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3.1 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同步課件)-2023-2024學年高二化學同步精品課堂(蘇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3.1 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同步課件)-2023-2024學年高二化學同步精品課堂(蘇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

資源簡介

(共44張PPT)
第三節 化學平衡的移動
課時1 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第二章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授課人:
學習目標
1.從變化角度認識化學平衡的移動,即濃度、壓強、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2.從Qc與K關系及濃度、溫度、壓強對反應速率、平衡的影響,推斷平衡移動的方向。
3.通過實驗論證濃度、壓強、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如何改變化學平衡狀態呢?
舊平衡v正=v逆
條件改變
v正 v逆
一段時間后
新平衡
v‘正=v’逆
課程導入
一、化學平衡狀態的移動
當一個可逆反應達到平衡后,如果濃度、壓強、溫度等反應條件改變,原來的平衡狀態被破壞,化學平衡會移動,在一段時間后會達到新的化學平衡狀態。
概念:
新平衡與原平衡相比,平衡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濃度(或質量)發生相應的變化。
一、化學平衡狀態的移動
v正<v逆
v正=v逆
反應處于平衡狀態
v正>v逆
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改變條件后,
①v正≠v逆,
②各組分的百分含量發生改變。
實質:
化學平衡移動方向的判斷:
2CrO42-+ 2H+ Cr2O72-+ H2O
黃色
橙色
在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濃度
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濃度
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c(H+)增大
NaOH溶液使c(H+)變小
平衡向生成Cr2O72-或CrO42-減小方向移動
平衡向生成CrO42-或Cr2O72-減小方向移動
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濃度
②c(反應物)減小或c(生成物)增大,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濃度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規律
當其他條件不變時:
①c(反應物)增大或c(生成物)減小,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反應物 生成物
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濃度
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Q = K
Q < K
Q > K
平衡狀態
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規律的解釋
Q =
cp(C) cq(D)
cm(A) cn(B)
m A(g) + n B(g) p C(g) + q D(g)
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濃度
化學平衡1
Q = K
改變反
應條件
不平衡
Q ≠ K
一段時間
化學平衡2
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增大c(反應物)
減小c(生成物)
Q減小
Q<K
減小c(反應物)
增大c(生成物)
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Q增大
Q>K
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濃度
用v-t圖像分析濃度變化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t1時刻,增大反應物濃度
v′正增大,而v′逆不變
v′正>v′逆
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濃度
用v-t圖像分析濃度變化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t1時刻,減小生成物濃度
v′逆減小,而v′正不變
v′正>v′逆
總結: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增大反應物的濃度或減小生成物的濃度,都可以使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濃度
用v-t圖像分析濃度變化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t1時刻,增大生成物濃度
v′逆增大,而v′正不變
v′逆>v′正
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濃度
用v-t圖像分析濃度變化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t1時刻,減小反應物濃度
v′正減小,而v′逆不變
v′逆>v′正
總結: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增大生成物的濃度或減小反應物的濃度,都可以使化學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濃度
固體或純液體的濃度是常數,改變固體或純液體的量并不影響v正、v逆的大小,平衡不移動。
“濃度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中的“濃度”是指與反應有關的氣體或溶液中參加反應的離子的濃度。
對于離子平衡體系,注意離子濃度的改變方式,排除不參與反應的離子的干擾。
1
2
3
注意
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濃度
在工業生產中,常通過適當增大廉價的反應物的濃度,使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可提高價格較高原料的轉化率,從而降低生產成本。
實際生產中的應用
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壓強
2NO2(g) N2O4(g)
紅棕色
無色
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壓強
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壓強
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容積減小
原平衡氣①
顏色變深②
顏色又變淺③
物質濃度瞬間增大
加壓前
實驗現象與分析
2NO2(g) N2O4(g)
紅棕色
無色
加壓
NO2濃度比②中的減小
向氣體分子數減小方向移動
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壓強
實驗 (同溫度下) 壓強 各物質濃度 (mol·L-1) 濃度商
(Q )
NO2 N2O4 原化學平衡容器容積為V p1 a b
壓縮容積至V/2 時
b
a2
= K
Q1=
2b
(2a)2
b
2a2
Q2=
2p1
2a
2b

通過計算Q2 =K/2 ,
即Q2 < K 向正反應方移動
2NO2(g) N2O4(g)
同溫度:
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壓強
容積增大
原平衡氣①
顏色變淺②
顏色又變深③
實驗現象與分析
減壓
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物質濃度瞬間減小
減壓前
NO2濃度比②中的增大
2NO2(g) N2O4(g)
紅棕色
無色
向氣體分子數增大方向移動
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壓強
實驗 (同溫度下) 壓強 各物質濃度 (mol·L-1) 濃度商
(Q )
NO2 N2O4 原化學平衡容器容積為V p1 a b
擴大容積至2V 時
b
( a)2

2b
a2
Q2=
b
a2
= K
P1
a
b
通過計算Q2 =2 K, 即Q2 > K 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1
2
1
2
1
2
1
2
1
2
2NO2(g) N2O4(g)
Q1=
同溫度:
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壓強
②減小壓強,化學平衡向氣體體積增大的方向移動。
壓強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規律
當其他條件不變時:
①增大壓強,化學平衡向氣體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
③對于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目不變的反應,改變壓強平衡不移動。
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壓強
用v-t圖像分析壓強變化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平衡向正反應(氣體體積減小)方向移動
t1時刻,增大壓強
v′正、v′逆均增大
v′正>v′逆
N2(g)+3H2(g) 2NH3(g)為例
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壓強
用v-t圖像分析壓強變化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平衡向逆反應(氣體體積增大)方向移動
t1時刻,減小壓強
v′正、v′逆均減小
v′逆>v′正
N2(g)+3H2(g) 2NH3(g)為例
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壓強
aA(g)+bB(g)
cC(g)+dD(g)
若:a+b<c+d
t0時刻,增大壓強
t0時刻,減小壓強
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壓強
aA(g)+bB(g)
cC(g)+dD(g)
若:a+b = c+d
t0時刻,增大壓強
t0時刻,減小壓強
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壓強
充入“惰性”氣體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恒容時,通入“惰性”氣體
恒容
壓強增大
平衡不移動
反應物生成物濃度不變
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壓強
充入“惰性”氣體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恒壓時,通入“惰性”氣體
恒壓
體積增大
平衡向氣體體積增大的方向移動
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壓強
對于反應前后氣體體積相等的反應[如H2(g)+I2(g) 2HI(g)],當向平衡體系中充入“惰性”氣體時,則無論任何情況下平衡都不發生移動。
充入“惰性”氣體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在恒容容器中,改變其中一種物質的濃度時,必然同時引起壓強的改變,但判斷平衡移動的方向時,應以濃度的影響進行分析,得出Qc與K的關系。
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溫度
[Co(H2O)6]2++4Cl- ? [CoCl4]2-+6H2O
(粉紅色)
(藍色)
ΔH>0
升高溫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即吸熱方向)
降低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即放熱方向)
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溫度
②降低溫度,平衡向放熱反應方向移動。
溫度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規律
當其他條件不變時:
①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
任何化學反應都伴隨著能量的變化(放熱或吸熱),所以任意可逆反應的化學平衡狀態都受溫度的影響。
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溫度
用v-t圖像分析溫度變化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t1時刻,升高溫度
v′正、v′逆均增大
吸熱反應方向的v′逆增大幅度大
v′逆>v′正
已知反應:mA(g)+nB(g) ??pC(g) ΔH<0,
當反應達平衡后,若溫度改變:
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溫度
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t1時刻,降低溫度
v′正、v′逆均減小
吸熱反應方向的v′逆減小幅度大
v′正>v′逆
用v-t圖像分析溫度變化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已知反應:mA(g)+nB(g) ??pC(g) ΔH<0,
當反應達平衡后,若溫度改變:
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催化劑
當其他條件不變時,催化劑能夠同等程度地改變正逆反應速率,因此它對化學平衡移動無影響,即不能改變平衡混合物的組成,但可縮短達到化學平衡所需的時間。
催化劑能影響化學平衡的移動嗎?
改變反應條件 化學平衡移動方向 移動規律
增大反應物濃度 向正反應方向
減小反應物濃度 向逆反應方向
增大壓強 向氣體體積縮小方向
減小壓強 向氣體體積增大方向
升高溫度
降低溫度
向降低溫度的方向
向升高溫度的方向
向吸熱反應方向
向放熱反應方向
向減少反應物濃度的方向
向增大反應物濃度的方向
向減小壓強的方向
向增大壓強的方向
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因素(如溫度、壓強及參加反應的物質的濃度),平衡就向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
勒夏特列
(1850—1936)
勒夏特列原理:
也稱化學平衡移動原理
三、勒夏特列原理
平衡移動的結果只能是“減弱”外界條件的改變,但不能完全“消除”這種改變。可概括為“外變大于內變”。
所有的動態平衡,用于定性判斷平衡移動的方向,解釋平衡移動造成的結果或現象等。
適用范圍:
注意
如:原平衡(100℃)→升溫到200℃→減弱(降溫)→向吸熱方向移動→新平衡(溫度介于100-200℃之間)
三、勒夏特列原理
三、勒夏特列原理
思考
如圖為合成氨反應在不同溫度、壓強下平衡時氨的物質的量分數。應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對于工業合成氨采用相關措施及原因。
措施 原因
加入過量的N2
采用適當的催化劑
采用高壓
采用較高溫度
將氨液化并及時分離
促進平衡正向移向,提高H2的轉化率
加快反應速率
有利于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加快反應速率,同時提高催化劑的活性
有利于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課堂小結
化學平衡狀態的移動
勒夏特列原理
不良反應
移動原理
移動方向判斷
原理
適用范圍
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濃度
壓強
溫度
催化劑
隨堂練習
1、利用反應:2NO(g)+2CO(g) 2CO2(g)+N2(g) ΔH=-746.8 kJ·mol-1,可凈化汽車尾氣,如果要同時提高該反應的速率和NO的轉化率,采取的措施是(  )A.降低溫度B.增大壓強同時加催化劑C.升高溫度同時充入N2D.及時將CO2和N2從反應體系中移走
B
隨堂練習
2、如圖是可逆反應A+2B 2C+3D的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隨外界條件改變(先降溫后加壓)而變化的情況。由此可推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正反應是放熱反應
B.D可能是氣體C.逆反應是放熱反應
D.A、B、C、D均為氣體
A
謝謝觀看
THANK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原市| 嘉善县| 田东县| 林周县| 电白县| 清苑县| 浑源县| 于都县| 饶河县| 嘉定区| 河间市| 宕昌县| 鄱阳县| 依兰县| 垣曲县| 河池市| 遂昌县| 韶关市| 通道| 丹巴县| 永吉县| 连州市| 玉屏| 长治市| 休宁县| 汝州市| 雷州市| 浠水县| 湖北省| 溆浦县| 双流县| 长寿区| 内黄县| 舒兰市| 乐东| 宁南县| 长阳| 东源县| 澄江县| 平安县| 彰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