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5張PPT)2024年秋季粵滬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 聲音與環境第1節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1.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2.知道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傳播的;知道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不同介質傳播聲音的快慢不同.3.了解聲音進入人耳后產生聽覺的過程.4.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究聲音的產生及傳播的條件,領悟其中的研究方法——轉換法.1.聲音產生的原因觀察 體驗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敲擊音叉,將叉股插入水 中,水花濺起,音叉在振動; (2)音叉停止振動后,發聲停止 音叉振動發聲觀察 體驗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手指放到正在播放音樂的 揚聲器上,揚聲器和機身在振動; (2)關閉揚聲器,振動停止,發 聲停止 揚聲器振動發聲觀察 體驗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發聲時用手摸喉頭,喉頭在 振動; (2)不發聲時用手摸喉頭,喉頭 不振動 喉頭(聲帶)振動發聲觀察 體驗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鼓面上放一些小紙屑: (1)敲擊鼓面,鼓面發聲,紙屑 在鼓面上跳動; (2)停止敲擊,停止發聲,紙屑 靜止在鼓面上 鼓面振動發聲觀察 體驗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手指放到笛孔處,吹笛子 時,氣流在振動; (2)停止吹笛,振動停止,笛聲 停止 空氣柱振動發聲歸納總結: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聲也就停止.教材深挖發聲停止 聲音消失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不能理解為“振動停止,聲音也消失”,因為振動停止,只是物體不再發聲,而物體原來發出的聲音仍然要繼續傳播.典例1 (萍鄉期中)如圖是出土于河南舞陽賈湖遺址的新石器時代的骨笛,距今七千余年,可吹奏出六聲或七聲音階. 吹奏時,骨笛由于管內空氣柱______而發出聲音.振動[解析]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吹奏時,骨笛靠管內的氣流沖擊,然后空氣柱振動而發出聲音.2.聲源(1)概念:物理學中,把正在發聲(如果一個物體能夠發聲而沒有發聲,不能稱為聲源)的物體叫做聲源(也叫發聲體).(2)對聲源的分析聲源既可以是固體,也可以是液體或氣體.如弦樂器是固體(琴弦)振動發聲的,而管樂器是氣體(管內空氣柱)振動發聲的.典例2 (西安期中) 歷史上我國勞動人民發明了很多傳統的民族樂器,如琴、箏、簫、笛、二胡、琵琶、嗩吶、鼓等,代表了中國民族樂器文化.下列幾組民族樂器中,發聲原理不同的是( )CA.二胡與古箏 B.古箏與琵琶 C.二胡與嗩吶 D.簫與笛子[解析] 二胡、古箏與琵琶都是靠弦振動發聲的,發聲原理相同;嗩吶、簫與笛子都是靠空氣柱振動發聲的,發聲原理相同.1.聲波當音叉(或鼓面)振動發聲時,附近的空氣隨音叉(或鼓面)振動,就形成了疏密相間的波動,并向遠處傳播,這就是聲波.即聲音在物質中以波的形式傳播.2.回聲聲音在傳播過程中,若遇到障礙物就會被反射回來,反射回來的聲音稱為回聲.例如:在山谷中喊話,聲音久久回蕩;在樓道里說話,聲音格外響亮.3.把聲音顯示出來將聲音信號通過話筒,轉換成電信號,再通過示波器就可以把聲波直觀地展現出來.音叉發聲的聲波波形圖與唱歌時聲波的波形圖如圖所示,我們發現這兩種波形是不相同的.(a)音叉振動時,示波器顯示出的聲波波形(b)唱歌時,示波器顯示出的聲波波形1.探究聲音傳播的條件將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中,用抽氣機慢慢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氣,隨著玻璃罩內空氣越來越少,聽到的鈴聲越來越小,最后幾乎聽不見;拔掉抽氣管,讓空氣進入罩中,隨著玻璃罩內空氣越來越多,聽到的鈴聲又越來越大.推理可知: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教材深挖真空鈴實驗中漏聲的原因不管怎樣向外抽玻璃罩內的空氣,離實驗裝置很近的同學還是能聽到微弱的鈴聲,這是因為玻璃罩內很難真正被抽成真空狀態,總還有少量氣體可以傳聲.另外,不管用什么方法固定鬧鐘,鬧鐘總能通過與其接觸的物體傳出聲音,但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了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2.聲音傳播的介質情境 現象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課時,我們能聽見老師講課 的聲音 我們通過空氣 聽到了老師講 課的聲音 空氣能傳播聲音情境 現象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兩塊石頭,在水中敲打碰 撞,讓旁邊的同學聽撞擊聲 能夠清晰地聽 見石頭撞擊的 聲音 撞擊聲通過水傳入空氣,又通過空氣傳入人耳情境 現象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同學輕敲桌子一端,另一同 學把耳朵貼在桌子另一端聽敲 桌子的聲音 能聽到清晰的 敲桌子的聲音 聲音能在桌子(固體)中傳播大量實驗表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傳播的介質可以是氣體、液體或固體.教材深挖發聲物體 傳聲介質固體、液體、氣體都能振動發出聲音,也都能傳播聲音,但發聲物體 傳聲介質,切勿將二者混為一談.如泉水叮咚響,發出聲音的是液體(泉水),而我們聽見的聲音是由氣體(空氣)傳播過來的.典例3 航天員在飛船艙外工作時,他們必須借助電子通信設備才能進行對話,而在飛船艙內卻可以直接對話,其原因是( )BA.太空中其他聲音太大B.太空是真空,不能傳聲C.用通信設備對話更方便D.聲音只能在地面附近傳播[解析] 飛船艙外的太空是真空,聲音無法傳播;而飛船艙內有空氣,聲音可以傳播.1.聲速聲音傳播的距離和傳播所用時間之比,叫做聲速.2.聲速的大小與介質的種類和溫度有關(1)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快慢不同,一般情況下,固體、液體、氣體中的聲速關系為 .(2)聲速的大小與介質溫度有關, 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 .空氣中,聲速隨溫度升高而增大;鋼鐵中,聲速隨溫度升高而減小.教材深挖(1)人耳區分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 以上,人耳才能辨別出原聲和回聲.否則回聲和原聲混在一起,會使原聲加強,使聲音聽起來更響亮.(2)回聲可用于測距,通過測量聲音從發射到接收的時間,可以計算出聲源與障礙物之間的距離.典例4 在海洋深度測量過程中,測量船在定位和測量海深時都要用到超聲測位儀(如圖所示),它是利用聲音可以在______中傳播來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 ,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液體10度是 ,則測位儀發出信號后需經過____秒才能接收到信號.[解析] 聲音傳播的距離,由 可得測位儀從發出信號到接收信號所用的時間.1.人耳的結構如圖所示.2.人耳聽到聲音的途徑(1)空氣傳導:外界的聲音傳到外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動,該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耳蝸,再通過聽神經將信息傳入大腦,這樣就產生了聽覺.(2)骨傳導:聲音通過顱骨也能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科學家把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做通過骨傳導.平時自己聽自己說話的時候,聲音有相當一部分是通過骨傳導的,而自己說的話傳出去是靠空氣傳播的,因此我們聽到的自己的說話聲跟傳出去并被記錄后播放的聲音,感覺是不一樣的.所以,聽自己的錄音時會覺得很奇怪甚至很陌生.典例5 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感受和經歷:當你吃餅干等硬而脆的食物時,如果用手捂緊自己的雙耳,會聽到很大的咀嚼聲,這說明_____________能夠傳聲;但是你身旁的朋友卻聽不到明顯的聲音,這又是為什么呢?請從物理學的角度提出一個合理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體(骨)傳聲性能可能與傳聲介質有關[解析] 吃餅干等類似食物時自己聽到的聲音是經骨傳導的,因此聽到的聲音很清晰.身邊其他朋友聽到的聲音是經空氣傳導的,聽到的聲音很微弱.由此可以猜想,傳聲性能可能與傳聲介質有關.謝 謝,同學們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