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第一冊第一章 第一節 第二課時分散系及其分類如何解釋這些現象?分散系的概念CuSO4溶液乳濁液/懸濁液分散質:被分散成小液滴或小固體的物質分散劑:液體把一種(多種)物質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種(多種)物質中所形成的混合物叫做分散系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質叫做分散質,另一種物質叫做分散劑CuSO4溶液= CuSO4 + 水溶液溶質溶劑分散系分散質分散劑分散質 分散劑 實例氣 氣 空氣液 云、霧固 煙、灰塵液 氣 泡沫液 牛奶固 油漆固 氣 泡沫塑料液 珍珠(包藏著水的碳酸鈣)固 有色玻璃分散系的分類①根據分散質與分散劑的不同分類。根據分散質粒子直徑大小對分散系進行分類分散系組成 溶液 膠體 濁液微粒組成 小分子或 離子 許多分子的集合體或有機高分子 大量分子聚集成的小顆粒或小液滴微粒組成分散系的分類溶液膠體濁液1 nm100 nm0粒子直徑大小CuSO4溶液淀粉溶液泥沙混合液均勻、透明均勻、透明渾濁分散系的分類溶液膠體濁液濾紙半透膜分散系的分類不同粒子直徑大小的粒子膠體透過溶液透過溶液透過1 nm100 nm微觀結構膠體濁液溶液分散系分類均一、透明穩定均一、透明介穩性不均一不透明不穩定宏觀表現分散系的分類能透過濾紙和半透膜能透過濾紙課堂小練1.下列關于膠體和溶液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蛋白質溶液在分散系中屬于溶液,具有均一、穩定、靜置不產生沉淀的特性B.溶液和膠體都是純凈物,濁液是混合物C.光線通過時,膠體產生丁達爾效應,溶液則無丁達爾效應D.只有膠狀物如膠水、果凍類的物質才能稱為膠體【答案】C【解析】大多數膠體是均一、穩定的,A錯誤。溶液、膠體、濁液都是混合物,B錯誤。丁達爾效應是膠體粒子對光線散射形成的,溶液中分散質粒子直徑較小,不能產生丁達爾效應,C正確。煙、云、霧等都是膠體,并不是只有膠狀物才稱為膠體,D錯誤課堂小練2.“納米材料”(1nm=10-9m)是當今材料科學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廣泛應用于催化及軍事科學中。“納米材料”是指研究開發直徑為幾納米至幾十納米的材料,如將“納米材料”分散到液體分散劑中,得到的分散系為( )A.溶液 B.膠體 C.濁液 D.無法確定【答案】B【解析】膠體的分散質的顆粒直徑在1~100 nm 之間,而 “納米材料”的顆粒直徑為幾納米至幾十納米,分散到液體分散劑中,形成的分散系就是膠體。課堂小練3. 說法中正確的是( )A.溶液和膠體的本質區別在于能否發生丁達爾效應B.膠體和濁液均不能通過半透膜C.溶液和濁液可以通過溶液的外觀來進行判斷D.淀粉溶液具有均一,透明,穩定的溶液特性【答案】C【解析】溶液和膠體的本質區別在于分散質離子的大小不同,A錯誤。膠體可以通過半透膜,B錯誤。溶液時均一穩定的,靜置無沉淀產生,而沉淀不均一不穩定,靜置又沉淀產生,因而可通過外觀進行判斷,C正確。淀粉溶液在分散系中屬于膠體,而非溶液,D錯誤溶液 膠體 濁液分散質粒子直徑 <1nm 1-100nm >100nm分散質粒子組成 小分子/離子 許多分子集合體/有機高分子 大量分子聚集成的小顆粒/小液滴外觀特點 均一、透明 多數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穩定性 穩定 介穩性 不穩定能否透過濾紙 能 能 不能能否透過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實例 CuSO4溶液 Fe(OH)3膠體 泥水鑒別三種分散系的比較分散質粒子直徑在1-100nm之間的分散系。膠體氣溶膠液溶膠固溶膠云、霧、煙Fe(OH)3膠體,豆漿、血液、蛋白質溶液有色玻璃、珍珠分散劑的不同分散質的不同粒子膠體分子膠體Fe(OH)3膠體,AgI膠體等淀粉膠體,蛋白質膠體膠體的分類物質定義物質分類膠體是否也能分類?膠核+++++++++++++電位離子反離子吸附層擴散層膠粒 帶電膠團 不帶電膠體微粒的中心叫做“膠核”膠體表面由于吸附會帶電荷,膠核帶電,吸引溶液中異號離子膠體是一個雙電層結構注意點:膠體不帶電,膠粒帶電膠體的結構原理分散質粒子<入射光波長膠體粒子對光的散射(光波偏離原來方向而分散傳播)應用區分溶液和膠體1.介穩性原因膠粒帶電(同種膠粒帶相同電荷,相互排斥)布朗運動(能克服重力作用,不易沉積)膠體的性質光束通過膠體時,可以看到一條光亮的通路2.丁達爾效應膠體的丁達爾效應溶液濁液膠體膠體的制備(1)機械法:同機械的方法將固體顆粒直接磨成膠粒的大小; 如研磨豆漿、研墨(2)溶解法:將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合適的溶劑中形成膠體; 如蛋白質溶液,淀粉溶液、聚乙烯溶于某有機溶劑等物理法化學法水解法:如Fe(OH)3膠體的制備FeCl3+3H2OFe(OH)3(膠體)+3HCl膠體的制備取兩個100ml燒杯,分別加入40ml蒸餾水和硫酸銅溶液,將燒杯中的蒸餾水加熱至沸騰,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飽和溶液,繼續煮沸至溶液呈紅褐色,停止加熱,觀察制得的Fe(OH)3膠體FeCl3+3H2OFe(OH)3(膠體)+3HCl注意事項: ①不能用自來水代替蒸餾水②用飽和FeCl3溶液③注意加熱的時間程度④逐滴加入,不能攪拌課堂小練1.把一瓶Fe(OH)3膠體分成四份,分別進行以下操作,所述現象不正確的是( )A.直接用濾紙過濾,沒得到濾渣B.用一束光照射,看到有一條光亮的光線軌跡C.加入過量鹽酸處理后,再用一束光照射,仍有光亮的光線軌跡D.長時間加熱后再過濾,有濾渣【答案】C【解析】選項A,膠體也能通過濾紙,A說法正確。選項B,這是膠體的丁達爾現象,B說法正確。選項C,用過量鹽酸處理后,得到的是氯化鐵溶液,不再有丁達爾現象,C說法錯誤。選項D,長時間加熱,膠體發生聚沉,有濾渣,D說法正確。答案為C。課堂小練2.將飽和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能制得Fe(OH)3膠體,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溶液和膠體的本質區別是能否發生布朗運動B.含0.1 mol FeCl3的溶液形成膠體后,膠體粒子為0.1 molC.分散系中分散質粒子的直徑:Fe(OH)3懸濁液>Fe(OH)3膠體>FeCl3溶液D.可通過觀察液體是否澄清透明來區別溶液和膠體【答案】C【解析】A項,溶液和膠體的本質區別是分散質粒子直徑大小不同,錯誤;B項,氫氧化鐵膠粒是少量氫氧化鐵分子的集合體,含0.1 mol FeCl3的溶液形成膠體后,膠體粒子遠小于0.1 mol,錯誤;C項,分散系中分散質粒子的直徑:Fe(OH)3懸濁液>Fe(OH)3膠體>FeCl3溶液,正確;D項,通過丁達爾效應來區別溶液和膠體,錯誤。膠體的應用實例自然水中的膠粒主要帶負電KAl(SO4)2·H2O 明礬水解Al(OH)3膠體,帶正電水的凈化鹵水點豆腐長江三角洲的形成不同牌子的墨水不能混用,因為不同的墨水,其膠體都帶電荷可能不同,混用易容易出現堵塞筆的下水孔膠體的應用實例課堂小練1.下列關于分散系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膠體區別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質特征是丁達爾效應B. 用激光筆照射區分FeCl3溶液和Fe(OH)3膠體C. 把FeCl3飽和溶液滴入到沸騰的蒸餾水中,以制取Fe(OH)3膠體D. 鹵水點豆腐與膠體的聚沉相關 【答案】A【解析】選項A,膠體區別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質特征是分散質的顆粒直徑介于1~100 nm 之間,A說法錯誤。選項B,利用的是膠體的丁達爾現象。選項C,是Fe(OH)3膠體的正確制備方法。選項D,鹵水中含電解質,會使豆漿中的蛋白質膠體聚沉。答案為A。課堂小練2.下列應用或事實與膠體的性質無關的是A.清晨的陽光穿過茂密的林木枝葉所產生的美麗的光線B.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現紅褐色沉淀C.腎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尿中毒,可利用半透膜進行血液透析D.在海水與河水交界處,易形成三角洲【答案】B【解析】選項A是膠體的丁達爾現象;選項C是膠體的分離和提純方法(滲析);選項D是膠體的聚沉。答案為B課堂小練3.我們常用“往傷口上撒鹽”來比喻某些人乘人之危的行為,其實從化學的角度來說,“往傷口上撒鹽”的做法并無不妥。那么,這種做法的化學原理是( )A.膠體的電泳 B.血液的氧化還原反應C.血液中發生復分解反應 D.膠體的聚沉【答案】D【解析】食鹽的主要成分NaCl是電解質,血液是膠體,其膠體粒子帶電荷,往傷口上撒鹽會使血液發生聚沉。敬請批評指正Thank You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