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特級教師李福南歷史比較題系列之13---外國資本、官僚資本和民族資本的異同點等比較61.資本主義萌芽與民族資本主義的區別與聯系類別資本主義萌芽民族資本主義背景產生于封建社會內部產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內部生產方式手工工場采用機器生產(工廠)規模與分布規模小,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區個別生產部門規模較大,分布于沿海和沿江地區管理者富裕起來的手工作坊主(機戶)官僚、地主和商人轉化為民族階級勞動者時期工人(機工)工業無產階級發展面臨的問題腐朽的封建制度和自然經濟的阻礙外國資本主義與本國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結果及影響沒有發展起來,沒有產生多大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較大發展,并改變了中國的經濟和階級結構聯系都屬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62.中西近代化開端的比較領導力量起步方式社會基礎中國地主階級的洋務派先軍事工業后民用工業,先重工業后輕工業。基本依靠政權的力量,以官辦軍事工業為起點,隨著形勢變化和社會條件的成熟,出現了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形式的民用工業。西方資產階級由輕工業開始,繼而發展重工業,在民用工業發展的基礎上建立軍事工業。以民間自發創辦的近代企業為先導,通過自由競爭發展資本主義。63. 外國資本、官僚資本和民族資本的異同點外國資本官僚資本民族資本政治領域對中國的民族工業進行直接的經濟壓迫,極力扶植為它服務的封建地主階級和買辦階級,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對象是國家壟斷資本和買辦資本的結合體,與外國資本和本國封建勢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帶有濃厚的封建性的買辦性。壓制民族資本,阻礙生產力發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具有一定的革命性,但由于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有著難以隔絕的聯系,又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不能領導中國走上獨立富強的道路,但是是民主革命的動力之一經濟領域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生產經營方面對中國起了一定的刺激和引導作用創辦新式工業,引進西方技術,開啟了中國人進行新式生產的先河,在客觀上為中國民主革命乃至社會主義革命準備了物質條件代表了當時生產關系,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時代變革精神,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相同都與先進的生產力相聯系;都使用大機器生產;重視科學技術;采取較為先進的管理方法;勞動生產率也較高64.經濟體制改革農村改革(1978年)城市改革(1984年后全面展開)原因(1)必然: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人民公社體制的弊端。(2)可能:“文革”結束政局較穩定;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從而揭開了經濟改革的序幕農村改革的推動;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管理體制建立鄉、鎮政府和村民委員會以間接管理為主、宏觀調控為輔經營體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的現代企業制度分配制度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所有制形式發展多種經營,創辦鄉鎮企業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歷史作用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和城市改革增加了企業活力,經濟快速發展聯系改革都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實質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農村的改革有力的推動了城市的改革;兩者的改革都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推動了國民經濟高速發展65.區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與農業合作化農業合作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生產資料所有制土地等生產資料歸個體農民私有,實行的是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和生產資料所有權歸國家和集體所有,農民只享有經營和使用權經營管理方式一家一戶的落后的生產方式集體統一管理產品分配方式不存在按勞分配和集體提留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的原則發展后果營方式落后,個體力量薄弱,亦無法采用農業機械和新技術,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不僅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也有利于改革農業經營結構,有利于我國農業的商品化、現代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