看到了遠處物體最大最
清晰的像(成像原理的光路圖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不正
確的是( B )
2
3
4
5
6
7
8
9
10
1
A. 遠處的物體經過物鏡成像在物鏡的焦點附近
B. 眼睛看到的是遠處物體的倒立的實像
C. 此時物鏡和目鏡之間的距離約為25 cm
D. 物鏡的作用相當于照相機,使遠處的物體成像在距離
眼睛很近的位置
2
3
4
5
6
7
8
9
10
1
答案:B
解析:遠處的物體經過物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在物
鏡的焦點以外緊靠焦點的位置,故A正確;眼睛看到的是
遠處物體倒立的虛像,故B錯誤;遠處物體的像位于物鏡
焦點附近及目鏡焦距以內,所以此時物鏡和目鏡之間的距
離約為25 cm,故C正確;物鏡相當于照相機的鏡頭,使
遠處的物體成像在距離眼睛很近的位置,故D正確。
2
3
4
5
6
7
8
9
10
1
6. 如圖所示,身高1.2 m的妹妹站在鏡子前,距離鏡面2 m,則她與自己在鏡中的像的距離是 m;如果妹妹向鏡
面靠近1 m,她會覺得像變大了,原因是 。
4 
視角變大
2
3
4
5
6
7
8
9
10
1
7. 【榮德原創】如圖所示,同學們在利用自制的望遠鏡看遠
處物體。若望遠鏡的物鏡焦距為21 cm,目鏡的焦距為7
cm,該望遠鏡的放大倍率為 。若用該望遠鏡觀察近
處的一些物體時,物鏡和目鏡的距離應 (填“靠
近”或“遠離”)一些。
3 
遠離 
2
3
4
5
6
7
8
9
10
1
8. 如圖所示,小明找到兩個焦距不同的放大鏡模擬望遠鏡觀
察遠處的物體,其中較遠的放大鏡的功能是使遠處物體在
其焦點附近成 (填“虛像”或“實像”),較近的
放大鏡的作用是將該像 (填“放大”或“縮
小”)。
實像 
放大 
2
3
4
5
6
7
8
9
10
1
【補充設問】 把兩個放大鏡的位置前后對調,小明發現
像的大小與之前相比 (填“變大”“變小”或
“不變”)。
變小 
2
3
4
5
6
7
8
9
10
1
解析:通過兩個焦距不同的放大鏡演示望遠鏡成像原理,
距離眼睛較遠的放大鏡相當于望遠鏡的物鏡,使遠處的物
體在其焦點附近成實像,距離眼睛較近的放大鏡相當于望
遠鏡的目鏡,用來把這個實像放大。若將兩個放大鏡前后
位置顛倒,則會看到比顛倒前小的像。
9. 如圖為某望遠鏡內部部分光路圖,物鏡是凸透鏡,O為光
心,F為物鏡焦點,焦距為900 mm。
2
3
4
5
6
7
8
9
10
1
(1)在圖中畫出光線a、b經物鏡折射前的入射光線。
解:如圖所示:
解析:(1)已知物鏡是凸透鏡,O為光心,F為物鏡的焦點;由圖可知,折射光線a過焦點,則其入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折射光線b過光心,則過光心的光線其傳播方向不變;
2
3
4
5
6
7
8
9
10
1
(2)目鏡是 (填“凹”或“凸”)透鏡。
解析:(2)由圖可知,光線經目鏡折射后遠離主光軸,
則說明目鏡對光有發散作用,而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
用,所以目鏡是凹透鏡;
凹 
2
3
4
5
6
7
8
9
10
1
(3)用此望遠鏡觀察距離約100 m遠處的小鳥時,小鳥經物
鏡成一個 (填“倒立”或“正立”)、
(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像。
解析:(3)小鳥到物鏡(凸透鏡)的距離遠大于2倍焦距,
所以小鳥經物鏡成倒立、縮小的像。
倒立 
縮小
2
3
4
5
6
7
8
9
10
1
10. 經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都掌握了制作望遠鏡的
方法了吧,下課后回家自己嘗試制作一個望遠鏡吧。
(提示:鏡筒可用圓筒狀的物品,如不透明的羽毛球
筒,也可以通過截取適當尺寸的長方形紙板,如瓦楞
紙板或其他材料)
解:略
2
3
4
5
6
7
8
9
10
1(共22張PPT)
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
第1節 透鏡
目 錄
CONTENTS
01
1星題 夯實基礎
02
2星題 提升能力
03
3星題 發展素養
知識點1 凸透鏡和凹透鏡
1. [教材P116圖5.1-1變式]單反相機鏡頭由多種光學元件組
成,其中較為重要的是透鏡組,如圖所示透鏡組中屬于凹
透鏡的是( B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B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學科素養 科學思維】如圖所示,透過水珠可以將荷葉
上的紋理看得更清楚,水珠相當于( C )
A. 平面鏡 B. 玻璃板
C. 凸透鏡 D. 凹透鏡
C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知識點2 透鏡對光的作用
3. 如圖甲所示,凸透鏡對光有 作用,所以又被稱之
為 透鏡;如圖乙所示,凹透鏡對光有 作
用,所以又被稱之為 透鏡。
會聚 
會聚 
發散 
發散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4. [教材P117圖5.1-4變式]正對著太陽光的放大鏡能夠在另
一側的紙面上形成一個很小、很亮的光斑,并可以將紙烤
焦。由此可知,放大鏡是 透鏡。
凸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5. 如圖,烈日下,應避免將未喝完的礦泉水放在汽車擋風玻
璃后,否則可能會導致火災。這是因為未喝完的礦泉水
( A )
A. 相當于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
B. 相當于凸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
C. 相當于凹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
D. 相當于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
A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知識點3 焦點和焦距
6. 如圖所示,小麗同學將一個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再把一張
紙放在凸透鏡的另一側,改變透鏡與紙的距離,直到紙上
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小麗測出光斑到透鏡中心的
距離為20 cm,這個光斑所處的位置就是該透鏡的 ,它的焦距為 cm。
焦點
2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知識點4 三條特殊光線作圖
7. 下列選項中關于透鏡對光的作用畫法正確的是( B )
A
B
C
D
B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8. 請將如圖所示光路補充完整。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解:如圖所示:
9. 【易錯題】圖中畫出了光通過透鏡(圖中未畫出)的情形,
其中凸透鏡是( C )
A. a B. b、d
C. c D. a、b、c、d
【點易錯】注意會聚作用、發散作用和會聚光線、發散光
線的區別。
C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10. 關于透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 只有凸透鏡有焦點,凹透鏡沒有焦點
B. 經過凸透鏡的光一定會聚于焦點
C. 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所以一組光通過凹透鏡后一
定不會相交
D. 不論是哪種透鏡,經過透鏡光心的光傳播方向都不變
D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11. [2024上海閔行區期中]我國出土的文物“水晶餅”為中
部鼓起的透明圓餅,古籍記載:“正午向日,以艾承
之,即火燃。”下列關于“水晶餅”利用太陽生火的說
法中正確的是( C )
C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A. 這是光的反射現象
B. “水晶餅”是凹透鏡
C. “水晶餅”對光有會聚作用
D. 經過“水晶餅”的光,一定會聚
12. [2023陜西咸陽期中]如圖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試管內留
有一稍大的空氣泡,使太陽光從試管的正上方向下照,
觀察試管下方的白紙,可以發現白紙上與空氣泡相對應
的位置較 (填“亮”或“暗”),這是因為氣泡與
周圍水組成 透鏡,太陽光射向空氣泡和它下方的
水后,出射光會被 (填“會聚”或“發散”)。
暗 
凹 
發散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解析:由于氣泡的存在,氣泡周邊的水形成中間薄、邊
緣厚的凹透鏡,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故在氣泡的下
面對應白紙的位置較暗。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13. 小明為辨別直徑相同的兩個透鏡的類型,分別將它們正
對太陽,把一張紙放在透鏡下方等距的位置如圖甲所
示,在紙上得到相應的光斑A、B,透鏡與光斑的大小如
圖乙所示(d1<d<d2)。其中,形成光斑A的是 (填
“凸”或“凹”)透鏡,為了判斷形成光斑B的是哪種類
型的透鏡,小明將透鏡遠離紙,觀察到光斑的大小一直
變大,你認為該透鏡 (填“一定”“可能”或
“一定不”)是凹透鏡。
凸 
可能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解析:要辨別兩個透鏡的類型,分別將它們正對太陽,即讓透鏡與太陽光垂直;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根據圖示可知光斑A的直徑小于透鏡的直徑,說明它是由光會聚而形成的,則形成光斑A的是凸透鏡;而光斑B的直徑大于透鏡的直徑,且小明將透鏡遠離紙,觀察到光斑的大小一直變大,可能是凹透鏡對光起了發散作用,也可能是光經凸透鏡會聚到焦點后,繼續向前傳播,形成放大的光斑,因此形成光斑B的透鏡可能是凹透鏡。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14. 【創新題】小明在學習了凸透鏡后,想探究凸透鏡的焦
距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于是他讓平行光通過如圖(a)所
示的四個透鏡(其中甲、乙和丙、丁是兩組形狀相同的凸
透鏡,它們分別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成)。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1)當與主光軸平行的光經過甲、丙兩凸透鏡后會聚于焦
點處,如圖(b)所示,比較兩次實驗數據,可以得到的
結論是:在凸透鏡的材料相同時,凸透鏡表面越凸,
凸透鏡的焦距越 (填“大”或“小”)。
小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如果要探究凸透鏡的焦距大小與材料的關系,應選
擇 兩個透鏡,這里主要用到的
一個物理研究方法是 。
甲、乙(或丙、丁) 
控制變量法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解析:(2)要探究凸透鏡的焦距大小與材料的關系,應選擇球形表面彎曲程度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兩個凸透鏡,這里主要用到的一個物理研究方法是控制變量法;
(3)聯想到如圖(c)所示光的色散現象,如果分別用紅光和
紫光測同一個凸透鏡的焦距,用 (填“紅”或
“紫”)光測出的凸透鏡焦距更大。
紅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解析:(3)紅光的偏折程度比紫光的小,則用紅光測出的凸透鏡焦距更大;
(4)小明用乙透鏡測焦距時發現邊緣有一小塊缺損,這會
使測得的焦距 (填“變大”“變小”或“不
變”)。
解析:(4)測焦距時發現凸透鏡邊緣有一小塊缺損,光
的會聚點不會變,只是會聚的光變少,因此測得的焦
距不變。
不變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共49張PPT)
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
復習
熱門考點 考點內容 易錯警示
透鏡 1.透鏡:用透明物質制成的至少一個表面為球面一部分的光學元件,透鏡是根據光的 制成的。 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是相較于原光線而言的,折射光
線并非一定為會聚光束。
折射 
熱門考點 考點內容 易錯警示
透鏡 2.透鏡分類:凸透鏡和凹透鏡。 凸透鏡的形狀:
的透鏡。凸透鏡的作用:
。 凹透鏡的形狀:
的透鏡。凹透鏡的作用:
。 凸透鏡對光
的會聚作用
是相較于原
光線而言
的,折射光
線并非一定
為會聚光
束。
中間厚、邊緣薄
使光
會聚 
中間薄、邊緣厚
使光
發散 
熱門考點 考點內容 易錯警示
透鏡 3.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 (1)過光心的光線,經透鏡折射后傳播方向不改變,如圖所示。 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是相較于原光線而言的,折射光線并非一定為會聚光束。
熱門考點 考點內容 易錯警示
透鏡 (2)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經過另一側焦點;經凹透鏡折射后向外發散,但其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經過同側焦點,如圖所示。 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是相較于原光線而言的,折射
光線并非一定為會聚光束。
熱門考點 考點內容 易錯警示
透鏡 (3)經過凸透鏡焦點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射向異側焦點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如圖所示。
凸透鏡對光的
會聚作用是相
較于原光線而
言的,折射光
線并非一定為
會聚光束。
熱門考點 考點內容 易錯警示
生活中 的透鏡 4.照相機:物距大于2倍焦距,
成 、 的
像。 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是相較于原光線而言的,折射光
線并非一定為會聚光束。
倒立 
縮小 
實 
熱門考點 考點內容 易錯警示
生活中 的透鏡 5.投影儀:物體在焦距與2倍焦距之間,成 、
的 像。 6.放大鏡:物距小于焦距,成 、 的 . 像。 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是相較于原光線而言的,折射光
線并非一定為會聚光束。
倒立 
放大 
實 
正立
放大 
虛 
熱門
考點 考點內容 易錯警示
凸透
鏡成像規律 物距與像距的大小關系決定
了成像的大小。
物距u 像的性質 像距v 應用
u>2f 倒立、縮小的實像 f<v<2f 照相機
u=2f 、 的實像 v=2f 測焦距
倒立 
等大 
7.凸透鏡成像規律
熱門
考點 考點內容 易錯警示
凸透
鏡成像規律 物距與像距的大小關系決定
了成像的大小。
物距u 像的性質 像距v 應用
f<u<2f 倒立、放大的實像 v>2f 投影儀
u=f 不成像 射出的是平行光線
0<u<f 、 的虛像 放大鏡
7.凸透鏡成像規律
正立 
放大 
熱門考點 考點內容 易錯警示
凸透鏡成像規律 溫馨提示 (1)u=f是成實像和虛像、像正立和倒
立、像物同側和異側的分界點。 (2)u=2f是成放大像和縮小像的分界點。 (3)當像距大于物距時成放大的實像或虛像。(像遠像大) (4)當像距小于物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近像小) 物距與像距的大小關系決定
了成像的大小。
熱門考點 考點內容 易錯警示
眼睛和 眼鏡 8.眼睛:眼睛的晶狀體相當于
,視網膜相當于光屏。眼睛成像原理:來自物體的光經過晶狀體等一個綜合的凸透鏡在視網膜上形成 、 的實像。 晶狀體越
厚,焦距
越短,對
光的偏折
能力越
強。
凸透
鏡 
倒立 
縮小 
熱門考點 考點內容 易錯警示
眼睛和 眼鏡 9.遠視眼和近視眼及其矯正 圖甲中光會聚在視網膜后方,表示 的成像情況。遠視眼是由于晶狀體變薄,折光能力變弱,所以應佩戴 進行矯正,利用其對光的會聚作用,使光提前會聚。 晶狀體越厚,焦距越短,對
光的偏折能力越強。
遠視眼
凸透鏡
熱門考點 考點內容 易錯警示
眼睛和 眼鏡 圖乙中像成在了視網膜的前方,是 的成像情況。近視眼是由于晶狀體曲度變大,會聚能力變強,折光能力變強,所以應佩戴 . 進行矯正,利用其對光的發散作用,使光推遲會聚。 晶狀體越厚,焦距越短,對
光的偏折能力越強。
近視眼
凹透鏡 
熱門考點 考點內容 易錯
警示
制作望遠鏡 10.望遠鏡:有一種望遠鏡是由兩組凸透鏡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鏡叫作 . 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叫作 . 鏡。我們能不能看清一個物體,它對我們的眼睛所成“視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遠鏡的物鏡所成的像雖然比原來的物體 (填“大”或“小”),但它離我們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鏡的放大作用,視角可以變得很 .(填“大”或“小”)。 由兩組凸透鏡組成的望遠鏡
的目鏡相當于放大
鏡。
目 
物 
小 
大 
考點1 透鏡
1. [2024滄州期末]關于透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 凸透鏡可以做成近視眼鏡
B. 凸透鏡有兩個焦點
C. 經過凸透鏡的光一定相交于一點
D. 凹透鏡沒有焦點,它不能使光相交于一點
B
2
3
4
5
6
7
8
9
1
2. [2023邯鄲校級階段練習]光線經過甲、乙兩透鏡后的折射光線如圖所示,下列對兩透鏡類型的分析正確的是
( D )
D
2
3
4
5
6
7
8
9
1
A. 甲透鏡的折射光線會聚于一點,說明甲透鏡是凸透鏡
B. 乙透鏡的折射光線是發散的,說明乙透鏡是凹透鏡
C. 甲透鏡的折射光線比入射光線更向主光軸靠攏,說明
甲透鏡是凸透鏡
D. 乙透鏡的折射光線比入射光線更向主光軸靠攏,說明
乙透鏡是凸透鏡
考點2 生活中的透鏡
3. [2023石家莊期末節選]石家莊市部分公交車裝上了“公交
電子眼”,當社會車輛侵占公交專用車道時,“公交電子
眼”會將拍下來的違法照片通過網絡實時傳到交管部門。
“公交電子眼”的鏡頭相當于一個 鏡;工作原理
相當于 (填“放大鏡”“投影儀”或“照相
機”)。
凸透 
照相機 
2
3
4
5
6
7
8
9
1
4. [2023保定競秀區期末]下列關于放大鏡、投影儀、照相機
的說法錯誤的是( B )
A. 它們都是利用凸透鏡成像的
B. 電影影片經投影儀成正立、放大的像
C. 用照相機拍照時,景物在2倍焦距以外
D. 用放大鏡看書,書與透鏡的距離應小于焦距
B
2
3
4
5
6
7
8
9
1
考點3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5. [2023承德一模][多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實
驗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圖甲所示,此時在光屏上恰
好成一個清晰的像,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CD )
2
3
4
5
6
7
8
9
1
A. 圖甲中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10 cm
B. 圖甲中若用遮光板擋住凸透鏡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現像的下半部分
C. 若要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像,光屏和蠟燭都要適當向右移
D. 在燭焰和凸透鏡之間放置一個眼鏡片如圖乙所示,觀察到原來清晰的像變得模糊了,再使光屏遠離透鏡,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則該眼鏡片能矯正近視眼
2
3
4
5
6
7
8
9
1
答案:ACD
6. [2023邯鄲永年區期末][多選]墨墨同學用自制的水凸透鏡
來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
圖所示。關于下列現象的分析正確的是( AC )
2
3
4
5
6
7
8
9
1
A. 在蠟燭和光屏位置都不變的情況下,將水凸透鏡向左移可以得到倒立、放大的實像
B. 用注射器向水凸透鏡中注入少許水,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模糊,要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應將光屏遠離透鏡
C. 從圖示情景可知,此時水凸透鏡的焦距可能為12 cm
D. 若用一張紙遮住水凸透鏡的上半部分,會發現光屏上的像缺失了下半部分
2
3
4
5
6
7
8
9
1
答案:AC
解析:由圖可知,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時,物距大于像
距,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在蠟燭和光屏位置都
不變的情況下,根據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可知,將水凸透
鏡向左移時,可以得到倒立、放大的實像,故A正確;用
注射器向水凸透鏡中注入少許水,水凸透鏡的焦距變小,
在物距不變的情況下,像距變小,要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應將光屏靠近透鏡,故B錯誤;
2
3
4
5
6
7
8
9
1
由圖可知,此時u=30.0 cm>2f,f<v=20.0 cm<2f,解得
10.0 cm<f<15.0 cm,所以水凸透鏡的焦距可能為12.0
cm,故C正確;遮住水凸透鏡的上半部分,物體上任一點射
向水凸透鏡下半部分的光,經水凸透鏡折射后,照樣能會聚
成像,且像的大小不發生變化,只是折射光減少,會聚成的
像變暗,故D錯誤。
2
3
4
5
6
7
8
9
1
考點4 眼睛和眼鏡
7. [2024保定清苑區期末]我們人類正常的眼睛里有一個精巧
的變焦系統,看近處的物體時,眼睛里的晶狀體變得比
較 (填“薄”或“厚”),使物體的像恰好成在視網
膜上;正常眼睛觀察近處物體最清晰而又不易疲勞的距離
大約是 cm。近視眼在看物體時,物體的像會成在
視網膜之 (填“前”或“后”)。
厚 
25 
前 
2
3
4
5
6
7
8
9
1
8. 為滿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種眼鏡的鏡片可以改變(如
圖甲),它的改變是通過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學
液體來實現的。圖乙是某人看遠處物體時的成像情況,此
時該人的視力缺陷和矯正時應選擇的鏡片分別是( A )
A. 近視眼,鏡片Ⅰ
C. 遠視眼,鏡片Ⅰ
A
2
3
4
5
6
7
8
9
1
B. 近視眼,鏡片Ⅱ
D. 遠視眼,鏡片Ⅱ
考點5 望遠鏡
9.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望遠鏡(如圖所示)
已逐漸成為人們文化消費的必備品。關于望遠鏡的知識,
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D )
D
2
3
4
5
6
7
8
9
1
A. 望遠鏡靠近眼睛的鏡片叫目鏡,利用目鏡可
以把景物的像放大,相當于放大鏡
B. 物鏡的作用是使遠處的物體在焦點附近成縮小的實像,這類似于照相機
C. 第一個用天文望遠鏡觀測天體的科學家是伽利略
D. 望遠鏡都是由一個凸透鏡和一個凹透鏡構成的
1. 【學科素養 科學思維】[2023荊州中考]2023年5月11日,
我國發射的天舟六號貨運飛船與中國空間站組合體成功交
會對接,如圖所示。空間站組合體上的攝像機完整記錄了
交會對接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B
2
1
A. 光通過攝像機的鏡頭始終沿直線傳播
B. 攝像機所成的像是實像
C. 攝像機的工作原理與投影儀的工作原理相同
D. 天舟六號靠近空間站組合體時,攝像機成的
像逐漸變小
2. 【創新題】[2023揚州中考]如圖甲所示,在裝有水的杯子
里,小紅將一支鉛筆分別緊貼杯壁內、外豎直放置,兩次
都觀察到鉛筆放大的像,俯視圖如圖乙、丙所示。下列說
法正確的是( A )
A
2
1
A. 圖乙中鉛筆向前移,像一直變小
B. 圖乙中鉛筆向前移,像先變小后變大
C. 圖丙中鉛筆向后移,像一直變大
D. 圖丙中鉛筆向后移,像先變小后變大
解析:裝有水的杯子相當于凸透鏡,兩次都觀察到鉛筆放
大的像,且由圖可知像與鉛筆在凸透鏡的同側,則成的是
正立、放大的虛像,圖乙、丙中的鉛筆在凸透鏡的焦距之
內;圖乙中的鉛筆向前移,物距變小,由凸透鏡成虛像的
規律可知,像距也變小,像一直變小;圖丙中的鉛筆向后
移動,物距變大,若鉛筆在凸透鏡的焦距以內,由凸透鏡
成虛像的規律可知,像距也變大,像變大;
2
1
當鉛筆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物
距變大時,像距變小,像變小;當鉛筆在2倍焦距以外時,
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物距變大時,像距變小,像變小,所
以圖丙中鉛筆向后移,像先變大后變小。綜上所述,A正
確。
2
1
1. 下列應用中涉及的光學元件,對光有發散作用的是( C )
A. 放大鏡 B. 潛望鏡
C
2
3
4
5
6
7
1
C. 近視眼鏡 D. 汽車前燈反光裝置
2. [2023陜西中考]如圖是我國自主研制的某新型戰斗機上的
光電搜索跟蹤系統。該系統功能與人眼相似,能為戰斗機
提供感知外界的“視覺”,系統內置的光電傳感器,相當
于人眼的視網膜,最外層窗口和傳感器之間的光學元件,
相當于人眼的晶狀體。關于該系統說法不正確的是( B )
2
3
4
5
6
7
1
A. 該系統的光學元件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B. 該系統在光電傳感器上成的是倒立、放大
的實像
C. 周圍景物通過該系統成像時,景物到鏡頭
的距離大于鏡頭的2倍焦距
D. 該系統的成像原理與照相機的成像原理相同
2
3
4
5
6
7
1
答案:B
3. [2023河北保定一模改編]小星和小麥使用相同的器材做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他們的實驗器材擺放位置
和間隔如圖所示,他們的光具座緊挨著(圖中未畫出),凸
透鏡光心在同一水平直線上。奇怪的是,他們在光屏上看
到了相同性質的像。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D )
2
3
4
5
6
7
1
A. 兩個人看到的像應該都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B. 光屏甲上的像是蠟燭甲透過凸透鏡甲形成的
C. 如果將蠟燭乙向左移,同時調整光屏乙的位置至像清
晰,光屏乙上的像將變大
D. 蠟燭甲通過凸透鏡甲成像的規律在生活中的應用是放
大鏡
2
3
4
5
6
7
1
答案:D
4. [2023河北校聯考一模改編]圖甲是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時的裝置,圖乙是他根據實驗數據描繪的像距—物距圖像。蠟燭在光具座上移動過程中的三個位置A、B、C分別與圖像中三點相對應。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2
3
4
5
6
7
1
A. 該凸透鏡的焦距為20 cm
B. 蠟燭在A位置時的成像特點與投影儀相同
C. 將蠟燭從B位置移動到C位置的過程中,所成像逐漸變大
D. 當蠟燭在C位置時,在緊貼凸透鏡的左側放置一遠視鏡鏡片,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現燭焰清晰的實像,此時像距—物距的對應坐標應出現在C點的正上方
2
3
4
5
6
7
1
答案:B
5. [2023徐州中考]徐州市博物館展出了一枚“彭城御丞”印
章。為了方便觀看印文細節,印章前放有如圖所示裝置,
請你解釋其中的物理道理:

印章放在凸透鏡的焦距以
內,能得到正立、放大的虛像 
2
3
4
5
6
7
1
6. 某物理小組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
(1)如圖甲所示,凸透鏡和小燈泡位置固定,移動光屏發
現光屏上始終能呈現一個面積大小不變的光斑,則該
透鏡的焦距為 cm。
15.0 
2
3
4
5
6
7
1
(2)小明用點燃的蠟燭代替小燈泡繼續做實驗,固定蠟燭
和凸透鏡的位置如圖乙,移動光屏到圖示位置時,小
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燭焰清晰的像。在照相機、投影儀
和放大鏡中利用該成像情況的是 。
投影儀 
2
3
4
5
6
7
1
(3)若小明僅將光屏拿去,則燭焰的像 (填“消
失”或“仍存在”)。
(4)若透鏡位置不動,將蠟燭向透鏡靠近2 cm,要想在光
屏上能看到清晰的像,可將光屏向 (填“左”或
“右”)移動;也可以不移動光屏,在凸透鏡與蠟燭之
間靠近凸透鏡處放一個適當的 (填“凸透
鏡”或“凹透鏡”)。
仍存在 
右 
凸透鏡 
2
3
4
5
6
7
1
7. [2023無錫中考]小紅拿到一塊玻璃透鏡,仔細觀察這塊透
鏡,發現一面有螺紋,一面是光滑的,她對此透鏡進行了
探究。
(1)她把該透鏡靠近書上的“實驗”二字,觀察到如圖甲
所示的現象,由此可以判定該透鏡是 (填“凸”
或“凹”)透鏡。
凸 
2
3
4
5
6
7
1
(2)小紅查閱資料后了解到,用如圖乙所示的三棱鏡組合
可以描述該透鏡對光的作用,請在圖乙中畫出平行光
入射兩個三棱鏡后出射光線的大致方向。
2
3
4
5
6
7
1
解:如圖所示:
(3)為探究該透鏡的成像規律,小紅將“F”光源、透鏡、光
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調整好后,固定透鏡位置,使“F”
光源從距離透鏡較遠處逐次靠近透鏡,每次都調節光屏到
透鏡的距離,使“F”光源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將結果
記錄在下表中,則該透鏡的焦距為 cm。當“F”光
源位于如圖丙所示位置時,光屏應適當向 (填“左”
或“右”)移動,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10 
左 
2
3
4
5
6
7
1
實驗序號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質
1 30 15 倒立、縮小的像
2 20 20 倒立、等大的像
3 15 30 倒立、放大的像
2
3
4
5
6
7
1
(4)在了解了該透鏡的成像規律后,小紅用長方形不透明紙
盒、平面鏡、該透鏡設計制作了一個投影儀,其剖面圖
如圖丁所示,平面鏡與底面夾角為45°,平面鏡的中心
位于透鏡的主光軸上,盒上方開一方形孔,將“F”光源
按照圖示方式朝下平放在方形孔上,中心與平面鏡中心
在一條豎直線上,若盒子高度h為10 cm,為保證在正對
透鏡前方的屏幕上能看到一個放大的投影,則盒子長度l
的范圍為 ,屏幕上所成的圖像形狀
是 (填“ ”“ ”或“ ”)。
10 cm<l<20 cm 
2
3
4
5
6
7
1(共20張PPT)
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
第2節 生活中的透鏡
目 錄
CONTENTS
01
1星題 夯實基礎
02
2星題 提升能力
知識點1 照相機
1. 如圖,紙筒A的一端蒙了一層半透明紙,紙筒B的一端嵌
了一個凸透鏡,兩紙筒套在一起便組成了一個模型照相
機。為了在半透明紙上得到清晰的像,要調整半透明紙和
凸透鏡間的距離,這時,眼睛應對著 (填
“半透明紙”或“凸透鏡”)向筒內觀察像是否清楚。半
透明紙上成的是 (填“放大”或“縮小”)、
(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半透明紙 
縮小 

立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知識點2 投影儀
2. 如圖所示,投影儀上有一個相當于 (填“凸透
鏡”或“凹透鏡”)的鏡頭,投影儀內有一塊平面鏡,它
的作用是 ,使像能夠投射到屏幕
上。投影儀成的是 的像。
凸透鏡 
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放大、倒立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知識點3 放大鏡
3. 考古學家觀察出土文物時,為了看得更清楚一些,往往通
過一個光學元件來觀察文物,這個光學元件是( C )
A. 平面鏡 B. 凹透鏡
C. 凸透鏡 D. 玻璃板
C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4. 如圖所示是刺繡工藝師正在用放大鏡細心刺繡的情形。下
列判斷正確的是( C )
A. 放大鏡是凹透鏡
B. 透過放大鏡看到的是圖案倒立的像
C. 透過放大鏡看到的是圖案的虛像
D. 透過放大鏡看到的是圖案倒立的虛像
C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5. 玻璃體溫計的刻度部分有的為三棱體,橫截面如圖,其正
面呈圓弧形,這樣就可看清體溫計內極細的水銀柱,以便
于讀數,這是因為圓弧形玻璃的作用相當于
,使我們能看到水銀柱放大后的 (填
“實”或“虛”)像。
放大鏡(或
凸透鏡) 
虛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知識點4 實像和虛像
6. 下列關于實像和虛像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D )
D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A. 虛像能用眼睛直接觀察到,且能呈現在光屏上
B. 實像能呈現在光屏上,但不能用眼睛直接觀察到
C. 實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都是由光的反射形
成的
D. 虛像不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但能通過照相機拍攝
下來
解析:虛像能用眼睛直接觀察到,但不能呈現在光屏上,
故A錯誤;實像能呈現在光屏上,也能用眼睛直接觀察
到,故B錯誤;光的直線傳播、光的折射都可能形成實
像,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都可能形成虛像,故C錯誤;實
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虛像是實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
會聚而成的,實像和虛像均可以通過照相機拍攝下來,故
D正確。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7. “影”是生活中常見的光現象。如圖所示的四個“影”,
其中屬于實像的是( A )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②③④
A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8. 使用手機攝像頭掃描二維碼時,成縮小的實像。下列儀器
成像特點與其相同的是( B )
A. 放大鏡 B. 照相機
C. 投影儀 D. 汽車后視鏡
B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9. 下列光路圖錯誤的是( A )
A. 光由空氣斜射到水中   B. 小孔成像
A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C. 放大鏡成像 D. 樹木在水中的倒影
10. 我們經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鏡成像、③放
大鏡成像、④電影銀幕上的像,其中( D )
A. 屬于實像的是①②③
B. 屬于虛像的是②③④
C. 由于光的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②
D. 由于光的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
D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11. 禮讓斑馬線,文明伴我行。隨著“禮讓斑馬線”新交規
實施以來,全國各地都在加大對機動車違法行駛的監控
力度,如圖所示是某重要交通路口安裝的監控攝像頭拍
下的禮讓行人照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C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A. 汽車的后視鏡中形成的像是實像
B. 照片中車的外觀很清晰,但幾乎看不見車內的人,這是因為車內沒有光
C. 監控攝像頭的成像原理與照相機的成像原理相同
D. 照片中斑馬線上的行人是縮小的虛像
解析:汽車的后視鏡使用的是凸面鏡,形成的像是虛
像,故A錯誤;照片中車的外觀很清晰,但幾乎看不見
車內的人,是因為車內的人反射的光非常微弱,攝像頭
幾乎無法成像,故B錯誤;監控攝像頭的鏡頭和照相機
的鏡頭都是凸透鏡,都是物體離鏡頭較遠,成倒立、縮
小的實像,成像原理相同,故C正確,故D錯誤。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12. 如圖所示,白板上嵌入LED燈做成的兩個發光箭頭(圖
甲),用玻璃杯裝半杯水放在白板前(圖乙),人眼觀察到
位于下方的箭頭發生了變化,根據此現象,下列判斷正
確的是( C )
C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A. 玻璃杯下半部分相當于一個凹透鏡
B. 下方箭頭是利用凸透鏡形成的虛像
C. 下方箭頭成像原理在生活中應用是照相機
D. 看到圖乙中上方的箭頭屬于光的直線傳播現象
解析:玻璃杯下半部分中間厚、邊緣薄,相當于一個凸
透鏡,故A錯誤;由圖能看出,此時成一個倒立、縮小
的實像,照相機就是利用該原理制成的,故B錯誤,C正
確;圖乙中上方的箭頭是通過玻璃杯看到的,所以屬于
光的折射現象,故D錯誤。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13. 購物支付已進入“刷臉”時代,如圖所示,消費者結賬
時只需面對攝像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經系統自動拍
照、掃描等,確認相關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光
經過攝像頭成像利用的是光的 (填“折射”或
“反射”),“刷臉”時,面部經攝像頭成 立、縮
小的實像。
折射 
倒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14. 如圖所示,魚缸中只有一條小魚,而眼睛從A點可以觀
察到兩條,一條魚的位置變淺,另一條魚變大。前者是
由 形成的 (填“實”或“虛”)像;
后者是由于魚缸的 (填“左”或“右”)側部分相
當于 而形成的虛像。
光的折射 
虛 
右 
放大鏡(或凸透鏡)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15. 如圖甲所示是一款手機屏幕放大器,將手機放在支架處
時,利用它可以實現“小屏變大屏”。圖乙為其觀看效
果,透過透明的屏幕放大器看到的是手機屏幕的 .
(填“實”或“虛”)像,這與 (填“照相機”
“投影儀”或“放大鏡”)的成像原理相同。
虛 
放大鏡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共18張PPT)
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
第4節 眼睛和眼鏡
目 錄
CONTENTS
01
1星題 夯實基礎
02
2星題 提升能力
知識點1 眼睛的結構及視物原理
1. “方寸天地納寰宇”描述了小小眼球可盡觀廣袤世界。世
界萬物在眼睛的視網膜上成的像是( D )
A. 放大的虛像 B. 縮小的虛像
C. 放大的實像 D. 縮小的實像
D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如圖所示,人眼的功能類似于照相機。人眼結構中,視網
膜到晶狀體的距離不變,相當于“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實驗中 到凸透鏡的距離不變。人眼是通過調
節 來看清遠近不同物體的,人長時間看近
處物體,眼睛容易疲勞。學習較長時間后,建議同學們適
當遠眺,使睫狀體放松,晶狀體變 (填“厚”或
“薄”),焦距變大,舒緩眼疲勞,保護眼睛。
光屏 
晶狀體薄厚 
薄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知識點2 近視眼及其矯正
3. 2024年6月6日是第29個全國愛眼日。如圖所示,不正確的
學習姿勢會導致視力下降,看不清遠處的物體,這是由于
眼睛把像成在視網膜 (填“前方”或“后方”),
形成近視眼,需用 鏡矯正。
前方 
凹透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4. 近視已成為困擾青少年、家庭、學校與社會,亟須解決的
重大問題。關于近視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 晶狀體太厚,折光能力太弱,像成在視網膜的后方
B. 晶狀體太薄,折光能力太強,像成在視網膜的前方
C. 戴凸透鏡制成的眼鏡矯正
D. 戴凹透鏡制成的眼鏡矯正
D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解析:近視眼的形成原因是晶狀體變厚,折光能力變強,
像成在了視網膜的前方,可用具有發散作用的凹透鏡矯
正,凹透鏡使光延遲會聚,從而成像在視網膜上,看清遠
處的物體。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5. [教材P129圖5.4-3、5.4-4變式]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
展,在線視頻課被越來越多的學校用來遠程共享學習資
源,但長時間盯著手機、電腦或電視屏幕容易導致視力下
降,甚至引起近視眼。下列關于近視眼及其矯正的原理圖
中正確的是( B )
A. 甲、丙 B. 乙、丁
C. 乙、丙 D. 甲、丁
B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知識點3 遠視眼及其矯正
6. [2023全國八年級校聯考改編]如圖所示,關于近視眼和遠
視眼的說法正確的是( B )
A. 甲為遠視眼,用凹透鏡矯正
B. 乙為遠視眼,用凸透鏡矯正
C. 甲為近視眼,用凸透鏡矯正
D. 乙為近視眼,用凹透鏡矯正
B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7. 有一次,小明上學前取自己的眼鏡時,發現自己的近視鏡
和爺爺的老花鏡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樣,如圖所示,小
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鏡,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C )
C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A. 用手摸鏡片時,中間厚邊緣薄的是近視眼鏡
B. 拿著鏡片近距離看書本上的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視眼鏡
C. 讓鏡片正對太陽光,太陽光通過鏡片后能呈現一個暗斑的是近視眼鏡
D. 讓鏡片正對太陽光,太陽光通過鏡片后能呈現一個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視眼鏡
8. 隱形眼鏡是一種直接貼在眼睛角膜表面的超薄鏡片,可隨
眼球的運動而運動。目前使用的一種軟質隱形眼鏡,中心
厚度只有0.06 mm。如圖是某人觀察物體時,物體在眼球
內成像的示意圖,則該人所患眼病及矯正時應佩戴的這種
隱形眼鏡的鏡片邊緣的厚度分別為( D )
D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A. 近視眼,大于0.06 mm
B. 近視眼,小于0.06 mm
C. 遠視眼,大于0.06 mm
D. 遠視眼,小于0.06 mm
9. 如圖,將凸透鏡看作是眼睛的晶狀體,光屏看作是眼睛的
視網膜,燭焰看作是被眼睛觀察的物體。拿一個遠視眼鏡
給“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現燭焰清晰的像,而拿走遠視
眼鏡則燭焰的像變得模糊。在拿走遠視眼鏡后,為了能在
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C )
C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A. 將光屏適當靠近凸透鏡
B. 將蠟燭適當靠近凸透鏡
C. 將光屏或蠟燭適當遠離凸透鏡
D. 將光屏或蠟燭適當靠近凸透鏡
解析:遠視眼鏡是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在拿走
遠視眼鏡后,光比之前發散,像在光屏的后面,為了
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應增大光屏與凸透鏡
的距離,即光屏遠離凸透鏡,或增大物距來減小像
距,即蠟燭遠離凸透鏡。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0. 如圖是人眼與魚眼的結構示意圖。我們觀察發現,魚眼
晶狀體的形狀比人眼更加凸一些,如果人眼的晶狀體像
魚的這樣,觀察遠處物體時像將成在視網膜的
面,若要看清遠處的物體,應該佩戴 透鏡來進行
矯正。
前 
凹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解析:由圖可知,魚眼的晶狀體厚,焦距短,會聚能力
強,看遠處的物體時,像會成在視網膜的前面,所以應
佩戴凹透鏡矯正。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1. 學校科創小組自制了一個水凸透鏡用來展示近視眼、遠
視眼的成因及矯正方法,水凸透鏡的厚薄可通過注射器
注入透鏡的水量來調節。實驗器材如圖中位置時,光屏
上得到燭焰 (填“倒立”或“正立”)的清晰的
實像;接著適當拉出活塞使水凸透鏡變薄,發現光屏上
的像變模糊,將蠟燭適當遠離透鏡,像又變清晰;若不
移動蠟燭,要讓光屏上的像變清晰,可在蠟燭與水凸透
鏡之間適當位置安裝一個合適的 (填“凹”或
“凸”)透鏡。此過程模擬的是 (填
“近視眼”或“遠視眼”)的成因及矯正方法。
倒立 
凸 
遠視眼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解析:由圖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凸透鏡成倒立、縮小
的實像;適當拉出活塞使水凸透鏡變薄,水凸透鏡的焦
距變長,會聚能力減弱,像距變大,光屏上的像變模
糊,若不移動蠟燭,要讓光屏上的像變清晰,可在蠟燭
與水凸透鏡之間適當位置安裝一個對光有會聚作用的凸
透鏡;遠視眼成像在視網膜后方,用凸透鏡矯正,所以
此過程模擬的是遠視眼的成因及矯正方法。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2. 老花鏡是矯正 的,它的度數等于焦距(用m作
單位)的倒數乘100。小明拿爺爺的老花鏡正對太陽光,
將紙放在老花鏡下來回移動,直到紙上得到一個最小的
光斑,測得此光斑距老花鏡25 cm,則老花鏡的度數
是 度。老花鏡的度數越大,其焦距越 (填
“大”或“小”),平行于主光軸的入射光線偏折的角度
越 (填“大”或“小”)。
遠視眼 
400 
小 
大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共27張PPT)
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
重點實驗突破
一、以練代講
1.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設計與進行實驗]
(1)組裝器材:把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擺放在光具座
上,并使蠟燭燭焰和光屏的中心與凸透鏡的光心
在 ,目的是使像成在 。
解析:將蠟燭燭焰的中心、凸透鏡光心和光屏中心調
到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同一高度 
光屏中央 
2
3
4
1
(2)調節:將凸透鏡移動到50 cm刻度線處,蠟燭移動到最
左端,如圖所示,前后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最清
晰的像。
2
3
4
1
[分析與論證]
(3)按要求進行觀察和測量,并將部分觀測情況記錄在下表
中。請將表補充完整。
2
3
4
1
實驗序號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質
1 50 13 倒立、縮小、實像
2 30 15 倒立、縮小、
3 20 20 倒立、等大、實像
實像
實驗序號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質
4 17 28 、放大、實像
5 15 30 倒立、放大、實像
6 7 正立、放大、
倒立 
虛像
2
3
4
1
(4)分析實驗數據歸納結論。
①凸透鏡焦距f= cm。
解析:(4)①觀察表格中數據,當物距為20 cm時,像距也
為20 cm,可知,此時蠟燭在2倍焦距處,因此該凸透鏡的
焦距f=10 cm;
10 
2
3
4
1
②當物距u>20 cm時,即u>2f時,成像特點是 、
、 ,生活中 (填“照相機”
“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利用該成像規律工作的。
倒立
縮小 
實像 
照相機 
2
3
4
1
③當物距10 cm<u<20 cm時,即f<u<2f時,成像特點
是 、 、 ,生活中
(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利用該成像規律工作的。
倒立 
放大 
實像 
投影儀
④當物距u<10 cm時,即u<f時,成像特點是 、
、 ,生活中 (填“照相機”
“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利用該成像規律工作的。
⑤分析實驗序號1到5的數據,結合實驗中對成像大小的觀
察,得出結論:物距越小,像距 ,所成像也
。(均填“越大”“越小”或“不變”)
正立
放大 
虛像 
放大鏡 
越大 

大 
2
3
4
1
[交流與反思]
(5)當物距u=28 cm時,像距v= cm。
解析:(5)觀察表格數據,當物距為17 cm時,像距為28
cm,根據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可知,當物距為28 cm時,
像距為17 cm;
17 
2
3
4
1
(6)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然后保持蠟燭、凸透鏡位置不變,
用焦距為15 cm的凸透鏡替換原凸透鏡,要使光屏上仍得
到燭焰清晰的像,應該將光屏向 (填“靠近”或
“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
遠離 
2
3
4
1
(7)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然后保持蠟燭、凸透鏡位置不變,
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放上遠視眼鏡,要在光屏上重新得到
清晰的像,應將光屏 (填“靠近”或“遠離”)凸
透鏡。
解析:(6)(7)焦距改變、透鏡疊加時,主要考慮改變之后
對光的偏折能力是增強還是減弱,若增強,則光屏靠近透
鏡;若減弱,則光屏遠離透鏡。
靠近 
2
3
4
1
二、對應練習
2.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實驗中。
(1)實驗臺上有一個凸透鏡和一個凹透鏡,小明將它們同
時放在陽光下,看到的現象如圖甲所示,則
(填“左邊”或“右邊”)的透鏡是凸透鏡。
右邊
2
3
4
1
解析:(1)光通過右邊的透鏡后,會聚成一個較小、較亮的光斑,說明這個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是凸透鏡;
2
3
4
1
(2)小明讓一束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經過凸透鏡,移動光
屏,某時刻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此
時發射平行光的光源、凸透鏡、光屏的位置如圖乙所
示,則凸透鏡的焦距為 cm。
10.0 
2
3
4
1
解析:(2)與凸透鏡主光軸平行的光經凸透鏡后會聚在一點,此點為凸透鏡的焦點,焦點到透鏡中心的距離為焦距,此凸透鏡的焦距為f=60.0 cm-50.0 cm=10.0 cm;
2
3
4
1
(3)取下平行光源,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把點燃的蠟
燭放在光具座20 cm刻度線處,會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
晰的倒立、 (填“放大”“縮小”或“等大”)
的燭焰實像。
解析:(3)此時物距為u=50.0 cm-20.0 cm=30.0
cm,物距大于2倍焦距,燭焰經凸透鏡成一個倒立、縮
小的實像;
縮小 
2
3
4
1
(4)使蠟燭靠近凸透鏡,光屏應 (填“靠近”或
“遠離”)凸透鏡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解析:(4)凸透鏡成實像時,如果物距變小,那么像和
像距都變大,故應將光屏向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
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遠離 
2
3
4
1
(5)當蠟燭移到45 cm刻度線的位置時,應該在凸透鏡
的 (填“蠟燭”或“光屏”)一側透過凸透鏡觀
察像。
解析:(5)此時物距為u=50.0 cm-45.0 cm=5.0 cm,
物距小于焦距,在物體同側成一個放大的虛像,故應
該在放置光屏的一側透過凸透鏡觀察像。
光屏 
2
3
4
1
3. 小金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選用的凸
透鏡焦距為10 cm,將實驗器材調節好后,把點燃的蠟燭
放在距凸透鏡較遠的地方,然后逐漸移近,觀察燭焰成像
情況并記錄物距和像距。請你完成下列內容:
2
3
4
1
(1)蠟燭、凸透鏡、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甲所
示,此時燭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若只將凸透鏡
調高,則光屏上燭焰的像會向 (填“上”或
“下”)移動。
上 
2
3
4
1
(2)將蠟燭移動至35 cm刻度線處,應將光屏移動到
范圍的某一位置才能再次在光屏得到燭焰清晰的像。
(填字母)
A. 50~60 cm B. 60~70 cm
C. 大于70 cm
C 
2
3
4
1
(3)若要使光屏上燭焰清晰的像變得再大一些,在不改變
凸透鏡位置的情況下,應將蠟燭向 (填“左”或
“右”)適當移動一段距離,再調整光屏的位置。
右 
2
3
4
1
2
3
4
1
(4)實驗中,小金觀察到圖乙中物點S的虛像S',請根據凸
透鏡成像原理,在圖中完成物點S發出的光線a經過凸
透鏡折射后的光線。(保留作圖痕跡)
解:如圖所示:
4. [2024深圳南山區期末]小明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凸
透鏡焦距為10 cm。
2
3
4
1
(1)將同桌的眼鏡鏡片放在燭焰與凸透鏡之間,光屏上原
來清晰的像變模糊了;使光屏遠離透鏡,又能在光屏
上看到燭焰清晰的像。這說明該鏡片對光有
作用,它應該是 透鏡。同桌說這是一副近視眼
鏡,由此可知,在近視眼得到矯正之前,物體的像成
在視網膜的 (填“前方”或“后方”)。
發散 
凹 
前方 
2
3
4
1
(2)拿走眼鏡,保持蠟燭位置不變,調整器材,使蠟燭的
像成在光屏正中央,測量像的高度。再依次向右移動
蠟燭到不同位置,得到清晰的像后測出像的高度,將
數據記錄在下面表格中。小明通過分析實驗數據得出
結論: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越近,像就越大。你認為
該結論 (填“正確”或“不正確”),理由


不正確 
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越近,像
就越大 
2
3
4
1
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
u/cm 30.0 25.0 20.0 15.0 12.0
像的高度h/cm 1.0 1.3 2.0 4.0 10.0
2
3
4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堆龙德庆县| 镇雄县| 莱州市| 年辖:市辖区| 西青区| 镇远县| 温州市| 岫岩| 赤城县| 东辽县| 仲巴县| 麻阳| 新巴尔虎右旗| 彭山县| 台南市| 淮北市| 祁门县| 那曲县| 丹东市| 光山县| 定州市| 繁昌县| 砀山县| 临颍县| 九龙坡区| 尉犁县| 昔阳县| 罗田县| 驻马店市| 股票| 巴楚县| 大邑县| 滕州市| 盖州市| 曲麻莱县| 萍乡市| 五峰| 海南省| 通渭县| 尚志市| 武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