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三:走進科學探究一、觀察與描述蠟燭及其燃燒(1)點燃前,觀察蠟燭的顏色(紅色)、狀態(固態)、形狀(圓柱形)、硬度(質地軟),聞一聞氣味(輕微氣味)。將蠟燭切一小塊放入水中,觀察是否溶解,如果不溶解,是浮在水面上還是沉入水底。這說明了什么?蠟燭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2)①燃著時,仔細觀察燃著的蠟燭。火焰分為幾層:三層,哪層最明亮:外層(外焰),哪層最暗:內層(焰心)。②取一根火柴梗,按如圖方式放入火焰中,1s后取出,根據火柴梗不同部位被燒的情況,推測火焰哪部分溫度最高,哪部分溫度最低。外層(外焰)溫度最高,內層(焰心)溫度最低。③分別在蠟燭的火焰上方罩個干燥燒杯和內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觀察現象:干燥的燒杯內壁出現水霧,內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內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3)熄滅蠟燭,觀察現象:有白煙產生。用火柴去點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觀察現象:蠟燭重新燃燒。拓展延伸:子母焰實臉如上圖,觀察到子母火焰說明發生燃燒的是石蠟蒸氣。實驗注意事項:(1)所用導管不能太長,以免石靖蒸氣在導管中凝站,導致實驗失敗;(2)導管口應新入焰心附近易錯警示:蠟燭熄滅時產生的白煙是由石蠟蒸氣凝華而成的固體小顆粒懸浮于空氣中形成的,不能描述為霧。【典例精析】對蠟燭燃燒現象的描述1.下列有關蠟燭燃燒的敘述錯誤的是( )A.蠟燭一邊燃燒,一邊熔化,產生“燭淚B.可觀察到蠟燭燃燒產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層,外層最亮C.在蠟燭火焰上方置一個干燥的燒杯,燒杯內壁有層水霧D.用燃著的火柴去點燃蠟燭剛熄滅時的白煙,蠟燭不可能被點燃【舉一反三】【變1-1】教材中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實驗如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 )A.石蠟是無色無味的固體,硬度較小B.圖1實驗可以用于比較蠟燭火焰哪層溫度最高C.蠟燭是由石蠟和棉線燭芯組成的D.蠟燭燃燒過程中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變1-2】已知蠟燭的主要成分是石蠟。下列有關蠟燭及蠟燭燃燒的描述正確的是A.點燃蠟燭時只發生化學變化B.將木條平放在蠟燭火焰中,約1秒后取出,可比較火焰各層溫度C.用干燥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可檢驗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D.蠟燭熄滅后冒出的白煙是石蠟蒸氣【典例精析】對蠟燭及其燃燒的常規實驗探究1.《蠟燭的化學史》是英國科學家法拉第所著的傳世科普經典。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對蠟燭燃燒展開了以下探究。任務一:探究蠟燭燃燒的產物【進行實驗】同學們將一個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的上方(如圖所示)。【實驗現象】(1)一段時間后能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小組討論】(2)若欲證明蠟燭燃燒有水生成,則應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得出結論】蠟燭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任務二:比較空間站中蠟燭的燃燒與地面有什么不同(3)2023年9月21日下午,“天宮課堂”第四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課堂上,當蠟燭被老師點燃后,我們可以看到與地面蠟燭的火焰不同,①空間站中燃燒的蠟燭火焰呈現藍色,②火焰形狀近似球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別呢 請你選擇一個不同現象加以說明。你的選項是_______(填①或②),原因是_______(填字母)。A.空間站內氧氣濃度低,蠟燭燃燒不充分B.在空間站里,重力較小,燃燒后的氣體向各個方向運動的趨勢不同C.在失重情況下,粒子向各個方向的運動可能是相同的。【舉一反三】【變1-1】《蠟燭的化學史》是英國科學家法拉第著的傳世科普經典。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沿著大師的足跡,對蠟燭的燃燒過程進行了再一次探究。【查閱資料】硫酸銅是一種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變為藍色。【進行實驗】(1)如圖甲,點燃蠟燭,取一片鐵紗窗罩在火焰中心,觀察到外焰的鐵紗窗出現紅熱的環,內焰及焰心處的鐵紗窗無明顯變化,該實驗結論為___________。(2)如圖乙,取一支導管,將其中一端伸入焰心,當另一端導管口有白煙出現時,再將燃著的火柴放在導管口,觀察到的現象為___________,證明焰心中的可燃物質是“氣態”的石蠟。(3)如圖丙,用一個大燒杯罩在一支點燃的小蠟燭上,并在燒杯內靠近頂部的位置放置適量的硫酸銅粉末和澄清石灰水,一段時間后,蠟燭熄滅,觀察到硫酸銅粉末變藍,澄清石灰水變渾濁。①結論:石蠟燃燒后生成的產物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②在該實驗中,蠟燭受熱熔化和燃燒,這兩種變化根本區別是___________。1.下列有關蠟燭的敘述錯誤的是( )A.蠟燭是無色、無味、透明的固體,質軟,不溶于水B.蠟燭沉入水底,說明它的密度比水的大C.蠟燭在空氣中燃燒有明亮的火焰,稍有黑煙,放出熱量D.蠟燭燃燒后的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2.在擦玻璃時,人們時常向玻璃“哈氣”,再擦會使玻璃擦得更干凈,這說明與空氣相比,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 )A.CO2 B.N2 C.H2O D.O23.通過觀察蠟燭燃燒以及對燃燒產物的實驗探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燃燒時發光、發熱②用一干而冷燒杯罩在火焰上,燒杯內壁有水霧,迅速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石灰水變渾濁③外焰溫度最高④蠟燭燃燒過程中伴隨發生物理變化⑤熄滅時蠟燭冒白霧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4.在下列蠟燭燃燒的實驗中,對有關實驗現象的描述錯誤的是A.實驗1中蠟燭火焰逐漸熄滅B.實驗2白瓷板表面有黑色固體顆粒C.實驗3焰心部分的小木條最先碳化D.實驗4將燒杯迅速倒轉,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蕩,石灰水變渾濁5.實驗小組用小刀切取一段蠟燭,用下圖裝置探究蠟燭燃燒.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能用小刀切取蠟燭,說明蠟燭硬度較小B.注射器中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蠟燭燃燒產生CO2C.玻璃導管口處的白煙能被點燃,說明白煙有可燃性D.蠟燭的熔化和燃燒都是化學變化6.下列有關蠟燭及蠟燭燃燒的描述正確的是( )A.切下一小塊蠟燭放入水中,發現蠟燭能溶于水B.將木條平放在蠟燭火焰中,約 1 秒后取出,可推測外焰溫度最高C.用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可檢驗蠟燭燃燒生成水D.蠟燭熄滅后冒出的白煙主要是石蠟蒸氣7.如圖是某化學興趣小組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實驗,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蠟燭有以下性質:①固態;②白色;③質地較軟;④密度比水小;⑤難溶于水;⑥受熱易熔化;⑦能燃燒。其中,屬于物理性質的有______(填序號)。(2)A實驗的目的是______。(3)B中同學們進行了如下實驗,請完成下列實驗報告: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①點燃蠟燭,并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干燥的小燒杯 燒杯內壁有無色小液滴生成 蠟燃燒后的產物有__。②迅速倒轉小燒杯,向其中加____,振蕩 ____ 蠟燭燃燒后的產物有二氧化碳(4)C實驗是從點燃的蠟燭火焰中引出一縷“白煙”。李強同學認為“白煙”的成分是水蒸氣,王亮認為“白煙”的成分是石蠟蒸氣凝結而成的固體顆粒。請你參與他們的實驗探究,確定“白煙”的成分。驗證李強同學猜想所用的方法是______;支持王亮同學猜想的方法是______。(5)D實驗中,用火柴去點燃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如何操作才能保證實驗成功?____(只答一點)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三:走進科學探究一、觀察與描述蠟燭及其燃燒(1)點燃前,觀察蠟燭的顏色(紅色)、狀態(固態)、形狀(圓柱形)、硬度(質地軟),聞一聞氣味(輕微氣味)。將蠟燭切一小塊放入水中,觀察是否溶解,如果不溶解,是浮在水面上還是沉入水底。這說明了什么?蠟燭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2)①燃著時,仔細觀察燃著的蠟燭。火焰分為幾層:三層,哪層最明亮:外層(外焰),哪層最暗:內層(焰心)。②取一根火柴梗,按如圖方式放入火焰中,1s后取出,根據火柴梗不同部位被燒的情況,推測火焰哪部分溫度最高,哪部分溫度最低。外層(外焰)溫度最高,內層(焰心)溫度最低。③分別在蠟燭的火焰上方罩個干燥燒杯和內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觀察現象:干燥的燒杯內壁出現水霧,內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內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3)熄滅蠟燭,觀察現象:有白煙產生。用火柴去點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觀察現象:蠟燭重新燃燒。拓展延伸:子母焰實臉如上圖,觀察到子母火焰說明發生燃燒的是石蠟蒸氣。實驗注意事項:(1)所用導管不能太長,以免石靖蒸氣在導管中凝站,導致實驗失敗;(2)導管口應新入焰心附近易錯警示:蠟燭熄滅時產生的白煙是由石蠟蒸氣凝華而成的固體小顆粒懸浮于空氣中形成的,不能描述為霧。【典例精析】對蠟燭燃燒現象的描述1.下列有關蠟燭燃燒的敘述錯誤的是( )A.蠟燭一邊燃燒,一邊熔化,產生“燭淚B.可觀察到蠟燭燃燒產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層,外層最亮C.在蠟燭火焰上方置一個干燥的燒杯,燒杯內壁有層水霧D.用燃著的火柴去點燃蠟燭剛熄滅時的白煙,蠟燭不可能被點燃【答案】D【詳解】A、蠟燭燃燒產生熱量,石蠟受熱熔化,則能在蠟燭燃燒的同時觀察到石蠟熔化,即產生“燭淚”,故選項說法正確,B、蠟燭燃燒的火焰共有內焰、焰心、外焰三層,故選項說法正確。C、蠟燭燃燒產生水與二氧化碳,則在蠟燭燃燒火焰的上方放一只干燥的燒杯,燒杯內層會出現水霧,故選項說法正確。D、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為石蠟蒸氣凝結成的固體小顆粒,石蠟具有可燃性,則用火柴去點燃白煙,蠟燭可以被點燃,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D。【舉一反三】【變1-1】教材中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實驗如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 )A.石蠟是無色無味的固體,硬度較小B.圖1實驗可以用于比較蠟燭火焰哪層溫度最高C.蠟燭是由石蠟和棉線燭芯組成的D.蠟燭燃燒過程中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答案】A【詳解】A、石蠟是白色、無味的固體,硬度較小,故選項說法錯誤;B、將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可以根據火柴燒焦的程度判斷蠟燭火焰各層溫度,可觀察到與外焰接觸的火柴梗最先變黑,說明蠟燭的三層火焰中溫度最高的是外焰,故選項說法正確;C、蠟燭是由石蠟和棉線燭芯組成的,故選項說法正確;D、蠟燭燃燒生成新物質C02和H20,屬于化學變化,蠟燭在燃燒的過程中會受熱熔化成液體,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該變化中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A。【變1-2】已知蠟燭的主要成分是石蠟。下列有關蠟燭及蠟燭燃燒的描述正確的是A.點燃蠟燭時只發生化學變化B.將木條平放在蠟燭火焰中,約1秒后取出,可比較火焰各層溫度C.用干燥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可檢驗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D.蠟燭熄滅后冒出的白煙是石蠟蒸氣【答案】B【詳解】A、點燃蠟燭時,蠟燭燃燒時有新物質生成,發生了化學變化,蠟燭狀態的變化屬于物理變化,即點燃蠟燭時,既發生了化學變化,又發生了物理變化,選項錯誤;B、將木條平放在蠟燭火焰中,約1秒后取出,觀察木條避免顏色的變化,可比較火焰各層溫度,選項正確;C、用干燥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觀察到燒杯內壁出現水霧,可檢驗蠟燭燃燒生成了水,但不能檢驗蠟燭燃燒說出來二氧化碳,選項錯誤;D、蠟燭熄滅后冒出的白煙是石蠟蒸氣冷凝后形成的固體顆粒,選項錯誤,故選B。【典例精析】對蠟燭及其燃燒的常規實驗探究1.《蠟燭的化學史》是英國科學家法拉第所著的傳世科普經典。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對蠟燭燃燒展開了以下探究。任務一:探究蠟燭燃燒的產物【進行實驗】同學們將一個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的上方(如圖所示)。【實驗現象】(1)一段時間后能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小組討論】(2)若欲證明蠟燭燃燒有水生成,則應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得出結論】蠟燭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任務二:比較空間站中蠟燭的燃燒與地面有什么不同(3)2023年9月21日下午,“天宮課堂”第四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課堂上,當蠟燭被老師點燃后,我們可以看到與地面蠟燭的火焰不同,①空間站中燃燒的蠟燭火焰呈現藍色,②火焰形狀近似球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別呢 請你選擇一個不同現象加以說明。你的選項是_______(填①或②),原因是_______(填字母)。A.空間站內氧氣濃度低,蠟燭燃燒不充分B.在空間站里,重力較小,燃燒后的氣體向各個方向運動的趨勢不同C.在失重情況下,粒子向各個方向的運動可能是相同的。【答案】(1)澄清石灰水變渾濁(2)火焰上方罩一個干冷的燒杯看是否有水霧形成(3)①(或②)A(或C)【詳解】(1)蠟燭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故一段時間后能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2)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燒杯,燒杯內壁會有水霧形成,就可證明蠟燭燃燒生成了水;(3)選擇①在空間站里,對流十分微弱,氧氣的補充不如地面及時,蠟燭的燃燒也不如地面充分,火焰的溫度也會更低一些,藍色火焰就是燃燒溫度低的一個表現,故選A。(或選擇②在空間站里,重力較小,燃燒后的氣體向各個方向運動的趨勢相同,不管蠟燭的方向朝向哪里,它的火焰都近似球形,故選C。)【舉一反三】【變1-1】《蠟燭的化學史》是英國科學家法拉第著的傳世科普經典。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沿著大師的足跡,對蠟燭的燃燒過程進行了再一次探究。【查閱資料】硫酸銅是一種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變為藍色。【進行實驗】(1)如圖甲,點燃蠟燭,取一片鐵紗窗罩在火焰中心,觀察到外焰的鐵紗窗出現紅熱的環,內焰及焰心處的鐵紗窗無明顯變化,該實驗結論為___________。(2)如圖乙,取一支導管,將其中一端伸入焰心,當另一端導管口有白煙出現時,再將燃著的火柴放在導管口,觀察到的現象為___________,證明焰心中的可燃物質是“氣態”的石蠟。(3)如圖丙,用一個大燒杯罩在一支點燃的小蠟燭上,并在燒杯內靠近頂部的位置放置適量的硫酸銅粉末和澄清石灰水,一段時間后,蠟燭熄滅,觀察到硫酸銅粉末變藍,澄清石灰水變渾濁。①結論:石蠟燃燒后生成的產物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②在該實驗中,蠟燭受熱熔化和燃燒,這兩種變化根本區別是___________。【答案】(1)蠟燭火焰的外焰部分溫度最高(2)白煙燃燒(3)水二氧化碳 變化前后是否有其它物質生成【詳解】(1)觀察到外焰的鐵紗窗出現紅熱的環,內焰及焰心處的鐵紗窗無明顯變化,說明蠟燭火焰的外焰溫度最高;(2)“證明焰心中的可燃物質是“氣態”的石蠟”,該物質可燃,所以將燃著的火柴放在導管口,觀察到的現象為白煙燃燒;(3)①因為“硫酸銅是一種白色粉未,具有吸水性,吸水后變為藍色。”,觀察到硫酸銅粉未變藍,說明產物有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產物有二氧化碳;②在該實驗中,蠟燭受熱熔化是物理變化,而燃燒是化學變化,這兩種變化根本區別是變化前后是否有其它物質生成。1.下列有關蠟燭的敘述錯誤的是( )A.蠟燭是無色、無味、透明的固體,質軟,不溶于水B.蠟燭沉入水底,說明它的密度比水的大C.蠟燭在空氣中燃燒有明亮的火焰,稍有黑煙,放出熱量D.蠟燭燃燒后的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答案】B【詳解】A、蠟燭是無色、無味、透明的固體,質軟,不溶于水,正確,不符合題意;B、將蠟燭放入水中,可浮在水面上,說明石蠟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錯誤,符合題意;C、蠟燭在空氣中燃燒有明亮的火焰,稍有黑煙,放出熱量,正確,不符合題意;D、蠟燭燃燒后的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2.在擦玻璃時,人們時常向玻璃“哈氣”,再擦會使玻璃擦得更干凈,這說明與空氣相比,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 )A.CO2 B.N2 C.H2O D.O2【答案】C【詳解】此時向玻璃“哈氣”主要利用水蒸氣遇冷形成水滴,擦拭玻璃上的污漬,說明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水蒸氣,故選C。3.通過觀察蠟燭燃燒以及對燃燒產物的實驗探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燃燒時發光、發熱②用一干而冷燒杯罩在火焰上,燒杯內壁有水霧,迅速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石灰水變渾濁③外焰溫度最高④蠟燭燃燒過程中伴隨發生物理變化⑤熄滅時蠟燭冒白霧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答案】D【詳解】①蠟燭燃燒發出黃光,放出熱量,正確;②用一干而冷燒杯罩在火焰上,燒杯內壁有水霧,因為有水生成,迅速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石灰水變渾濁,因為有二氧化碳生成,正確;③外焰溫度最高,因為外焰與氧氣充分接觸,燃燒最充分,正確;④蠟燭燃燒過程中,蠟燭發生了熔化,蠟燭熔化屬于物理變化,正確;⑤熄滅時蠟燭冒白煙,白煙是石蠟蒸汽遇冷形成的,錯誤。故正確的是①②③④。故選D。4.在下列蠟燭燃燒的實驗中,對有關實驗現象的描述錯誤的是A.實驗1中蠟燭火焰逐漸熄滅B.實驗2白瓷板表面有黑色固體顆粒C.實驗3焰心部分的小木條最先碳化D.實驗4將燒杯迅速倒轉,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蕩,石灰水變渾濁【答案】C【詳解】A、蠟燭燃燒消耗氧氣,氧氣耗盡后,蠟燭熄滅,故實驗1中蠟燭火焰逐漸熄滅,不符合題意;B、實驗2中,由于白瓷板的阻隔,蠟燭不完全燃燒生成炭黑,故白瓷板表面有黑色固體顆粒,不符合題意;C、蠟燭外焰溫度最高,故實驗3外焰部分的小木條最先碳化,符合題意;D、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實驗4中小燒杯內壁出現水霧,將燒杯迅速倒轉,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蕩,石灰水變渾濁,不符合題意。故選C。5.實驗小組用小刀切取一段蠟燭,用下圖裝置探究蠟燭燃燒.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能用小刀切取蠟燭,說明蠟燭硬度較小B.注射器中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蠟燭燃燒產生CO2C.玻璃導管口處的白煙能被點燃,說明白煙有可燃性D.蠟燭的熔化和燃燒都是化學變化【答案】D【詳解】A、用小刀能切下蠟燭,說明蠟燭硬度較小,該選項說法正確;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說明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該選項說法正確;C、白煙能被點燃,說明白煙有可燃性,該選項說法正確;D、蠟燭熔化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只是物質的狀態發生改變,屬于物理變化,蠟燭燃燒屬于化學變化,該選項說法不正確。故選D。6.下列有關蠟燭及蠟燭燃燒的描述正確的是( )A.切下一小塊蠟燭放入水中,發現蠟燭能溶于水B.將木條平放在蠟燭火焰中,約 1 秒后取出,可推測外焰溫度最高C.用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可檢驗蠟燭燃燒生成水D.蠟燭熄滅后冒出的白煙主要是石蠟蒸氣【答案】B【詳解】A、切一小塊蠟燭放入水中,可以看到蠟燭浮在水面上,蠟燭不消失,說明石蠟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A不正確;B、蠟燭的火焰分為外焰、內焰、焰心三層;把木條平放在蠟燭火焰中,約1秒左右后迅速拿出,取出可以看到木條接觸外焰部分的兩端最黑。說明蠟燭火焰的外焰溫度最高。B正確;C、用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可檢驗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C不正確;D、蠟燭燃燒首先是蠟固體熔化,再汽化成石蠟蒸氣,蠟燭熄滅,石蠟蒸氣凝華成白色石蠟固體,即白煙。D不正確。綜上所述:選擇B。7.如圖是某化學興趣小組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實驗,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蠟燭有以下性質:①固態;②白色;③質地較軟;④密度比水小;⑤難溶于水;⑥受熱易熔化;⑦能燃燒。其中,屬于物理性質的有______(填序號)。(2)A實驗的目的是______。(3)B中同學們進行了如下實驗,請完成下列實驗報告: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①點燃蠟燭,并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干燥的小燒杯 燒杯內壁有無色小液滴生成 蠟燃燒后的產物有__。②迅速倒轉小燒杯,向其中加____,振蕩 ____ 蠟燭燃燒后的產物有二氧化碳(4)C實驗是從點燃的蠟燭火焰中引出一縷“白煙”。李強同學認為“白煙”的成分是水蒸氣,王亮認為“白煙”的成分是石蠟蒸氣凝結而成的固體顆粒。請你參與他們的實驗探究,確定“白煙”的成分。驗證李強同學猜想所用的方法是______;支持王亮同學猜想的方法是______。(5)D實驗中,用火柴去點燃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如何操作才能保證實驗成功?____(只答一點)【答案】①②③④⑤⑥ 比較蠟燭火焰各層溫度高低 水 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變渾濁 在白煙上方罩冷且干燥的燒杯 將白煙點燃 沿著白煙方向迅速點燃【分析】本題考查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實驗。【詳解】(1)物理性質是物質本身屬性,不需要通過化學反應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存在狀態、顏色是物質本身存在形式,不需要化學反應即可表現出來,質地軟可以通過切割就可以發現,說明硬度小,不需要通過化學反應表現出來,密度、溶解度也是物質本身屬性,受熱熔化,是熔點低,沒有發生化學反應,而燃燒需要通過化學反應才能表現出來,所以屬于物理性質的為①②③④⑤⑥;故答案為:①②③④⑤⑥。(2)A中將火柴梗放置于蠟燭燃燒的火焰中,通過觀察火柴梗炭化情況,就可以判斷哪里溫度高;故答案為:比較蠟燭火焰各層溫度高低。(3)①此時觀察到小液滴生成,說明有水生成;故答案為:水。②驗證有二氧化碳生成,借助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性質,向反應后的燒杯內加入澄清石灰水,看到石灰水變渾濁,證明二氧化碳的存在; 故答案為: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4)驗證白煙是水蒸氣還是石蠟,通過可燃性進行設計實驗,首先選擇干燥燒杯,收集白煙,觀察有無水滴,然后再進行點燃,驗證白煙可燃性,得出白煙為石蠟;故答案為:在白煙上方罩冷且干燥的燒杯;將白煙點燃。(5)為了避免白煙擴散,無法點燃,需要迅速沿著白煙方向點燃,就可以看到復燃現象; 故答案為:沿著白煙方向迅速點燃。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三:走進科學探究(原卷版).docx 專題三:走進科學探究(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