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位置:屬于東亞,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東面臨b一太平洋,西隔a一日本海、朝鮮海峽、東海同俄羅斯、中國、朝鮮、韓國相望,北有鄂霍次克海。日本國土南北狹長,并與經線斜交,日本大部分處在23N一46W之間,跨經、緯度廣,將使日本的地理環境更為復雜多樣,如跨緯度廣,日本的南北溫差就大,跨經度廣,東西地方時間差就大。c一瀨戶內海2、組成:由A一北海道、B一本州島、C一九州島、D一四國島等四個大島、數千個小島及其周圍海域組成,其中面積最大的是本州島。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神戶和橫濱是日本最大的兩個對外貿易港口),對日本的漁業、造船業、海上運輸和對外經濟聯系十分有利。(將位置和組成中的海洋和島的名稱在書上P18圖7.2找到位置并記住)3、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處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相互交界地帶,地殼活動頻繁,即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被稱為“地震國”和“世界火山博物館”。防震減災方面有關的知識(會判斷某些做法的對錯)。4、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面積狹小。富士山是日本國的象征,是一座話火山,也是全國的最高峰。山麓櫻樹成林,景色迷人。最大的平原為關東平原。5、氣候: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特征:(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較為溫暖,夏季較為涼爽,降水較為豐富,太平洋沿岸夏季多臺風。6、經濟類型:日本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產生的背景:日本地域狹第7頁共35頁小,資源貧乏,是一個資源小國,有優良港口方便運輸,所以形成了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進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經濟模式)。特點:對外依賴嚴重,對外進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業品。對外貿易對象主要有美國、西歐、東亞和東南亞地區。7、工業分布: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原因:①原料、燃料主要依靠進口②港口條件優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③產品主要出口④沿海多平原⑤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國內最大消費地。●主要工業區:有以東京、橫濱為中心的京濱工業區,以名古屋為主的名古屋工業區,以大阪和神戶為中心的阪神工業區,瀨戶內工業區,以北九州為主的北九州工業區(將工業區和所在的城市在書上P23圖7.13中找到并記住)●日本發展經濟的不利條件。日本地域狹小,鐵礦、石油、煤炭等礦產資源貧乏,絕大部分依賴進口。國內市場狹小,產品大部分靠出口。●日本發展經濟的優勢:a、島國多港灣,海運便利;b、勞動力素質高;c、科學技術先進,管理效率高。●日本經濟的有利和不利影響:日本經濟對外依賴嚴重,有利的影響是可促進日本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可促進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從而使日本的工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不利的影響是世界經濟危機的發生,必然使日本的經濟受到沉重的打擊。●日本加速擴大海外投資,建立海外的生產與銷售基地。日本投資建廠的主要對象是美國、西歐、東亞和東南第8頁共35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